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的真正意义(读宗小白诗歌五十首) (2017-11-27 15:06:48)[编辑][删除]转载▼
有人说写诗评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才华,同样亦会暴露某些个人认识上的不足。《发现》是个大舞台,此次韩总的选择发现,有点难度!根据文本的提示,很难在艺术上有什么语素本质地突破,再加工,其引申义也不会比文本更有语素上的突破或是理解。其深浅程度上,虽不能算是难度写作,不过越简单浅白的诗歌越难解读。其词根要表达的语义与词意已近终点,那么,在深层领悟上,我们要说的与诗写者要表达的,已近终点,我说,在能指上,我们还能领悟到什么?
其引申义,与比喻义上,其单纯词与组合上,我们还能谬误到更加深刻的意境么?当然,一切书写我们可以认为有悖常规,可是事实性告诉我们,其不可导误的,正是我们深深理解的。那么,在飞白或是一切被溶解的被字与把字句前,我们找不到理论,找不到可以使我们的意识模糊的概念,那么在象征与常态象征与意象象征上,如何和谐或是调和,我们先天就该具有的谬惑呢!不喝一杯,真的很难理解,理解理解的范畴,与飞白崇高的概念或是语素或是词根或是语义的囊括。“风,……吹着吹着,就不见了。”这是一种格式还是风格,我不敢误下定论,那么在常态语素或是语义上,谁避免了谁?谁避免不了谁?我们说,象征,或是一切拟人与比喻,或是比拟,你能够让诗态更鲜活的印与纸张么?当然,单纯的讲,一切常态符合词语与一切常态单纯词根,所在语义与词素上,其本质形态,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所谓本义,有多少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又有多少,是如此显而易见的。那么,这些光辉的思想,在词与语境上,我们如何去体会,那些显而易见呢?
其根本所指,在能指中,这样语素,是否是我们认为的显而易见的常态呢?根本不用思考或是幻想,它就如此浅白的引申了象征,就如此浅白的,让我们误认为是飞白,可是事实呢?在如此浅白的象征与比喻或是比拟下,“哭一场,就替我们关上一扇窗。”!当然,中心意象,可能,我们赋予的比较少,而诗者赋予我们的更多,像那些“农田里的杂草”。我在此深刻的说,领悟,亦不过是,如此深刻的意象罢了。那些在常态象征下,我们纠结的深深领悟的爱情,其实质如被我们领悟的,把深刻轻描淡写的人情世故一般,眼泪,与雨的深情,一刻也不得置换。要说那扇为所有人敞开的窗,在诗人眼中,在常态意识被模糊的情况下,它,应该是永远闭着的。
可是阳光,与那些美丽的空气,在唯美与优美的真空故事里,如何发现与发掘自己的存在与意识交流的空间呢?在误读与解释与释解我们所热爱的诗歌与生活上,什么样的情态,什么样的心情,我们更容易被理解与被谅解呢?“让土地得到休息”,其语素即使肯定,那么在过多的比喻与象征下,我们是否可以认定,“土地”就是一种常态,在比喻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象征,或是说,这一切,都是非常态的比喻?那么,在诗歌中诗人是谁?她所要表达与涵盖的,我们非要认为不可的常态抒情中,那些意象何来?那些思绪何来?那些令我们或是更广泛的我们所讨厌的意象何来?总是可以在这些表象中迷失的,或是说走失的,那么这些或是那些,人世间的悲剧,总是可以令诗人或是我们麻木的。
可是诗人没有。麻木的只是我们,雨的常态象征就是眼泪,“我们”不该哭,路不该哭,脚下的常态象征与“一扇应该关闭的窗”不应该哭,可是眼泪,如那些“杂草”的眼泪更不该落下,在人类有限的常识下,什么是应该或是值得诗人描写的呢?或许,这一切,诗人都不应该追问,这一切繁杂的生活,诗人都不应该过问。一切诗写的源头或是滥觞,诗人都不该描写,应该让风继续吹,让眼泪流干,让雨继续拍打,让生活继续在圭臬中,泛白!是什么不止一次,以千回百转的口吻叩问,是良知,是诗人或是深处大自然的我们,所以,有良心的诗写,即是我们深深体会过后的一种浅白的倾诉,不是“潮打空城寂寞回”的余音,那是冗长的“允许”与白炙的光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