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悠然心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发【诗人唔面】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20: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诗友鼓励,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21:13 | 只看该作者
武林高手 发表于 2019-10-22 13:40
好~给你两首硬的拙作——

    铁(十四行)

嗯,感谢分享,我没写过这种硬作铁和打铁,
但我写人的着实不少,因为自觉想象力不足,
写人这种素描一样的写实正好帮我的诗歌大量充数,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21: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д
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21:37 | 只看该作者
武林高手 发表于 2019-10-22 13:53
日常用语也不是不能用,“叫妇开大瓶”——不就是喝酒喝高兴了嫌小瓶不过瘾吗~老杜也是这么随意来的~

日常用语于我是生活的真实,
写起诗来书面语与口语想到哪个是哪个,不会刻意回避,
能更真实更恰切更准确更生动表情达意的那个就是首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9-10-22 22:54 | 只看该作者
悠然心会 发表于 2019-10-22 13:49
悠然理论修养不足,目前来说我愿意借助一切手段写诗
我议论我说理我叙述我描摹,而且我特喜欢日常用语入 ...

诗歌有自己的语言的~与作者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9-10-22 22:56 | 只看该作者
悠然心会 发表于 2019-10-22 21:37
日常用语于我是生活的真实,
写起诗来书面语与口语想到哪个是哪个,不会刻意回避,
能更真实更恰切更准 ...

        诗歌的文本和文本性(学诗随笔)

           文/武林高手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
只有法则给我们自由”

                 ——歌德《关于自然与艺术的十四行》



诗歌是一门高大精深的艺术,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未能取得多大成就,更多的是连门都没有进入。

    我们不喜欢某个音乐,一是音乐本身不怎么样,二是我们自身不怎么喜欢;就说一吧,音乐再怎么不怎么样,也是由音符(1234567)组成的,这就像诗歌是由语言组成的——我拿一张绘画说是一首音乐,人家还不笑掉大牙?诗歌的文本包含了精致的诗歌语言。很多写诗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诗歌语言,就在那里抒情言志~很搞笑的。

  诗歌不但要产生共鸣,还要产生惊奇--这是诗歌的文本性所决定的,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诗歌是决绝的。


  让我们来看河北诗人大解的长诗《玻利亚雪峰》开头的片断:

“高于四季之上 雪在寂寞中到达峰顶
白一旦超过白就变得透明 玻利亚
天空下什么是放光的事物
如果山脉举起了万世的冰凌”
  --假如末两句换一下语序:
“如果山脉举起了万世的冰凌(/那)天空下什么是放光的事物”
  很显然,这样就好像成了一句话而不是诗了~


  诗歌有一种独特的文本;既然是用诗来表达,就不能舍弃诗的文本;精神或意义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依附于文本的。
  当然,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也可以用小说或散文,或用绘画或音乐等等。
  暂且撇开叙事诗,一首具体的诗歌不叙述也不描摹(叙述是小说家的事,描摹是画家的事),而应当直接就是(一个事件或一个特指;以及特指与泛指、能指与所指和诸指之间的关联)。

  精神或意义并非神话,而只是结构的一种效果。诗歌是决绝的,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诗如画,也只是“如”而不是“是”。
    诗歌的文本亦即诗歌的内容及如何表述;诗歌的文本性为诗歌的特质,是诗歌有别于散文、小说、戏剧、评弹等特性。就说古代的一首七绝,四七二十八个字加题目和标点就是它的内容,文本性是指预先规定好了的上述(当然加入了平仄、对仗、压韵等)。文本并不规定序,于是可加可不加;文本也未规定必须加上画,但加上画就不再是纯文本的诗歌了~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只有法则给我们自由”——《关于自然和艺术的十四行》(歌德)。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我们姑且不去争名手,就说限制吧,“诗歌是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仅仅跳舞还不行,还要戴着镣铐,呵呵~~你可以走路,甚至奔跑,但接近诗歌的是舞蹈且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这就是限制了;也可有另一层意思,比如作同题,关于滕王阁作吟诵的很多,类似曲水流觞的,但最终胜出的是王勃。


