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荣禅意诗6首,碧青 佐手 黄土层 吕本怀读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16: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荣 于 2018-6-28 16:52 编辑 * y. ?' [; p; [: {) c2 Q2 B1 m
- g% `( u7 B0 B  n' s8 [. i/ p$ S( b
林荣禅意诗6首,碧青 佐手 黄土层 吕本怀读评

# |! R/ x) i/ u8 u" {# {7 l! W
) {  L! M% m! R6 f5 e. `* ^) u2 {# `( n3 e9 l3 j: r) e. t$ h
攀到高处听月亮
  V! P9 f; F, L  u* l7 G- ~" D2 z1 E: _
. w: [; p# @/ l
霓虹闪烁,不断有各种车辆驶过7 U+ H: a! U0 L" h5 a) _) C
街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电影散场的人们, h2 L+ B; |6 v: q
她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身上裹着淡淡的月光
1 N5 u) E) w- q$ d3 C她从橱窗玻璃看到浅表的自己
, b8 \8 R$ [/ a5 L! s' x/ U5 B& q0 t月光在那一瞬就丢了踪迹
3 S! [& l) }4 k9 G7 E7 C她赶紧把月光找回来2 G' @, G* M( g# J& m
她抱着月光回家,她把月光' R' l7 \7 Y( c
8 E: x! `  A9 V" B! b" l
化成一碗充饥的米: _) z/ W, d1 P( q% o" a# O

& g; k4 c9 ]) o0 ^4 I) u8 h4 x1 U
+ y; D$ {' t* b# t- c7 ?2 B碧青评读* M' `# T! [, K1 j! g

9 T: k: h3 N4 y* g- x+ [5 |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和呈现事物的本来意义,需要心灵的智慧和能力。长期研读中西诗歌的林荣,提出的诗观就是:“写作是一种倾听,倾听自己,倾听那些发出光亮的事物。”她诗意的美好和灿烂,正是来自她对世界的倾听。心灵倾听的姿势,使诗人进入了观照和体悟的禅境,呈现淡定的诗美。林荣的《攀到高处听月亮》一诗,呈现的就是“月光” 丢失又找到并化入生命内部的美妙诗意。
  Z6 c# l- Y' _1 S  n
2 j- B. A: i" T* ~/ v  f9 p: ~这首诗呈现的“月光”在人身上的闪耀或在世间的消隐,亦揭示了自身的光明或暗淡,皆由心念或行为所致。在世间某种存在的事物中观看自身,自身原有的光辉却瞬间丢失,这亦是人类生存现场的一种实相。但这样的“月光”被遮蔽或消失,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月光本质存在的消失。所以,“消失的月光”,很快会被觉悟的智者找回来。由此,我看到女诗人林荣淡定、脱俗的智慧。
8 ^& {% s5 [& Z% n% N$ r
4 |9 e  P3 G6 t1 {# S( S# P
* o7 }# s: \/ h0 L
( }/ o/ Z% T/ d2 {3 V/ g2 o佐手评读/ N* F! a% a0 b2 T
4 \. b: s* X; k8 h+ ?; w
诗中有种淡淡的忧伤,让我读到了那么一点月光里的清寒。诗中的“她”是一个心里有月光的人,是一个在欲望红尘里能坚守一份美好的人。当然,如果只是读到这些可能还不够,腰句中提到橱窗玻璃里浅表的自己,一瞬间,月光丢失了,含义很深,在不动声色的叙述里,有作者很深的人生感悟!
- J! U& F  J3 O6 R/ c
: r5 r4 o% j! f! l) z" t3 y, @) @0 Q这首诗语言很节制,诗人只是在表述,流露与传达,结尾敲了一下读者的额头,戛然而止。文字清晰不造作,月光的有效穿插迂回,可以看出作者文笔的成熟。* k0 C$ G* ^& A0 ]- B/ V, l, M! X
1 A9 [- m+ ]6 s2 V! _7 m1 R* L8 h

