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思索、想象与灵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2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悟、思索、想象与灵感

晏略殊

朴素地说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最高形态;是发生于情感,碰撞于感悟、思索、想象的心灵曲调;是自由开放的灵魂或精神上的舞蹈。以个体的经验、感受、认知为视角并嵌入意象或信息能源;以想象力的魔法划分、穿越现实的壁垒或感知的边界;以分行的节奏粗俗或风雅地明暗观照、灌注、消解人们的某些情结;引导人们进入梦想、享受、挣扎、揭露或开悟之门。那么诗歌的本质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没本质,诗歌真的没有本质吗?诗歌的形成是诗人以自身的主观视角对客观世界的感悟、思索和想象。从诗歌的产生和作用上讲,诗歌的本质是传情达意(广义上讲:诗歌中的情包括情感、 情怀、情绪、情趣等;诗歌中的意包括意思、指事、立意、思想等。),其高级阶段是诗歌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是大诗人才具有的神精,是多层面的。包括:殉道精神、工匠精神和叛逆精神。现代诗人海子为诗歌殉道了,当然这是诗歌界的一个不幸。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的诗人如李白、杜甫、陶渊明整天不务正业地饮酒、作诗,其实同样是一种对诗歌的殉道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殉道精神不一定要献出生命,比如黑格尔为耶拿大学做编外讲师,无薪讲授哲学,当然这是哲学上的殉道精神。谈到了哲学,海德格尔明确宣布:哲学在现代正走向终结。其实,哲学还活着,宗教也活着。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化,是从公众观念到个人观念,普谝观念到个性化观念的转人化。人类认知领域在不断扩张,而未知的领域同样在扩张。科学技术永远无法全覆盖地代替宗教和哲学去论证世界。所谓叛逆精神,大诗人是要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的,循规蹈矩是成不了大诗人的。当然,这种叛逆精神是装不出来的。其实,诗歌精神是大诗人才具备的诗人的品质,具有先知的灵魂和不拔之精神,大诗人一定要有融会贯通的本事。如今有很多自称大诗人的诗歌东拼四凑,以为靠他当下的诗歌地位可以吃掉被抄来、被篡改的诗人作品,将成为历史笑话。著名诗人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现代一些诗人玩当下诗歌地位的,玩造型,玩诗歌权势的,玩获奖出名的,玩炒作的可谓丑恶百出。请慎记,语言之外并无诗。也有很多诗人认为写诗只是我的爱好,没想过做大诗人。但你一定要了解诗歌精神,诗歌精神才是高级阶段的诗歌本质。左宗棠有一幅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同样的这幅对联,也挂在李嘉诚的办公室内。我想说,即使是爱好也应当有爱好者的眼界吧。

