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斯坦
东突厥斯坦( 维吾尔语:شەرقىي تۈركىستان, Sherqiy Türkistan),又名中国突厥斯坦(Chinese Turkestan),或称维吾尔斯坦(Uyghuristan),历史上由俄国历史学家Nikita Bichurin在19世纪作为"中国突厥斯坦"的替代词而首先使用,用来指代清朝新疆西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及周边诸绿洲,即维吾尔语"Altishahr"(汉语"六城",即莎车、喀什、阿克苏、库车、英吉沙、和阗),其真实含义是南疆主要地带,不包括天山北路(及天山南路的东部,元明清也主要是漠西蒙古游牧区)。
历史上,这个地区曾长时间存在若干城邦,但都在中国的控制之下。1759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结束地方割据的混乱,与天山北路、哈密、吐鲁番合称为"西域新疆"。
20世纪,少数接受土耳其极端宗教教育的维吾尔族分裂分子开始扭曲"东突厥斯坦"的原意,把它等同于清朝"新疆省",这就大大地扩充了这个词指代的地理范围。使这个词染上分裂活动的色彩。
1993年4月5日,相关人士云集于土耳其的安卡拉宣布建立"东突厥斯坦流亡政府",总部设在安卡拉,但因与多起恐怖袭击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东突厥斯坦"这个词,用来指定地理范围时,应特别强调,它是"南疆"或"塔里木盆地及周边诸绿洲"的同义词,绝不是"新疆"或"西域"的同义词。另外,这是俄国使用的历史遗留词汇,除讨论历史问题外,不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