  当然,内容和文本不是简单的等同。所以才有了“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才有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
  诗歌远离了读者,除了艺术主流的变换,除了曲高和寡的自以为是外,更多的是诗歌作者自身的问题~
    记得好像是苏轼说过的一句大意是:少年时文章极尽灿烂,老年时文章大华至朴。
    也许大部分人都要这样去经历吧。


   任何艺术终将回归到特指或着事件:
  比如:绘画/蒙娜丽莎(特指);晚祷(事件)。再比如音乐/蓝色的多瑙河(特指);费加罗的婚礼(事件)……
  诗歌是一个特指或一个事件--事件需要戏剧性,所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特指。当然艺术有时也需要产生惊奇。
  当然的当然,屁也有可能加在音乐并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莫扎特可以证明:现代人很久就对莫扎特一首音乐的一段多出两个音疑惑不解——最多32分音符的,这也是人类的极限!为何却有34个!后来证明是莫扎特用鼻子按了一个音键……
    同时他在起立用鼻子接触音键的瞬间放了一个很响亮的屁~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
一首诗歌的思想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弱
一首诗歌的戏剧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强
一首诗歌的所指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弱
一首诗歌的结构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诗歌的文本由诗歌的结构以及语言构成~先是语言,那么接下来就是结构了。
  写一首诗歌如果用建一所房屋来形容或比拟:语言类似砖木、框架与形制类比于结构。框架是内部结构,形制是外部结构。
  结构有时候是判别诗与非诗的一个标尺。


  我们常说:王维是山水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就田园吧,在田园里劳作的人不计其数,对田园的熟悉尤甚,为什么却仅有极少的人成为了诗人呢?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至少说明文学在这里特指诗歌,有时候不产生于熟悉。
  我们可以说热恋是一首诗歌,热恋的人情感纯真,内心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不是每个热恋的人将感受形成文字就是具有文本意义的诗歌。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有10000多首,但文学不认可“御制”,乾隆作皇帝可以,作为诗人过于牵强,这似乎是阐述: 
  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写再多的诗歌也没有意思。
  而更容易将抒情写到滥情;不管是发乎真情还是言于其志,或者是若有所思~


  近来发现有诗歌作者在作品中引入了对话和引用,这值得肯定!
  对话无疑更能增加事件的戏剧性。
  上面说到了语言的堆砌作用(相对于诗歌房屋而言),有必要强调诗歌语言:诗歌语言至少是有别于日常语言的;就像是生活中同样的表达也有书面用语之分。


  专此布达,四个字,有专门或特别告知或通知的意思,如果用在日常的口语中,就会使人不知所云 。
    早先的自行车落户的时候有个本本,叫自行车驾驶执照;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有驾驶执照,结果是自行车的,是不是很搞笑的?
  引用虽然不是对话,但也避免了单纯的叙述。
  恰当的引用已经是一种提升,有助于提高诗歌的文本性。这同样值得肯定。


    诗歌的文本包含了精致的诗歌语言,语言所承载的是情感思想。请注意,情感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倾向于抒情和言志,后者倾向于叙事和哲理。
  在浓缩的情感或思想中,如果没有诗歌语言及其文本的传承记载,那也就泛化了,就像一粒本该结晶成晶体的盐或糖,因为文本容器、语言之水的稀释,也许并未消失,但却非常可悲的给稀释掉了。
  再缺少想像力,诗歌就只能是一堆分行的文字了。


  还需要强调的就是风格了。诗歌的文本是诗歌本身才具有的特质。
  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布封的“风格即人”非常佩服又心存疑问:酒可以由粮食酿造,但我们怎么可能会说“粮食即酒”或“粮食就是酒”?
  个人以为:写作如同做人,内容并非关键,关键是风格!内容如果是上帝造的,那风格才是自己造的或自己的。相对于内容来说,“写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写”重要。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形式是衣服,文本是人体,衣服附丽于人类似于形式附丽于文本;