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杰出的、伟大的作品。我曾经和朋以说过,中国不缺少四大名著,但缺少一套昆虫记。诗也一样,需要寻找自己的语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远的不提了,让我们回顾一下朦胧诗以后的中国诗坛吧!如果说胡适、徐志摩那一代是中国现代诗坛的春秋时期,那么当下为中国的现代诗坛的战国时期。已有成就的是朦胧诗,代表诗人有北岛、欧阳江河、杨炼、顾城、食指、舒婷、芒克等。而与朦胧诗并驾齐驱的还有重要的民族诗人昌耀、著明诗人海子及台湾诗人群。台湾著名的现代诗人有纪弦、余光中、周梦蝶、洛夫、郑愁予、杨小滨、陈黎、罗门、陈克华、颜艾琳等一大批诗人。随后出现了第三代诗人,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徐敬亚、翟永明、杨黎、李亚伟等。除此,当下的诗坛还耸立着庞大的诗人群体。以学院派为代表的一些诗人有杨小滨、西川、艺术家诗人杨佴旻、臧棣、姜涛、陈先发等。他们的诗主要特点是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注重修辞和语言的重构。以口语诗为代表的伊沙、沈浩波、轩辕轼轲、刘川、周瑟瑟、毛子等。以中间派为代表的有诗人有谭克修,林雪、雷平阳、李少君、戴潍娜、刘年、李成恩、古冈、安棋、余秀华、机器人小冰等。另外,还有一批意象诗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写作。意象诗的最大好处是挤出了诗歌的水份,使语言尽快进入角色。主要诗人有晏略殊、孙谦、田庄、刘年、钢克、魔头贝贝、左秦、张红伟等。这些诗人的作品与早期的意象诗是有区分的,堪称后意象诗。主要特点是:1,将意象划分到最小单位,简语入诗。2,强调语言和个性化意识的不断分裂。3,运用了词语之间相互利好的语言便利。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创造语言的对应性、摩擦力、冲撞力和反弹力。当然还有很多诗人,包括一些中间派的诗人甚至口语诗人也在少量地运用意象写作。此另,还有垃圾派、百科派、地域性写作等诗人群百花齐放。诗人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我们不做骂街长舌之妇,也不做深闺怨妇。有人称当下诗坛为江湖不为过,有的人称当下诗坛为体制内的诗坛也不为过。有的诗人张扬,有的人诗沉静,有诗人狂燥,有的诗人排他。当下诗坛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评论家有谢冕、吴思敬,敬文东、张立群、辛泊平、陈超、唐晓渡、李犁、芦苇岸、宁珍志等。也有一些好的老师和诗人朋友他们为诗歌做了很多工作甘为人梯,值得我们敬仰的有:高海涛老师、罗继仁老师、贾桐树老师、曲近老师、丹妮老师、田庄老师、钢克兄等等。当然,上面提到的也一定会漏下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及诗歌前辈。当下诗人的群体可谓洋洋大观,但也略显浮躁。甚至有的诗人短视到盲目地玩人身攻击、玩抄袭、玩炒作,这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最终玩死的是你自己。很简单,一个想让自己的语言发光的诗人,不会将其语言置于一隅。诗歌活跃了生命和世界,这使得语言不能去简单的复制语言。语言繁殖的出路在于语言和个体化意识的不断分裂。当下诗人不同于以往,我们享受生活,享受诗歌。相信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定能出现令人瞩目的大诗人。

有人认为诗论看了不如不看,反而不会写诗了。但写诗多年,还是要有体会和感触的。可谓庄稼不收年年种,终有一年好收成。诗论不是给谁规定写诗的条条框框,却有作为参考和交流的必要。落笔前,我们要想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会怎样?这样从哲学上去看诗,从而写出诗的哲思来。如果说宗教净化了诗人的魂灵,哲思使诗歌更智慧、高远。那么,现代性依然使诗自我分裂……很多人谈到诗歌的标准,我对诗歌的标准没什么好说的:可以这么说好诗没有标准,却有特色和品味。现代诗的好诗:可以是歪打正着的,可以是所问非所答的,可以是冲淡无痕的,可以是混肴现状的;可是意象诗,可以是口语诗,还可是学院派等等;可以是童话诗,可以是寓言诗,可以是讽刺诗、可以是叙事诗等。好诗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着的,是可供人们感知的,而比较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诗歌能够不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保持先进的表达,意象真切出新兼顾韵律,可为上品。当然,好诗歌还包括时代性、美学、哲思、情怀或情绪等较为丰富的指标。好诗与差诗是相比较而言,好诗也未必面面俱到的好,但好诗常常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梦想、享受或开悟,不好的诗让读者没什么回味。写传闻、小道消息、人身攻击的诗歌是典型的垃圾诗歌。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是交友的关系:如果你不能给朋友带来利好,别人是不愿意浪费时间和你交往的;读一首诗只是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没有得到任何的启迪,读者也只能自认倒霉,有被欺骗的感觉。失去了上帝,怎么会成为好诗人呢?好的诗歌不是读者一次性可以消费的,可能是多次,几年或多年。也有人谈到肉,其实酒、肉,歌、舞等不过是激发灵与思的物质性刺激,当然还包括战争、爱情、逆境等等事件性的刺激。诗人有先天的优势,也有来自后天的勤奋和环境的激发。诗歌的创作初级阶段是来自感悟,中级阶段来自思索和想象,高级阶段来自灵感。感悟、思索和想象是创作的常态,而灵感不是创作的常态。虽然灵感处于高级阶段具有先知性,但在创作中是很少应用的。灵感的主体常常产生于智性的诗人和成熟的诗人,体现于刺激、偶然和梦境等。为此,灵感具有通灵性和超前性。灵感使语言远远大于发生其主体的语言本身。很多时候,我凭着感觉去写诗。也有的时候,静静地想,直到怕忘了才马上去写。还有的时候,在阅读或生活中突然产生了火花,就想写了。从我们对诗歌创作的习性上说,与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大致上是相吻合的。有人曾问过我:为什么写诗?我说:因为活着,随即留下生活的痕迹。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认真想过,这样的痕迹将成为什么。其实,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写诗或许是自然而然事。我不大喜欢与诗友谈论诗,也不去逼迫自己写。想写的时候写了,就觉得解劲,有一种快感。不想写的时候强迫自己写诗反而是一种痛苦,也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但我感觉这样写生活中的平常事、琐碎事,将我们的见识、感悟纳入诗的视角,让诗歌成为一种生活。保持那种雷打不动的凛冽和一触即发的热情。如果说对我的写作做一个小结,那么我写的东西是来自直觉的、顿悟的、反思的、沉思的、梦境的……感悟常表现为直觉,直觉的的东西,你不能说它完全是形而上的,不能完全说他是超验。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它来自人的自然能力既本能的东西。每个人有不同的能力,比如有的人有哲思的能力,有的人有数理能力,有的人有语言能力;有的人能力单一,有的人能力全面;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我想,大诗人应当是具备既综合又强的能力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我的感受是:开始抵制,后来保持距离。你们用玻璃的碎片,映照这个世界旋转的刺眼的光芒。

