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现代禅诗研究会 于 2018-8-1 00:05 编辑 ' k& P$ l7 S- X& W8 |" W
( |9 P) `+ J' n1 {$ q+ ~* B# Y《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018年7月号,总第99期) ' K/ Y2 H) c' p, Z; ]; p
主编:碧青 % |; G1 k- A. h4 a: c! e8 _
2 z. c: {7 s; i, } Y【诗歌作品】
- f+ A* i, h( R% p0 j' m
! B9 H7 I. n7 ^静湖
/ R, X/ d+ }4 q0 l) M——和也牛5 u; ^ ?# Z. `7 v
! ?, V F; q$ O
作者:奥冬. D' y- {3 F( L9 d
/ A. X% ]3 v p. h水有多高
m! Y5 p/ X0 t2 }2 w0 q5 d天就有多低! `% `2 ?# Q+ V! F- ]
( s" C" q9 J/ Q- C( e
白云在蓝天中游泳
* h: v2 N& @4 @- `一枝水草缠上来) C8 Z8 h) k7 |' V( U& N8 I5 E4 R
想想,又放开. i" u4 {; X5 K( c% G5 `
9 v4 ?" X9 |5 ^$ O4 v. G- D
附:
; c9 h/ J: [& @1 ^) G3 K1 H( f* @, a+ G: B
静湖2 I# N1 U) R5 A% Z/ _6 B4 W/ n
0 q) D6 z1 _! e
作者:也牛! a2 r6 w9 V, P3 h
, k% r J7 `* @+ z天有多高
/ f% r) m9 c5 H9 A: v水,就有多低
4 c4 ~4 u+ v( `0 i. S0 k! v& N( J- \- p! z- g
天一碧如洗' f- L" `/ B, \" p
水草: `" e0 J, h) E+ h9 {
行如闲云
) \' p, N9 [) h) d
$ X( A' M2 Y+ k 推荐人:碧青
' h: F: K0 o C) e5 `* |9 c 推荐语:诗人奥冬善于与诗友唱和,唱和之诗总是有独自的感悟。5 d0 [6 W. y$ S
也牛的《静湖》,安定闲适。“天有多高/水,就有多低“”。是诗人面对湖水的感悟之境,亦是心灵的静定之象。在禅家直觉观照的世界里,“天一碧如洗/水草/行如闲云。”这样时刻的“静湖”本身也消失了。行走的是草,亦是云。云行,亦如草。而草或云,只不过是一个“闲”字,空明,无碍。6 \: v. Y- V' Q3 u$ s3 }
奥冬的“静湖”,“水有多高/天就有多低”,亦是明净之境。只不过,奥冬是在通过“动”而感悟一种解脱的自在:“白云在蓝天中游泳/一枝水草缠上来/想想,又放开”。在天空游泳的白云,有水在,“空中存有”,而一枝缠上来的水草,显然是自生的意念或欲望主动的“缠上来”,但这样的“缠”,并不是“死缠”,而是带着某种欲望与醒悟融于一体的“缠”,所以,在缠上来的时刻,这一枝水草能够做到观照内心的动念,而且禅悟的觉照闪亮,便放开了缠住的云。而放开了缠住的云,便放开或解脱了自己。, I3 }5 R! [. d0 E
也牛和奥冬的《静湖》,均呈现了清明优美的诗境,给我们的夏日带来诗意的清凉。
. f7 c, {$ b) [2 s$ D, ^; k
7 O1 B! H: T# |! l" g7 ~雨季2 g/ |: u, o& E2 u/ R9 M; L
3 x$ V- a) t# A1 f" l
作者:也牛9 P. R& o9 \- Y3 K0 j
; k& f- z- U# e; _7 o" |
1
6 \6 M: a# E6 z4 m6 R7 @人间下雨
$ T6 k2 }( {' ^8 `' u# n佛在洞中穿苔衣9 V5 O( D/ e. `
) z. b: h$ M' g/ }4 U' w2 _, K$ @& A- @( Q/ i I, B7 K1 c. J
我来佛前忏悔- c. P( A) `; Q
佛不语: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
$ W; N% k% ?1 } v
& |) }+ z6 r4 F3 h. j, O; N3
# B' Q h* C% P月亮从左边
* E2 A! Z' \9 p8 I) u6 N飞到右边。佛头:没动" A+ I% ~6 W& J: s0 L- Z: ~9 ]
" w' R+ z7 ~4 Y) O( f+ S48 S2 O S+ I6 w* L
一只蜗牛爬过佛的前额) x4 C9 `0 Q4 C: t; L6 M
找皱纹. S+ T1 [" a8 t/ {
2 m0 f6 P+ b5 i4 t6 ^+ Y0 ^
55 O! C; ?4 j0 \6 e# Z6 R0 v
小溪淌水7 u6 Z3 d9 D9 R
佛不下山! @- g+ A, A1 r: h3 \% w8 I
3 b, q5 a' t8 z4 V: G6 _) D$ S 推荐人:碧青6 C* P7 ^7 I, ~1 g
推荐语:也牛的这一组两行体小诗,语言精炼,内容却丰富深邃,值得认真探究和品味。。- r: A$ `9 `9 e
这组诗,是雨季世界的五幅不同的画面。! Z" Y" H9 ]* K H; L, u. U' ?/ w
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接契入雨季,呈现雨季的画面。“人间下雨/佛在洞中穿苔衣”。“下”和“穿”两个动词,看似一个是天在动——下雨,另一个是佛在动——穿苔衣。实则,下雨是天空下的雨,苔衣是凡尘或者大自然的给佛穿的苔衣。其实,佛,根本没有动。只不过,佛恒顺众生,没有烦恼,穿着苔衣的佛依然是佛,在什么状态下都不会改变自身的什么。7 x& b' |% O" N, b. l5 K
