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何为
-----再读卢利斯《形象工程》
文/梦的门
在现实中,说起“形象工程”,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了某些政府官员的作为,社会上对这些做法,也早有一些议论,甚至定论,普遍认为是不好的,这自然没什么可说的。然而,在诗里,我们也很知道,诗人的说话,往往有弦外之音,既然“空心的灯笼”可以作为一种象征,“形象工程”自然也不例外。我们都晓得社会上的工程是工程,岂不知,我们多数人一辈子所努力做的事,我们所要呈现在人面前的,也是一个不小的形象工程,何况参与的人更多,耗费的时间更长。
这样说,似乎是我在小题大做借题发挥,也许作者本没有这样的意思,但是读到作者诗里的这两句:“昼 似乎很红火/夜 依旧很黑暗”,我就很自然地想到了一句古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心的灯笼,在晚上也是发光的,而空心的灯笼,到了晚上就和夜一样黑了。在这里,我感觉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社会的形象工程,引申到个人精神层面的形象工程,映照出的,是我们整个社会,从集体到个人,从物质到精神,从表象到本质,弄虚作假表里不一的无信仰状态,这正是让人痛心而又使人感到害怕的地方。
诗人在这里,面对挂满大街小巷的空心灯笼和“黑暗的夜”,除了痛心和无奈,会不会也给自己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诗人何为?诗人因为太注重内心的感受,常常被人认作是唯心的,而在我们这样一个信奉唯物主义的时代,唯心自然是不好的,也被认为是无用的。那么,诗人何为!
诗人所能做的,或许就是像作者这样,让自己变得更晶莹、更剔透,像一个实心的灯笼,在满是空心灯笼的黑夜里,把自己点亮,发出那一点点光,让星星从远处也能看见,这地球上还有人活着、醒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