诗歌上的思索,主要是沉思和反思。反思,我感觉更倾向于全面的思索,跳出当局的眼光来看局势。这样说似乎有些牵强,但不是。诗人的反思,不仅仅停留在查缺补漏上,更重要的就是要辨方向,识路途。而沉思则倾向于纵横驰骋的思索,既深广度上。因为诗歌不只要有自己的特色,而是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为此诗人的沉思不可或缺。诗人最重要的才气是寻找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东西。前面我提到过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当然不是创造新的词语,正如太阳底下无新事。而是使固有的母语在你的诗中产生新的张力和向度,从而赋予语言的生命。没有这样的才华,他至少不是让我尊敬的诗人。诗歌是自由的,但不可随意。如果说生活和阅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那么诗人将来自生活、阅读等信息的碰撞纳入反思或沉思则形成了诗歌创作的加工厂。如何做到静水流深?如何做到正本清源?如何做到源远流长?这些都来自诗人自身的修为和造化了。好诗人一定先是一位好的读者,好的读者很可能成为好的诗人,做一位好的读者很关键。好的读者就是要在阅读中要做到:不随意丢失诗歌的信息,不减少维度,不减轻力量,不降低境界。诗与梦同样有着挥之不去的关联。梦境,其实从另一角度来讲也是诗境,是超验之境。为此,中国上古时代就有了周公解梦。我有时候写出来的诗也来自梦境,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有趣的。我不完全相信语言无意识的自由抵达,但我相信梦境似乎具有诗的预言性和灵感。世界上的确有一些预言,常常是以预言诗的形式表叙出来。这与年轻时代的叶芝寻找精灵事件多么相似,后来遭到了别人的嘲笑。做诗人就是要有两种收获:一方面收获成就,一方面收获嘲笑。