第二首,亦是诗意和禅理自然融合。“我来佛前忏悔/佛不语: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解析这首诗的时候,我把它拆解为几个字词“我””、“忏悔”、“佛”、“不语”和诗句“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这样,就可慢慢洞悉诗中丰富的意义。“我”,可以是诗人的出场,亦可以看做是“我执”又“醒悟”的我,如此的我,才需要在佛前忏悔,才能够在佛前忏悔。而忏悔中的“我”,看到佛不语。奇妙却在“佛不语”的意境中呈现另外一种耐人寻味的思维转换或感悟:佛没有说什么,但等待或希望聆听佛的慈悲开示的心灵目光,已经读懂了佛所说的语言,所以,他才看到佛的嘴巴,长得像隔壁张石匠。这是出人意料的诗意,又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诗意呈现。张石匠,就是一位普通的凡人,或者,他就是缔造这尊佛像的石匠。佛像的缔造者,自然知道希望佛带给这个世界或需要告诉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此时此刻,佛的语言与石匠的大愿无异不二。至此,读者亦明了,对佛法和禅家思想有深刻领悟的诗人,亦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4 m/ `1 d! a# |8 Z5 J3 { 第三首,动和静组合的自然又美好的画面,亦像世界本身的一幅剪影。“月亮从左边/飞到右边。佛头:没动”。只不过,这首诗的月亮,却仿佛异于大自然的月亮。我们习以为常的大自然的月亮,总是按照自然的轨迹,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去。而诗中的月亮,是从左边飞到右边。诗中的一个“飞”字,突破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像禅家直觉思维里的事物一样,存在的常态发生了变化,而事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的改变。无疑,坐北面南的“佛”,感知到的是世界的“如露亦如电”的瞬息变化。所以,普通凡夫日常感知着的天空的月亮,宁静、光明而美好的存在,在佛的世界或佛的眼中,是迅即飞驰的影像。
( E; t5 H A& v+ u 世界万物在以迅即飞驰的速度生灭变化,而佛的头,依然面对一直面对的方向,如如不动。" Y; O. g" `4 c) B% Z' A: H- a
第四首,则是以凡眼看佛的写照。“一只蜗牛爬过佛的前额/找皱纹”,令人心生怜悯之心。这一只蜗牛,无疑是在佛的身上又不识佛的“蜗牛”。所以,它才在佛的身上寻找自己一类生命生老病死的某种表象——皱纹。很众生在佛的身上寻找佛性和智慧,而蜗牛却在佛的身上寻找“皱纹”。从万物皆有佛性的角度来看这只在佛身上的蜗牛,或许,此刻,它已经接近了智慧和光明的本源。这光明和智慧从生命中呈现,只需这只蜗牛在佛的身上转回一念:不在佛的身上寻找皱纹,而是寻找无量的光明和智慧。% v: b O4 r" n: _. f! C, w
第五首诗,仅八个字,却愈加耐人寻味。“小溪淌水/佛不下山”,看上去依然是动与静组合的画面。这首小诗,亦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读。第一种解读,小溪淌水,像世间的自然出现和消失的事物,该流走的正在自然流走,而佛守在原处,不下山,即如如不动。第二种解读:小溪和佛,都是诗中的一种喻体。小溪本是山中的一种事物,而佛本身就是一座“山”。因为,在禅者的眼中,“万物皆有佛性”,“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所以,淌水的小溪和不下山的佛,亦是一体的。只是,小溪淌水,愈显世界的清凉和美好的生机。
. | @6 P _. p& _ 此刻,阅读这首小诗,我还想到了苏东坡的诗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 ^* O1 G, t3 z
也牛是现代禅诗探索群体“诗禅双修”的精进者,读他的诗,总是受益很深。这组小诗,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感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组诗,这就是我推荐这组诗的理由和美好的愿望。
, v6 G& d7 q3 n2 b+ S6 T+ r5 N
# `2 L% x% \" Y* x' b! \' V七月的杏树$ t% S' E# S# w9 L
& @% i& V4 l% ^作者:蒲阳河; [1 V+ C* r t9 @. ]) {
3 W6 n/ H0 c* Y8 q6 S
卸去心头的酸甜
# n2 w! a) b' K( F* g) Z把所有的枝条,叶子
" S# N# H# D3 k+ M都让给一只过路的蝉/ u5 C, G$ B; b5 G/ d9 H" W
5 K$ @1 `, S3 [+ x风雨中,只留那枚: p) L7 J' Z" p& p' m
空空的壳,挂在胸前
. x ~* C: c$ P# g) D* Y! \9 L( N3 c
推荐人:碧青; T4 g6 Z. C8 W/ w0 m
推荐语:《七月的杏树》,是一首耐读的小诗。
