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充满“悬疑”和爱的语言 ——评李立诗歌《那一点渔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充满“悬疑”和爱的语言
                  ——评李立诗歌《那一点渔火》
                                   舍得

    诗人,总是用最敏锐的眼光在审视这个世界。真正的诗人,一定在密切关注底层大多数人的命运。
    有人说,诗歌的极致之美是语言。诚然,诗人李立的《那一点渔火》在语言的技巧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可以斟酌的部分,但透过整个作品所赋予的真实意义,语言文字在这里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一直以来,我反对诗歌以煽情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煽情是一种贿赂,一种对读者情感的贿赂。煽情往往诱导着读者“感动先行”,而感动先行是对诗歌准确判断的最大的敌人。煽情是对读者的欺骗,是对真实的欺骗。
    “ 海中那一点渔火,忽明忽暗
     像我小时候追捕着仓皇逃命的萤火虫”
     这种联想和比喻,诗人用一种“真实”引导着读者走进作品的世界! 海中的渔火忽明忽暗,暗夜里,风浪中,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多么艰辛;那忽明忽暗的渔火就像仓皇逃命的萤火虫。诗人用平淡的语气向我们展示着生活的苦难,生命的脆弱。
    一对穿着电子厂工服的夫妇,在红树林深处的阴暗角落,廉价地兜售刚刚捕获的惶恐。这种惶恐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现在红树林深处阴暗的角落?为什么要用“超低音”兜售?又为什么在月亮之下,疲惫的身影显得弱不禁风?
    一份摆地摊的小生意本是再正常不过,但这对穿着电子厂工服的夫妇,是因为电子厂的待遇太低而来吗?难道他们已经走出电子厂大门,加入了失业人群?
     它也让我们想到一个相当敏感的词汇:城管!然而,所有的猜测都仅仅是猜测。随着作品的深入,诗人笔锋一转,出现一个“禁渔区侦稽队”的字样,让作品建构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对夫妇是渔民吗?是“偷捕者”吗?又为什么穿着电子厂工服呢?  
这种“马克吐温式”的戏剧性建构,是一个很值得参考的诗歌创作思路。
    宗教追求大善,诗歌追求大爱。《那一点渔火》除了揭示底层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作品更赋予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与怜悯:
   (我真想)给辛酸的生活通风报信
    不忍心里的那一点萤火虫
    再次消失
    吴思敬教授有句话我记忆很深。诗人对弱势群体,对底层民众的关注,是诗人人道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诗人李立没有一味地揭示底层生存的艰辛和苦难,而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弥漫着一种温暖。
这也是我所欣赏的!

附:
那一点渔火
     李立

海中那一点渔火,忽明忽暗
像我小时候追捕着仓皇逃命的萤火虫

我偶然见过那一点渔火
在红树林深处阴暗的角落
一对穿着电子厂工装的年轻夫妇
以低于市场半价的超低音
兜售着刚刚捕获的惶恐
月亮读出了他们一脸的疲惫
和一叶弱不禁风的扁舟

深圳湾是一张镀金的名片
是禁渔区
执法队隆隆的汽笛常在附近侦巡
有时候我真想学习当年的革命群众
给辛酸的生活通风报信
不忍心里的那一点萤火虫
再次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7-18 11:38 | 只看该作者
保护红树林是必要的,有人在红树林里讨生活,也是不得已。一对矛盾呈现在诗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7-18 11:3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爱心视角去记录,不带褒贬。随着国力不断增强,这些矛盾会逐渐消失、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安康、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7-19 11: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3:2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如何参加微诗下一次比赛?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 05: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