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邹黎明 于 2017-10-28 16:51 编辑
《大地无声》
文/邹黎明(江苏)
一整个下午
我都在亲近她们
水稻,玉米,还有不远处的
那片向日葵
这跟我理想中的生活很近
最好,再来一堆干草
我把它们铺在埂边,倚着
看天,看云
我不需要摘下两片
走散的云朵,塞住耳朵
大地本来就很寂静
农民劳作是没有声音的
万物生长是没有声音的
我来时
也不曾制造声响
2017-10-25
阿静(云南):8,9,10,11行我觉得对整体诗意作用不大。还有开头的一字,没有实际意义也未能增强诗句质感,可有可无的字句去掉反而更自然。全诗诗意带给我一种自然宁静的感受,很舒适的。个人感受,也许说的不对,说出来来交流一下。
邹黎明:感谢诗友意见。就是感觉有疑问又搞不清的才贴在这里,等着“庐山之外的人”(老师,包括大家)点拨。这也是我昨天晚上一直在想的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追求或是结构的完整、或是逻辑的清晰,而把诗写的很全、很充分”“就怕别人看不懂,而导致冗长”。
邹黎明:任何建议都是有益的,都是一个参考,我会进一步思考您说的。感谢。
邹黎明:我不需要摘下两片
走散的云朵,塞住耳朵
大地本来就很寂静
当初写时,一是感觉这是逻辑上的过渡;二是这个句子,(自认为)想象丰富,也有点美感,舍不得仍。@云南·阿静
阿静(云南):再读,去掉以后,诗意之美确实是稍微淡了一点,显得有点单薄。不过以主观切入的方式把“不需要”的事物置入,读来还是有点感觉不太自然。稍微有点卖弄想象力之嫌。建议考虑重新换一个方式置入,就像前面那个草垛一样,来得就比较自然。
莫宏伟(秦皇岛):这首意思有了。但还是有要改的地方,作为草稿,写得不错。
莫宏伟(秦皇岛):
删改一下。以供参考
《大地无声》
一整个下午
我都在
水稻,玉米,还有不远处的
那片向日葵
亲近它们,跟我理想中的生活很近
最好,再来一堆干草
铺在埂边,倚着——不需要摘两片
走散的云朵,塞住耳朵
大地本来就很寂静
这时候
劳作没有声音,万物生长没有声音
我来时
也不曾制造声响
2017-10-25
莫宏伟(秦皇岛):有思考,有机智灵性,接下来,就要在作品的沉淀和文字处理上多花时间了。特别是整体的布局、构思,一定要脉络清晰,让自己明白,不能有模糊不清之处,这样才能尽量完美。
这个过程是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但当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每写一首自我感觉都很完整的时候,估计也就离苦尽甘来不远了。
邹黎明:改过之后,在流畅性上没有那么完美,但确实 语言更有节制了。不能“一气呵成”的读完,但有节制的停顿、跳跃,确实多了一些额外的想象和情趣。感谢大哥的建议。
菏泽黑牛(山东):《大地无声》江苏 · 良人的诗歌还存在一些背离、虚饰,如这种假设的干草、想象中的塞耳、整个下午等,对于题目的审视不够清晰明白。什么是大地无声?你又写了什么?诗歌的整体比较单薄。你读大解的诗歌,像这样的场景四句话就交代清楚,而且拉得很开,连接的很紧,为什么他会,主要还是强大的内心收敛,能把万物统摄在自己的笔下,这是需要几十年的功夫的。
邹黎明:老师的评论还是比较中肯犀利的,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一种对“大象”的引导,大象虽大,但它还是由具体的殷实的词句构成的;大象无形,也必然涉及一些虚词,而这些词是很难控制的,需要诗者内心强大的统摄能力,把万物在一个时空中排列。不然,只是摆了一个盗版的“七星阵”,有形无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