1 \% Q0 U h' \. X它,已经“卸去心头的酸甜”,并把枝条和叶子都让给了一只过路的蝉,这样的时刻,它自身只把握着生命的根本。而这一只过路的“蝉”,亦没有留在枝条或叶子上,它亦完成了一次蜕变,只留下了空空的壳,挂在树的胸前……
5 H1 V% U( f( R$ P* u4 F: w7 X6 ~ 有形亦是空,空亦有形。诗,便在有和空的变化中呈现了禅意。
$ |) `6 D% e8 E: A- J4 P L8 I8 Y7 I7 z
伏夏
/ j5 v3 ?( S. x6 r( D+ V+ x , v0 L2 O: |1 u6 H" l1 j. `. i
作者:江南山民3 U7 k, \, ^5 ^( j+ M& G9 v
& ?& G c% K" D
天上的云八卦, w4 n$ i3 |8 C, J$ ]4 X) G% _
蝉八卦6 _3 Z8 Z3 v9 U5 x) ^4 V0 L) G1 F
/ N, x3 q8 w7 x* b6 a) O2 `# {空调八卦6 ?9 }3 c" S% k
天花板电扇八卦
. `: S. a1 A" C+ J' y3 [落地的也八卦9 [- O# y$ T; w- i: e
! u% b8 j. ]" m2 @" H# s& @3 `
芭蕉扇八卦
4 K" }% O* u0 @8 g! j草帽八卦
% L4 ~ Z" N. k! c) W! @8 V8 f3 R
瓜棚八卦, X3 |0 ^: s0 l0 o! L" d
看瓜的八卦5 P- O+ Y7 K* e3 Z# y9 y7 o* s1 {+ K
! Z( ~, I) C$ |
西瓜八卦
* G; R7 w6 ?! y* |) T9 x: P风八卦) y# M4 |) |6 b/ F/ c7 T& I
8 L5 m4 G+ [; T4 N; A" c! F八卦像一下趴在童年的凉席上2 u! I4 G0 d' Y- j, l0 z" W' a
好凉1 A2 Z" g; e% m6 [& h U
/ s! X+ F: N/ C8 t1 u9 F; a4 p 推荐人:碧青2 _( s8 n" j! N$ P( U: B# |5 ~1 M
推荐语:江山山民的《伏夏》,以八卦为中心意象。云,蝉,空调、天花板电扇,芭蕉、草帽、瓜棚、西瓜乃至看瓜的和风,都是八卦,又是八卦与众多物体的合体。夏季数伏时节,正是溽暑最炎热的日子,而八卦像趴在纯洁的童年的凉席上,只是“凉”。好凉,好清凉! 4 W# `7 x! @; d: ?7 P/ l2 g, |
禅意,呈现的本是诗人的心之清凉!# Y! x8 M; L& P1 c5 `6 ?/ K9 r
. p: ? u; J* z
去宋庄) B/ m s# Y- k; v2 n
; d; X* X2 @( a P# H
作者:曹红燕
% M9 Y5 n* J, I' j5 ?
; Q9 j( x5 _% p. X# i n我去宋庄+ D2 p. R n) R7 X' [6 F
一个人前往8 t1 `: [ ~2 Z. g
就如1966年
& C: D& f8 l7 [( v我奔向我的出生地9 p5 E- |2 R' ~4 j5 Z
6 I; t. f2 L2 b# _& M
在宋庄有什么
& z/ \* W; z$ W6 ~1 Y5 E% e在一位禅家的画展前 0 Y8 N4 o# Q5 H6 `: e' \
一尊石造的佛像对着一面镜子& D: j( ?! i4 W# Q
跏趺而坐
2 ?. b, g8 z8 D我走过去4 k" S9 k) u4 o! \
在镜子里我看到了自己0 i+ e) ^9 M" o5 m
4 R0 Q/ a7 p5 O$ l8 P4 a( V- W- L我一直在行走
+ M$ q' u8 A: N$ _' B& \! `1 Z5 a从出生地出发一直向外追寻
; P! J5 d5 B8 h) B. L佛却坐在这面镜子前# w I/ s' G J
只看自己
- P3 e: ^; Y% g3 s! r$ M; J5 P, D0 c5 L1 s8 t
推荐人:碧青
& c0 S1 ~" E$ c' Z 推荐语:去宋庄,应该是女诗人曹红燕的一次真实的旅程。而这首诗《去宋庄》,却在诗写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旅程。女诗人去宋庄,就如1966年奔向出生地,是一种来,亦是一种去。来和去,在诗人的心里合一了。& g6 G# f5 B* A& y* H
宋庄有什么?为什么来和去都在宋庄?- N; q3 w- [' s" X/ ?
或许,这是本诗要给出的一个答案。! H, i; P( z8 a$ r; q
所以,诗中呈现的是一位禅家的画展。而最主要的意象,是“一尊石造的佛像对着一面镜子/跏趺而坐”,在画展上,诗人看到的是一尊对着镜子的佛像。或是写实,或是一尊喻体。正在镜子面前走过的诗人,既看到了面对镜子的佛像背影,亦应该看到了镜子里佛像的面容,而女诗人的目光,“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这是最殊胜的一笔。女诗人那一刻的“看”是用心的一看,虔诚的一看,才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这个“我”,是与佛像出现在一个镜子里的我。看似写实,实是“悟”相。
~1 Z+ Z8 {: x4 j5 c- L 最后一段,诗人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但犹如幡然醒悟地回望着自己过去的行走,只是“从出生地触发一直向外追寻”,却又一次瞬间领悟:“佛却坐在这面镜子前/只看自己”。0 B6 B" ^% ?$ a, T
在一面镜子看着自己的佛,恰是通过自身证悟生命和世界的佛。8 a* G H- k! j+ u1 j# ?
