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飞马读诗笔记之二
2018.1.13
读施义《医院里的剃头匠》
这首质朴无华的口语诗,写出了一种深切的生存的痛感,道出这个时代所患的病——比脑瘤更难以治疗的病。剃刀发出的沙沙声,剃掉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沉默和无声的悲哀,还有更广大的患者人群集体的隐忍与无奈的顺从。医院的潜规则和剃头师傅的宝马车钥匙,隐约地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病根。一滴水折射大海,一首诗反映一个时代。好的诗人,是社会的良心;好的诗歌,是时代的药方——这是这首诗给我的启示。
附:《医院里的剃头匠》
施义
去年我妻子脑瘤
手术前剃头120块
我想今年也应该是这个价
但剃头师傅说今年
是在旧伤疤上
动刀,要180
在医院,不能讨价还价
他们的规矩,我懂
主治医生介绍来的
我敢说什么。都二次手术了
难道我还不懂得
一点点顺从
头发不会说话,我和妻子
不想说话。剃刀
剃着我们的沉默。沙沙沙,
沙沙沙。剃头师傅弯腰的时候
露出钥匙串上的
车摇控:BMW
2018.1.14
读张世德《空椅子》
这首《空椅子》,以它的别致、新颖、空灵、智慧、机巧和禅意吸引了我,让我一连读了好几遍。我猜想,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得到了缪斯女神的暗示,让他从一把院中的椅子得到灵感,获得启示。一把椅子,因为太阳、月亮、落叶、云影、雨水坐过,而获得了诗意的灵光。而诗的结尾处,更是神来之笔。“我不坐的时候,它的怀里/坐着天空”,意境悠远、气势壮阔,化无形于有形,寄哲思于无物,读这样的诗,自然心境辽阔、神思飞扬,一不小心就让人坠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附:《空椅子》
贵州张世德
在院中,我坐过
太阳坐过,月亮坐过,落叶坐过
有时云影坐过,雨水坐过
它是清静的,也是孤独的,风来了
听着树叶的笑声
更多时候,它坐在自己的影子里
空椅子并不空
我不坐的时候,它的怀里
坐着天空
2018.1.15
读李侃《没风的日子》
李侃是口语诗高手,他的诗语言简洁明快,书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的印记,波澜不兴,安适恬淡。这首《没风的日子》,娴静、空灵,初读似乎有着淡淡的无聊,再读又感觉饶有意趣,适合在一个无风的午间,就着一壶淡茶细细品读。一个个的比喻,将“没风的日子”进行具象化,移步换景的叙述,显得变幻莫测,以至于最终模糊不清。在每一个“像”的背后,被比拟的事物,动静交替、虚实相生,让“诗”富于变化,多了几分空灵感和时光的流动感。结尾处,以“被空气吃掉”收束全篇,将“日子”虚化,由形而下进入形而上,为整首诗增色,彰显出妙不可言的意蕴。
附:《没风的日子》
李侃
没风的日子
像书
靠在那儿
像灯
吊在那儿
像瓷器
瓷在那儿
从这间屋走向那间屋
像衣服
挂在那儿
像床
躺在那儿
像半夜三点
空在那儿
从楼上走到楼下
又像草
绿在那儿
像花
开在那儿
像地上的水
慢慢浸向边缘
像尘埃
开初还悬在半空
现在
却被空气吃掉
2018.1.15
读马晓鸣《裁缝师傅踩着时光的油门》
马晓鸣的《裁缝师傅踩着时光的油门》是一首很容易让人燃起乡愁之火的诗作。裁缝师傅所踩的时光的油门,被诗人自己踩着,也被读者踩着。诗中描述的一段旧时光,这是浓缩过的旧时光,也是诗化了的旧时光,整整一代人的酸甜苦辣的经历,尽在其中。马晓鸣最近的诗,回到故乡、回归本土,叙写自己脚下的土地,描述正在“掉队”的故乡,这是一种成熟后的自觉,是一种肩负使命和听命于内心的“退守”。这首诗,不仅仅是回味了一种失落的“乡愁”,还在于,它还原了一个失落的时代的本来味道,让我们嗅着这个味道,回望我们的过往,从最初启程的地方再次启程,向着未来更好地出发。
附:《裁缝师傅踩着时光的油门》
马晓鸣
咣当……咣当……咣当
不是敲锣打鼓
