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夹在骨缝里的山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夹在骨缝里的山水
----解读太行闲夫路军锋的故乡诗意

文/王恩荣

很幸运我的几首诗发表在白恩杰老师主编的《天涯诗刊》冬至号上,此刊封面有路军锋的相片与诗,我认识路军锋就是从这认识的。正如有文章这样描述:“在这个封面上,路军锋面貌清癯,目光深邃。背景深沉,深藏若虚。真是雅人深致,清标出尘——活脱脱一个“太行儒商”。”,尽管我了解路军锋只能从网络上略知一二,但他的故乡在太行山,我的故乡也在太行山,便与我有深深的认同感。而且他的古体诗和现代诗所表达的雄浑的心志、故乡情结和对故土知性的体验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在此我解读他的几首现代短诗以飨读者。
《年轮》

路军锋

春风在柳枝上
抹了一把绿
没敢驻足
在母亲的催促下
羞答答地跑到
太行之颠
含着刚刚融化的雪水
亲吻沉睡的爱人
大山开始泛绿
山缝隙传出的虫鸣鸟叫
娓娓地讲述着
年轮的故事
新的一年又启动了

这首《年轮》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第一层:“春风在柳枝上/抹了一把绿/没敢驻足/在母亲的催促下/羞答答地跑到/太行之颠”,看这句我感觉诗人对古诗的造诣也是颇深的,他借化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美,而且现代性的创新了这个诗意。“春风在柳枝上/抹了一把绿”。好一个“抹”字,何其的灵动传神!把“烟柳”“杨柳风”“杨柳依依”的初春意象一下子带到我们眼前。我忽然想到“春上柳梢头,举头已见绿”的句子。“没敢驻足/在母亲的催促下/羞答答地跑到/太行之颠”,哦,春风是先经过平原的,然后马不停蹄地“羞答答地跑到/太行之颠”,而且是“在母亲的催促下”,“母亲”是大地母亲,或者是故乡。“羞答答地跑”说明春风来的迟缓。但缓则缓也,总比“春风不度玉门关”强多了。
第二层:“含着刚刚融化的雪水/亲吻沉睡的爱人/大山开始泛绿/山缝隙传出的虫鸣鸟叫/娓娓地讲述着/年轮的故事/新的一年又启动了” ,这层是继续沿着春风的叙述方向展开的:“含着刚刚融化的雪水/亲吻沉睡的爱人”,第一句是实写,春风上山变冷,所以含的是雪水而不是雨水。第二句就是暗喻了,把太行山比喻成春风的爱人,何其的辽远博大,这也是诗人的爱了,是诗人对故土的爱。爱的结果:“大山开始泛绿/山缝隙传出的虫鸣鸟叫/娓娓地讲述着/年轮的故事”,我忽然感觉这或许是写一段诗人自己人生的经历,是诗人创建故乡秀美河山的故事吧。没有对故土赤子般的心,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春风”就是爱,对故乡的爱,“年轮的故事”是诗人自己的故事。最后一句:“新的一年又启动了”,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陈述,也是言志,表明诗人一如既往的建设故土的愿望。
《坐化的村落》

  路军锋

行走在太行深山
穿梭于颓废的村庄
尘土与茅草相伴
青石在路旁冷看
到处有不戴帽的房子
还有脱光衣服的院落
石碾、牛栏
槐树、老井
早不发光的小路
风盖住了我的脚印
山中的遗址可能变得永恒