1 g) _6 `" ~5 Q! {# R9 [赤脚夏- y) i! p" W+ r3 n" J3 u/ p$ N$ l
, W. |4 M8 n) d7 j" X7 w/ y
作者:江南山民
J3 O$ X) Q& e7 t- k2 F( K( q0 U$ i8 ~% ~$ O
太阳在丘陵上! O9 x9 m& }" B% ?$ A
夏打着赤膊# L7 F* g" `* [4 @ M% ~/ |
赤脚
: I5 m$ M) z: R/ b
1 x3 Z. {1 g' d' P/ j只是
% o# k2 P; G* v i: U# P, D }7 b一场风暴之后0 v2 c! R" J2 u) @7 @" E: Z
火扑扑的路上溅过泥土和青草的爽
3 b9 C0 d; V5 a& c `只是雨后的太阳
. R8 W& w8 s' V, N. I; o6 I像父亲扇着汗淌
# f0 e) r( L4 B扇着草帽4 {7 h7 X, a' A, ?4 a; W
或吹着口哨
6 G" R, h- W8 ^取过风. R' ?! G2 j/ f; X, ?9 F N9 K1 D7 I5 `
凉 i0 ], j N( g5 a9 i- O
( T4 n3 M# C0 v4 V看,夏在太阳下长大
5 F. g7 j5 d0 Q z山笑淌淌( q1 \7 ?& P. U3 w% M; p" Y
水笑淌淌
! J" o* p E; l5 n1 Q" |7 ^, ]
$ w0 W( I4 m- _2 X3 W 推荐人:碧青
" r% `% s5 d7 F C6 E# i' J, U! m7 ^ 推荐语:初读《赤脚夏》,便心生欢喜。
0 a* G) x0 x6 k9 Z! F' O! {+ F" f 赤裸的夏天,在炎热的太阳下,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之后,却那么神清气爽,自在安然。像淌汗的父亲,扇着草帽,或吹着口哨,取过风的凉,是天地的凉意,是心灵的凉爽。诗的结尾,呈现夏纯真而美好的自然本性。山笑淌淌,水笑淌淌,清流,亦在源源不断地注入读者的心灵……
% k( {, D( C2 t1 m& O
/ S& r2 K% y8 w+ W) o0 p" y转山人 E* O- b8 J/ T0 m# P
" E2 h% ^2 H" B& f7 x# h
作者:下午百合( p. o+ G# I7 l
3 h9 ]/ O2 J: g- D7 S
他转走了一座山
# X" Q+ u" ^5 ]6 |, W转空了一个春天又一个秋天3 c: e- L" U5 ?$ I$ N& i! Y
他转空了漫天的飞雪
" l! q/ V% ?' d0 h" Q6 _; }卓雅的红裙缓缓地变灰
2 Z4 ]4 V2 x+ ` q1 `天空下面
& A, h8 o- l% d2 Y4 D/ e他一个人转动着星辰,来路和去处
2 g/ [: I6 r& ?! o( Z4 M, R( A5 I
+ I, v8 j2 R3 a9 {( i$ x' I* G 推荐人:碧青6 R1 C! B& u/ p0 O" s/ \
推荐语:女诗人下午百合笔下的《转山》,应该是她在西藏旅行的见闻入诗。( |5 R5 T7 C. }! N
或许是受“转山”这种西藏一带的庄严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的感染和启迪,或许是诗人已经随着虔诚的转山人完成了某种心灵的诗意思悟过程,这首诗,从转山人已经转走一座山开始,于是,女诗人看到了转山人的力量和智慧“转空了一个春天又一个秋天”,从春天到秋天,从种子到种子,很多生命已经完成了一种轮回。“他转空了漫天的飞雪/卓雅的红裙缓缓地变灰”。飞雪的白空了,卓雅的红裙子也变成灰色,而灰色也在天空下消失了,“他一个人转动着星辰,来路和去路。”
4 {8 d1 D" M- P; J: Z0 ~ 至此,只剩下自己的五体投地的转山人,呈现着在无垠的空中“转出”的诗意境界:“他一个人转动着星辰,来路和去路”……
8 f3 G9 r- r7 r9 A$ K2 G+ J! f 这首只有短短六行的小诗,完美地运用了动词“转”,实现了动和静、有形和无形自然契合。以“空”为底蕴的静,以“转”为中轴的动,得以以“转”的方式,将有形化为无形。
8 y# p. h) `: _: v5 @8 O 从动入静的思维观照,最终呈现了转山人把来路和去路转在了一起,并呈现了无限深远的意境!3 P6 j+ X* n" I8 F
K7 _$ }) {9 p6 i" B枕边书 % C3 k9 r3 s8 {4 I2 h
& ]5 A( e. s1 P' o' X8 h2 X作者:快禅如风
$ z t2 Q1 I9 [ c& |% h9 A& W# t) v# p
辋川集边
! q7 E n8 A1 q开着一束清贫的花朵& X$ a) |! F! b2 Q* m
& o {8 V7 \! J$ n金刚经在哪里?6 T. `7 d! ^- Z' N+ @# B# c
8 l0 t/ ~; c& w- K如是我闻
5 v. {0 K8 N1 u, [( ?3 f* a8 _在色中
" K V& K, }3 j, |- a在空中" c6 G5 g8 E" G% y3 ?