6 o, m6 Z2 C" L) C) @9 v容器% G6 b% V* ~7 L* M5 e3 b+ F

. i3 m# G+ ^" G3 j 5 R% Y) o/ J* w; t9 c7 Z, J
沸水灼热,外溢' L! b0 _4 ~0 D$ }
那把壶不吭声) o; I; K/ X. E
后来,水慢慢地,慢慢地凉下来* f3 S! q" Z! l5 Z9 U
那把壶,还是不吭声
& B: f0 m; U$ x9 n; `: x  j再后来,冷冽的水结成了冰
* k! ?5 e/ {& x, @- Y, g$ Z那把壶,依旧
8 N  Z: I4 ]: Y# \: M0 R一声不吭. T& p7 O* Z$ Z* m  z! W6 l

, v) _- T1 [# U1 n. C' y2017年8月——10月
8 c* Y0 w4 Y! g1 W+ S: n4 _
0 t: q  H& ^5 p2 m/ J黄土层点评:
: |' W! f. `) D3 ]) H5 d. r( X& T5 k0 b9 R$ h, E0 {. i+ j5 {
这首《容器》从鼎沸、变凉和结冰三个层次状写容器的“一声不吭”,读来意味深长。很自然地,毫不突兀地从“器”的层面跃进到“道”的层面。诗人笔下的容器吞吐着一个精神书写者的坚韧秉性和恒久品质——人也是一件容器,不是一时是,而是一生都是。
/ g& H- W! T9 o+ x1 S
. k1 j/ {+ p6 Q, V# q- T" I. d
. F% `( r5 ^9 ?2 ^0 c小草说: Q, D# N8 f8 M

& V8 U/ W+ v* E5 M0 t! e! R/ w+ S% ]8 ]8 e
我什么都不是& P% x% _. d+ \( y) B' w: U" k! b

6 S, X  Q- h& Y; w" s/ {5 {我只是0 y! m, ~3 n8 V* r
空旷的( N8 R! V" `9 h* P/ K; B6 u$ Z
! o0 ?  E- E* L1 o) T
中心
. u7 J) o& C4 {
1 w; Z7 F. i! E1 z1 Q" F  a" q; u2013年1月
+ v# |$ k+ m% T  [. W# h+ m- e! i- A  w. e) d2 F7 V' G% h
黄土层点评:
( n* D' ^' x6 P$ Z- b! a$ x. k3 T! E
林荣善写短诗,且极具爆发性。用词极简,高标独立。
5 o9 n4 r, k  \" y+ M! `' e( I9 `" t
这首《小草说》着实厉害,读之真有踩雷之感。小草,稀松平常的一个意象。我们可能都是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歌曲长大的,对小草的认同感,一直是柔弱的存在物,至多不过是“疾风知劲草”这样的。但是林荣的《小草说》,跳脱开了“小草”本身立意,而是放在另一种高远开阔的视野之下,获得了巨大的时空能量,令人不得不把“小草”举过头顶,生出无限敬畏和敬仰。
- c7 U3 ^- ]$ u/ o$ t
: x3 S. D3 Y3 I# r; v* k诗中的“小草”作为喻体,代表的是诗人的精神高度和心灵空间,富有禅意。- v! w7 w3 h; i* g% p* W7 s
# c/ B( i; }0 J