是街头的师傅在深夜赶制衣服
一块花布
剪裁几下再咣当……
姑娘的脸上就有了笑容
一块青布
剪裁几下再咣当……
一个老人就闭紧了眼睛
咣当……咣当……咣当
裁缝师傅踩着时光的油门
一去几十年
望尘莫及的人,成了饮尽沧桑的神
2018.1.15
读王小川《穿鞋带》
这是一首疼痛的诗。“穿鞋带”,原本与疼痛无关,但,与穿鞋带类似的“穿针引线”却是疼痛的,比如,有一种现在已经取消的叫“结扎”的计生绝育手术。这首诗叫《穿鞋带》的诗,就写了这种手术,写了作为儿子所感受到的来自母亲和来自社会各方面带来的“疼痛”,这首诗的意义也在于这种“疼痛”,哪怕过了33年,哪怕这首诗中也只是“轻描淡写”,但拥有这份经历的人读着,仍然“感觉呼吸困难”。这首诗的成功,在于作者找到了接通现在与过去的媒介,打开了通向过往的路径,连上了感知时代创伤的“神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是一首“大诗”,它关乎一个时代、关乎一个人群、写出了一种不能摆脱的伤痛的“命运”。
附:《穿鞋带》
王小川
我一个孔一个孔的穿鞋带
像小时候
母亲给我们的衣服穿针引线
我是超生的
家里的年猪被抓走以后
他们又抓走我的母亲
我一个孔一个孔的穿鞋带
像33年前
医生给母亲做结扎
鞋带一样的线
死死的勒住母亲的输卵管
以致33年后我还感觉到呼吸困难
2018.1.15
读未来《萧山街,阴,零下2度》
这是一首后现代意味浓郁的诗,拼贴的意象,杂乱无章,又意味深长,虚拟、戏谑、冷眼旁观和讽刺意味杂陈其间。标题交代的背景,阴冷的天气,给这首诗定下了情感的基调和独特的氛围。七十多岁的老头,与他所从事的职业,兜售的产品,形成强烈的反差;他兜售的商品之间,也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是一种强烈的反讽。作者让大悲咒与A片同时出现在老人的摊点上,以及帆布包上的“为人民服务”的红字,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而诗中没有出场的潜在“购买人”,则是作者交给读者的审美空间,因为作者从某种程度上就是那个“老人”,而我们所有的读者,皆可能成为潜在的“客户”。
附:《萧山街,阴,零下2度》
未来
他环顾四周后
依次摆上金瓶梅,肉蒲团
以及形形色色的
岛国A片
最显眼的位置
是一盘大悲咒
这是一个兜售碟片的老头
七十多岁
衣衫破旧且单薄
背的帆布包上
印着五个红色大字:
为人民服务
2018.1.15
读宫白云《雪都是白云的样子》
在朋友圈看到宫白云的新作《雪都是白云的样子》,仅看到标题就觉喜欢,一口气读完,发觉这首诗正是我所期待的样子。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雪”的丰富特性,还写出了诗人从“雪”所获得启悟。大雪之声,是“神秘的耳语”;而积雪,是从天上回来的“一片一片叠高”的爱。这种“爱”,纯洁,它高过尘世,因而“每一片都是白云的样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纯洁是不容玷污的,“她化为水又回到天上”。从这首诗可以看到,宫白云不仅有一颗敏感的诗心,而且拥有训练有素的诗歌技法——她不仅善于多角度描绘“具象”,营造审美意境,而且还能够“以具体超越具体”,抵达审美和哲思的层面。这首诗,诗人由雪联想到爱、由白云想到洁白再到拥抱,再到化为水回到天上,雪的轮回路径正是从审美到哲思的升华路径,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和思的启悟。
附:《雪都是白云的样子》
宫白云
大朵大朵的雪花簌簌地开着
像神秘的耳语
湿湿的,粘在耳旁
有些爱就这样从天上回来了
一片一片叠高
在尘世
每一片都是白云的样子
匍匐一种存在
而大地获得了洁白
又像一个真实的拥抱
复活飞鸟的期许
这潮湿的白带来的美感
怀拥所有重量
没有什么可以玷污
她化为水又回到天上
2018-1-14丹东大雪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