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的诗意,家乡的情话
——读占东海(沙漠的杨)诗歌《关于雨》
现实的浮躁和忙碌,往往叫人茫然不顾身边的一草一木,进而落地生根为不得不面对的常态。幸运的是,我出离这种常态,不会写诗,但会观自然,读诗,欣赏一切满怀诗意的文字和生态。新近在《中国诗歌流派网》交了写会写诗的朋友,占东海就是其中之一。认识他,也算给我不够丰富的生活,又多添了一串流淌着乡音的字符。即使去不了江南,但也闻着东海潺潺的乡音,摸得着溪流中温润的石头,触得着湖畔如烟的垂柳,听得见细雨清流的滴答。
写诗,往往被扣上文化人的帽子。这是片面的见地,比如余秀华诗农名出身,文化程度不及当今成千上万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诗人东海亦是如此,从事装修行业,在背离故乡安徽之外的苏州。当然,我没有贬低高学历的意思,毕竟写诗与不写诗,是极为自由的,有时候兴趣真的很奇怪,有的人偏爱打篮球,会抽着空去球场;有的人偏爱唱歌,会不择地一展歌喉;还有的人偏爱喝酒,早晨酒,中午酒,晚上酒,睡前还得来一口。我认为,这些与写诗都是平等的。
《关于雨》首先由标题即可窥得当时雨落苏州某个村镇的背景,对于一个偏爱诗歌的人来说,雨是缠绵的,亦是悲伤的,无论如何它总能牵动诗人内在悲喜中的某根线,然后牵动感官,去雨里提取诗歌要摄入的一些词汇,还要动用诗人特有的想象,再赋予现实之外的一些诗情,就此不择地地进行诗歌创作。
这一组诗歌虚实交叉,有动有静,每一丝情感都有落脚处。在异乡,家乡是游子内心温暖的去处,尤其雨天,更叫人思乡心切,这个我深有体会。想到家,自然会牵涉进能够连起异乡与故乡的桥梁——信,为此关于雨中“邮差。白马。”的意象就使诗人思乡的情绪有了具体地落脚点,由此铺开,读者聪明会意识到,空荡荡的想象中诗人定不会收到一份有触感的信件,所以只能“夺下邮差的暮晚,一鞭鞭抽在/自己裸露的皮肤上”这种疼痛感是东海留给我们的读后感。
“故乡还有村庄”是勉强说出口的委婉的语气,告诉读者他的故乡虽然保留着村庄的一些形态,但包含在乡村内的“一些零部件”可能正在消失或已被替换,果不其然:“却不再有一条土路和秧苗弹琵琶”面对着如此生动场景的失去,诗人内心是尤其苦楚的。
在雨天,在空洞的异乡,除了思乡外,还可以“侧耳”听“鸟和蟋蟀”“低吟”,这其中还原出一个关心自然,拥有诗意情怀的干装修的“非文化”的诗人的形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才能收集来自自然的,来自异乡的诗歌意象,将它们一一安放在诗歌里,生成为一句句送给家乡的情话。他多愁善感,会由雨联想到拆迁,拆迁中每倒下一棵树,一堵墙,他思乡的种子地萌芽就深深地刺他一次,时间久了,那锥心之痛也就变成了诗人内心独到的生命体悟“活着,如一片纸”顿时,我的脑海里,飘着雪花一样的白纸,同它们在虚无的空间,找着自己的影子。
2018.8.12
附:占东海诗歌《关于雨》
关于雨
文/占东海(笔名沙漠的杨)
一
邮差。白马。
奔千里才吐沫倒下
一匹匹马冲出来
躺下,接力
我收到信时
已看到河水冲走一捆捆马鬓
邮差握暮晚的手在颤抖
我才不管这信里,有你多少夜的缠绵
夺下邮差的暮晚,一鞭鞭抽在
自己裸露的皮肤上
二
故乡还有村庄。
却不再有一条土路和秧苗弹琵琶
它们在坦诚伤口的池塘边
听见牛蛙咕噜咕噜饮泪
我习惯了在他乡听。总有一束街灯的光
蹲在屋角拉二胡
我老要从半醒的梦中爬起来,于雨中
一冼一条河,淌向没有田的田野
三
侧耳,在屋顶
行走的鸟和蟋蟀
也侧身,低吟
它们说的那么急
我还来不及向我的爱人转述
四
这些雨善于拆迁
开着推土机和压路机
我是被推倒的玉米……树
和轧过的路
活着,如一片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