  一个诗人称呼另一个诗人,与一个工程师称呼另一个工程师或一个农民称呼另一个农民或着一个科长称呼另一个科长等等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之所以截然,原因只是因为诗人是被上帝选出来写诗的人!
  所以兰波说:天下的诗人都是兄弟。
  只有相通的心灵才能发现彼此血脉的通灵以及家族的标示和血缘关系。
    而构成一个诗人的,就是形成了风格的作品。


  诗歌的文本没有任何功利性。一只成熟的果子在没有被发现和进入市场之前,先是不能成为食物再是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就是一只纯粹的果子;被发现,被命名,被采摘,被交易甚或被预想到功利并准备交易,它不再是一只纯粹的果子,而成为一种食物或商品。
  诗歌本来是心灵之树的纯粹的果子,果肉也就是文字流动形成文本并融入生命或着说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最大的成就就是不断地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安慰。
  诗歌之树为了结出果子,从模仿到自觉,从自觉到自然,再从自然到自由,依旧渴望着更高层次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出神入化。
  诗歌的文本与文本性相关,像水与酸碱性有关一样。诗歌本该就与功利性无关,而只是为了心灵的愉悦和安慰。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一棵树怎么可能会崇尚功利而不崇尚自然?


    即便是熟练掌握了诗歌的文本及文本性,仍然需要注意前面叙述过的风格。
  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布封的“风格即人”非常佩服又心存疑问:酒可以由粮食酿造,但我们怎么可能会说“粮食即酒”或“粮食就是酒”?
  个人以为:写作如同做人,内容并非关键,关键是风格!内容如果是上帝造的或给予的,那风格才是自己造的或自己的。相对于内容来说,“写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写”重要。


  “这一个”是特指,“那一些”是泛指;“这一个”与“全部”的关联是能指,“那一些”与“全部”的关联是诸指,“这一个”与“那一些”与“全部”的关联是所指----“指”的关系就是文本及其文本性的关系。
  什么也不“指”是毫无意义的诗歌,就像我凭空说一句:毫无意义。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形式是衣服,衣服附丽于人像形式附丽于文本;人的身体大体相近,一个健美的人应该更好看一些,如同某某的诗歌语言更纯粹一些一样;一个人与众不同,不是说他的模样身高体重,而是他的做人做事做派风格……。


  有些人写作是为了功利或炫耀,还有些人写作是为了心灵的需要。心灵的需要?是的,就是心灵需要写作的抚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化粪土为黄金,化腐朽为神奇。写作如果上升为艺术,那就该以自己的文本表达出自己,对世界人生爱情哲学等等的认识与思考。


  “写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写”重要;
  “怎么写”永远不如“为什么写”重要。
  而“为什么写”不如“不为什么写”重要。这就是说最高境界应当是“无为而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且是“不为”的初级阶段。
  艺术手法或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主旨之前是立意;一个立字,若同围棋投子,每一手须借势而下。

  
  引用一段:“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亦为诗之参照也。


  诗歌是限制的艺术。诗歌是一个特指或一个事件。
  而没有什么比重复泛化的抒情更令人不耐其烦了。
  可以用伟大的海子来做一个反面教材。海子无疑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但是对海子的批评并不影响海子的伟大。
  而且对海子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明白什么才应该是诗歌的文本。
  有个成语叫“舍本逐末”,说明“本”的重要不可替代,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海子的作品来加以分析。
  事实上,海子的作品主观或主体意识的过分渲染影响了他作品的艺术性,而海子竟不知道也已经没法知道了。而我想告诉海子们和学习海子的写诗者的一句话是:作者越是保持客观,作品就越是符合文本并越容易产生惊奇的艺术效果。



