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人随笔】] 教育改良从读书做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0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孤瑾野影 于 2018-11-29 12:08 编辑 1 @- C/ w; O  N1 t5 _9 P
) S5 c* X4 r. t% L& C% o: G( L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0 Q: x  W" d3 [' a$ b
                                                                  ——钱理群

& ?3 ?8 T+ C; I2 y1 |# I2 v
4 y( L( c3 K* a0 S8 g8 T8 u% j       这些年我们把教育越说越复杂,越糊涂。现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 D, J, @/ v  p3 {; ^4 x       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影视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t$ u/ U& J, h0 h7 H- G( V
        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 N1 r5 `& {1 q, M' t        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
6 J7 _0 c) Y- {, E  I        第一就是要有好校长,而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 L+ \7 n' Q7 B  i9 J& U' D( m
        还要有好教师。好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什么是好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9 N' v+ m+ l' b; y3 I3 I
        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里面不能只有与应试有关的书,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适合孩子读的好书。
# l& O' p4 k/ b" j        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图书室里还应该有电脑设备。即使现在难以做到,以后也要创造条件,完善网络设备。要知道,网络将是年轻一代主要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这方面落后了,将处处落后。% B+ d4 T# Y( ]: v$ }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 j' [. m. G. j/ b) b
       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
$ a9 R5 B9 {2 N0 z       除了引导学生读纸质的书,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J9 o/ c. L# a5 T0 X. P! }
       还应该引导学生读“生活”这本活书、大书。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与父老乡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找到了一种适合于在自己乡土上生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相应的地方文化与地方知识。
, y9 q! a9 u9 k9 t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应该编写乡土教材,开设乡土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地方文化和地方知识,从而和养育自己的这方土地建立精神联系。以后学生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自己的根。
' M* h" b/ z4 C- e) `$ ~2 v       通过读书,养成了读书兴趣、方法和习惯;又通过乡土知识的学习,在自己的家园扎根,这样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终生学习的底子,一个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有了这两个底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都能从容应对。培育这两个底子,我们基础教育就尽职尽责了(钱理群文)。
8 w" v9 _) _2 _6 U( J' U: `5 R2 m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导。在研究鲁迅、近代学人思想、现当代文学、现代教育问题等方面均有重要作品。+ }& B; B) K- V( x( G7 z/ P