/ l8 X, U4 T7 l  w/ `) f' Z) j4 P% J& }% L# N5 s( D  w7 D
多少忘记其实毫无征兆
1 A0 h1 P, w4 s9 Y) q" D$ P1 B: `8 ~1 J; N
0 v/ U, h2 r7 P/ L
雪花落地,冷寂,轻薄) A& D& U" F' M# u
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0 W, X9 e3 ^, f- Y" O5 i
大地掩埋了一只只白色小鸟儿
  z6 p) q& `" i( n+ B5 {' G4 x8 {5 S. c0 O0 Q8 W% o( y* \
一转身,我就忘记了它们
8 U+ \: Z# @, \& W/ [1 D辗转的鸣叫
6 q) r) H8 S% ^) I% H0 L* ^# I6 _
                            2011-12-20# f1 E/ l; @- o1 U
# {# r/ V% {- g2 S9 A
黄土层点评:% b0 l% \) B8 l% L" ?* f
5 l0 e/ S0 B3 M+ t& U" Q' o
林荣的诗不仅观察细致,体悟深微、细腻,更有神来之笔的灵巧和化境。这首《多少忘记其实毫无征兆》从“雪花”起笔,以“鸣叫”落笔。中间的过程全是叙述,貌似不带任何情绪。但细细品味,诗人是在轻松流畅的流转中,把飞扬的“雪花”比喻成了一只只小鸟儿,它们历尽千辛万苦,披拂了多少寒冷遭遇和白色撕裂才来到这世间。然而,世事无常,“忘记”也只是一转身的事儿而已。
* W! r. f$ {( u; d$ E7 G+ c+ B; T1 h' M
- w0 x2 Q. ~5 g0 f& }“白色小鸟儿”这一鲜活意象的歧义性,会在读者心理上形成不同度数的人间体味。而诗人意识到的“忘记”,往往不是“忘记”,而是更深刻的记忆或纪念。
9 G; T6 Y, A+ P" D, F1 a
6 u" [& l+ I: H$ A/ y9 K/ T. {6 S+ T
雪,半夜来敲门
0 D. E  u4 L+ W7 F% [, j; q
. x8 ~2 s9 R8 J0 k
9 D+ Q, c% V; g% H' X$ F无声地敲
9 ]. F7 @# V& j# k' U. E我确信听到了雪的声响,但并没有
1 ]4 w: S7 H- d/ k' M! k从睡梦里挣脱出来/ e  k" [" T0 g6 u, |6 {

) f+ N+ _# V( q0 @晨起,我推开门3 _. ~3 q& x8 ~
一种蚀骨的、炫目的、安宁的+ _2 T1 M. n; l9 l
白——# T: T' X' L) m( D
一种让我从梦里醒转过来的
0 X' z! `2 K$ y9 p+ ~. H白——
6 `3 g% D" v" I7 i3 z8 t雪,现在是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
' }3 X7 S5 T% U% _5 O4 h/ [4 K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 q( [9 A' q; z
. [8 ?" [; a4 f  J ( G% d, Z3 b- X9 |7 Z  I% d
2016年1月—2月) j0 w" a) N1 ]. v1 w% \3 g/ B6 Q

  y) S: Q5 N) ]& K* p* N( N吕本怀评读:
! H$ A( w* m$ u: [5 @- g. c4 C- A* y0 N% N
这是一首给人带来静美之感的富有禅意的诗作。诗人刻意表达雪之静,为能表达出这份静感,之前她又着力于呈现雪之白。与黑相比较,白更是一种逼人的静。尽管这白“蚀骨”“炫目”,最终却依然抵达“安宁”。而“安宁”的承载体,林荣选择了“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8 y5 Q) h( P2 a. P4 n: x

7 Z+ B8 z  j% Q/ U, b就全诗而言,诗人先摹其声,再染其色。声却被表达为“无声地敲”,既然敲,且在夜半,则应该有声,然而,诗人却将其表达为无声,这显然是为衬托其半睡半醒的状态。至此,雪纤毫毕现,可谓有声有色;半夜也被凸显,而既然夜半即雪,晨起之时所见的场景也就令人信服。

webwxgetmsgimg (2).jpg (68.89 KB, 下载次数: 2)

webwxgetmsgimg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6-29 08:35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学习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6-29 10:19 | 只看该作者
雪半夜来敲门。最喜这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6-29 11:4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29 14: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什么都不是! N/ q: O( k  ~) t

; M  J, P3 A7 N! y& l7 H; b3 S! K$ y" a我只是7 ^" {. n( p0 ^9 L' q
空旷的
8 j  X8 t1 o  R; S& p7 K# H8 x$ t- a) A# T: a
中心…………………人,能成为小草一样的禅者,真的不容易,因为不少人自以为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7-2 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青 于 2018-7-2 09:58 编辑 ! w, X& y4 x0 F) h/ ~+ Z' o, A

