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4|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讯|宫白云《归仓三卷》已出版:欢迎邮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3: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5—2016)批评奖  
宫白云授奖辞


宫白云的诗歌批评注重从文本出发,她善于知人论世,以印象式的批评方式介入作品。她倚重女性敏锐的直觉,和自己与生俱来的艺术感受力,使阅读变成了时有惊喜的发现与奇遇,使批评变成了令人愉悦的交流与对话。她在肯定与褒扬、批判与反思的过程中,为当下的诗歌现场做出了见证。她的批评不是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而是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


  

宫聚白云呈奇观
   ——为《归仓三卷》而序

                                       海  上


今年六月,为拍摄《中国诗歌的脸》去了一趟丹东……在鸭绿江畔,摄影家宋醉发全情投入地取镜头,我只顾喝酒;短短的两三天时间,宫白云抓住我要给她写一幅字,笔墨备好了,站在白纸面前想不出词。最后我顺手写下:宫聚白云。这里面我仅献出了一个“聚”字,我觉得宫白云很聚人气。
半个月前,宫白云在微信中说,她要整理第二部评论集,邀约我为她想一个封面;我平时确实给人设计过多种书刊封面,但是这段日子一直瞎忙,几乎没有完整的空闲,宫白云可能没想到,我人还在成都,却一口答应了她的邀约,包括写这个序。
我多少还是讲究一些东西的,在中国诗界,每天都在诞生诗篇,产生几个诗家,冒出两三个批评者,几乎没人会大惊小怪。
而我却要对宫白云的出现及成长翻出一个意义来,如果仅仅是诗歌界又多了一位能写评论的诗人,这个意义还不够突出。我要找的意义须有足够的劲道,促使我有为此写序的动力。所以,别人怎么写序我不管,而我是要有写的理由的。其实说句题外话,诗界每天冒出来的诗作大部分都在“撞脸”,一些诗人为了写诗而写,太没“理由”了!
纵观宫白云的诗作与评论,整个诗歌批评界还真的需要她这样的评论家。这么多的诗歌批评家,学院的,民间的,很少有宫白云这样谦逊的姿态和实践。我所认识又打过交道的几个号称有“诗学概念”的批评家,基本上都在为“友情评论”而写作;有一位写诗又兼评论的朋友曾对我大致说过这样的话:海上先生,你要请人写你,你不请谁会主动来评你呢?
而我发觉宫白云却不会揣着“别人来请才写评论”的心思,虽然她也被某些诗人请约过,但是她没有门户之见,大部分评论文字都是出自阅读时的喜悦而萌生评述思考的。所以,她比任何诗歌批评家的关照面都要宽泛而遍及,甚至于她并不认识诗歌的作者,但是她被读到的诗触动了。于是,她会听从内心的感受写一下读诗的心得。许多诗歌研究者是做不到为不认识的诗人去作进一步阐释的,偏偏宫白云能这样做,而且做得不卑不亢,做得不动声色……
被她评论过的诗人众多,无论名见典籍的或名不见经传的,在宫白云眼里他们都是值得品读的,都得到了同等分量的青睐。没有“门户之见”对于一个诗歌批评家是相当重要的禀赋和品格,这样不仅眼界开阔,而且也为自己的阅读剔除了不必要的障碍。
想想汗颜,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诗写者和研究诗学的人,远远不及宫白云的大度和容纳。
宫白云的这种亲和力却不在于讨好诗人,也不刻意地为自己的道路种上花圃;即使为了种花,同样要付出太多的辛劳,至少她对于随时发生的各类诗歌现象是需要不间断阅读的,所以她在给自己留出时间创作的同时,阅读量是庞大的。
在这一“归仓”的傀集文字堆里,我读了大部分点评式的文章,在短短的篇幅中,她尽可能地、开门见山地说出第一时间所搜索到的感悟或心得,它们既是“要领”,也是宫白云通过阅读而生发的“诗话”。
唯有谦逊的人,才不会受“门户之见”的浸染。宫白云有她天生丽质般的纯粹本质,在这么容易拉帮结派的文学诗歌界,除了参与各种互动性的项目或赏诗、荐诗之外,她具有诗歌批评家最本分的素质,即“不以亲疏论述诗艺”。这就需要个人极好的品性修养,在这个社会里,宫白云不可能有一层防护罩让自己隔离,她同样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诱惑、混乱、蛊虐……同样亦有困顿、彷徨、疑虑以及被污,谁也不会轻轻松松地生存于社会性最为敏感的诗人群阵中。
也曾有不少清高者以“慎独”为借口,把自己和群体圈子脱离开来,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真正平静下来,内心仍然渴望“入世”,不安地打探外界的各种有关信息;无疑,这些信息仍旧会打扰他们的“独处”……