在无梦的娑婆世界
1 V4 t4 v6 R0 C- {% j6 k/ A, z$ y- _7 A# H( ~
推荐人:奥冬" {( U9 \ Q. v5 L: D
推荐理由:辋川集,王维的诗集;清贫(内部)的花朵,南北的诗集。一古一今,一新一旧,诗不异禅,禅不异诗。
, ~/ p s8 H1 g" e9 E3 G9 n7 g/ v: J. e9 o! c) j( E3 r
放生$ K7 m) e) u4 a2 w( \1 x) W
I7 P- X, T. d) B4 a4 E: M
作者:下午百合 d9 _' b' ^- d5 G: q
! ?2 I. j' u7 a1 M& Q& y2 C天降小雨,渐次加大
$ C- t3 k- T6 F) T我们与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
8 O+ e/ C; S. b6 W. ]向空中张开的喘息的嘴,痛苦扭动的肉身9 k( a! G" V/ G' A( e
生命是痛苦的挣扎
2 g7 X* ?+ Y0 {; E# w也是。欢欣的舞动1 s: d. n) ?: e+ Q8 C' l
鱼儿回到水里
0 c6 o5 ^! F+ q我们散落到人间
0 C* w- q$ W4 z, w% ?岸上没有放生的人,没有被放生的鱼
# P* d7 K6 i8 ]# R9 D; D) O也没有放生本身
: l; g6 l6 b$ U8 E" I4 g9 r% Z( j4 ~9 w* w `) x3 P( d% J
推荐人:碧青) A0 g' Q% ~" J+ t
推荐语:女诗人的《放生》一诗,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无疑,这是女诗人亲历一次放生之后写就的诗作。
: L4 P3 h: ^1 Q) ~ 放生,是中国人自古已来就有的表达仁爱的方式。古人认为动物的命与人的命一样值得珍爱,这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方面。佛家的《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记载的亦是流水长者子当时护生、放生的事迹。而从本诗的“放生”本义和诗的最终境界来看,是从禅者的角度领悟和呈现的“放生”本义或曰境界。# H" O+ [ |/ a" P
“天降小雨,渐次加大/我们与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是放生现场的真实写照。当时,天空降下小雨,小雨又渐渐变成了大雨。而此时,或在后来的诗写观照中,诗人发现了放生者和一群鱼一起搁在岸上。这里的“岸”,是现实的河岸,又是暗喻的河岸。岸,是此岸。是放生者“我们”和鱼一起停留的此岸。这里的“我们”,含蕴的意义便深广而丰富了。而此时的此岸,即是承载生命又是鱼在“我们”的放生行为中即将离开的此岸。- K$ ` D; W: G4 p3 [
此刻,在放生者的眼中,鱼,生之痛苦和欢欣是同存一体的。) D5 D0 g9 @( T
/ [' U8 U: K8 G8 ]6 `$ w“向空中张开的喘息的嘴,痛苦扭动的肉身0 n4 o' l m. U' _+ M8 C1 I
生命是痛苦的挣扎- P( z' c, y4 w* m
也是。欢欣的舞动”! O: s+ U! K1 P* @- R% f$ q
& V$ Z& v- y# m% ^3 t- W: t
那么,这是放生者和被放生者之间心灵相通的一种相互理解或默契。) O I9 v0 F" b' w6 \, R. g
这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r2 Q5 h, o6 W( A" Q
鱼,本是水族动物。它们出生和生长在水里。因为人类吞噬的欲望,它们因被捕捞而离开了水,即意味着成为人类案板上的刀下之物。幸好,遇到了爱生和护生的人间爱者,遵循上天的爱生之德,或者学习佛陀的慈悲行为,把它们从被任意宰割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要把鱼放回生养它们生命的水里。鱼,便又来到了“河岸”。虽然,岸上,并不是水里。暂时还在与水分离的鱼,却已经在河岸感知到放生者的善意和爱心,所以,在离开水的生之痛苦的挣扎中,痛苦的肉身也扭动着欢欣的希望和感恩。这亦是鱼们惟一欢欣的理由,生之希望。
) h% Y) M& V2 F2 { 此岸,便成为了鱼又一种生的起点。或许,这里的此岸,亦是鱼重生的彼岸。
1 j2 \/ U+ l7 B) G' {# P: f 诗人在诗中省略或有意隐匿了放生的过程,平静自然地写到“鱼儿回到水里/我们散落到人间”。鱼回到鱼中间,人回到人中间。这样的结局,仿佛,人和鱼已经各安自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生存世界里。3 S8 }) t+ w# `. [9 m0 u
