本帖最后由 安康古月 于 2017-10-25 12:53 编辑
第一书记
——题记:和第一书记一起快工作一年了,朋友问我,第一书记究竟是什么官,我想说,几句话却又说不清楚......
《一》
窗外,雨住风停。白河,正在一条大道,助力脱贫。
谁身披阳光,谁才是领路人。桃花在一个叫玉门的小村,开得正艳。燕子从远方衔来了,总书记脱贫的强音。
重温泥巴溅满裤腿的疾苦。第一书记驻村,引领新风尚,只为更多家庭,能传出脱贫致富的强音。
《二》
必须点亮一盏灯,让夜张开翅膀。
最好用微信告诉那些记挂第一书记的人知道,他正在静夜里一笔一划地填写表册,不时会停下来,凝神思量。
我知道,所有的风花雪月,被浅搁在远方。
不用怀疑,他的心思还是那样热忱,透亮。
时光的冷语,在他的脸颊上写满了,沉着与智慧。
我就像夜风,隔着窗不得不停下来,不敢惊扰此刻的宁静。
灯光下他低着头,合计着贫困户家里的收入。
为了不惊动深夜的柴米油盐,他选择了,一桶方便面。
累了,爬在记实薄上小憩一会,梦,窜入唐诗的韵脚里,渐行渐远。
《三》
像候鸟一样,迁徙玉门。
俯身扶贫工作,做走村串户的排头兵。
为了做帮扶干部的引路人,白天与百姓交朋友,静夜里,他却变成小村建设的策划人。
左手的文件袋里,是小村玉门群众反应最强烈,手机信号问题。
右手的手机,因为信号不好,突然失去了联系。
不是因为烈日,打乱入户的频率,却在一场又一场暴雨里,为平安守候。
白河九月的水灾,像一把尖刀刺进胸膛。
撕裂的梦境雨,是千家万户的灾难
有太多太多疼痛和苦涩的名词。
我们都知道,生命太过弱小,危险必需提前预防。
看到他风雨中,来去匆匆看望受灾群众的身影。
如果不是我熟悉他,一定会以为,临危受命。
《四》
此时,是玉门小组数据清洗会。此刻,有明月升起。
浩渺的风吹不散时光里的美丽,他介绍自己,字正腔圆。
我叫黄亮,组织部派到玉门来的,第一书记。
只有月光在他的脸上,轻荡了一个优雅的漩涡。
会场上,静得可怕。
只有写会议记录的笔,在纸上行走的声音。
一个七岁月的小姑娘,突然间,忍不住,指着他,出声问我。
第一书记多大的官呀!
而我,很尴尬,对于第一书记,那时还是一片的空白。
仅仅知道,应该是一个村官。
《五》
村口的小路上,树的影子被月光一次次拉长。
他还在和一个又一个留守老人,拉家常。
一个人,总会把一生的疼,横在儿女身上。
生活,生计,说不完的话题。
久了,两人都选一块石,擦一下。
好像是哥俩在为了某件大事,长时间研究,磋商。
我却知道,是他在唠嗑家常。
谁也不会注意到,那些不经意的话,会一次次击中颤动的心房。
就像飞鸟折翅的忧伤,是什么样的语言,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六》
驻村,扶贫工作队像七颗钉子,守住一个个没有周末的玉门。
只有风无何止的叹息声,陪伴着大家讨论,协商。
就这样,渡过一个个没有风的周末。
就像是一块佛性的石头,无论高低,它都是坚守着一份澄明。
坚守,是成佛前兆。
必需步调一致,就可以铺开山的刚仞,叠起水的柔情。
探讨如何做群众工作,说一说值让人深思的小故事。
譬如,风和太阳比赛脱衣服的故事。
让我一个已经步入中年的人,突然懂得,什么是以柔克刚。
《七 》
第一书记有一本日志,不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
为了记住,贫困户的政策与家庭信息,他却一次次琅琅上口。
走东家,入西家,汗水一次次,打湿衣襟。手能提,肩能抗。
走泥泞的山路,体验上坡下坎的百姓生活。
有积累,也有交流。
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一个勤劳的人,积累在日志里。
譬如分析一个家庭致贫原因,谋划脱贫思路。
每每他打开日志,解决问题便会多一份实际,少一份担忧。
《八》
当好第一书记不容易,特别是在白河这样的深度贫困县。
接触多了,慢慢就会知道。
玉门有黄亮。东坡有谢军。凉水有柯美全。
还有很多,很多常年行走乡下,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他们住在村里,吃在村里,走在村里。
和许多村里的兄弟姐妹一样,普普通通。
在村里,写规划,定方案,筹资金,谋发展。
和村口的月亮一样,为了展现自己的那一抹亮色。
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九》
在一次次和群众交流中,第一书记,不再是被风织成的秘闻。
并且知道,村里的第一书记,不是多大的官。
就像一根绳子,系不住一片天空。
建房,修路,新民风建设......
如果,你起草的美丽蓝图,在一个村,铺开。
那么,红艳的花儿,一定会多一种献给你的理由。
就像白云悠悠,一定是蓝天陪衬与守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