前面我说到过,作为一个真心为诗陶醉的诗歌批评家,最为重要的是不给自己的道路制造障碍,这需要情商和智商共同协合,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处世为人之道。可是,为什么偏偏会有诗歌批评家沾了一点名气就沦为一小部分诗人(诗歌)把玩的对象呢?他们说,他们只为精英作评;也有的说只为某种“诗学走向”等等说辞颇具杀伤性;更有人提出要建立“中产阶级诗学体系”。那么,像宫白云这种愿意在平民化的诗群中寻找诗性、诗意的批评家就缺乏抬高自己的筹码了?
以我愚见,却恰恰相反。这么些年来宫白云诗写和评论的践行更为自己打开了辽窎的时空……她通过大胆的发声,独立性的思考和创发性的见解,早已形成自己鲜明个性化话语;拥趸无数,她已经不需要去打探诗界的时令行情,可以不用“跟团”地去趋炎一场拱捧,她寻找的是让自己感到有利于生命养分的诗!而这种“诗”往往是具有经久意义的,跨越时代、时令、时节,超出一般性的“热点”,因为这种“诗”如宇宙的暗能量,在吸引着每一个世纪里那些真性品质的诗人!
所以,宫白云当仁不让地来了,来到活生生的民间,来到诗歌现场,来到与她生趣有着千丝万缕的诗性人生经纬度……
鉴于以上对宫白云的认识,我就愿为她的诗歌评论集写上一些拙见。
说起来,宫白云还不只这些长处。她的诸多评论文本很少引经据典,以此来暗示自己的诗学知识来源是可靠的。亦极少卖弄世界名家的某些学院派炫耀不衰的话语。本来嘛,作为批评家对诗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剖析和鉴赏,为什么要额外拖上一个亡故已久或陌生了几个世纪的国外名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呢?
作为批评家,怎么说也拥有该篇文字中的主权,你的话语或许会有人持不同观点,这个另当别论。拖上一个根本和所评所述不搭界的时空严重脱轨的世界名家来壮胆,那说明你不具备独立批评言说的能力和能量!
什么时候中国式的论卷到了此种惰性?听说还是评选论文的标准,中国特色。
我个人希望读到有血肉动态的,而且鲜活的批评文本。同时,这类文本还必须是一对一的,不可以有大比例的复制性,不可以是对许多被批评(评论)者的通用款。因为宫白云是出自于内心的感动和喜悦,她不需要为“人情”而去完成任务,所以她的许多精短评述是相当个性化的。
关于评诗,她有自己的“表述”,听听看吧:
“我对诗歌充满信念,就像对生命充满信念。写诗让我具备了一种能力,一种应付生活的能力,它帮助我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不停地越过自身的平庸和灰暗,在诗歌中寻回优雅的身段、理想的姿势,以一种丰富的方式贯穿生活的贫乏和苍白,获得作为诗人存在的意义。”
宫白云这篇随笔是由衷的表白,但她从不以“女性主义”和立场作为入世出道的腔调,也不会气势汹汹地宣告天下,作为女性诗人赘物式的矫情;她只揭示了一般性活着的卑微和苍白。多么坦荡的心语啊……
她还说:“除了写诗,读诗、评诗也一直是我喜欢做的事,它们是我对诗歌最近距离的审美,也是我生活中的乐趣。”
“……我的评读可能会缺少学术上的口味,偏重于直觉性、悟性与触动性”。
宫白云是知道自己所为的目的、技术、收成以及与整个人生有价值钩链的意义。确实,她很有分寸地对接了写、读、评的三者关系,她收获了它们之间互补的成效,更使自己得以丰厚的精神回报。
宫白云读他人,他人也在读宫白云。
在选用《中国诗歌的脸》的诗作时,我并没有选择她自荐的《提灯的人》,而是另一首她几年前的旧作《暴雪的荒原》。宋醉发眼睛一亮说:“我也认为这首比较厚实。”我们的一致认识并没有事先的暗示,那么或许宫白云自己对我们的选编还没能全部理解?我读到的可能更远一些……正如宫白云评写他人的诗作,许多诗人或许连自己也没完全自觉意识到的东西,却被她读出并且提纯、结晶了;于是一首诗文字背后所隐藏的(犹如拍照时视线所忽略的风景在拍摄定格后被发现)深意会被挖掘出来,异彩呈现。
这是宫白云第二部诗歌评论集结,我个人觉得这种归仓式的整合,对自己是一种综合性的交代,以便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年写、读、评的历程;这是一种精彩的个人阅历,但仅仅是人生的一个时段,还有许多诗章、诗篇等待宫白云去创作,去阅读,去评说……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保持做一个君子吧。
宫白云已经做到了“慎重拘谨”,庄重矜持,合群而不结党。这样才有利于走进更多的诗人内心,更大范围地去打通各种“门户”窥见。有观点,但不是人情观。有原则,但不是趋势态。有个人兴趣,但不是矫情造作。有性别动作,但不是小女人受宠。
本人仍然期待受人爱护的宫白云笔耕不辍,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走下去!保持平民本色,不卑不亢,大胆评议,小心追索……在诗歌批评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让我对你的表扬不被列入“口误”。
是为序。