这首《坐化的村落》是对渐行渐远的村庄的描绘,在中国步入整体城市化的今天具有普遍的意义,是诗人对村庄文明渐趋消退的遗憾和对美好家乡记忆的呼唤。第一句:“行走在太行深山/穿梭于颓废的村庄”,村庄的消失是从偏僻的深山老林开始的,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些偏远的村庄首先被很快的边缘化,村庄的新生代只好舍弃家乡,让生养自己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故乡。村庄的颓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而诗人作为已经走出去的游子,回归后眼中昔日的美丽的故乡变成了什么样呢?请看:“尘土与茅草相伴/青石在路旁冷看/到处有不戴帽的房子/还有脱光衣服的院落/石碾、牛栏/槐树、老井/早不发光的小路”,“尘土与茅草”在侵占着破旧的院落与村庄、孤独的青石在路边冷眼旁观、房子都塌顶了、院落用来遮挡的围墙都没有了、石碾、牛栏、槐树、老井、小路被尘土与杂草占领。诗人在描绘这些时,用了诗意化知性的写生:“尘土与茅草相伴”,“青石在路旁冷看”,特别是把房子都塌顶了说成是“到处有不戴帽的房子”,把院落用来遮挡的围墙都没有了说成是“脱光衣服的院落”,把小路被尘土与杂草占领说成是“早不发光的小路”。这些陌生化的语言,表意性特别强。这样的描述使语言达到冷幽默的效果,冷叙述里蕴含着巨大的情感效应,直叫一个游子潸然泪下,这远比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悲怆多了。最后两句:“风盖住了我的脚印/山中的遗址可能变得永恒”,“风盖住了我的脚印”,足见其荒凉!“山中的遗址可能变得永恒”,村庄消逝,但文化永存。这就点到题目《坐化的村落》,坐化正是文化。
《太行村落》

路军锋

杨柏的乡野
小路弯弯
饱含着阳光与水份
特别是秋天
阴雨雨绵绵的季节
你伫立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
雨水深入山与村的骨骼
雨花踉跄于瓦沟
淋湿的灰喜鹊缩着头
看潮湿的麦垛
土丕墙
舔着雨水
听门口的黄犬汪汪
看一队旅人
驻足于狼毒花中
等待雨停
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

“杨柏的乡野/小路弯弯/饱含着阳光与水份/特别是秋天/阴雨雨绵绵的季节/你伫立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诗人的故乡到处是杨柏树,“饱含着阳光与水份”说明这些杨柏郁郁葱葱,绿的闪光,让我想到一句“青翠湿人衣”的古诗。“阴雨雨绵绵的季节/你伫立群山和小村拉手的地方”,“群山和小村拉手”,是很诗意化的,现代诗的诗意化是与童心一脉相承的,而童心又是与故乡相联系的。
“雨水深入山与村的骨骼
雨花踉跄于瓦沟
淋湿的灰喜鹊缩着头
看潮湿的麦垛
土丕墙
舔着雨水
听门口的黄犬汪汪
看一队旅人
驻足于狼毒花中
等待雨停
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
这一大段又是对故乡物象淋漓尽致的特写:“雨水深入山与村的骨骼”,极言雨水之多,深入骨髓,太形象了;“雨花踉跄于瓦沟”,说明雨大瓦沟有了流水,坑坑洼洼的因此使雨花踉踉跄跄;“淋湿的灰喜鹊缩着头/看潮湿的麦垛”,这样的情景我们在小时侯是不是经常见到啊,现在我才理解到,淋着雨它也不忘觅食,好象万物都有了人的灵魂;“土丕墙/舔着雨水/听门口的黄犬汪汪”,“土丕墙/舔着雨水”是雨下的大把雨水勾兑在墙上,诗人拟人化成“舔着雨水”太惊奇的比喻,并且墙能“听门口的黄犬汪汪”,连锁拟人,给读者以连锁反应,更增强对故乡的情感反应的效果;“看一队旅人/驻足于狼毒花中/等待雨停”,不管是墙看还是狗看,其实是人看,这就是王国潍的有我之境;最后,“等待下山的女人和羊群”,这就有了地域特色,女人放羊啊!看到此等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的诗意陈述,你作何感想?故乡的物象与诗人的心象的完美融合,使诗人的对故乡的情感体验臻于极致,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受感动于一个赤子的魂魄。
《留守儿童》

路军锋

析城山下有个村庄
黄色的山梁上
跑着几个光腚的孩童
泥巴在腿肚下不停的翻腾
偶尔有老人呼唤
温暖的阳光下
老人们围成圈圈
使劲搓着棒棒
眼神还不停地打捞远方
几间心疼的老房
挂满了秋天的金黄
一只贼瘦的黑狗
汪汪地看着落幕的阳光
这就是生我的地方
也是我快乐的家园

