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上硫 于 2019-2-7 00:12 编辑 / O( M3 |; g% V+ @# z9 F( W* z
, O* d; h; {1 b1 a* E
(一)
8 J1 i& [: Q6 N/ j
! w2 Y) S6 }; `0 t K 觉得一件事情好,喜爱一种食物并不是烦恼。但是因为喜爱会形成一种好恶的感受,人们对这种感受的执着,也就是好恶的惯性,使得曾经认为好的事物在失去的的时候会感觉到苦。认为不好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感觉到苦。然而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变换之中的,贤妻良母未必永远是贤妻良母,即使一生都是,也有生老病死消亡的时候。所以说,苦因并非事物本身,而是由于对事物的好恶感受的执着。因为这样的执着,人们常常会感受到苦。而一个真正解脱的人,会放弃对于好恶的执着,面对当下的环境,认真做好心上的事情。它的幸福不是因为对好恶的执着而来,因为不是执着,而是当下的明心行事,就时时在解脱之中。
2 t" k- ~$ w+ f4 v8 `" U
8 p- R6 v6 j5 \/ ~& p 在实际的生活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一件事物的最求,当无法达到时,就会感到苦恼。就是因为对于好恶的感受的执着而起。/ t7 i* d7 a% u0 K! @
- N. s& f0 G; l% U7 V' \% G- d 人生的美好在于,能够认识到苦恼的来源,明明白白地做起当下的主人。对我来说,我现在想说:我很想把我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9 \8 r: q( F" D+ d; q0 O, g1 R) ~& T' w% y! s3 p5 L7 H
(二)
* D! n3 F0 |" N4 P" A+ `$ ~
# m) a: ]1 s- S! o* p1 O2 i 拥有什么与失去什么
$ b2 G; J) x- J* H
6 J5 ~' n+ q' S. e6 X 如果是非存在,就不能说拥有或者失去。
% T8 @$ b) s5 d' B$ Q
, q7 {2 _5 Y {3 F! `& t 对于存在,因为一切有形之物都在不停息地变化着,那么,如果一个词是用来对应于有(也就是存在)的,这个词就只能是在说着这个存在给人所形成的印象。这印象包括形象、气味、声音、味道、触觉等感受,以及由这些感受而产生的联想。5 g7 j! J7 E, t5 M0 U
: L# }! F( g9 B P+ U/ q/ O 感受本身似乎是纯粹空间的,多种感受出现的时间差异形成了经验。经验体现出了时间的印象。之所以能够体现出时间的印象,因为经验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记忆的一种形态。
' R% c4 e( a$ f' y( s
4 A* P7 a3 i, d) v1 c 联想是将感受置于现有链条之中而显现出来的。现有的链条,就是人已沉淀的经验。感受置于链条中形成了新的链条。每一个感受都形成新的链条。而这些新的链条,又可能成为更新的感受的承载者构成更新的链条。
% T) c3 b! E2 j7 G- x2 s' [3 J
' x1 I9 P; v0 t" C0 o 所谓拥有,就是能够重复地形成基本一致的经验链条。而失去就是联想的经验找不到基本一致的经验链条。& X# ]% E: g" `5 {- Z* u8 `
7 t2 {& Z$ V! s- [& W 拥有什么?也就是可重复的经验链条都有什么?如果一种感受加在已有的经验链条之中,形成的新的经验链条与承载这一感受的,那一已有的经验链条是相似的,那么这一经验链条就是一个实质上实现了可重复性。这类似于常说的实践检验的真理,认识认为拥有了这个内容。比如,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升起与落下,人们每天早中晚餐等等。; \# r5 Q5 W6 g& A$ ]5 ]
' d4 ]0 Q4 R" c/ v$ K5 i5 W
然而,就绝对而言,由于一切有形之物都在不停地生老病死,因此并没有真正可重复的经验链条。也就是说,我并不能有用任何事物。同样地也可以说,我拥有一切事物。因为我经验到一切事物不停地生老病死。
6 ?* j4 z/ Q; ^# P5 L! y" U
U$ _ w1 {8 q2 N; }: O' O4 A6 I 我不停地失去着,也同样可以说,我从未失去任何事物。因为我经验到一切事物不停地生老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