  而不是有人自以为是的认为:爱应该超越文本!
  爱是情感,是情感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
  要说爱的话,热恋的情人爱最热烈,但多少情人在热恋中“文载道、诗言志”的?
  红楼梦表达的也决不仅仅是“爱”或“大爱”。
  暧昧过了头就容易说胡话,但写出来吹捧以害人,就不对了;如果被吹捧的人不加以甄别且觉得很受用,在我以为就是一种慢性中毒的症状了。(要知道忠言从来都是逆耳的)。



  泛化诗歌的缺陷:
1、作者越是强调自我,就越容易丧失作品的可读性(能读性);
2、作品的思想性越重,就越容易远离“文学性”;
3、语言结构功能越强,就越有多义性从而不再显得单调。
  解决的办法就是,也是三点:
1、作者越是保持客观,就越容易突出文本性;
2、作品越是保持戏剧性,就越能扩充其能指与泛指以及诸指之间的关联;
3、语言越是排斥主观并构筑句法和词语关联,就越产生艺术效果。

  上述是著名诗歌评论家程光炜先生的观点但又经过了在下的修改和解决办法的补充。
  我和所有的诗歌爱好者一样,都曾关注过著名海子的作品,但是,对海子的崇拜掩盖不了海子诗歌的缺陷。海子的极端浪漫和强烈抒情都有涉及上述“泛化诗歌的缺陷”的三点。
  海子显然过分注重语言纯粹和结构对称了,如他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如他的《日记》:“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如果我们抽去血缘性名词姐姐,会有一种怎样的造句的尴尬啊!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暂且撇开已经囊括中国文化精髓的先秦文学不说,就说唐诗宋词吧,生离死别、家仇国恨、小桥流水、爱情缠绵、等等等等,还有什么没有被写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而我们还在以不入流的(稍微好些的应该算三流了)宗教和哲学糅合理念和激情在煽情或忧怨,这显得很搞笑又匪夷所思。
  众多的诗歌作者或着说是将语言分行的人,甚至是在对着诗歌相互翻版,将一粒已经结晶的盐或糖反复稀释,直到诗歌之水淡而无味。
  怎么就不知道节制呢?节制产生艺术、节制产生天才--我忘记这两句是谁说的了,但确是至理名言。
回到文章的副题,请允许我在结束这篇东西之际再次重复歌德的名句: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只有法则给我们自由。
                                                    (全文约55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9-10-22 23:10 | 只看该作者
悠然心会 发表于 2019-10-22 21:13
嗯,感谢分享,我没写过这种硬作铁和打铁,
但我写人的着实不少,因为自觉想象力不足,
写人这种素描一 ...

诗歌中有一种~就是唐人说的“文有三来”中的才来!虽有韵脚但不一定适合背诵,却是耐读的;必须有知识又不是显摆~而是自然的流露,必须是历史的场景再现或现实想象但一定合乎情理;必须有出其不意的令人拍案的佳句……在下不才!~揣摩了一首拙作,拙作,惭愧!——

      与唐人喝茶(十四行)
            
通知是颜真卿所书
说陆羽邀几位喝茶去
于是在唐朝的天空下
我们品茶论诗

僧皎然德高望重
拿出首创的中国茶诗
张志和兄来自西塞山前
他会唱《渔歌子》

孟郊抵达的时候
游子身上衣风尘仆仆
我们沉醉于茶
采摘交流新鲜的诗句

茶喝光了就喝月光
乘兴招呼那些黄绢幼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9-10-22 23:12 | 只看该作者
加上3分钟临屏唱和一首偶遇(二)~一共七首了~不能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8:01 | 只看该作者
武林高手 发表于 2019-10-22 22:56
诗歌的文本和文本性(学诗随笔)

           文/武林高手

这个鸿篇大论慢慢学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9-10-23 18: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武林高手 发表于 2019-10-22 22:56
诗歌的文本和文本性(学诗随笔)

           文/武林高手

不错,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5 01: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