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八妇女节到三八
——品读韩庆成《三八节无需修辞(微组)》
一面镜子
品酒,品茶,重在品。好酒好茶,越品越有味,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其实,读诗,与品酒品茶是一样的道理。一首好诗,越品越出味,越品,越把人导入一种深层体验之中。往往具有深度的诗才有这样的神奇效果。我以为《三八节无需修辞》这组微诗,就是具有这样的奇妙所在。
一品意象。诗因为意象而为诗,这没错。奇特,陌生化的意象,创造的神奇效果,无疑是高超的艺术享受,这是其一。但,是不是另有一种“无需修辞”的“意象”,会同样可以创造出震憾的力量,答案是肯定的。我以为《三八节无需修辞(微组)》《历史无需修辞(微组)》,都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以事件的客观呈现,同样可以看成是“意象”,并具有深度意象。从《三八节无需修辞》微组诗可以看出,那些陈列出的事件意象背后,无一不是一种深层的揭示。诗人恰到好处组合在了一起,收到了特别震憾的艺术效果。透过这些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意象”的本质,揭示了真相所代表的深义。这些意象是恒久的,与烟花式的意象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所以这样的意象越品才出味。
二品三八节。写三八妇女节的诗很多,优秀的诗也不计其数。但此组微诗,体现了特有的深度和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160多年前的历史风云变幻,浓缩在这短短的三十多行里。宏大的空间架构,不亚于读数百部的历史巨著。通过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客观呈现,读者悉知了妇女为争取自由,平等,解放,独立所付出的艰辛。她们抗争,呐喊,血泪,历历在目,就像还在今天的空间里回荡。女性“要面包 还要玫瑰”,从未停止过。在此,诗人要揭示给我们的,不是历史的过往现象,而是要展现出历史所具有的现实。透过现实看历史,透过历史知现实。三八妇女节,带给世界的是什么,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事件“意象”凸显出来的每一个具象,所代表的原来都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不死的蓝本。我们不竟要问,妇女自由了吗,平等吗,独立了吗,选举了吗。通过其中一节《今天》,我们终于看清了,“爱你没有期限,如果有,那就把它删掉”“ 据说还要严肃追究,相关院系负责人的责任”… …透过事件“意象”,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了这跟1857,1908,1909,1917的三八节有什么样的相同和不同呢。2018的三八节,诗人作出了更为深刻独到的呈现。清华大学,法学院,女生,标语,删掉,十分钟,严肃追究,投票筛选… …这些“意象”无一不是深层的,具体的,现实的,生动的,意味深长的。
三品三八。我以为这组微诗最具艺术价值和最神来之笔的是三八节和三八的运用。一字增减,其味无穷,奥妙不尽,充分体现了诗人匠心独用的能力。整组诗所有的爆炸力,都集中在了“三八节这天/确实有人三八”。关于三八节,跋诗以上几节,呈现得够充分的了,已无须多述。“三八”二字,在这里鹤立鸡群,独具神力。所有国人都知,三八来自民间,是最经典的骂人。在诗中,却是独具骂人艺术,骂于无形,骂得妙不可言。在这里不竟要问,骂的谁,谁是三八,谁最三八… …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愤怒和深思,读者自然会对号入座,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三八的内函在这里还可以更深更远的延伸。我只能这样说,这人间真三八!
三八妇女节是天下女人的节日,争取平等、自由、独立的路还十分慢长。但路是人走的,自1857年3月8日开始,已经走到现在,还将继续。
2018.3.8
附原诗:
三八节无需修辞(微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