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应该是,思想与写作,或者说作为一种意义实践的语言修辞活动,总是处在集体图式与个人感知的调节之间,受到二者的交互作用。如果简化一下这个表达,强势的集体象征图式或固化的集体图式,会窒息真实的个人感受力,然而当一种集体象征图式衰落之后,个人感受力及其表达会趋向于碎片化。这基本上属于一个文化史的观察与描述,不是价值判断。你所说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验到“感性事物与感性经验的贫乏”,也是一种经验事实,但这里也有一个区别,在集体图式固化的时期,随着个人感受力容易被视为政治不正确或道德不正确,那是一个感性经验更加贫乏的时代。今天人们感受到的“感性事物与感性经验的贫乏”,或许主要是传统的集体图式衰落之后,新的共通体及其意义图式又没有清晰地生成,单纯的感性事物难以承载人们对意义的深刻需求,难易满足对意义的饥渴感。但整个现代诗、现代艺术和现代思想,也都处在这一历史语境和意义实践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