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周刊》第391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22: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扫码阅读《诗歌周刊》)


目 录

■ 特别报道



《2019中国诗歌年选》出版(附:目录)

徐敬亚/序:诗,第一个越狱者

韩庆成/编后记





■ 原创诗歌



我是阿色/诗八首

李飞骏/诗五首

彭云霞/诗四首

梦兮/诗四首

养心兰/诗四首

李威的诗/诗四首

古岛/诗三首

闫殿才/诗二首

水香怡/诗二首

曹三娃/诗二首

钱松子/雾气太大

大漠风沙王峰/马达声

舟自横渡/伟大的爱是什么味道的

朱红华/月亮和六便士

澧有兰/吴花燕之死

许承云/倒行逆施





■ 微诗



薄小凉/微诗七首

王军山/微诗六首

嘶沙/乡关,乡关(微组)

暖雪/微诗五首

于恨水/旧生活(微组)

杨祥军/微诗三首

包尘/微诗三首

余翔蓝天/微诗二首

剑裹无锋/微诗二首

袁子林/微诗二首

月若初见/壳

老陈醋/火炉





■ 微群诗选

  

西村/一首诗

穆高举/因为

守静笃/雾凇

空也静/一月

周建好/小院

王晓旭/江山渐暖

蓝天一噓/距离中的石头





■ 《特区文学》十面埋伏·19



胡弦/五毒

徐  江:诗歌与郁结

世  宾:文艺,太文艺了

西  渡:瓦釜深坑浩渺

吴投文:对事物另一面的掩饰

敬文东:亦毒亦药的自恰表达

赵思运:为“五毒”解毒

向卫国:五“毒”不敌一“蛊”

韩庆成:有多少毒名是被背负的

杨小滨:对自然意象的寓言式解读

徐敬亚:不过瘾





特 别 报 道



中国文学年度盛宴

《2019中国诗歌年选》出版





  本刊讯 由徐敬亚、韩庆成编选的《2019中国诗歌年选》,2020年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2019年度花城年选分诗歌、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杂文、散文诗等10个系列,被誉为“中国文学年度盛宴”。诗歌年选是其中历史悠久、影响卓著的一本,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编辑的《中国新诗年编》。从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可以看到牛汉、艾青、屠岸、曾卓、辛迪、孙静轩、公刘、昌耀等很多已经远去的名字。八十年代的诗歌青年,曾从花城年选中吸取过营养。此后,花城诗歌年选曾先后由《诗刊》、中国诗歌学会编辑,2017年至今,由中国诗歌流派网两位创始人担纲编选。













八十年代的《中国新诗年编》,书末附有本年度“诗歌界大事记”和“新诗出版书目”,意图展现当年中国新诗的全貌。

  《2019中国诗歌年选》已通过全国新华书店和天猫等网络书店发行,欢迎选购。

  因本书篇幅限制等原因,各卷组稿人发来的稿件,均有删减,特此致歉。



邮购地址:花城出版社官方旗舰店(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购买)