而这样的时刻,“此岸”依然存在,而人和鱼却都已经在这放生的河岸消失了。1 L! E# \0 r6 t1 U1 w
河岸,是空的河岸,是无鱼可放的河岸,是无需放生者的河岸。2 L( U0 G8 g2 `( [9 `" S! s
河岸,还是河岸。只是,它已呈现了这样的诗意:, s6 a9 [+ V/ h. K# h: r6 [! f4 x
“岸上没有放生的人,没有被放生的鱼”。' l! R8 L5 h) _7 u# K
或许,人在放生鱼的同时,也已经把自己放生了。3 f+ `2 ]0 Q1 Y/ I. p% J
人和鱼皆在此岸获得了某一种解脱。
6 C* u% P! [+ @ 如此来说,鱼,亦是否可以看成被放生者放生的自己的生命或灵魂?
8 S; S* N/ ~7 P 或许,这是需要探究的大千世界生命微妙存在、众生命运相连的另外一层更加深奥的意义。
& O! O, G$ l% I, ]
' a: A3 @1 A/ c( i9 b# c+ z鹅卵石0 z5 t" x/ e3 X0 I% p6 Y
' D+ J1 z" v. J9 @7 a8 S/ N
作者:朱枫9 F( N- {; H+ n! v b* S: O
" H" i9 I- @& o V/ R2 _9 A
小和尚和老和尚下山
6 k/ c, P) R. d; U1 _! w+ y4 H经过一条溪谷
1 N; }5 B7 P: a7 x/ s8 n
! X; @2 o& K, Y/ j) t3 X小和尚拿起一块圆石 \0 m4 h9 S+ G# e) v% F! Y3 _
说:这真像一个鹅蛋呢% g) q6 b. m) ]9 m
/ _, o# |: D0 \4 i" W
老和尚说:水冲磨圆了& U( a/ |+ o1 z6 s8 A
还是一块石头
) k0 ^4 h$ y! b; t1 g" r% ?2 s, n* ^2 c& u
推荐人:奥冬
! C0 l$ x+ K5 Y 推荐语:直指本来面目,不管像东像西。吃饭喝水睡觉,佛禅平常无奇。4 D k) d& T) h# Y! ? g8 @6 g
% ^0 ~3 u2 ]+ L
乡村养老院一瞥
* z2 {' T% ^. D' Y" p! D8 ^9 C8 k7 R" h. q, P0 N3 v; A
作者:快禅如风
2 g! z( J3 m1 ^* f* {9 s7 _! c+ H% r/ X+ _' l" _, G. x# [
一扇门,一条狗 7 c6 Q8 f- u$ m( Q
一个护工和她的娃
# X, ^1 n6 i2 o, g. N一个老者,在小方桌边 0 s5 P( I, w6 A9 M0 ^' \
就着午餐,品天空的浮云 1 J: s( g1 ]1 f- \' L8 y0 m
一头驴,窥视这庭院
; i! x2 S( z7 q0 z/ P出门时撞到院墙上的汉字
; ~# r- x1 K4 S4 M3 Q——寿比南山
; N, v$ O7 ~0 C, z, i/ ]7 Q2 u
9 {1 l7 S8 a; {2 Y8 u! w- A% b' i 推荐人:也牛
# Q, X2 Y: Z5 a9 Z& t& k 推荐语:这首诗仿佛是随手拈来,却又如此抓人。一方面在于无心,二方面在于平常心。驴撞院墙并非巧合。在于,破个“寿”字。众生岂知——南山有寿,人生无常。7 T* ~" j( @* q- m% ^& }3 L
3 N" A% Y: A q+ b, Y9 Z y【借鉴欣赏】
p- V1 z! C0 Y# d, V9 S& D$ z: o: F0 \) _5 P9 u, X* `
林荣禅意诗评读1 v$ I; g5 |1 C4 j& o
# o2 I, a* \2 \. ?$ L读评:碧青 佐手 黄土层 吕本怀4 g4 H0 m6 \* J
: }9 J% S7 @( G: E0 }攀到高处听月亮
1 C; `9 Q3 a1 t' W! t, Q" T! \ i! y5 t0 x
霓虹闪烁,不断有各种车辆驶过
5 R( _/ d5 J0 n9 q0 f街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电影散场的人们
- f6 z! q l& J& e她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身上裹着淡淡的月光' ], _6 C4 O' c5 y7 D
她从橱窗玻璃看到浅表的自己9 ?: e: t3 P8 i9 R/ ~
月光在那一瞬就丢了踪迹! d/ y' t; u. K5 H- A" Q
她赶紧把月光找回来
$ ~. V" s9 a5 } w2 u6 _) X她抱着月光回家,她把月光, s) u2 Z; V H' W7 j
化成一碗充饥的米
3 Z+ A9 E3 y) K2 S
0 L5 S7 s6 Z' N8 ^ `9 }% u* X o, E 碧青评读: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和呈现事物的本来意义,需要心灵的智慧和能力。长期研读中西诗歌的林荣,提出的诗观就是:“写作是一种倾听,倾听自己,倾听那些发出光亮的事物。”她诗意的美好和灿烂,正是来自她对世界的倾听。心灵倾听的姿势,使诗人进入了观照和体悟的禅境,呈现淡定的诗美。林荣的《攀到高处听月亮》一诗,呈现的就是“月光” 丢失又找到并化入生命内部的美妙诗意。* u8 ?! Q. O/ j- k+ Y
这首诗呈现的“月光”在人身上的闪耀或在世间的消隐,亦揭示了自身的光明或暗淡,皆由心念或行为所致。在世间某种存在的事物中观看自身,自身原有的光辉却瞬间丢失,这亦是人类生存现场的一种实相。但这样的“月光”被遮蔽或消失,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月光本质存在的消失。所以,“消失的月光”,很快会被觉悟的智者找回来。由此,我看到女诗人林荣淡定、脱俗的智慧。: g' _. Q- X7 k5 z6 ~ u% }
+ A0 P# |; i& U' [4 s+ i: q
佐手评读:诗中有种淡淡的忧伤,让我读到了那么一点月光里的清寒。诗中的“她”是一个心里有月光的人,是一个在欲望红尘里能坚守一份美好的人。当然,如果只是读到这些可能还不够,腰句中提到橱窗玻璃里浅表的自己,一瞬间,月光丢失了,含义很深,在不动声色的叙述里,有作者很深的人生感悟!