6 }' J5 G# H0 }7 o林荣禅意诗6首,碧青 佐手 黄土层 吕本怀读评" L0 O2 P, i# M
% i7 w. r2 o. X3 E6 {
% |" Z. n: r" A' @
        攀到高处听月亮: n, @% c2 e3 Z' b* t0 m. ~

( D5 ]% y# w2 s2 e; T: {0 E% d7 U3 p$ D) y- p: i
霓虹闪烁,不断有各种车辆驶过% E% I0 S6 Z0 k% R
街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电影散场的人们5 H2 O8 C# c) ]! }: q3 b# Y
她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身上裹着淡淡的月光
- ?- h" o% A( n5 b8 U" {她从橱窗玻璃看到浅表的自己
3 Z) x- y0 s( e8 \9 x: h月光在那一瞬就丢了踪迹
, ?; `, S! |- g0 M1 g她赶紧把月光找回来; U6 ~( `2 P6 c; A
她抱着月光回家,她把月光' R7 C% }" a: ~, F+ @
化成一碗充饥的米4 _) S! R" f. b% |2 r, Q
0 \5 G% ]3 P7 [! T7 j  ?' M5 ]: f' B7 I+ t
6 t5 n" D8 G7 ]+ T: x3 O/ @: X
碧青评读8 E( F* d" y* M; i% W( c% N' {

& A1 Y2 M$ D  y, q8 W) j& s6 s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和呈现事物的本来意义,需要心灵的智慧和能力。长期研读中西诗歌的林荣,提出的诗观就是:“写作是一种倾听,倾听自己,倾听那些发出光亮的事物。”她诗意的美好和灿烂,正是来自她对世界的倾听。心灵倾听的姿势,使诗人进入了观照和体悟的禅境,呈现淡定的诗美。林荣的《攀到高处听月亮》一诗,呈现的就是“月光” 丢失又找到并化入生命内部的美妙诗意。( G$ p4 X6 X! b
0 p% s5 W( j% I
这首诗呈现的“月光”在人身上的闪耀或在世间的消隐,亦揭示了自身的光明或暗淡,皆由心念或行为所致。在世间某种存在的事物中观看自身,自身原有的光辉却瞬间丢失,这亦是人类生存现场的一种实相。但这样的“月光”被遮蔽或消失,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月光本质存在的消失。所以,“消失的月光”,很快会被觉悟的智者找回来。由此,我看到女诗人林荣淡定、脱俗的智慧。, {4 K  g1 ?1 s+ f$ G% A) I* [; E

9 a' t3 }$ i0 u/ l0 O1 Z$ G% S, `- O: X9 O' {: i& A* r
佐手评读. `. R8 L/ B. K, K- Z& l* r" ~
+ K0 Z) `2 J$ U* ~
诗中有种淡淡的忧伤,让我读到了那么一点月光里的清寒。诗中的“她”是一个心里有月光的人,是一个在欲望红尘里能坚守一份美好的人。当然,如果只是读到这些可能还不够,腰句中提到橱窗玻璃里浅表的自己,一瞬间,月光丢失了,含义很深,在不动声色的叙述里,有作者很深的人生感悟!6 z6 \' d# x/ m. v' i
这首诗语言很节制,诗人只是在表述,流露与传达,结尾敲了一下读者的额头,戛然而止。文字清晰不造作,月光的有效穿插迂回,可以看出作者文笔的成熟。
: o: e* }7 _- a' y! q4 t% v1 b- z1 W% G5 ^! ]( M

+ \2 x/ I5 B6 U        容器
0 J5 O% K) f6 @' y+ ^- V
9 D( m  r% Q) J+ s, h8 d$ U( n: G5 S
沸水灼热# r! R7 u; L' C3 A( R& h! o( R
那把壶不吭声
$ B: f1 X6 w8 M! p$ [后来,水慢慢地,慢慢地凉下来: }* \* @5 Z/ u* M. X' E
那把壶,还是不吭声
8 e  G, B: {! `0 Y: B* B再后来,冷冽的水结成了冰
$ k1 t8 I5 H8 ]1 s& n那把壶,依旧6 }8 {+ q+ N9 d" x
一声不吭/ u+ Y2 P" i; d, ^  W7 N