《2019中国诗歌年选》目录



序:诗,第一个越狱者 | 徐敬亚



北京卷



安琪

北塔

大卫

李浩

刘剑

陆健

南人

汪剑钊

魏欣然

潇潇

雁西

臧棣

周瑟瑟





黑龙江卷



安海茵

吉庆

梁潇霏

桑克

水子

杨河山

杨勇

左远红





吉林卷



曹景常

尘轩

董辑

董轩宇

曲有源

王法

语艳





辽宁卷



宫白云

辽东天赖

林雪

刘川

娜仁琪琪格

宁明

佟子婴





天津卷



朵渔

胡庆军

李伟

罗振亚

王彦明

徐江





内蒙古卷



安然

沉香

李佳忆

刘晓娟

青蓝格格

唐月

原散羊

赵卡





新疆卷



堆雪

刘涛

如风

沙蝎

苏仁聪

王晖

亚楠

张映姝





宁夏卷



导夫

林一木

马占祥

念小丫

单永珍

杨森君

张富宝





青海卷



曹谁

陈慧遐

孔占伟

马文秀

肖黛

夜陌





甘肃卷



高凯

高亚斌

梁积林

牛庆国

人邻

王小忠





陕西卷



第广龙

霍竹山

李小洛

南南千雪

三色堇

王琪

阎安

远村

之道





西藏卷



陈跃军

岛吉嵯木

德西

拉旺

罗桑次仁

孟轲

米米马修

陌上千禾





四川卷



陈维锦

黎阳

李龙炳

灵鹫

刘红立

彭志强

凸凹

涂拥

钟渔





重庆卷



范倍

红线女

华万里

娄格

木兰

冉冉

唐诗





贵州卷



冷燃

蓦景

南鸥

陶杰

徐必常

张引力

郑继国





云南卷



爱松

陈衍强

海男

胡兴尚

雷平阳

于坚

祝立根





山西卷



病夫

韩玉光

李栋

宋石头

唐依

王俊才

薛振海

张常美

张二棍





河北卷



阿色

陈红为

董贺

康文静

林荣

孟醒石

蒲阳河

王卿





山东卷



大枪

李金昆

马累

散皮

石棉

唐江波

王桂林

徐一波

羽蓱

张海梅





河南卷



班琳丽

段新强

李双

纳兰

田君

行顺

张晓雪





安徽卷



薄小凉

方文竹

高月明

江文波

金国泉

李云

皮旦

清心

佘林颖

宋烈毅

王正洪

徐春芳

张耀月

赵宏兴





江苏卷



梁雪波

路东

麦阁

祁国

雪鹰

张作梗

子川

宗小白





上海卷



阿钟

海岸

李日月

陆渔

叶青

殷刚

郁郁





湖北卷



阿毛

龚纯

荣光启

田晓隐

向武华

小布头

张洁





湖南卷



宾歌

胡平



李不嫁

刘起伦

罗鹿鸣

梦天岚

谢晓婷

叶菊如





江西卷



朝颜

程维

陈修平

樊健军

林珊

卢时雨

水笔

王彦山

渭波

雁飞





浙江卷



C言C语

黄亚洲

柯平

梁晓明

慕白

荣荣

桑子

天界

赵思运





福建卷



巴客

顾北

林忠成

林传凯

刘伟雄

卢辉

吴常青

庄伟杰





广西卷



陈贵根

大朵

非亚

刘春

卢鑫婕

吕小春秋

周统宽





海南卷



巴城

韩亚辉

韩庆成

冷阳

李孟伦

林江合

明柍

南岛

衣米一





广东卷



波儿

郭金牛

黄惠波

冷先桥

李立

刘郎

王小妮

谢小灵

徐敬亚

张况

郑小琼



编后记 | 韩庆成





诗,第一个越狱者

——序《2019中国诗歌年选》

徐敬亚



当我伸出食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一首诗便立刻飞向全世界。我知道,我们正在经历诗歌史上重大转折的年代。

不会有人告诉我这件事有多么隆重,因为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时代。

无数前辈与祖先们无法懂得:诗,被一个人写出来之后,只需要一秒钟,诗立刻在全天下的范围内获得发表“出版”——每个人手里握着的,相当于引爆诗的核按钮。

细想一下,能够活在一个巨变的年代是挺有趣儿的遭遇。1980年夏天,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我和王小妮怎样从长春一步步找到了北京虎坊路的《诗刊》大院?2019年夏天我自驾游内蒙一个月。难以想象在没有电子地图没有导航的年月,当年的司机们怎样把车辆从一条道路开到另一条道路?

当我们站在生活最高的断崖上面,过去年代所有的一切全部像光线一样发生了黑洞扭曲,我们差一点儿就忘记了过去发生的事情。

当年的人怎么写诗?