当代的时歌写作中,很多人认识到语言的重构和转换为诗歌带来蓬勃生机,这固然没有错。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意识的重构,多数人还走在集体意识的老路上。无意识的重构弊端在于:一方面集体意识等于无意识,是无自我意识的体现或者称为零意识。另一方面,使语言滑向语言游戏的嘻哈中去。当然,语然游戏也并非一无是处,充其量也能构成诗歌的一点佐料。除此之外,当代诗中他者写作日益泛滥,我们不能从对与不对的角度去审视。其实我们很大程度上都在进行他者写作,他者写作并非与作者本人无关。无论如何,他者写作都逃不掉作者本人内心的光与影。好的他者写作是客观的,冷静的。差的他者写作表现为不承担,不自信,不负责。也有的他者写作有分散别人注意力之嫌或单纯地陷入不被称道的排他与自辩之中。诗歌与艺术、宗教、哲学相互关照,才有了今天诗意丰富的当代诗。诗歌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对未知语言的解密和对意趣的点拨,也需寻求新的刺激,从而不落入已有的窠臼。而在信息的时代里,信息的碰撞构成了诗意的直接来源。当下,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未来信息化只能不断地深化、扩大,却不会退缩、完结。这不同于城市的扩张。城市不会永远扩大下去,因为那样不适合人居,扩大到一定的程度还是要划分的。历史是分分合合的情人,让诗人带着悬念去流浪。网络的出现,自说自话、圈子化、粗制滥造、鱼龙混杂将成为诗歌朝野不大不小的尴尬。信息化与纠缠将越来越成为写作的趋势,诗人将依然怀揣凛冽的孤独。网络化写作好的方面是作者拥有了更为平等和广泛的话语权,同时使诗人的交流更为深入、便捷。也许会有人认为自然和乡村是诗歌的发源地,这也不无道理。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那么,自界的魔力在于可以让人产生和消亡,人何尝不是自然界的产物呢?人,自然界的过程。修辞和艺术是诗歌精神或灵魂荒蛮的出口,和谐相处各自的愤怒,我们称之为远方……灵感的来源其实是多样的:厚积薄发,梦境,顿悟、刺激……当然还可以再分,比如刺激还包括:外界环境的刺激、肉体的刺激,精神上的刺激,事件的刺激等。其实灵感是碰撞的火花,诗人要利用灵感来写作重要的是抓住灵感的火花,将其燃烧成熊熊烈火。厚积薄发就好理解了,有人只有一杯啤酒,他要给别人一瓶啤酒,这需要掺入多少酒沫或非酒的东西呢?作品多不一定诗人就有多优秀,作品少的诗人一样会搏得人们的敬仰。乾隆皇帝一生写下四万多首诗,但没有什么值得传诵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几乎压倒全唐诗。诗歌不在于你获了多少奖,不在于你写了多少,不在于是谁写的(与江湖地位没什么关系),读者只买喜欢的账。很多人认为兰波是一位天才的诗人,那么兰波的灵感我想主要是来自刺激吧!兰波的军人父亲长期服役,喜欢冒险,在兰波6岁时离家出走以及其母亲孤僻。这既有来自事件的刺激,也有来自环境的刺激。在巴黎公社时期,兰波加入了自由射手队,简陋的兵营驻地是他同性恋的迷宫,很快成为他们中有名的“肮脏男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酗酒、抽大麻。这是来自肉体和精神上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环境和事件是兰波无法选择或躲藏的刺激,那么后者来自肉体和精精神上的刺激则是兰波“自由的选择”。总之,兰波的写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刺激。另外,兰波被称为天才也与其英年早逝有关吧!

我曾经有过一段孤独的日子,一个人生活。以啤酒为饮料,喝酒、写诗,喜欢哲学的思考。因为想到了因果,便有如下之想:因果就是生生息息。生是息之因,息是生之果。这样看起来,生命具有悲观性,因为活着就一定要死亡。反过来,息是生之因,生是息之果。这样,生命亦有其乐观性,因为一事物消亡一定有另一事物产生。为此,生息互为因果。比如:人活着必然要死亡,人死亡又必然要有新的事物生成。那么,后一个生已不再是前一个生了,后一个息已不再是前一个息了。其中,前一个生相对于后一个生可能是提升或降低,可能是聚拢或扩散。 生是因果的显性存在,息是因果的隐性存在。这种转化在佛教中称为轮回,轮回是有其哲学上的理论依据的。宗教可以“解释”哲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哲学可以厘清宗教上模糊的东西。但你必须承认,用哲学和宗教可以同时解释一些东西,这就万法归宗吧!就像用哲学、宗教和诗歌同时解释一些东西。前面我们触及了诗歌的本质,那么诗歌的关系问题是存在于诗歌本质之外或重合于诗歌本质的重要内容。诗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曾想世界像一个山坡,只要你没站在顶点,就永远有人比你高。当你站到了顶点,就会发现还有别的山坡存在着。倾斜是这个世界的普遍魔法或关系。其实,诗歌的创作是一个自由的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经验、题材和内容。但无论如何,诗歌的创作都逃不出提纯和发散的过程,无论单一或复杂都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环绕于情感、想象、思索、技法之间。诗的内在栖息于诗的形式属性、音乐属性及表达方式等。佛教上讲:万物皆有灵性。而写诗是要有一点灵性的,这样说来诗与佛是结缘的。不仅如此,三教九流皆可为诗所用,同时诗也启发着三教九流。有些诗人认为诗与宗教与哲学没啥关系,当然他也能写出诗来,但不免情感和视野上过于狭隘或低端。为此:诗,隐于言,显于意,贵于气。