析城山是路军锋故乡诗里常出现的意象,就象雷霆的官道梁、姚宏伟的乌马河、张海荣的潘掌一样。对故乡的爱,也使他也关注故乡的留守儿童。“析城山下有个村庄/黄色的山梁上/跑着几个光腚的孩童/泥巴在腿肚下不停的翻腾/偶尔有老人呼唤”,诗人又在特写,象电影的蒙太奇:黄色的山梁、光腚的孩童、泥巴在腿肚下不停的翻腾、老人呼唤。这就是活脱脱的留守儿童的场景。“泥巴在腿肚下不停的翻腾”,诗人的观察细致到神乎其神。
“温暖的阳光下/老人们围成圈圈/使劲搓着棒棒/眼神还不停地打捞远方”,有留守儿童就必然有留守老人。“眼神还不停地打捞远方”,打捞的既是顽皮的,收领不住的孙子,也是远方打工的儿子,一种生命的无奈感体现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几间心疼的老房
挂满了秋天的金黄
一只贼瘦的黑狗
汪汪地看着落幕的阳光”
“心疼的老房”,是诗人想念,也是房子太累了成了危房 。“挂满了秋天的金黄”,是玉米谷物。“贼瘦的黑狗”是猎狗,背后的意象是羊群。“落幕的阳光”是落日,牧归。
最后一句:“这就是生我的地方/也是我快乐的家园”,点明了守望的不只是留守儿童、老人、也是游子啊!这一簇簇对人生体验的鲜活画面,使诗人对故乡的领悟更加痛切而富有质地,诗人的落笔深入到故乡的每一个角落。

《年关》

路军锋

大山的深处
有一座掉了门牙的老房
那是父母和我的家
风吹雨打
老房似乎有点飘摇
但它始终不肯挪动半步
房后的老牛一边啃吃着柑草
一边斜视着咩咩的小羊
母亲端着粗瓷蓝碗
怔怔的望着山的那边
父亲叼着烟卷
任雪花漂染着自己的头发
此时的我
正马不停蹄
怀揣着一年的辛苦
奔向属于自己的国王
……

“大山的深处/有一座掉了门牙的老房/那是父母和我的家”,诗人故乡的意象似乎离不开“大山的深处”,这或许就是作者写诗的精神地理就定格在他那个大山深处的故乡吧。“有一座掉了门牙的老房/那是父母和我的家”,是的,老掉了牙,这是相对于现代文明而言的,象征着村庄的没落。“那是父母和我的家”,就是家乡。
“风吹雨打/老房似乎有点飘摇/但它始终不肯挪动半步”,说明行将没落的村庄对现代文明的抵触。虽然飘摇,却“始终不肯挪动半步”。也表现了诗人能超然的认识这一切,有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怀。
“房后的老牛一边啃吃着柑草
一边斜视着咩咩的小羊
母亲端着粗瓷蓝碗
怔怔的望着山的那边
父亲叼着烟卷
任雪花漂染着自己的头发”
这几句又是对故乡诗意的描述,是诗歌的细节化。用不着比兴,仅如实陈述就有无限的诗情画意:吃草老牛边吃边斜视小羊、 母亲端着粗瓷蓝碗怔怔的望着山的那边。这些非常形象化的画面,栩栩如生,特别是“父亲叼着烟卷/任雪花漂染着自己的头发”,雪花漂染头发,既是实写,也写出诗人心疼得看着父亲一天天被时光漂白了。这写场景与细节的真切描绘,没有对故乡的炽热的爱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此时的我
正马不停蹄
怀揣着一年的辛苦
奔向属于自己的国王”
这最后一句既写了自己对旧时光代表的故乡的留恋,也表明了他勇于超越过去走向新生活的决心。这也回到题目《年关》 的含义,年关本就是除旧布新的转折时期,正如古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超越了就迎来万象更新的新的春天。整首诗把一种理解置于年关上,揭示了村庄趋于老化,自然理想的消失,加以诗人对故乡充盈着主体情绪的生活零散细节的处置应用,物我之间的相互融合,让诗人的故乡情结表达的更加丰满深刻。