这个问题似乎使我突然打了一个寒颤——我们这一代可能是最懂得诗歌殿堂威严面孔的一批末班者。

在我刚开始写诗的年代,诗是文豪与才子们的专项……先把诗从乱纸里誊下来,抄在带格的稿纸上,贴上邮票,寄给远方大城市的编辑部。运气如果好,半月若干天后终于等到回音。信封鼓鼓的心里一沉,内中必定是退稿。最可喜的是一张薄薄的来稿采用通知单——那是经过了诗歌责编、编辑部主任、总编三审之后的中举。如能收到编辑老爷的亲笔回信则如同天降甘霖。更多的、皓首穷经的无名者们所等到的,只能是杳无音讯的泥牛入海……1980年的《诗刊》每天收到的稿件可以装一整麻袋……忽然想起,当年有一种东西叫复写纸,上面刷了显色剂,有蓝黑红三种颜色,把它夹垫在稿纸下面一层或几层,一次书写可以得到2至几份诗稿。层数多了,自然难以力透纸背,因此捏笔的手又红又疼。时至今日,我左手食指的最末关节上仍有一个因久握笔而形成的小厚肉包,如同老兵肩上扛枪留下的磨茧。最后的记忆是1988年海子寄给我的自选诗,仍是用复写纸垫写的。

在铁幕文化年代,由铅铸活字印刷而产生的油墨印痕,全部属于国家。一生中能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者,在这么大的国家里凤毛鳞角、廖若残星。

捆绑诗的,正是严苛的审查制度。这制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最早的诗,难道不是人类与神之间的对话通道么。当众人匍匐,仰面通天的那位大祭司,正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诗人。那时的诗,不是神圣而自由么。之后,诗进入漫长的民间流浪史。那时的诗不是没有审查么,在口与耳的交接中,在笔与纸的传抄中,一首一首地如草木般原生态地流传下来。

诗的层层关卡,始于西方文明中的报刊审查制度。

从15世纪威尼斯的手抄报纸开始,一直到现代印刷术的发明——诗,也像其它文字载体一样,默默服从着人类近代报刊一整套的查验过滤体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写出来的诗,如果想被大众阅读,必须以送交诗歌殿堂层层审查为前提。

幸运的是,我们这一代亲眼看到了这个威严殿堂的一层层坍塌。



诗歌的第一次解放,从铅字殿堂遭受戏弄开始。

40年前,被我称为“中国第一根火柴”的《今天》和无数油印的民间社团刊物,打破了层层审查的壁垒,以自写、自编、自印、自由发行的方式,开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自拉自唱的自由之风。那是一个诗人们格外年轻的年代,那是一个心脏跳得格外放肆的年代。带着一种越狱般的心悸与《挺进报》般的快感,走投无路的草莽诗人们,推着油滚儿,斗胆与整个国家印刷机器并列而存!小小的分庭抗礼,足以令权威们尴尬:正好像忽然某一天,万古唯一的殿堂旁竟然冒出无数小殿堂。人们突然把供品分别拿回了家并摆到自己眼前,而把巨大的泥塑金身晾在了一边。

那些年,远远地看,中国诗歌不过是两堆夸张的物品:一堆铁青着脸的铅字+一滩恣意流淌的油墨。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印刷术”逆行,也是我此生经历的最荒唐反差。

当年,正值最现代柯式印刷从港台传入中国。飞速旋转的、二手货的海德堡四色胶印机正一台台越过国境进入大陆市场……恰此之际,最古老的腊纸、钢板、油墨却在这个国家一笔一划地、愉快地呻吟着狂舞……可以说,重获自由、翅膀上沾满油墨的诗,完成了一次脱离铅字的笨拙叛逃。在诗歌形体上,它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最现代的裸奔。从此,铅字开始摇晃,殿堂龟裂,权威们脸上挂满了茫然与不甘。我不知道诗在各民族是否有此奇特遭遇。我只是知道,天性羸弱、忧郁的诗,从此在中国生成了一种散漫、粗野、满不在乎的独立性格。

诗的第二次解脱,是一次大规模的诗歌集体暴动。以1986年两报诗歌大展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崛起突围,使诗以火山喷发的姿态冲破了国家的出版体系。从未来学的角度,我对它的定性是:提前20年做了一次大型的“诗歌网页”。

“个人写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现代诗人圈子里最响亮的流行语。而在今天,这4个汉字,只是一句愚蠢的脑残废话。后代人无法理解的,肯定不是万世不变的“个人”二字,而是隐藏在背后那个强大的“集体”。由几十年机制培育的集团诗歌意识,一直柔软地吸附在丰腴的国家机器上,无数身着制服者,威严耸立。在当年,如果声称“个人写作”,意味着你属于一心脱离集体的可怕个人主义者。