简语打破了语言的习惯,因此说简语绝不是先验的设定,而是经验与事件或想象的融洽。其中有思索的因子相链接。诗歌提倡简语入诗,而意象、口语、意识流为简语提供了便利。后意象使诗的语言再分,口语使语言还俗,意识流简化并推翻了语言的秩序。简语是语言在表述,揭示事物、事件过程中的语言本身的简化使用。简语不是简单的语言,而是简单的语言具有更充分的内在或想象。好诗是没有确定标准的,却又能被人们感知。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等到哪一时期历史长河中的漂浮物彻底沉淀下去,人们才能自然看清哪些东西是可以收藏的,哪些是可以抛弃的。诗区别于非诗的最好的回答是简语入诗,简语成诗。这也是我多年坚持意象诗写作的一个缘由吧!诗人需要坚守,多年前我建立了自己的诗观:以偏见解剖偏见,以梦想造化梦想,以我的失忆唤醒别人的失忆。这么多年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写作方式。当你想到放弃的时候,就想想当初的开始,想想自己曾经吹过的牛逼吧!简语不是简单,不是白开水,而是具有更深的意蕴。诗歌很重的一点是做好词语之间的相互利用,以抵达语言的便利。诗歌写得兜兜转转或又臭又长,毕竟多了一些语言的外衣。一个有风度的人,有内在的人,一定是衣着简约的、合体的,省略一些多余的点缀。也有的诗写的歪打歪着,就像人穿着湿捞捞的衣服内在可以挤出太多的水,让人看着并不舒服。灵魂是来自人本性的东西,包含着情感、思索、意志、欲望、品性等。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和普遍性。而人性是人的隐性灵魂在处理个体和群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具体体现。有些诗是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东西,也一定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而机器人写诗,则始终存在着对人类的语言和灵魂的模仿,具有失真的缺陷。它不只是存在着语言的虚拟,而是存在着情感的缺失,肉体的缺失,使语言成为了一种游戏。也有很多诗只停留在过去时或现在进行时的单一性之中,新闻报道式的诗歌毕竟存在着语言的保质期和失效性。小脚女人式的修边幅、啃墙角、重复报道、唱衰别人的诗让读者感觉不爽,就像在公众场所裸露自己的身体,偷窥者也并不买账。杰出的诗作一定是那个时代的个性化的表达向读者传递普遍性的内在或对未知边界的拓展。从而,或早或迟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回味或想象。具有时代性,互映潮流。有的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超前性,拓展人类感知的边界。伟大的作品是其时代的终结,融会贯通的棱镜之神散步着,能让不同时空的读者发现到不同的风景和色彩。诗人应当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胆识,有一点叛逆。有时,甚至不管不顾。而只停留在口舌之辩或设置陷阱上的诗可谓无品之诗。一首诗歌自有其品质,它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对世界直接的感知,也有来自心灵的振荡或慰籍。有一些杰出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作者死后多年才被人们认可的,这也是文学界的悲哀,从人性化的角度上看是不宜效仿的。)比如:塞万提斯、卡夫卡、惠特曼、勃郎特(诗人,小说家)、艾米莉.狄金森、海子等人的作品。不论时间延绵多久,只要一部作、一首诗是活着的,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呼吸、体温和灵魂中可以对接的部分。诗人癫狂一些,骄傲一些都不为过。其实,很多时候诗人是落魄的、自卑的,常常陷于对不可知的追问之中。我相信,这种感受对于每一位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诗人们没有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群体并对世事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请相信,对你最好的、最差的、最中肯的评论常常不来自于你的那个时代,因为当局者迷。