2017年10月8日
于侘寂居

海上,本名林清阳,1952年11月生于上海市,先锋诗人、诗评家、自由作家。诗歌意象前卫,诗作苍茫大气,出神灵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梳理、思考中国史前文化,被誉为“民间思想家”。



 宫白云第二本诗歌评论集《归仓三卷》独立书号,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北京长河文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装帧设计,多年义务写评,个人出资成书,不赠送。有愿意收留此书者请红包50元购书(包快递)。


  扫二维码添加微信:发红包50元,留下快递收件地址、电话、收件人,即奉寄签名本。
  亦可关注宫白云个人微信公众号“诗赏读”(gbyshisangdu)留信息或点开赞赏,打赏50元,跟帖留言地址,届时快递邮寄。




目 录

001  序  宫聚白云呈奇观
           —为《归仓三卷》而序/海  上

第一卷  观察:28位诗人

003  那个时代的爱情
       —赏析北岛的《雨夜》
006  奇异与传奇
       —读华万里的诗《阶梯上的云朵》与《我是》
012  诗歌表达的原创性
       —由周瑟瑟的元诗谈起
023  诗与道的开悟,“诗道”的实践
    —李世俊诗歌印记
040  明天的迷津
   —对安琪的诗《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的阅读
045  精神向度的自我呈现
    —读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049  纯新与异质的诗性艺术
    —读王跃强诗歌印象
053  独有的“语言”与“个性”
    —读左岸的两组诗《啊,野麦岭》与《目光所及》
059  晚安,尘世
    —读琴匣的诗《安魂曲》
063  持不同见解的“无名氏”
    —读沪上敦腾组诗《上海印象》
069  对生命自身的认领
    —读庞白的诗《唯有山川可以告诉》
072  遁世者的精神气象与幻美的交响
   —读涂国文诗歌印象
077  思量交集的黄河
   —读肖黛的组诗《杂记黄河》
084  像朵花,被佛看见
   —读冷眉语的组诗《世界在阅读中睡去》
089  在鹰翅上超度
   —读夏寒散文诗新作《西藏雪域天路》
092  有鹿的地方
   —读马端刚的组诗《包克图诗帖》
095  曲折有味的诗歌审美
   —读李继宗的组诗《我的》
100  以经验渗透意识
     —读张天国的组诗《千山万水,嚼碎》
104  灵魂对生命的超越
   —读刘黄强的诗《接骨木》
109  纯粹的美感
   —读霆章诗《程程,我的围巾丢了》
114  在诗歌里寻找命运的踪迹
   —读柳苏的诗歌
125  日常中的佛性与哲性之光
   —简读包容冰的诗
130  思想与情感深处的独潜之旅
   —甲子诗歌印象
141  “在一首民歌里住宿”的诗人
    —孙俊良诗歌印象
146  人与故土的相互寻找
   —读杨金中组诗《我是故乡,散落四方的字句》
150  面目全非的馈赠
   —读止语组诗《一地庄稼的悲喜》
153  修辞立其诚
   —郑成雨诗歌印记
157  心匠自得为高
   —读陈红为组诗《一个夜晚踏上另一个夜晚》