9 w8 W  e( u5 _5 h1 N$ U7 H2017年8月——10月
3 z$ t2 P; b: R) `# T" n6 i  J9 Q, Q! R8 A. W
黄土层点评:
2 I9 }/ c5 D% G; B4 \0 p7 w
6 p8 I8 ~0 N$ e; w/ k+ h这首《容器》从鼎沸、变凉和结冰三个层次状写容器的“一声不吭”,读来意味深长。很自然地,毫不突兀地从“器”的层面跃进到“道”的层面。诗人笔下的容器吞吐着一个精神书写者的坚韧秉性和恒久品质——人也是一件容器,不是一时是,而是一生都是。
+ u: x. S0 N7 p  i  e  \; R. W" D. {8 v( F7 q4 [- @% [, E
9 U* r  v# f& b6 r+ v
      小草说+ b- ]  q8 i7 w+ @) x' F( W

+ s8 p& M3 F+ o8 q/ R( k1 r: j- z% a) U
我什么都不是. k  [5 a/ n  ^% P/ z/ `$ t8 S

  L1 Q# l3 U5 r, l3 a( ~6 |我只是
' D7 s5 W& H5 X* @) H& N空旷的5 F5 T& p' ^- F; @( f, B
- b% y& O% B$ v. ^' r3 x
中心
; J& J9 R/ r) `: ^. m, D7 T. e( g- e6 l# O2 N9 s. _8 s
2013年1月7 t% n  N1 {& {3 R' l: S
- B3 |9 Y9 v! @1 W2 n
黄土层点评:- {5 ~* q9 n* [' {# ?( D
# A, g, S  Y: y/ z1 ~! {
林荣善写短诗,且极具爆发性。用词极简,高标独立。1 ]/ `) g. {6 z2 u. M. f, R
% c  i6 t* V- W* A* U! {
这首《小草说》着实厉害,读之真有踩雷之感。小草,稀松平常的一个意象。我们可能都是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歌曲长大的,对小草的认同感,一直是柔弱的存在物,至多不过是“疾风知劲草”这样的。但是林荣的《小草说》,跳脱开了“小草”本身立意,而是放在另一种高远开阔的视野之下,获得了巨大的时空能量,令人不得不把“小草”举过头顶,生出无限敬畏和敬仰。% p' l6 z  R5 D- ]9 ^
诗中的“小草”作为喻体,代表的是诗人的精神高度和心灵空间,富有禅意。
7 s. U# T- \) P/ t
$ b1 X1 k" O9 U) B5 s
) S& B# C4 h. a* K  Q: O6 @         多少忘记其实毫无征兆
2 j) A; Q0 b1 i" O, n- O, J, g
7 k4 o) D) K1 {, }7 ^2 h
+ t1 ?- w/ n) w雪花落地,冷寂,轻薄6 a3 J) l4 a5 t# v  B, g; |, _
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 e  ?; h% I  D! p$ h4 ]  B
大地掩埋了一只只白色小鸟儿! Q1 @2 [$ v& n" Q
一转身,我就忘记了它们
6 \- I( a( S. q  b辗转的鸣叫4 r2 O; W; L, j3 U2 D( U. k& [
3 s0 w* e* B1 R' d, S8 y* u- y. L

