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它们的抵达也是诗人的抵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它们的抵达也是诗人的抵达
——读王家新老师的组诗《在语言的异乡醒来》

阿依古丽

我喜欢王家新老师的诗,还曾为他的一首《田园诗》写过评。呵,其实算不上诗评,只是阅读时的感觉和领悟罢了。
因为喜欢,始终喜欢。
王老师的诗,语言不做作,不装腔,不造势,直截了当的叙述,没有生硬的肿块,语言干净利落。他的语感极其丰富,而语言使用上又十分机智朴素,直抵诗意中心,不经意间的抵达,让人扼腕赞叹。
语言深处到底有些什么?我在阅读他的诗时无数次地问自己。我寻找着,在他的诗中,那个“一”或“无限”;那个“多”和“少”,就在那里,造化在自己。
王老师极深的诗学造诣,让人难以望其项背,时常在这样的自问和惊叹中,仰望他,揣摩他诗中蕴藏的奥秘。
我读他的这组诗时也是如此。
生活在他宁静的诗思中流淌,不动声色中蕴含的人生经验和诗学技艺被他置于不安的情绪中淬炼提取,词语在它们自己的蜜中飞起来,意味深长的句子珍珠一样被一根无形之线推动……
这个“无形之线”是他的全部?还是唯一?他在每一首诗的创作中总是非同寻常急中生智地使用着,如果让我说对了!
那就让我们注视它们——
“珍珠们”闪着自己的光亮在诗意中行进,它们的抵达也是诗人的抵达。
这个创造中的过程让人无限着迷,我时常沉迷其中,长久地......
王老师写诗像打铁或者炼钢,也许“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他既在打铁,又在炼钢,这个双向的过程在纯青的技艺的炉火中,展现出超凡的诗。
不信你就读读王家新老师的这组诗,你一定也会在语言的异乡中醒来……


附:在语言的异乡醒来

王家新



│ 在纽约


纽约让我有点伤感。
纽约让我知道了我终归是个异乡人。
来到纽约,我知道了我还有许多诗未写,
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喜欢纽约。)
在纽约我爱在大街上漫游。
在纽约我知道了我迷失得还不够。
在纽约我爱在星巴克坐下,
来一杯咖啡,为了它的热气,
也为了自己替自己付账。
在纽约,什么也不会发生。
在纽约,有那么多美女擦肩而过。
在纽约,只有一次,也只是那么一瞬
当一个人冒着严寒
裹着一身黑色长风衣匆匆赶来
我差点愣在那里——那是你吗?如果
(多少年前?或多少年后?)
你就是那个在我的远轮减速、靠岸
在码头上为我出现的人……

2013,11,纽约


│ 在纽约州上部


在纽约州上部,
在一个叫汉密尔顿的小镇,
在门前这条雪泥迸溅、堆积的街上,
在下午四点,雪落下时带来的那一阵光,
一刹那间,隐身于黑暗。

2007,11 纽约上州

  
│ 和儿子一起喝酒


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还有什么雄心壮志
他的梦想不过是和久别的
已长大的儿子坐在一起喝上一杯
两只杯子碰在一起
这就是他们拥抱的方式
也是他们和解的方式
然后,什么也不说
当儿子起身去要另一杯
父亲,则呆呆地看着杯沿的泡沫
流下杯底。

2007,10,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


│ 晚来的献诗:给艾米莉•狄金森


自三十岁后
你就渐渐疏远了人群
你的世界只剩下花园里一棵
孤单的橡树
篱笆边几丛凋残的百合
(野蜂只在词语间飞着)
还有楼上卧室里的两扇窗户
——一扇向南
一扇向西
让任何人都很难
同时面对

在你死后一百多年
我来到这里
花园里的那棵古老橡树仍在生长
告诉我什么叫做永恒
百合和鸢尾花星星点点
带着异样的明媚
黄昏——
阿默斯特的黄昏——
一天最明亮、寒冷的时刻
犹如一把大提琴演奏到最后
那骤然迸放的光
再一次抹亮你的窗户
然后,死去

黑暗的某处,传来摇滚的咚咚声

2007,10,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


│ 第一场雪


第一场雪带给你的激动
早已平息了,现在,是无休无止的雪,
落在纽约州。
窗外,雪被雪覆盖,
肯定被肯定否定。
你不得不和雪一起过日子。
一个从来没有穿过靴子的人,
在这里出门都有些困难;
妻子带着孩子
去睡他们甜蜜的午觉去了,
那辆歪在门口的红色岩石牌儿童自行车
已被落雪掩到一半;
现在,在洗衣机的搅拌和轰鸣声中,
餐桌上的苹果寂静,
英汉词典寂静,
你那测量寂静的步子,
更为寂静。
抬头望去,远山起了雪雾。

2007,12,纽约州汉密尔顿


│ 醒来


你为什么醒来?
因为光已刺疼我的眼皮,
因为在我的死亡中我又听到了鸟鸣,
(那又是一些什么鸟?)
因为我太疲倦,像是睡了好多年,
因为我听到了,在一条柔嫩的枝头上
有一阵光的晃荡,
然后是钢水般的黎明……
因为我睡了这么久,睡得这么沉,
(像是中了什么咒语)
就是为了在这个陌生的、让我流泪的
语言的异乡醒来。

2013,8,28,爱荷华

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后成为教师和文学编辑。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被视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得奖,被选入国内多种大学,中学教材。多次参加一些国际诗歌节和国际文学交流活动,曾为美国Colgate大学驻校诗人, 2013年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驻校作家。出版有50多部诗集、翻译集、文学批评、随笔以及编辑集。他的德文诗选《哥特兰的黄昏》2011年在德国出版,由罗伯特•哈斯作序的英文诗选《变暗的镜子》于2016年在美国出版。王家新是第4届韩国KC国际诗文学奖得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8-19 09:56 | 只看该作者
人文气息浓郁的作品,再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8-26 15:28 | 只看该作者
品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20 2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 于 2018-11-20 20:31 编辑

既在打铁,又在炼钢,这个双向的过程在纯青的技艺的炉火中,展现出超凡的诗。


赞!


流派中的流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4: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朋友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4 15: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