第二卷  认知:80首诗·他们和她们

163  点评:锁骨/汤养宗
165  点评:独处/海  上
167  点评:冲动/路  云
169  点评:云朵之上/百定安
171  点评:圣地阳光/周庆荣
173  点评:用你开花的耳朵/李建春
175  点评:撞墙者/金汝平
177  点评:白苹果/蓝  喉
179  点评:英雄之死/天  界
181  点评:托福屈子/李飞骏
183  点评:那是谁的心脏每天照常升起/殷龙龙
185  点评:立春,或正月初五的风/南  鸥
187  点评:胡须/韩庆成
189  点评:结绳记事/马启代
191  点评:因为她离幸福太久了/唐  诗
193  点评:我看见了一个含糊的灵魂/金  迪
195  点评:杜甘固/宁  明   
197  点评:大地是一张古老的餐桌/宋醉发
199  点评:迟早的事情/易  杉
201  点评:亲爱的,听我说/西  棣
204  点评:湖边漫步/湖北青蛙
206  点评:假寐/陈  功
208  点评:秋风/梦天岚
210  点评:青灯/卢  辉  
212  点评:生日快乐/芦苇岸
215  点评:鸬鹚/李不嫁   
217  点评:光之履/雷  默  
219  点评:平武,报恩的寺/周世通
221  点评:少年/林新荣
223  点评:淋雨的蝴蝶/温经天
225  点评:克服热爱/高世现
227  点评:喘息的扁担/张天国
230  点评:即便/白  桦
232  点评:越走越暗的阴影/王文军
234  点评:风,是唯一的证人/黄曙辉  
236  点评:度/王芳宇  
238  点评:葬坟/周伟文
240  点评:鄂西/杨  光    
242  点评:春日迟迟/张建新
244  点评:嵌入/李庭武
246  点评:下午的蜥蜴/左  云
247  点评:雪:万物赋形都自有其悲欢/陈  克 
249  点评:暮/陈润生
251  点评:暮年寄语/亘  亘
253  点评:时间在沉睡/松林湾
255  点评:纸片人/马晓康
257  点评:分枝/康  城
259  点评:春天伸出脚,雨摔了/叶逢平  
260  点评:明白秋天,并不代表就能看懂落叶/林舜亮  
261  点评:与一只鸟做一世邻居/梁  彬
263  点评:与母书/高  羽  
265  点评:满岁/白公智  
266  点评:真相/哑者无言
267  点评:同意/雷  文            
269  点评:入画•立象/风之子
270  点评:短句/嶙  峋
271  点评:繁花颂/江安东   
273  点评:写给父亲/王  波   
275  点评:大河/刘  康
277  点评:多余/刘  郎
279  点评:纸上/自由鸟
281  点评:镜中花/荣  荣
283  点评:书桌上的男表/宋晓杰  
285  点评:孤独的花园/李见心  
287  点评:一位女子在火车站梳头/李之平
289  点评:旷野/王  妃
291  点评:万物生/霜扣儿
293  点评:当我成为历史/秋  水
295  点评:荒原/蓝  紫
297  点评:缺口/沙丽娜  
289  点评:打水漂/柯秀贤
301  点评:我想用最世俗的方式来爱你/青小衣  
303  点评:九月,另一炷香/绿袖子  
305  点评:万物生/香  奴
307  点评:莲花/林小耳
308  点评:我是你时光里的美人/喙林儿  
309  点评:泉/纪开芹
311  点评:文化的迁徙/施丽琴  
313  点评:生生不息/红  朵 
314  点评:倒错/余幼幼

