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需要食指 也离不开余秀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需要食指 也离不开余秀华

       据中国青年报2018年01月16日报道 诗歌向来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而中国文化也有这样的特点。中国诗歌需要食指们的伟大情操,也离不开余秀华们的天才笔触。
       诗人食指,是朦胧诗派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诗人余秀华,虽因脑瘫行动不便,却凭借创作才华一鸣惊人,她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突破10万册,成为近年来中国销量排在前列的诗集。
两位诗人都是中国诗坛上的优秀代表,但两人之间却一直没有什么交集。然而,最近食指对余秀华公开发表的一番批评,却让这两位没有交集的诗人一同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1月13日,一段食指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视频被曝光。在这段视频里,食指将批评的矛头直指余秀华,称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民生活的痛苦等宏大命题视而不见。他还说,评论界捧红余秀华是“不对历史负责”的表现。言辞极其激烈。
视频曝光后不久,余秀华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对这些批评进行了回应,她表示自己从来不觉得农民生活痛苦,并反问道:“人们向往田园生活,凭什么又鄙薄它?”

       如何看待食指对余秀华的批评?对于关心诗歌与艺术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轻松。关心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底层的苦难,确实是诗人的使命之一。在这层意义上,食指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们也需要食指这样的诗人。

       然而,食指以这些宏大的主题来指责余秀华,却未必有道理。对余秀华及其作品的评论,不应脱离她的个人生活背景。她自小因脑瘫而饱尝生活苦难,向往自由的灵魂又与不自由的婚姻发生激烈的碰撞,她的前半生一直是在与坎坷命运的抗争中度过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余秀华能写出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凭借的正是她对生活美好一面的敏锐感触,以及强烈的个人特质。指责余秀华“不关心宏大命题”,是有些脱离实际的苛责。

       余秀华曾在《我爱你》中写道:“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能够从这种单调乃至苦涩的生活中寻觅到诗意,足够体现余秀华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余秀华必然会对个人的生活体验更为敏感,“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并非她的侧重也情有可原。在文学批评中,同情与理解至关重要,食指对余秀华的批评之所以遭人诟病,就是因为缺乏对余秀华的同情与理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食指说的就都是错的。在风云激荡的年代横空出世的食指,是一位拥有大情怀、大气魄的诗人,他将“人类的命运”等宏大叙事视为诗人的天职,是相当值得赞许的。理想主义本来就是大多数诗人的天性。食指提出这样的批评,本意未必是想针对余秀华,而更有可能是想表达对诗坛功利化、世俗化现象的不满。

       面对这场争论,我们没必要选边站队,互喷口水。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才是中国诗坛真正需要的东西。诗歌向来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而中国文化也有这样的特点。中国诗歌需要食指们的伟大情操,也离不开余秀华们的天才笔触。

       食指为农民生活而担忧,余秀华却在回应中认为农民的生活并不痛苦,说明食指未必理解余秀华的内心世界。而余秀华也坦承,她没有读过食指的诗,更谈不上了解。诗歌创作也好、文化发展也罢,都离不开沟通与交流。积极对话、取长补短,不仅是两位诗人,也应该是整个中国文化界所坚持的原则。(李勤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16 21:23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16 21:57 | 只看该作者
诗歌能够表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啥大啥小之 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7 19:23 | 只看该作者
两人不可相提并论。至于他们之间的争论,那是另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7 19: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能想到的最好结局是余秀华虚心接受批评,食指自我反省。我能想到的另一个最好结局是余秀华捍卫阵地,勇敢地反批评,食指继续战斗。我还想到了一个人几十年的价值观不会突然崩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8 07:22 | 只看该作者
此评中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8 15:40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向来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而中国文化也有这样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3:48 | 只看该作者
严家威 发表于 2018-1-18 15:40
诗歌向来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而中国文化也有这样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23:49 | 只看该作者
岷江一苇 发表于 2018-1-17 19:23
两人不可相提并论。至于他们之间的争论,那是另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16: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