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及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套改抄袭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6月生,四川凉山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以上是百度百科关于吉狄马加的介绍开头部分。说吉狄马加是高官,应该没有任何人有任何异议。
在当前的中国文学界尤其是诗歌界,吉狄马加是NO1!
有诗为证。好“诗”成双。那就两首吧:
《吉狄马加》(十四行)
如雷贯耳 皓月当空
吉狄马加的诗名
在各种宣传媒体上
目不暇给 震耳欲聋
一个彝族同胞
在自己的母语之外
大力提升汉语的水平
神人啊 神人诞生
穿越休斯的《黑人
谈河流》 套写《黑色的
河流》 吉狄马加
急的马加速在腾空
“我!雪豹” 踏破汉诗
天才就此闪耀宇宙中
《中国诗歌吉狄马加现象》(十四行)
若再出两本著作那么
中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
国内外就总计100本了
一本书保守按2厘米厚算
摞起来差不多两米高度
包括套改外国诗人休斯的
原创作品不足300首
大多数作品都属于重复
像是一堆砖从东墙边
再搬到西墙边而已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前段时间我说过只有一位
就是吉狄马加“统治”
其余都是骗财骗色的虾米
上面十四行拙作两次提到套改休斯,那就把证据陈列在此——
《黑人谈河流》作者:兰斯顿.休斯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的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的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的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色的河流》作者:吉狄马加
我了解葬礼,
我了解大山里彝人古老的葬礼
(在一条黑色的河流上
人性的眼睛闪着黄金的光。)
我看见人的河流,正从山谷间悄悄穿过
我看见人的河流,正漾起那悲的微波。
沉沉地穿越这冷暖的人间,
沉沉地穿越这神奇的世界。
我看见的河流,汇聚成海洋,
在死亡的身边喧响
祖先的图腾被幻想在天上。
我看见送葬的人,灵魂像梦一样。
在那火枪的召唤声里,
幻化出原始美的衣裳。
我看见死去的人,像大山那样安详,
在一千双手的爱抚下
听友情歌唱忧伤。
我了解葬礼,
我了解大山里彝人古老的葬礼。
(在一条黑色的河流上,
人性的眼睛闪着黄金的光。)
前者写黑人历史,后者写彝人葬礼;两者都用“河流(人流即送葬队伍)”为意象,这没有什么问题。但相比而言,前者的形象意蕴更深刻,后者显然没有类似的深刻效果。开始和结束两段的“了解”也套上,套写的太明显了。
休斯诗中涉及到的四条河流,均与黑人历史紧密关联,切合主题。而吉狄马加的彝人葬礼“河流”,看不出与别的民族葬礼“河流”(送葬队伍)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文本泛化的平庸之作。
诗歌以及任何艺术,要求的是从特别(个别)中显现出一般(普遍),是“这一个”!而非从一般中显现个别!
休斯诗中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两次出现,既体现了重复的力量也体现了“艺术的打击力量在结束部分”,是主题的外延及升华。
但我们在吉狄马加套写文本中,仅仅是感觉到作者似乎了解的彝人葬礼和我们了解的自己民族葬礼,是差不多或大概相似的。不具备文本所要表达的特指(包括事件)及其个性化。
吉狄马加显然也意识到了这样不行,但又不能直接抄袭上述金句,于是套写成了其作品括号内的文字。虽然竭力照应主题(避免了成为垃圾诗),可惜还是不伦不类——“黄金的光”,黄金换成白银行不行?喜欢银色、喜欢银饰不正是彝族人沿袭的习俗吗?如果说送葬时活着的人送葬时不能佩戴银饰,那闪耀在眼里不恰好切合吗?如果送葬时能佩戴不正好符合场景吗?如果说黄金的光象征希望,那黄金换成太阳不是更好吗?阳光对应目光不是更符合诗歌的文本性吗?
套改或套写,不过是比原文照抄稍微高明一些的抄袭而已,是抄袭的一种,其他如创意抄袭、骨架式抄袭、金句式抄袭、散文或散文诗变分行诗歌等,都属于抄袭的范畴。其实质大都不过是比着葫芦画瓢,拾人牙慧或吃别人嚼过的馍而已。
五十步笑百步是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如果说原文照抄是百步的话那套改抄袭就是五十步,在逃跑的过程中,五十步笑百步,止增笑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