第三卷  认识:12本诗集及10位诗人

317  “有时间写诗,没工夫去老”
    —读桑恒昌的诗集《诗醒了,世界便睁开眼睛》
322  大海飞起来,远去
   —读凸凹的诗集《蚯蚓之舞》
326  来自一个步行者的真诚素写
  —读黎阳的诗集《成都语汇》
331  蔚蓝的高地,湖比海深
   —读青海湖的诗集《到达天堂以前》
340  “美不堪言的日子”
   —读百川的诗集《大地上的美和神秘》
347  大地上长出的辽阔
   —读董书明的诗集《辽阔》
353  “侧身”的艺术
   —读张忠军的诗集《侧身》
361  “塌陷”后的突围
   —读黄文科的诗集《塌陷》
368  居住在诗歌体内的纯粹诗人
   —序尹波的诗集《一个人的隐秘时光》
381  精灵在歌唱
   —序小景的诗集《一开始一辈子》
386  匍匐于尘世的喧嚣
   —序焉然的诗集《阵痛》
391  雪把雪落下来
   —序《客家五人诗选》
410  折了一支阳光,把它射进水里
    —“中国诗选•湖南诗人档案”综评
附录:
419  从个体到本体:宫白云诗歌的灵境超越/方文竹
422  一种更加自在的诗歌写作
    —宫白云诗歌现象浅论/百定安
426  品宫白云先生/李世俊

    428  代跋  我为什么喜欢写诗、读诗、评诗/宫白云
  



从个体到本体:宫白云诗歌的灵境超越

                                    方文竹



集女巫、预言家、观察家、思想家、哲人、梦游者、词语魔术师等于一身,宫白云的诗歌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任何事物她都能掮得起,拿得下,管得住,尤其对时代和存在的主题红线紧抓不放。但是,她的作品又是极度开放的,不把诗的画面灌满,而是善于运用粗疏的线条和大量空白,邀约你的参与,“参与”什么?漫游、领悟、撕裂、填补、连接……需要的是感受力、想象力、破坏力、创造力……“别材”“别趣” “别体”……总之,“参与”所要求的是你与诗人之间对话、互视、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她的“邀约”是激活你的诗性沉睡。可以说,从这20首看,宫白云的诗歌没有一首是“完成”的(但也不是将你拒之门外,而是若即若离的“审美距离”),从而常读常新,开拓了无穷的空间。
作为一位心里溢得太满、志向高远的思考型诗人,宫白云的作品不回避大词、抽象词,但是这些大词抽象词早已发酵于心窖,并重新命名,于整体诗境融合一体,取得了各自的血肉、气息,诗性始终是她的轴心。因此,宫白云诗歌所创造的不仅是意境。我认为意境还不是诗歌的至境,至境乃灵境,宫白云正是一位地道的灵境诗人,凭此化解了她一向擅长的思理,从而使诗歌纯粹、柔软,避免了抽象思维的诗性梗阻,超越了观念和词语。我认为真正的诗人比哲学家多了一只眼睛,那就是天眼,他或她所看到的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或说审美的逻辑。
通天之道始于足下。宫白云深谙避劣就优之道,善于就势造势,她的诗歌取径小,出口大。从个体到本体,也就是说,宫白云的诗歌从“身体叙事”的根据地—灵境的发源地出发,从自身的气息出发,最终抵达世界精神。这样,对于宫白云的诗歌来说,“性别”不是主要的。性别对于宫白云的诗歌写作来说,大多仅具有“作者”的意义。总体上说,宫白云的诗歌性别辨识特征较少,源于她的超越意识和立足高度,她是对于人类普遍性的试探而又不失个体经验的温度,是天上与地下的合谋,是真理和真相的互释,是浅表与至深的现象学,是色与空的同体,总之是存在之诗,是大诗!而被批评家们津津乐道的性别写作终归未臻化境,而仅成为舞台上的角色表演,一种平面化展示的性别霓虹。凭此,宫白云早就高出于当今诗坛泛泛嚣嚣女诗人辈。
除了诗歌写作,宫白云还写了大量诗歌评论,形成了诗歌写作与诗歌批评之间的互文性,尤其给宫白云的诗歌增强了思想钙质,而这种“互文性”是在暗中进行的,宫白云较好地处理了两者的关系(不发生文体之间的表面冲突,即诗歌写得像批评或批评写得像诗歌),它们两者的摇摆是否有一种牵引与纠偏的作用?注意,这里的“偏”非指美学意义,美学无“偏”,而是对所表达之物的诗性对接:相互提醒、促进、提升。有诗坛高人常说:凡一流诗人皆同时是批评家。
以上是我对宫白云诗歌地形图的总体勾勒,不够全面,在我看来,宫白云的诗歌至少还有以下值得注意的大小方面:题材广泛,讲究色彩,柔硬对称,感觉互换,远距离嫁接……都值得细细品味,这似乎又是另一篇或无数篇文章的内容了。

