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玩弄“精心的语言骗术”太久了!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当代自由诗歌和诗人已经被民众抛弃,诗歌的所谓神圣性,只虚幻地存在于所谓诗人的自我意淫中。中国有14亿人,瞧瞧各类诗歌公众号几十、几百,正常不过一两千的阅读数,就足以冷的让人清醒。
诗歌败于“精心的语言骗术”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个事实,不是没人明白,而在为数不多的“明白人”中,却在使用另一个骗术,他们写远不写近、写古不写今、写物不写人、写外不写中,说轻了是因为恐惧心理的“自我审察”和规避,说重了就是“利用先锋的词儿骗追捧”! 或许一开始,他们就是奔着名头去的,那些曾经的苦难、激进、呐喊,不过是骗取赏赐的手段。
纸币可以不用了,纸刊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然而附在纸刊特别是官刊上的虚假权威性,还在吞噬诗人们的灵魂,他们都明白,要出名、要捞取地位,就必须去勾搭、依附和投靠!所以一些原先站在民间立场的诗人,少有几个不变色的,什么住校诗人、诗歌教授、百家名作,都想封个神位,留下供人祭祀的牌位。在民间,没机会投怀送抱的,也在想着法儿互捧臭脚,什么拉票评选、诗歌研讨、颁奖挂名,总编乱飞、名家鹊起,好不热闹。呵呵,口号喊得再高、名头再响,也盖不住一次苟且对身份的有效认证,羞羞答答,还不如一屁股坐过去,免得带坏一批人,糟蹋“先锋”这个词儿!
一首成功的诗歌,从来都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文字有没有份量、有多少艺术感染力、是不是为草根为时代而写,别以为真能骗过他们,在自媒体时代,读者会以手指证明你的真诚或者虚假。这个时代的读者,需要文字带来的力量和指望,绝不是打着艺术或者先锋招牌的文字骗子。
文字的力量,与作者的境界绝对相关,而境界的高度是由低度决定,站的越低,境界越高,境界的大小就是低点与高点之间的空间。那些自我膨胀或者被人吹上天的人,要小心,你并没长鸟儿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