个人写作权的自立,使中国现代诗完成了向本体回归的第三次解放。

正当其时,电子信号不失时机地侵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写作。王码五笔的出现,神奇地化解了汉语与计算机的铁壁对垒。当诗以每一个偏旁部首和拼音字母的方式,进入诗人的电脑屏幕,所有的诗在完成之际便已显现出了昔日“发表”的庄严体态。

对于以方块文字为生的汉人,这种赏心悦目相当重要。

电子化时代的来临,终止了多少代中国人对于铅字的渴望。诗的孤芳自赏,在电脑年代实现了最低成本的建筑美学显示。有一句话,可以成为个人写作年代的经典记忆。那是东北诗歌好汉邵春光的一句雷人之语,它被写在九十年代邵的自印诗集扉页上:“谁发表我的诗,我日他祖宗!”



假如变成人,诗一定是个敏感、多疑、乖戾而忧郁的神经质女子。她常常以最灵敏的嗅觉捕捉到时代发出的天气预报一样的气息。

我们这一代曾亲眼看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当仁不让地充当了中国文化的第一只公鸡。从古典启蒙到现代意识,乃至后现代的解构,诗几乎一步步领率了整个文化系统。往往是诗最先走出了一步,而后逐步覆盖到整个文学、音乐、绘画……等精神领域。

1999年新旧世纪之交,成为中国网络诗歌的元年。挣扎在日常生活泥淖中日渐式微的诗,忽然借助了网络的神力。诗歌与网络——这两个天下最自由的元素相遇,发出了耀眼的弧光。诗,再次更大面积泛滥。

我找到了一个当年的数据,至2005年全国诗歌站点超过300个,网络诗的年产量近200万首。这一数量是《全唐诗》的40倍,也是纸介诗歌年产量的40倍(据陈仲义2006年统计)。2018年底,仅中国诗歌流派网一家网站的注册会员即达28万诗人之多。而据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网络诗歌20年纪念会”估算,中国20年来的网络诗歌发表量已超过百年新诗的总和。

诗歌最散漫、最松弛的时刻,恰恰来临于并不松弛的年代。

当下,社会正在全面进入虚拟化年代,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年代。虚无缥缈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爆发。这是一个消息多于事实的年代、一个像素多于面孔的年代、一个点赞多于阅读的年代。然而只有诗满面笑容。面对着碎片化、平面化、空心化的高速生活,在几乎所有的人、所有社会因子都在吃力地匍匐追赶之际,诗反而迎风飞起!

在网络上,在微博中,在手机里,在微信群,诗不仅是在复活,而是像发情的魔鬼一样开始疯狂繁殖。

2008年第三代移动通信3G在中国启动,使这一年成为手机终端的历史元年——对于诗,这是意义更加重大的一步。一个仿佛为盲人配备的私人手电筒般的呼唤型实用科技,对于诗人来说,却更像是为每个人装备的一部私人的诗歌电台。

诗,来神儿了。

没想到,诗歌的弹跳空间被3G打开了。近10年来,现代诗在微博,特别是微信范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诗,甚至突破了文学体裁上的完整概念,化作了更微小的粉末,在每一个巧妙句子与另类词语的妖娆诱惑中,诗一点一滴地向公众的日常经验领域渗透。有人夸张地说,在手机年代,连不苟言笑的公务员们的微信文字中也出现了诗意。

在传统的三大文学体裁的框架中,诗与小说、散文一起,并称文学三兄弟。可惜的是,小说与散文并没有因为网络与手机的兴起而受益。相反,令小说家们难堪的是,越来越多的民间段子手们的智慧,无情地碾压着文豪们的冥思苦想。以至于人们在二三流小说家的新作中不断看到改头换面的民间“段子”与网络“金句”。而散文则向着片断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个人情感的需求,使散文的非虚构化倾向越来越强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诗歌的活力被高估了。