如果前几首诗是写诗人置身故乡的建设与超越的思考,那路军锋的另外两首诗《家乡的红叶》《归》则是写对故乡的事事物物的追忆和怀念:

《家乡的红叶》

路军锋

家乡的红叶
一眨眼
烧红了整个秋天
也深深的燃烧着我的思念
许多年过去了
不知到你是否
还珍藏着那凝血热恋
我步履蹒跚
随目光走进红红叶脉
这个时候
总有一股未了情
流出两眼泪腺

“家乡的红叶/一眨眼/烧红了整个秋天/也深深的燃烧着我的思念”,语言不多,却一下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红叶的意象自古是人们共同的审美,譬如白居易的红叶诗:。“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文征明《题画》“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还有“红叶晚萧萧”的诗句,再说红叶意象自古是思念的象征,这就与故乡的意象,与诗人在故乡的初恋很好的融合起来。所以诗人接着写到:“许多年过去了/不知到你是否/还珍藏着那凝血热恋”,诗人是自问,实质是表达了自己思念那场爱情的感情。最后诗人写到:
“我步履蹒跚
随目光走进红红叶脉
这个时候
总有一股未了情
流出两眼泪腺”
冉冉变老的诗人,会睹物思情 ,想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归》

路军锋

杨柏的冬日
云淡风轻
一座座宁静的小村
似乎在打坐修行
枯黄的小草
寻找归宿的路径
深远的天空
传来归鸟疲倦的叫声
只有摇摆的松青
唤醒我沉睡的梦境
一碗酸菜手擀面
抓住游子回家的心
无论天边怎样宽阔
家乡多么遥远
都要扬起回家的帆

路军锋的诗对细节描写的技艺是超凡的,你不信再看他对故乡冬日的刻画:“杨柏的冬日/云淡风轻”,这句是小村冬日平静的特写;“一座座宁静的小村/似乎在打坐修行”,这进一步的诗意化的描写,使小村冬日的静活了起来。“似乎在打坐修行”,如何不静?但静中有动,修行的人内心是活跃的。“枯黄的小草/寻找归宿的路径”,冬日小草枯黄直至消失,这只是在寻找归宿;“深远的天空/传来归鸟疲倦的叫声”,这是“倦鸟归林”的特写;“只有摇摆的松青/唤醒我沉睡的梦境”,为什么松青能唤醒我沉睡的梦境?因为松青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知也。松竹菊是岁寒三友也是文人之友;“一碗酸菜手擀面/抓住游子回家的心”,这是每个太行游子不朽的土生土长的情怀。“酸菜手擀面”特点抓的很准确,触动我们心灵的深处。这些对故乡冬日的特写,没有对故乡的深入重是决然写不出来的,诗人这样不厌其烦的对故乡的回顾,就是为最后一句话做铺垫:
“无论天边怎样宽阔
家乡多么遥远
都要扬起回家的帆”
这就是题目 《归》的要旨。儿不嫌母丑,叶落总要归根的。

除以上这些写对故乡命运的思考的诗外,路军锋还有一些写灵感的闪烁,从这些诗里我们进一步看出了他知性的光辉。
《析城山的黄昏》

路军锋

从圣王坪下来
夕阳正被远山的一角挑着
一群人仰起头颅
开始朗读天空
星星慢慢升起
我们赶紧钻进钢铁的空间
追逐前方的钢铁
此时的黄昏
有如少妇散乱飘远的长发
以淡黄,以缤纷
开始念珠的浑圆
圣王坪瞬间远遁在黑暗
有小河的声响从山的背面跑来
有风作伴
车灯下一群雪白从山上滚下
挤满山路的中央
只听一声吆喝,一阵鞭响
羊群跑下路旁升起的炊烟
亮灯的石板房前
一个少妇柔软的身躯
忽闪忽现
男子汉匆匆归去
淹没在女性柔情的叨叨里
我们在车上有点焦渴与不安

