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红根:删除人生所有的枯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删除人生所有的枯叶
——邱红根的诗《删除》赏析
李汉超

职业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而爱好则是他业余之外的精神调剂。极少数人其职业与爱好是高度一致的,大多数人都在从事一种和自己的爱好并不相关的职业;并且因为爱好,很多人都在本职工作中做得十分出色。因为当爱好成为生活一种精神调剂的时候,反而使他保持最原始的趣味,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兴趣爱好,二者相互补充,只要平衡得好,便会相得益彰,既能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又能享受爱好带来的无穷乐趣。邱红根的职业是外科大夫,业余却对诗歌情有独钟。他活在医学的理性与诗歌的感性的双重世界里,并在其间自由游走和转换,成长为不可多得的双面能手,实在不易。他的诗歌《删除》,让读者从自然的风景深入到岁月的内部,认真清理人生的枯枝败叶:
到处浮动着野花的暗香
果子坠落,俯身成为泥土
一只乌鸦,冷不防
从树枝上弹起,迅速远离
仿佛我的前世

拨草,寻路,上山
脚底下是腐烂、松软的泥土
踏上去,有点不真实
恍若隔世

磨基山,太阳的光斑透过层层树枝
将我羸弱的身体轻轻覆盖
连同积怨已久的时间

秋深了,一阵风
删除所有枯黄的病叶
(原载《诗歌月刊》2012年第7期)
邱红根,湖北汉川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作品散见于《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扬子江诗刊》《中国诗歌》《青年文学》《延河》《芳草》等全国百余种报刊。诗歌入选《2014中国诗歌排行榜》《1991年以来的中国诗歌》等10多种选本。曾获《诗潮》《星星》等举办的全国诗歌征文奖。著有诗集《叙述与颂歌》等。现为宜昌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江河文学》特约诗歌编辑。
全诗共有14行,分为四小节。第一节,写眼中之景,诗意在对比中突显。“到处浮动着野花的暗香/果子坠落,俯身成为泥土”,仿佛是今生;而“一只乌鸦,冷不防/从树枝上弹起,迅速远离/仿佛我的前世”。今生与前世对立统一,分明在写景,却又触及人。“果子坠落”是向下的,“乌鸦”弹起是向上的,一下一上,形成视觉冲击力。果子就地“俯身成为泥土”,而乌鸦“迅速远离”,两种事物,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诗人的前世是逃离某种现实,而诗人的今生是俯下身子成为泥土。这是诗人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果子”“乌鸦”成了人生的隐喻。
第二节,写爬山的过程和感受。“拨草,寻路,上山”,在荒草中找一条上山的路,抑或开辟出路来。而“脚底下是腐烂、松软的泥土”,说不定还踩着腐烂的果子,柔软而疏松,所以诗人感到“有点不真实”,恍惚之中,好像是前世或者来生。诗人的主观感受由客观现实而生,但不受客观的制约,萌生虚幻之境,身心都是不自在的。看样子,诗人不喜欢“不真实”的东西,他踩着坚实的大地才会心安理得。
第三节,写在山上被阳光照耀的感受。磨基山,是宜昌市中心城区长江以南沿江边排开大小六座山峰的主峰,海拔217米。伫立江北远望,磨基山一峰独高,众峰列随,如一巨大的山水盆景立于江畔。诗人站在磨基山上,“太阳的光斑”是真实的,“透过层层树枝/将我羸弱的身体轻轻覆盖”,给“我”带来无限的安抚与慰藉。“连同积怨已久的时间”一句,暗指在贫弱的岁月里,诗人积攒了许多的苦痛和怨愁,而今天温暖的阳光已将它们“覆盖”。那些人生的不如意,都已成为过去,都不值一谈了,人还是要成为一棵树,扎根于坚实的大地,或者成为泥土,生长出人生的大树来。
第四节,只有两行,“秋深了,一阵风/删除所有枯黄的病叶”,表面上是说秋风扫去了落叶,其内在恐怕是希望有一阵人生的秋风,将自己内心所有“枯黄的病叶”全都删除。人生除了积怨以外,还有许多不必要的杂念、贪欲和一些衰败了的东西,只要有损于人的成长,都要被删除,都要被净化,如同人的身体出现坏死的器官也要被切除一样。诗人在“删除所有枯黄的病叶”之后,一个全新的自我将会站立在世人面前,即便光秃秃也不要紧,春天一来,又会萌发一树新绿。
《删除》,与其说是在书写外在之景,不如说是在抒写内在之境。这种富有人生隐喻色彩的写作,更像是对自我的一种阐释。野花摇曳,暗香浮动,果子坠落,乌鸦飞离,面对自然界的深秋,诗人感怀自己的人生,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灵魂呈现飞翔之势。诗人没有悲秋的感伤,更多的是智性的认知与联想,甚至还有深邃的思考。读者受到启发的同时,从中也窥见一个新我的来临。身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人类有很多美好的东西都被异化了,思想失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灵魂失落,人的身上出现一些“枯黄的病叶”,社会的肌体上也出现了许多“枯黄的病叶”。从这一角度来看,删除不仅是一种自然行为,更是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意义。新陈代谢,除旧布新,自我需要革新,一个挂满“枯黄的病叶”的社会更需要革新。诗人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不仅是顿悟,是发现,更是在发掘和拓展新的诗意空间。
邱红根是一名职业医生,他的一些诗歌里常常渗入医生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因而他的诗歌具有某种诊断的效果。《删除》如此,他的另一首诗《镜中》也是如此,“长久的观察之后/我得承认,我能够辨明/镜中的左实际是生活中的右”,具有强烈的自查色彩和内省意识。诗评家刘波说:“邱红根的写作,也像他的医生生涯一样,讲求一种精准:表达上的精练和情感上的准确。他的冷静是零度写作的某种变调,直指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因此,他的诗虽无浓烈的情感激荡,但总在字词间令人思考。”
从1989年算起,邱红根的诗歌写作已经整整持续了28年。28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经历了漫长的28年之后,他说:“我的苦难的诗歌依然年轻。”的确,他的诗歌充满生机与活力,还有几分锋利和锐气。可是,他的诗歌产量并不高,据说每年就写那么几首。正因为这种“慢”,让他在内心黑暗的时候,能够精准地找到更富质感、更富蕴含的诗的光亮。

2017年7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0-15 11:44 | 只看该作者
从1989年算起,邱红根的诗歌写作已经整整持续了28年。28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经历了漫长的28年之后,他说:“我的苦难的诗歌依然年轻。”的确,他的诗歌充满生机与活力,还有几分锋利和锐气。可是,他的诗歌产量并不高,据说每年就写那么几首。正因为这种“慢”,让他在内心黑暗的时候,能够精准地找到更富质感、更富蕴含的诗的光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0-15 11:45 | 只看该作者
评文对《删除》进行了详细解析,让读者了解了邱诗友,欣赏诗、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19: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