现在看,诗歌内在的本质潜力,远远被低估了。

所有的文学体裁,在手机终端的屏幕前都受到了时空的挤压与排斥,只有诗不退反进。

诗那灵光一现的神态、针尖与匕首的性格,以及短小、湿润、光滑的身段,如此应合人类越来越快速的生活。诗人,永不会向民间的段子手们投降。诗人们的智力空间与世俗的趣味,永远属于两类不同的精神维度。

这有点儿像100年前的卡夫卡,外部世界的公共讯息越是挤压个人经验,诗人越需要用柔软的文字与坚硬的世界对峙。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功利地走向诗,不可抑制地、甚至是秘密地写着诗。他们需要的是,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求助,他们只是希望让诗成为一个卑微者自我飞翔的另一对翅膀,成为渺小个体自我安慰、自我抒发的另一类自由的天地。

这也是为什么在诗一文不值的今天,诗人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的原因。可以说——诗,已经成为现代人自我救赎的一种现代巫术。

走过了几千年,诗才最终跨过了这道自由之门。

从远古时代通神的祭司,到别林斯基所说的“社会的家庭教师”。从引路的旗帜、战斗的号角,到神经,到匕首。从朦胧诗到下半身到垃圾废话……诗,如一条穿越峡谷后注入宽阔三角洲的大河,它金黄喇叭口正张开无限延伸的双臂。在不知不觉中,诗隐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同在最低的海平面上,河流与海洋注定发生着的终极混淆……冲过一座座殿堂,诗最后稳稳地端坐于每一个人手机屏幕。食指的轻轻一点,成为诗歌最新的、另一扇随意出版与发表的大门。

自由发表,成为诗歌越狱的标志。

人类小小的手指,从来没有如此意义重大。当每一根食指上那一小片微微凸起的鲜红皮肤化为诗的一条又一条最窄的小路,这条路的终端就是最后的、没有声响的解放。

越狱后的诗,在三个方面可能溢出人类文明的界限:

第一,诗有可能第一个从人类固有的传播体系中分离出来。即诗以粉末状态进入自媒体的毛细血管。当每个人都握着诗的终审按钮时,诗便从个人自由写作的起点回到个人自由发表的终点。

第二,诗可能会从传统的文学体裁中分离出来。诗不再是"小说、诗、散文"这三位一体的文学三同胞中的一员。诗将溢出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框架,成为现代人自我放飞自我救赎的最便捷的一种生命的形态。从生命方式的角度,我有一个夸张的表述:“诗大于文学”。

第三,在若干年后,诗可能从人工智能所能侵入的领域中分离出来。由于诗是人类意识中最难取代的无规则精神活动,因此诗很有可能成为人类有别于高级人工智能的最后一道分界线。



或许我们仍然会在天堂与地狱之间久久徘徊,至少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编辑一本国家的《年度诗选》。

或许,终有一天,诗人们纷纷失去了公开发表诗歌的功能与欲望。或许某一年,编辑《中国年度诗选》成为一件头疼的事情。或许“未来”摇身一变成为“远古”,由朝廷设立乐府,派遣小吏寻诗采风……幸好在今天,普天之下我们还有那么多没有忘记自己是诗人的朋友,幸好他们还能记得清这一年里一个人写了什么代表之作。

或许终有一天,大诗人们将全部消失,孤芳自赏成为文学的时代主潮。

像前面所说,写这篇序言时,我刚刚与朋友们一起自驾了“横穿内蒙”的一万多公里行程。在长白山脉,我还能看见一棵又一棵悬挂着大红布条、供人观赏的“红松王”。而在大小兴安岭,我却只能看见“八七大火”后满山的新森林。它们一丛丛一片片,整齐划一,无分高低,从一个山头连向另一座山头。向西,在苍茫的草原上,只有连天的牧草。再向西,只有穹庐与戈壁……在最后一天的10月2号,当我把超级微距对准库布齐沙漠一角时,眼前的影像令人大骇:天呐,每一粒沙子都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2019年10月6日北京

