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几句题外的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说几句题外的话
——简评樊健军微诗《脚手架》
文/澧有兰


《脚手架》

樊健军


才进城一天,我的农民兄弟就信基督了
他在脚手架上叫喊,“我是耶稣”
旁边的兄弟笑了,“我也是耶稣”

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
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国际微诗栏目2018-3-8 13:37)


以前写诗评写过相同这样的题目,所以这次写,加了一个再。鉴于这个评论题目有点笼统,所以我先说明一下我评论的主旨观点:“脚手架”或者说“十字架”不是束缚农民兄弟的枷锁和桎梏。相反,它是农民兄弟进城致富的阶梯。

分析《脚手架》之前,先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脚手架”是农民进城和致富的跳板;

二是砍断脚手架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是即使砍断脚手架,也必须建立新的脚手架;

四是戴上“十字架”,是农民兄弟自愿的;

五是十字架不是精神枷锁和桎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护神;

六是基督教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信仰它,就要不断地接受洗礼。


只要有了这几个结论,分析全诗就得心应手了。下面是我分析这几个结论存在的理由:

一是农民兄弟是信基督的。诗的开篇,开明宗义就可以确定,“才进城一天,我的农民兄弟就信基督了”。

二是农民兄弟不但信了基督,而且很愉快地就接受了。所以他们在脚手架上大喊:“我是耶稣”;“我也是耶稣”。呐喊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三是既然信了人家的基督,那么就要接受人家基督的“条条框框”,组织的管理。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手短,这是常识,人之常情,无需多说。

四是农民兄弟不仅进了教堂,而且接受了基督洗礼。这是诗歌作者本人说的,也是作者本人看到的。“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不容置疑。

五是关于砸断脚手架是质的飞跃,诗中没有明说,也不难理解。我把它说出来,这大概就是诗歌给我们留下的回味余地和想象吧!


人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中国农民几千年在古老的土地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要想致富,那么他们借助实行改革开放的强劲东方,离开土地,这将是他们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也因离开土地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砸断脚手架,也不是什么炸雷。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有类似的举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阶段,砸毁旧机器,砸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不同程度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和开辟了道路。

农民从土地分离,再从农民整体阶层分离,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是农民兄弟思想解放的结果,也是一次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以上所述,不难得出:农民兄弟有了因信仰而带来的自信,因自愿而带来的快乐,因选择而带来的提升,从此脚手架不再成为农民兄弟的枷锁和桎梏,相反,成为农民兄弟致富的阶梯,最后他们因拥有共同的家园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201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10:36 | 只看该作者
有比较,才有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8-8 11:4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社会转型历程。一方面要看到城市化进程中,农耕文化的转型必然,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关爱之心,看到农耕文化转型之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8-8 11:47 | 只看该作者
解诗之外,还解析了社会变革的深层次元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14:13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8-8 11:47
解诗之外,还解析了社会变革的深层次元素,欣赏

带出来的。有这些,有厚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14:14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8-8 11:45
确实如此,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社会转型历程。一方面要看到城市化进程中,农耕文化的转型必然,另一方面也要 ...

谢谢老友一直以来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8-8 18:29 | 只看该作者
澧有兰 发表于 2018-8-8 14:14
谢谢老友一直以来的关注

祝澧兄笔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22:4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