4 T2 m  g" s, n, G- B! d# G1 G& @5 P* Y. M- y
      黄土层点评:
2 k6 ?* D2 O- a$ T9 b
, `/ g& w- g4 y. u/ {      林荣的诗不仅观察细致,体悟深微、细腻,更有神来之笔的灵巧和化境。这首《多少忘记其实毫无征兆》从“雪花”起笔,以“鸣叫”落笔。中间的过程全是叙述,貌似不带任何情绪。但细细品味,诗人是在轻松流畅的流转中,把飞扬的“雪花”比喻成了一只只小鸟儿,它们历尽千辛万苦,披拂了多少寒冷遭遇和白色撕裂才来到这世间。然而,世事无常,“忘记”也只是一转身的事儿而已。
; A) M* d" f% [$ C; I2 u“白色小鸟儿”这一鲜活意象的歧义性,会在读者心理上形成不同度数的人间体味。而诗人意识到的“忘记”,往往不是“忘记”,而是更深刻的记忆或纪念。+ v, b. t# E& Y/ b
  g( F; t0 N9 K5 p: k
4 y, F$ B9 C$ A8 k. H2 i2 f- o
          雪,半夜来敲门
# [/ Y: A" Y3 c& ?' v& x/ H: k! d8 _! K# i  V6 z" d2 p

6 r$ i3 F; ]* f" |: X3 E无声地敲
; ]6 ]  _: `$ n我确信听到了雪的声响,但并没有5 t; R- I( e7 Y% R) U4 b2 d0 {
从睡梦里挣脱出来# n5 s- C! {0 y1 E0 U5 ~
& j8 S2 U! f7 c  [
晨起,我推开门- E/ ^; R" v3 l+ h) h2 F
一种蚀骨的、炫目的、安宁的; N  C& p; Y9 B2 N
白——
3 ?) j* T( W, \/ Q* o' e& T9 u一种让我从梦里醒转过来的7 Q4 R$ k: \# \" ?( t9 u
白——  . u/ G/ t2 [% L6 X( z+ s0 J7 b
雪,现在是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
0 T- M3 C0 n& k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I: P( K/ e7 t4 o6 X, p2 L, ~
$ Y0 O1 B' }  N/ ^" ?/ ~  [
           2016年1月—2月5 a. w( e+ m6 F( |

7 j( g( U/ a+ Y# N5 f
7 w% y# ~  ]) _# A吕本怀评读:
+ `9 O& Q; V/ j+ `1 z+ ^
9 l1 s& b- b  Q' p( i这是一首给人带来静美之感的富有禅意的诗作。诗人刻意表达雪之静,为能表达出这份静感,之前她又着力于呈现雪之白。与黑相比较,白更是一种逼人的静。尽管这白“蚀骨”“炫目”,最终却依然抵达“安宁”。而“安宁”的承载体,林荣选择了“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i5 I# v/ E2 }0 G$ Z
        就全诗而言,诗人先摹其声,再染其色。声却被表达为“无声地敲”,既然敲,且在夜半,则应该有声,然而,诗人却将其表达为无声,这显然是为衬托其半睡半醒的状态。至此,雪纤毫毕现,可谓有声有色;半夜也被凸显,而既然夜半即雪,晨起之时所见的场景也就令人信服。
7 c$ X: n8 i  Z, W9 W
" e' n+ j$ P* g5 E( Y
# G/ f1 S% n/ w- p  _- K( g( i; r5 g0 I( L5 n8 N) A- K( J* Q! f
推荐人:碧青
* z8 K6 _7 t# ~" s  R推荐语:女诗人林荣慧根很深,诗写状态的直觉思维呈现出禅意的优美诗境,引起多位诗评者的关注。这六首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诗,体现了林荣的诗歌内敛、淡定又空灵的特点。几位评者,以不同的视角品读出诗中的禅意,给读者别样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7-5 10:5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7:23 | 只看该作者
古石 发表于 2018-7-5 10:55( C0 Q, c! V! u8 @! R, Y! J2 j
欣赏。
! w4 |. X% [: q+ y1 R9 }$ s
杂事多,来迟了,问候兄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7:23 | 只看该作者
碧青 发表于 2018-7-2 09:49
) T* p2 n5 E: m, Y. J林荣禅意诗6首,碧青 佐手 黄土层 吕本怀读评
, E: Q. N$ Y" \
姐姐。谢谢姐姐推荐
: E! Q( y* a6 Y/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0: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