11月改





编后记



韩庆成





  编完今年的“北京卷”至“广东卷”,徐、韩版《中国诗歌年选》,已经走过3年。

  被我以“颠覆”指称的中国网络诗歌,走过了整整20年。

  这是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20年,也是饱受争议、毁誉参半的20年。

事实证明,最早的中文网络诗歌,都与美国有关——1991年,E-mail类型的“中文诗歌网”在纽约出现。这个由中国留学生创办的“网”,用今天的标准看,还算不上真正的“网络”,但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不通过纸张等实物,而是静态电子页面+电子邮件的虚拟方式,传输中文诗歌的创举。1995年3月,旅居美国的安徽芜湖籍诗人吴阳在美创办中文诗歌网刊《橄榄树》,1996年开通《橄榄树》网站,人类第一次可以通过网址登录来阅读中文诗歌,中文诗歌网从此诞生。1996年,范倍、胡马等在四川绵阳创办《终点》民刊。1997年,范倍通过供职于电信公司的友人,在美国申请免费空间,建成“终点”文学网站,成为首个由中国内地诗人在美国搭建的以诗歌为主要内容的网站。

1994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回到中国,于1997年12月在上海创办中文原创作品网站“榕树下”,中国本土第一个文学网站诞生。

1999年,范倍主编《终点》网络诗歌月刊,2000年在“乐趣园”网络社区建立“终点”诗歌论坛。《终点》宣告了传统诗歌媒体一统天下时代的终结,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点,也是一个时代的起点。

1999年,还发生了几个网络诗歌事件。重庆几位诗人创办了《界限》诗歌网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李永毅创办的“灵石岛”诗歌资料库网上线;大型网络社区“乐趣园”在上海诞生,随后几年,一千多家诗歌论坛建于它免费提供的网络空间。在中国网站用户平均逗留时间排名中,“乐趣园”曾经位列第二,每天访问量超过4600万,同时在线人数平均超过万人。

1999年,因而成为狭义的中国网络诗歌元年。中国网络诗歌运动的序幕正式拉开。

一场对传统诗歌的颠覆,也由此开始。



在中国网络诗歌第一个20年的尾声期,两位诗歌网站创始人担当了《中国诗歌年选》的编选工作。从2017年到2019年,我们都把网刊、论坛、网站、微信、博客等网络诗歌平台作为主要的选稿载体,同时也没有忽略相对为数不多的纸质载体,力求让选本有着更广的抽样视野。花城出版社也以前瞻性的包容眼光,支持编选者的这一追求,使选本受到各种诗歌平台的广泛关注和读者青睐。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选本中,读者可以分明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相对于其它年度选本的诗歌作者而言,这本书中有更多的新面孔,并且每年都在变化。相对于其它年度选本诗歌语言的范式化而言,这本书中的作品语言更注重创新求变,更多表现出“个体先锋性”。同时,我们还尽量杜绝晦涩的作品,以“直白的诗意”为审美要旨,致力于打造一本看得懂、可回味、有享受的网络诗歌时代的纸质年选。



本书延续前两年的编辑体例:以省级行政区划分卷排列,每卷收录的诗人按拼音排序。今年的各地组稿人为:安海茵、安琪、爱松、曹谁、陈红卫、陈跃军、敕勒川、大枪、导夫、董辑、方文竹、高亚斌、宫白云、黄亚洲、贺中、李不嫁、刘春、刘涛、南鸥、彭志强、三色堇、唐诗、唐成茂、唐江波、王士强、潇潇、雪鹰、郁郁、张二棍、张洁、张无为、张晓雪、张智,感谢他们在本书初选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2019年9月15日于海南






诗 集 拍







《诗歌周刊》策划

《异类诗库》第一辑最后5套样书供收藏

《默》,张二棍

《写诗要注意安全》,郭金牛

《我们的父辈是这样做爱的》,李不嫁

《我想要你的宠爱》,薄小凉

《除了干预我无所事事》,韩庆成



先驱出版社出版,每套收藏价350元

有意收藏者请加微信hqc0551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1-20 23: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新年快乐。祝福流派网,祝福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21 07:08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出刊。
这期内容真不少,主编和制作编辑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21 09:1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20-1-20 23:36
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新年快乐。祝福流派网,祝福诗歌。

开门大吉,祝贺阿色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21 09:4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荐稿编辑,感谢韩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21 10:02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21 10: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出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21 10: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领导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21 10: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徐老师荐稿,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21 11: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出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6 14: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