3 Q* ^1 v! K+ T, A# d: g 这首诗语言很节制,诗人只是在表述,流露与传达,结尾敲了一下读者的额头,戛然而止。文字清晰不造作,月光的有效穿插迂回,可以看出作者文笔的成熟。1 Z" X5 H4 N4 \/ d% z, Q4 b4 i
# f: p; R. t. C% l容器3 v% R; U4 [" }+ n9 m6 f4 }3 q% I
4 d$ d! [- b: q. T沸水灼热,外溢
5 N% L3 h/ p1 a1 Z5 `那把壶不吭声
+ l) E1 g- @4 p- i m) ]8 Z5 T4 h后来,水慢慢地,慢慢地凉下来
( ]4 ]$ q) Y# h$ o$ H" W( P那把壶,还是不吭声, L$ _" [4 m5 x0 x
再后来,冷冽的水结成了冰
7 J3 V5 F9 j( G7 z$ C那把壶,依旧$ l, o/ i6 Q# l& p
一声不吭
' a9 A s1 g6 ^* y$ [/ z
# A" `8 {/ Y' x1 Q8 g1 Q2017年8月——10月
: \7 ^5 Q: d: i) |( H/ Y- Z p, Y' k# V1 j: F3 M3 J( q/ |
黄土层点评:这首《容器》从鼎沸、变凉和结冰三个层次状写容器的“一声不吭”,读来意味深长。很自然地,毫不突兀地从“器”的层面跃进到“道”的层面。诗人笔下的容器吞吐着一个精神书写者的坚韧秉性和恒久品质——人也是一件容器,不是一时是,而是一生都是。# d! Q2 J% r: ?& i0 y9 k& `- h
0 s T4 k. Q/ {4 ?$ s
小草说
# |+ j6 h. A, M$ {9 w
2 F4 |% a. H. N0 v我什么都不是
6 A8 u5 ~0 L, Q8 E6 Q5 X我只是8 F8 L1 w `: Y7 v# b6 Q4 ?9 W
空旷的) h7 r$ h+ |. [- C- h" S, k* K$ Y& D
0 { k2 i6 Y+ F, t( Q! O* r* |
中心
# y; e; D$ f$ Q3 a3 a
6 }2 T- L4 m0 ? u4 F2 j& @9 J2013年1月( A8 z# } D% G' z5 s6 A7 {# s
' L4 |8 z; [% U3 M% | 黄土层评读:林荣善写短诗,且极具爆发性。用词极简,高标独立。$ X/ D$ e; K. A" i# K5 v. t. I
这首《小草说》着实厉害,读之真有踩雷之感。小草,稀松平常的一个意象。我们可能都是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歌曲长大的,对小草的认同感,一直是柔弱的存在物,至多不过是“疾风知劲草”这样的。但是林荣的《小草说》,跳脱开了“小草”本身立意,而是放在另一种高远开阔的视野之下,获得了巨大的时空能量,令人不得不把“小草”举过头顶,生出无限敬畏和敬仰。: \/ W9 V7 N2 g! E3 v
诗中的“小草”作为喻体,代表的是诗人的精神高度和心灵空间,富有禅意。
; t4 C( R( U' J, X5 f# Z" l1 p& R G
多少忘记其实毫无征兆7 Q: |) V. g: M/ u" ]
/ E0 }% _* Y4 D, v: J; t+ G! j1 Y. _雪花落地,冷寂,轻薄
9 X! ?9 m5 O' l/ } {% @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
7 l, Z7 K. d& k; G/ Y. U2 `1 {大地掩埋了一只只白色小鸟儿; C7 {. |+ Y- q0 ]
2 F2 P; _7 x3 z* j3 |
一转身,我就忘记了它们: F# F8 Q9 a& R, {+ i' w9 h/ j: R
辗转的鸣叫4 K6 q @& }. N- E* Y
1 W4 [+ e" q; Y1 a* `2 J2011-12-205
% m" m' ]$ R+ C1 j5 E5 {. E* i- X
, v3 T3 T" B) v# y* D. ^+ z 黄土层评读:林荣的诗不仅观察细致,体悟深微、细腻,更有神来之笔的灵巧和化境。这首《多少忘记其实毫无征兆》从“雪花”起笔,以“鸣叫”落笔。中间的过程全是叙述,貌似不带任何情绪。但细细品味,诗人是在轻松流畅的流转中,把飞扬的“雪花”比喻成了一只只小鸟儿,它们历尽千辛万苦,披拂了多少寒冷遭遇和白色撕裂才来到这世间。然而,世事无常,“忘记”也只是一转身的事儿而已。
! Z6 X8 M8 t9 D0 p, ] “白色小鸟儿”这一鲜活意象的歧义性,会在读者心理上形成不同度数的人间体味。而诗人意识到的“忘记”,往往不是“忘记”,而是更深刻的记忆或纪念。
1 `2 t; q9 O) e3 O( M2 T
5 `' Q7 z, m6 d2 S( o8 G: G/ e! x+ P雪,半夜来敲门# {, f! R9 T6 {4 @
- r' Q* F' t$ N" Z4 w8 b无声地敲
2 X Z- P: n1 { Y# t% I/ q4 I我确信听到了雪的声响,但并没有
: m* f; l& u8 W; D1 s从睡梦里挣脱出来* P( G- x1 M! c! N" `
/ Y2 O8 S& E$ @7 ?9 T: s/ [晨起,我推开门, W* W, Y' j; s% r
一种蚀骨的、炫目的、安宁的
: W2 k- _# I/ z8 T白——% O; e: S) c) r. w9 f0 j0 z
一种让我从梦里醒转过来的/ U1 Q" P3 ?% m5 r, R
白——
; _0 ^ x; H! C雪,现在是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 ~: m& W5 }4 m( v/ h
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S; A, q- u* G! |8 @" F
. `7 }" d/ _! ?% |( I
2016年1月——2月