- q) \8 \. Y  `
  l/ `* _7 k6 d: d* U5 R
* @- _& }: Y& T; @3 S2 D" K
0 p  A6 K% z4 R$ c3 O6 _% U6 [1 \      事实表明,学校里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全。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有一位渔夫说自己的爷爷就在打渔的时候葬身于大海之中,父亲也是。结果有人问,既然这么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渔夫反问道:那呆待在家里呢?即使永远不出门,也会死在家里。有什么区别吗?或许有吧……比如我们出门走在路上,有可能会被过往的车辆撞死,但我们每天都在出门,是不是我们只要一直待在家里就可以颐养天年呢?只有老天爷知道答案。但所有的人都忘了,活着不是唯一的目的,为了防止一个孩子摔倒,我们就几乎被要求把所有的孩子捧在手心里,老师几乎要做到吃喝拉撒样样都在旁边监督,难道我们为了防止一个孩子走路不小心跌倒就要让所有的学生几乎不离开老师的视线吗?& Y- q) s( K! e& k
    谁能告诉我们“初心不改”的“初心”是什么呢?# o5 w! I; ]$ [" P- i
    其次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打扫卫生,卫生当然需要打扫,但是我想说如果学校把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有重视打扫卫生程度的一半,那用不了几年,学校真的可以造福一方社会了。所谓有奶便是娘,能来学校检查的大大小小都是领导,我们每次几乎是像迎接神的降临一样迎接领导的到来和检查。一个来主要检查后勤台账等资料的领导要来,我们就如临大敌,要求早上提前到校并早读也不要上开始打扫卫生,结果早上没有来检查。中午值班老师也要早早带领学生继续认真打扫,林带里的每一片树叶也要求都要捡干净,结果下午仍然没有来。6 k% N# @( A3 b$ P* z
    上课重要不重要呢?语数英是不是这些科目里最重要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仔细一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比上课重要:比如要整齐规范一下做操的队形,就可以几次早上第三节语文课上不了,比如要比赛抽签,就可以一节语文课上不了,比如要开“很重要”的会议,比如要打扫卫生,比如要练方队,比如要各种演练,比如……& K3 z5 _6 D, ~0 g
    用不了多久——顶多十年之后,如果我还当老师,我会对学生说起: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所学校只要一下课要求老师在楼道值班,去食堂也要排队送到食堂,吃完还要送到教室,中午还要留下老师值班。班主任直接在教室里办公,看护孩子!每节下课老师还要求去厕所值班,其目的是为了监督孩子不要抽烟,并文明上厕所。早上一至三年级的孩子老师要在早读前十五分钟在校门口接孩子,下午放学也要送到校门口并等家长一一接走才可以离开。下午放学到晚自习期间还要留下老师在班里以及学校走动视察,怕孩子磕着了,碰着了……老师为了保卫学校安全要拿着棒子在校园里巡逻,据说这样做如果有家长在校外看见会更加放心的。当然如果我是家长,我反而会不放心,校园里面巡逻,在防谁呢?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比如上课铃声响了,偶然有还没走进教室的老师快速,甚至有的跑进教室,而学生三摇两晃慢慢悠悠的往教室走,高年级的居多。这种现象被归结为老师不负责任,或者班主任教育不到位,其实这样做的学生心里都清楚,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连被罚站也不会
……最奇怪的是夏天周末或暑假,老师被安排去两三公里外的沙河不间断的巡逻视察,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杜绝孩子下河游泳。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但是老师没有家庭,老师没有自己的孩子或者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吗?有句老话说“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老师这个职业不是为了避免所有的意外事故发生而存在的,如果家长不理不睬,老师有什么责任去负责孩子周末、尤其是假期的安全。这样的故事简直不胜枚举,学校专门成立了“安办”(安全办公室),专门看哪里有“情况”就让老师出现在哪里!星期六全天上班,星期天下午班主任还要开会。
) G% n6 a* C! A# D4 a7 ~    说起这些学生一定以为这是一个传说,即便是现在,我向老家的同学说起这些,他们就感觉我在讲故事一般。过分的重视安全,过分的在意领导专家(专家未必就样样都专,在“迎国检”的过程中,有专家去了某学校,检查美术专业化教室,突然发问:新配置的仪器,这个——维纳斯的胳膊那里去了?接着就是厉声呵斥……)的看法,过分多的与教学无关的杂务已经严重的影响了老师的心态,家长的心态,学生的心态。总得一句话:就这样了;换句话就是:还能怎样!+ ]$ z5 K* U9 _- k; {  D
    大小会议大小领导都在说安全,不能打不能骂,不能罚站,老师还得有威严,威严从哪里来呢?一个中层,当你为了学校安排的事情多次加班搞材料,向他要个必须的材料时,人家倒是很爽快,说是发给甲了,去找甲打印,结果一去问,说没有接到什么材料。再去找人家,又说发给乙了,结果又去问说是也没有收到。我人微言轻,又没见过什么“大领导”,这样的推三阻四会让我误以为“大领导当如此”,当然我也决没有“彼将取而代之”的想法。但凡事须退一步想才能明白:光做好本职工作还不行,还得花点心思在其他地方,那样就可以像少数人一样游刃有余了!
7 O0 O* {6 s0 B% N, U$ H; m+ A+ A5 F7 Q    领导在大力倡导“内涵”,意思大概是让学生和老师做一个看起来有修养的人,但即使外表看起来像花瓶一样光鲜美丽,内心却空空如也,有什么用呢!领导在群里发通知的时候一条一二十个字的内容也是错字连连,而且毫不在意,只差被人传为美谈了。可见外在的表现往往会出卖那个光鲜的自己。领导开会每次都强调我们是知识分子,我真想说我们只是“分子”而已,哪里有知识了!如果把“知识分子”四个字用在我们身上,那我们真的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基因修剪”工程的实施,是福是祸,孰难预料,但将来肯定会给世界带来难以估量的震动。古人早就感叹人类的渺小,那是和宇宙的万物相比,其实过不了多久,在少数人掌握的强大科技面前,人和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这些最底层的普通人何曾公平过,何曾强大过?哲学家说“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我很赞同。然而人们往往不自知,一个自古以来被世人、被社会看不起的臭老九,一与领导沾一点边就觉得自己可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了。1 x/ w0 ^/ @. M, ]9 X9 l* ]
    现在我都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太他妈的扯淡了,至少我想让我们家的孩子长大再也不要当老师。这个庞大的阵营无非就三种情况:一部分仍在垂死挣扎,尽力而为;一部分过一天算一天,等待退休;一部分专门在走上层路线,只要和领导处理好关系就万事大吉了。而我现在的心态和大多数老师没什么区别,以前种种的美好想法早已胎死腹中了,能做的就是尽量多读点书。有时都觉得有点辜负那些所教的孩子们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大多数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学习,大环境如此,而且好多时间都被其他事情占用,精力有限,个人确实也无能为力!正如诗中所写“你不辜负我的殷勤,我不辜负你的思量”,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彼此辜负!
8 P" a7 c' a! C/ G7 [+ l: v    吴非老师说“不跪着教书”,我想知道谁给老师“站”的权利了,有法律保障还是有人格尊严?如果一个民族,老师不能堂堂正正的“站”着教书,而只能为了生存隐忍苟活,忍气吞声,或者转行。这样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而我们的民族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呢。. m: P8 S% e) D2 ~) Z% G
                              
5 B0 }) @) X' \6 Y3 I                                                                                                                                                                          2018年11月28日野影
' i0 I5 h# v# |' E; k; M6 O

  D; J/ r/ A9 e: H. T9 R6 {7 u9 `, ~, R7 u
, \" [* m1 I# R- }
' d3 I  `0 @2 ]

# ~- t4 X  K! Z+ Y4 ~8 [. _0 \9 i3 M" l6 N/ o. T  F$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2-16 11:18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未联系,问好野影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5-22 03: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