                                      2017.8.1
方文竹,当代诗人,文学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出版诗集《九十年代实验室》等各类著作21部。2010年主创滴撒诗歌并主编民刊《滴撒诗歌》。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2005-2006),“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等。





一种更加自在的诗歌写作
   —宫白云诗歌现象浅论

                                    百定安


关于宫白云的诗歌,我已在之前的几篇短评中做过粗要的分析。在以下的这篇文字,我将围绕两个问题做出简要的表述。

之一:宫白云高强度创作的动能和势能是什么?

一直以来,宫白云犹如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进行着只有前方、不见终点的高强度奔跑。粗略估计,她的写作速度差不多日均一首甚至一首以上。对于高产诗人,我之前总是带着一种无厘头的警觉。我认为,无论如何,诗歌的发生必定是我们对生活现实和自在精神的感知、沉淀(如同一面滤镜)和反刍(这当然需要时间和节奏间歇);无论如何,过于密集的写作多少都会造成对于有限的个体经验的重复消费;无论如何,语言的过度开采多少都会影响到语言的精致和光泽。
宫白云的诗写实践改造了我的部分质疑。这就是:一个具备诗歌天赋、热忱饱满、感知敏锐的诗人,不但可以持续高产地从事写作,而且能够以其高质量丰富和完善自己既有的诗歌面貌。尤其在近两年,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和诗艺的反复锤炼,宫白云的诗歌进入到一种更加自信、更加自在、随心所欲的化境。所谓化境,就如精于技艺的工匠在不断向大众提供精致的做件时,人们已经感觉不到其中的技艺而只专注于做件自身完全和整体的品相。所谓随心所欲,就是诗人像一台终日不熄的发动机,一旦灵感到来就会突突响起,而且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感使这种意念得到充分的艺术外化。具体标志就是:一切皆可入诗,并通过诗歌得到圆满。这个娴熟地使用着诗歌法器的诗人,取材宏阔,漫无边界;敏感多思,使转凌厉;风格变换,多样纷呈;形而上与形而下,巨相与细微,现实与神性……源流饱满,支流丰沛,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广阔性写作。
这种开放多元的广阔性写作,就是宫白云诗写保持持久韧性与耐力的根本原因。即使同一情态和景状,她也能够通过语态的变幻和诗意的演化使其成为簇新的另一首。倘若没有对外部与内在世界的敏锐感知,或者只是固守某一类型某一风格的狭窄式写作,一句话,倘若没有对世俗与精神世界双重意义的反复追索和不断质问,这种持续高强度写作的动能和势能就几无可能。

之二:宫白云的诗歌写作
缘何能够逐渐成为一种诗歌现象?