以上仅为我一家之言,作为交流,不是为诗设定什么条条框框。诗歌的美好在于教会了我们不立法、不称王。但愿以我的微薄之力,为诗歌的后来者铺垫跬步之途。诗可以是理想,可以是苦难,也可以是纠缠本身。以无用取之用,化腐朽为神奇,让诗与生命同舞。今天是2016年12月9日,昨天下了一天的大雪,仿佛雪来得更晚些。比起江南的杏花春雨,北国的盛京有着绵密、和谐、飘荡的曲调。感恩与雪同行,在零度的空气里。除了忘却,我还能说什么呢?从前的恋人,喜欢与我在雪天里漫步,如今的我在风雪中独来独往。听啊,最美的琴声是由最孤独的人弹奏的,任其被路人裹挟吧!我在雪地上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再被风填平,我常常想这样对不对?我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不大喜欢与友人畅谈一些无用的东西,即便常常做一些无用的事。如此亲近生活中的平常事或许才是一种修为,一份享受,并且真实可靠。


                          2016年12月3—9日(曾发于公众号及个人微信上)





作者简介:晏略殊,70后诗人,后意象诗派创立者。在《诗刊》《星星》《诗林》《中国诗人》《诗潮》《绿风》等诗歌刊物发表大量作品。曾获得“第三届盛京网络文学奖全国大赛”诗歌奖及“最佳网络人气奖”等多次奖项。入围“第三届北京文艺网国际诗歌奖”“辽宁文学奖”等。出版诗集《暗河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0-12 19:26 | 只看该作者
谈到了哲学,海德格尔明确宣布:哲学在现代正走向终结。其实,哲学还活着,宗教也活着。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化,是从公众观念到个人观念,普谝观念到个性化观念的转人化。人类认知领域在不断扩张,而未知的领域同样在扩张。科学技术永远无法全覆盖地代替宗教和哲学去论证世界。

这些诗人的作品与早期的意象诗是有区分的,堪称后意象诗。主要特点是:1,将意象划分到最小单位,简语入诗。2,强调语言和个性化意识的不断分裂。3,运用了词语之间相互利好的语言便利。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创造语言的对应性、摩擦力、冲撞力和反弹力。

诗歌与艺术、宗教、哲学相互关照,才有了今天诗意丰富的当代诗。

简语打破了语言的习惯,因此说简语绝不是先验的设定,而是经验与事件或想象的融洽。其中有思索的因子相链接。诗歌提倡简语入诗,而意象、口语、意识流为简语提供了便利。后意象使诗的语言再分,口语使语言还俗,意识流简化并推翻了语言的秩序。简语是语言在表述,揭示事物、事件过程中的语言本身的简化使用。简语不是简单的语言,而是简单的语言具有更充分的内在或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0-12 19:2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阅读了一遍,许多解析很清楚地解释了诗歌写作和欣赏的思维机理,受益很深,点赞、学习。日后有空还会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0-13 12:1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诗歌诗词文章不是【口语化】!什么“口语诗派”?他们就是一群盗贼!他们在玩偷挽主题“概念”!把【口语】立为自己派别的招牌!这是一群卑鄙无耻之徒!还美其言是“口语诗派”!应叫‘不要脸诗派’更帖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9:37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10-12 19:29
认真阅读了一遍,许多解析很清楚地解释了诗歌写作和欣赏的思维机理,受益很深,点赞、学习。日后有空还会重 ...

谢谢编辑~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9:45 | 只看该作者
陆海一舟 发表于 2018-10-13 12:10
什么诗歌诗词文章不是【口语化】!什么“口语诗派”?他们就是一群盗贼!他们在玩偷挽主题“概念”!把【口 ...

呵呵,我没是参与你们的曹伊骂战,我只忠于自己的文字。这是我16年的文字,不会因为现在的曹伊骂战就去更改我的诗论,我想这也是一个诗人应有的坚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0-13 19:47 | 只看该作者
晏略殊 发表于 2018-10-13 19:45
呵呵,我没是参与你们的曹伊骂战,我只忠于自己的文字。这是我16年的文字,不会因为现在的曹伊骂战就去更 ...

难得的中立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0-13 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0-14 09:08 | 只看该作者
晏略殊 发表于 2018-10-13 19:45
呵呵,我没是参与你们的曹伊骂战,我只忠于自己的文字。这是我16年的文字,不会因为现在的曹伊骂战就去更 ...

同感,各个视角对诗歌的解读,才会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23: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