这首《析城山的黄昏》让我们看到一些目不暇接的新鲜的比喻,“从圣王坪下来/夕阳正被远山的一角挑着/一群人仰起头颅/开始朗读天空/星星慢慢升起/我们赶紧钻进钢铁的空间/追逐前方的钢铁”,我们请看:“夕阳正被远山的一角挑着”,羞杀老掉牙的落日的一切比喻;“一群人仰起头颅/开始朗读天空”,“朗读天空”把古人的“夕阳无限好”的诗句也比得毫无色彩;“钢铁的空间”是车子吧,钢铁“追逐前方的钢铁”,不是绝好讽喻吗?
人心的钢铁化,正是铁石心肠。

“此时的黄昏
有如少妇散乱飘远的长发
以淡黄,以缤纷
开始念珠的浑圆
圣王坪瞬间远遁在黑暗
有小河的声响从山的背面跑来
有风作伴
车灯下一群雪白从山上滚下
挤满山路的中央
只听一声吆喝,一阵鞭响
羊群跑下路旁升起的炊烟”

“黄昏/有如少妇散乱飘远的长发”,有一种自然形态的风情万种,风流的美感;“以淡黄,以缤纷/开始念珠的浑圆/圣王坪瞬间远遁在黑暗”,这是一种万象皈依于无的佛境;“有小河的声响从山的背面跑来/有风作伴”,静极生动!夜的静,流水声的动,微风的感觉的动,动静对立统一;“车灯下一群雪白从山上滚下/挤满山路的中央”,雪白从山上滚下,夜色朦胧的美,白雪滚在路上,多好的感受!这是牧归,如何知道的?“只听一声吆喝,一阵鞭响/羊群跑下路旁升起的炊烟/亮灯的石板房前”,哦,“一声吆喝,一阵鞭响”,“升起的炊烟”,是村庄傍晚意象,分明是牧归。

“亮灯的石板房前
一个少妇柔软的身躯
忽闪忽现
男子汉匆匆归去
淹没在女性柔情的叨叨里
我们在车上有点焦渴与不安”

“亮灯的石板房前”,是乡村日出而出,日落而入的归宿,“少妇柔软的身躯”“忽闪忽现”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乡村的婷婷袅袅温情。“男子汉匆匆归去/淹没在女性柔情的叨叨里”,柔情的叨叨里是平常人家。这样的感同身受,让我想道宋朝诗人葛天民的《迎燕》: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世间物类皆如此,这些都让我们由衷的想皈依在人类的源头村庄里。所以最后诗人说“我们在车上有点焦渴与不安”,人之常情,这样的黄昏都有一种强烈的思归心理。而且也暗示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给人以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整首诗让我们皆感觉到物象似曾相识,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而且他的语言毫无陈旧之感。淳朴、趣味、知性。
总之读了路军锋的诗,我感觉好像又返回真正的太行山走了一趟,他虽在商海,却寄情山水,对故乡山水体会如此之深,其原因从他的一首言志七绝《商海感怀》可知:“斗转霜吹千万里,锋销剑走十年风。浮生淡看云帆竞,涛里春秋作钓翁。”。尽管我身在太行却对太行视而不见,是诗人让我乡土精神重归与再认。我们巍巍的太行,古书云:“乡音太行,由于“行局之宏”,非“太”不足以当之。(明•唐枢)。诗人潞潞的说:“自战国起,中国文坛耳熟能详的文豪大家们相继步入太行。这些人中有柳宗元、杜牧、程颢、欧阳修、元好问、陈廷敬等。他们无不被这座雄奇的山脉所震撼。”,可见太行山塑造了我们太行山的人,也养育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路军锋的诗让我们处处闻到乡音,也是他这样的赤子诗人更加丰富了我们的乡音,真是王维的“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园声”(《晓行巴峡》)。最后我再拿出一首古诗献给也热爱古诗的路军锋诗人,算是对他的赞美吧:
徐南风景最苍凉,宿子城边草更荒。
偏是我来新雨后,山花村酒一齐香
(《宿州》清.阎尔梅)

                   写于2017.2.25山西和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6-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文中解读了几首路诗友的作品,均带浓重的地方特色,让太行山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这样系列的解读,重点突出,展示了一方人情风土,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6-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为王编认真、细致的解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22: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