( i2 z: Y5 O' Q* g% J9 u' r. r! w, z- K% _* E
吕本怀评读:这是一首给人带来静美之感的富有禅意的诗作。诗人刻意表达雪之静,为能表达出这份静感,之前她又着力于呈现雪之白。与黑相比较,白更是一种逼人的静。尽管这白“蚀骨”“炫目”,最终却依然抵达“安宁”。而“安宁”的承载体,林荣选择了“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 E4 \; ^! c' }4 b, g# F 就全诗而言,诗人先摹其声,再染其色。声却被表达为“无声地敲”,既然敲,且在夜半,则应该有声,然而,诗人却将其表达为无声,这显然是为衬托其半睡半醒的状态。至此,雪纤毫毕现,可谓有声有色;半夜也被凸显,而既然夜半即雪,晨起之时所见的场景也就令人信服。: q: U( J) \) }. c$ `8 ?6 x- O
" w$ N0 P, E' X5 l( _5 q2 Y/ D; w 碧青评读:女诗人林荣慧根很深,诗写状态的直觉思维呈现出禅意的优美诗境,引起多位诗评者的关注。这六首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诗,体现了林荣的诗歌内敛、淡定又空灵的特点。几位评者,以不同的视角品读出诗中的禅意,给读者别样的启示。
: C; }4 @; r0 y6 [0 J" s. k5 \* o+ \' r/ e8 f+ c
【重要消息】
& m/ o: c0 Z8 M5 c. O0 Q$ I( {. i7 ~" L# o
《现代禅诗探索》诗刊(总第八期)印发
8 J, m7 P' J0 `& V4 K' Z$ H
! i! {$ j! G2 | 《现代禅诗探索》是中国第一本禅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探索性同人诗歌刊物。本期为网络月刊《现代禅诗探索》的年度选本,由现代禅诗流派创始人南北任主编。4 d- b: B) U3 o D. [3 p
2018年7月《现代禅诗探索》总第八期顺利印发,展示了现代禅诗探索群体一年来的创作成果。
+ `: S3 g T5 W2 g 封面人物为现代禅诗尊者洛夫。
1 k% g4 [+ k& K 本期主要开设卷首寄语、月下指月、探索思考、别样菩提、银碗盛雪、芳草长堤、随笔问答、磨镜台畔等栏目。
% s/ x$ {0 u D5 s% Z$ {在中国当代诗歌众多的流派中,现代禅诗流派独树一帜。0 B) N$ \! j, r; Y6 }0 c9 R J
现代禅诗流派的宗旨,旨在探索一条将古老的东方禅思、禅意、禅趣,用各种不同的现代派手法和形式表现出来,开拓现代诗歌的思想内涵,提升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境界。- f: R6 i0 P$ @) l: K3 K
《现代禅诗探索》诗刊的连续编印,也呈现出当代诗坛“诗禅双修”的现代禅诗探索成员努力前行的群像。0 q% g: }; Y0 H6 I4 x
+ S! A' n4 j, T& v2 x2 c" D
《现代禅诗流派诗人xx家》开始编选 0 m8 u* j/ o4 E
2 s! {+ H' J7 w- N5 D
现代禅诗流派同人第一本诗选《现代禅诗流派诗人xx家》于2018年7月开始编选初稿。本书采取完全自愿参加的原则,由编委会对参加成员的作品审稿。
) f, e+ D* N( p7 F 书稿定稿后,将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写评或推荐语,并组织编委会评论组成员写作相关评论文章。. j& S+ b& d, D1 ?2 M
" e$ w# e+ x% a' Q6 ]! R" r
【主编手记】
2 v7 e5 a8 m* W2 S1 M" L
" D5 L& z( ? K1 R- ~ 溽暑七月,是北方最炎热的季节。
+ ~, d, O0 P g& B% {2 ~7 L 令人惊诧的是,我所居住的滦河岸边的一座小城,今年竟然受到了强热带风暴的眷顾,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10个被命名的风暴安比,带着狂风暴雨来到并走过了我们的城市,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有台风抵达燕山的深处。" h) o: q: [& c" ^; Y
而整个人类的世界,远比大自然更加变化无常和躁动不安。5 }& I( D. L* H" q; j3 d, E
幸好,置身在大千世界森罗万象的信息场里,本月,我需要在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值班。这样,我就有了静心阅读的理由。我的心,时常沉浸在同人们清凉优美的诗意里。那样的时刻,小暑和大暑的炎热,会自动退却到诗意的世界之外。于是,我便把这些诗挑选出来,编辑在《现代禅诗探索》第99期网刊里,推荐给大家品读。还有奥冬和也牛,也和我一起把自己喜爱的禅意诗美,捧到了大家的面前。
! v" T. u/ |0 _8 j9 |" F' v. n 读完这些诗,便觉得七月不仅有炎热,还有现代禅诗的清流,在人间流动着清美。
5 T: N+ a* D8 m6 O 七月,我还有幸得到了一本名叫《从心起修》的禅者之书,它仿佛我在七月偶然得到的清泉,可以一直携带的清泉,可以随时饮用的清泉,亦仿佛在让我感知着喷涌清水的源头。$ @! m) L' W6 a! b6 L
七月,我还有幸参与着现代禅诗流派同人作品选的稿件初选工作,用心品读了几百首同人的得意之作,仿佛消除了这轮七月大半的暑热。
/ s1 j8 }. z7 P+ i 此刻,我的心里洋溢着置身现代禅诗探索群体的美好情感!!0 r7 J3 ^7 o' r2 J. \! r9 y; j
感恩每一位为我们生存的世界奉献心灵悟境之美的诗人!!(碧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