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困惑
这场缘起口语诗的论战,已然演化为一场无聊无底线的骂战,这在中国现代诗史上恐怕只能是一个丑闻,至今仍然看不出对诗歌的进步的任何积极意义。
我以为,口语诗,或口语入诗,这不但不是错,而且是诗歌接近民众的必需。口语诗,绝不始于近几十年,也不始于一百年。唐诗宋词难道没有口语诗词吗?那些在今天看来是书面语的诗,谁说在那个时代不是口语诗?在古代,口语就是那样子的,开口讲话就之乎者也。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现状去衡量古诗的诗歌。另外,《诗经》没有口语诗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口语吗?你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你怎么知道那些诗不是口语诗?所以,我反对一味地反口语诗。我的诗多数是口语诗,到也有所谓的意象诗、哲理诗。当代很多公认的大诗人,更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口语诗。
话要两头说。口语诗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我们有生活语言的惯性,一不留神,就会把诗写成口水。我不赞成把口水叫做“口水诗”。诗是高贵的,口水不是诗,口水就是口水。如果一味地把口水当成诗,而且还拒绝批评,那是对当今诗歌的伤害。我们在场的诗人,负有推进新诗发展,从而缩小与国际诗歌水准距离的使命,大家都不行意气用事,使正常的文学批评成为一场骂战。
以上对曹伊论战的一点困惑,不知道大咖们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