一方面,它首先是因为诗人对于诗歌以及诗歌界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和牺牲精神,给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这个诗歌界的勤奋义工,密集从事着诗人推介、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这当然需要恒久的诗歌热忱与持续的精神投放。她今年获得的中国诗歌批评奖,就是对其努力工作、成绩突出的一种确认。要知道,在当今诗坛,名目繁多的主义、概念倾巢而出,诗人山头林立,互为霸权甚至互相攻讦的恶劣的大环境下,要想得到一种大致的公认何其难哉。但宫白云基本做到了。学院派与民间写作、意象与口语写作、抒情与叙事为主的写作者们,在对待宫白云的写作上,竟然难得地达成了某种统一。她同时在各类报刊和各大网站上都发表了大量的创作和批评作品,她采写和评论的诗人已达600人之多,刚刚出版了一本厚厚的诗歌评论集并且正为第二部批评文集积极筹划,在她的评论文本中,当下国内诗坛不同风格的诗人几乎悉数囊括,热情推荐。这种诗歌认知上的兼容并包,消解了诗坛的某些偏见和坏作风的侵蚀。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诗歌界对于她的诗写文本的普遍认同。她的诗歌呈现出的多种形制面貌,分别满足了不同诗歌理念和写作风格的诗人们的认知期待。写实主义者、浪漫主义者、神性写作者们,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和情感通道。唯美派、意象派、禅意派、口语派诗人,也都能在其中发现或部分发现共同的诗歌美学倾向。具体讲,从题材选择到风格调式再到语言成色,宫白云的诗歌张力和内涵意蕴都能顺利地进入不同诗人。我们看到,宫白云的诗歌并不固守某种单一的风格,而是有意地模糊和消解了风格之间的某些人为边界。她杂糅地使用着中西方的诗歌传统,依靠有分寸的语言从而不使自己走向某种绝对。她经常将许多不同质地的语言圆润地并置在一首诗中,使语词之间产生某种矛盾丛生的和谐。她时而奔放时而婉约时而虚静时而写实,哪怕对同型或近似的形态与心态再写,每次也都有不同的词语迹象。在她的诗歌中,性别意识被有意弱化,使中性写作成为一种良好的写作方式。她的诗歌大境求虚,细节求准。她也使用一些大词,但很快它就会用一些精微的词语楔入其中。
塞缪尔•约翰逊说,诗歌的精华即发明。宫白云就是诗歌的发明者。她可能在一首诗中发明过一个词,一个意象,一个专属于诗人“这一个”的句子,抑或,就是一种语调。可以说,她的风格就是跨风格。她的特点就是发散和聚集。这当然不意味着她是一个诗歌的绥靖主义者,事实上,她有明确的诗歌意图和写作方向。但她知道,一首诗能够传达的,其实仅只是一种有限的个体经验(虽然伟大的诗人会有惊人的超越),这种有限性,决定了一首诗只能是现实和经验的一个剖面甚至是一种诗歌特许带来的偏见,但“艺术没有固定的文本和格式,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是无限的”。而所有的风格都有同等的潜在价值,要保持旺盛持续的创作力,就必须摒弃故步自封,追求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每一次都有其不容置疑的意义。风格就是建立,也是自我打破。宫白云的诗歌,因了这种变幻的魔法而不断吸人眼目,一次次给人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和想象期待。

                             2017年8月11日

百定安,硕士、诗人、文化学者、翻译家、书法家、评论家。已出版诗集四部,散文随笔集两部,诗歌翻译批评集一部,与人合著诗集一部。



宫白云,女,写诗、评论、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与选本,曾获2013《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5—2016)批评奖等。著有诗集《黑白纪》,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归仓三卷》。现居辽宁丹东。
诗赏读|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长按二维码,关注诗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2-24 15:09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读评,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6:49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8-2-24 15:09
有人说:读评,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谢谢梁老师,春天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2-24 16:50 | 只看该作者
向老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6:51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第二本诗歌评论集《归仓三卷》独立书号,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北京长河文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装帧设计,多年义务写评,个人出资成书,不赠送。有愿意收留此书者请红包50元购书(包快递)。期待朋友们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6: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春天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2-24 17:01 | 只看该作者
祝贺老师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7: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春天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7: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春天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2-24 17:49 | 只看该作者
韩老师给置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1 22: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