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杯子里的光辉》] 接地气的艺术家张建华(评张建华数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福建 罗熳

张建华教授,他一生善于学习,而且为人踏实,感恩随行,所以他成了一名接地气的艺术家。
他平易近人,从大学时代开始当“官”,一直到现在年近半百成为某院校分院院长的他,身上一直保持着艺术家的那种纯天然的气质,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没有一点“官”架子。

颇有成就的张教授,他依然谦虚地告诉我们,此时的他还是在路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他在艺术上成长的顺利与不易。
张教授出生于1967年,是贫下中农的孩子,非官非富二代。当年家庭经济相当薄弱,不像现在学艺术的孩子,拥有许多优越的进阶条件。他当时最奢侈的就是家住在仙游县新华书店附近。每天他作业做完,帮忙了家长做完家务,便往书店里头钻。
时代还赋予他学艺路上的幸运就是,那个时候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书店里流行着一种叫“小人书”也称“连环画”的书物,那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那时,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
小时候的建华进书店来就是冲它而来,由于喜爱画画,他经常带纸笔进去,学画封面,有时候能积攒一点小钱,就用来买最喜爱的连环画回家,临摹着画。就这样,他不仅画画上有点小成绩,语言表达能力也超人,乃至小学毕业时,作文分数是县实验小学最高的一个。
由于建华的兴趣和专注,及认真和灵气创造了一点成绩,这受到了在粮食局工作的舅舅的表扬和鼓励。这份支持,让建华至今难于忘怀,并表示心底里一直感恩着这位舅舅。
初中毕业后,建华考进了中专师范学校,在美术教育系学习,当时能进中专深造的人很少,一般都是尖子生优秀生。中专毕业后便分配到小学任教。在校期间,他身上带着艺术家的纯朴、善良、随和气质,这吸引着许多同事对他的热爱,这其中包括他们的校长。校长凭借机遇,在他工作一年之后送他进“三明师专美术学院”脱产深造。在师专,已经参加过工作的建华,其负责任和敬业精神,吸引了班主任和院系同学,最终他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学艺术的天然具有一种散漫和思想自由的境界,建华没有,他是个乖乖孩子。就这样,当学生“官”路上,培养了他热于奉献,善于学习,和协调协作精神。
毕业后在工艺美术学院分校任教,又工作了三年,他在艺术方面的成绩,让他再次拥有了脱产深造的机会,他再次被时任的校长送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学习。
那时,他的指导老师有……
建华深造的路不只是这么一些,后来他又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的艺术硕士。他告诉我们艺术硕士并不容易考上,特别是论文非常不好写。后来他以枫亭解放前吴李义哥刺绣之事为突破口,成功地交上了出色的论文。这在那个年代,莆仙一带,拥有艺术硕士的只他一人。俨然,他是一位学院派的艺术家。
但是,不只是如此,建华告诉我们,当他在目前这个院长岗位上就职之前后,已经明白学院派并不是最高的艺术,只有融合民间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也才能接地气。否则,高雅的艺术只不过是象牙塔里的珍品,一般都只会是社会的另类,受接纳的机率会较少。于是,他继续向民间学习。
虽然建华教授拥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但是他一直是位教书匠,没有下海。这也意味着,他的经济一直上不去。
一度为生活所迫,他也画了三年的商业油画,很显然画商业油画,对艺术本身来说是有伤害的。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在艺术上有成就,就要以画言画,靠创作为主才行。
由于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和管理及作画上,他并没有时间宣传自己,这也意味着他并没有卖自己画作的能力。
有人问他:“见到许多画作比你不出色,却能靠画赚到比你多很多钱的人们,你怎么看?”
他答得很淡然很坦然。显然他具有道家的顺其自然不苛求思想。他告诉我们:“小时候,我有多回濒临死亡的可怕经历。小时候,家庭条件差,营养不良,他时常抽筋,手脚都难展直。除了身体差外,一次在陪家长送甘蔗的路上,被迎面而来的装满甘蔗的火车撞上,人被甘蔗挑起摔出老远的地方,还好没死没残。所以,目前,我一直认为有个健康的身体,平安的生活就是最重要的。我地教学路上,没有大富大贵,但精神充实,不敢说桃李满天下,只说桃李在天下,个人便有成就感。同时,扎根在学院,受系统、科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又在管理的路上,接触不少社会精英,这对创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近几年,我们学院办了四个专业……,让我有机会向地方文化学习,与地方文化互动。所以目前我还是在学习的路上。”
他还告诉我们:“人在哪儿,那里的平台都会为我们提供可吸收的地方,艺术就是生活感悟,它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虽然金钱与艺术有时间上的矛盾,但是我们要明舍得的道理。舍得金钱,艺术便提高了。目前,我们学院有个‘七彩仙石雕刻工艺研究’课题,通过雕刻,舍去掉七彩石的一些部分,我们才能雕刻出各具特色的形态逼真的事物来,这就是舍与得最简单的道理。”
说到这里,我的笔也将近尾声了,让我用善良真诚的目光祝愿:祝愿张建华教授的书画走进市场,取得应有的报酬!资助他往人生更高的境界立足出发……
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钻进你心里去
——张建华艺术工作室报告
作者:福建 罗熳
很荣幸再次受艺术家相邀请,访谈于张建华艺术工作室,参观了他作画秋季荷塘的整个过程。
很多读艺校的朋友,如果出来是当了教师,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鲜见的是在教育岗位上还对艺术追求不止,并且还坚持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为金迷不为财困。而张建华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一定要给画事一个休止符,我希望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近一段时间忙碌的张院长仍然艺画精品百出,可见其勤勉有加。
仔细反复地阅读其画作及点辍在画作旁边的诗词,真让人舒心。建华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很有素养的艺术工作者,他除了博览群书,还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在画和说明文字上。他不追求怪异偏颇,他追求贴进人心,却又不是照样花葫芦,有的是独立的构图和着色,有的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那能够钻进读者心里去的画和文字,让人感到新鲜而且久久难忘;那能够引领人健康传统又时尚思考来源于儒、道、释的精华思维,向和谐开明的共产主义境界挺进的思想让人仰慕!那或恬静或温暖或思念或雅趣或淡定得失从容的蜘蛛坐镇式的优雅姿势或稳中求进的高追求画面让读者很是享受。
画家近阶段作品突出主观,追求主体描绘的新鲜、生动与丰富,努力凸现油画语言的湿润和秀丽,以他对国画笔墨的认知、所经受的系统训练和作画的文化环境。他更强调语言形式的独立性,更重视个人表现的自由。没有传统画式的叙述性,画面追求中国画艺术所特有的诗情画意和用笔用色趣味。
生活是一阵风,而建华的画也是一阵风,不过这风吹过带着香味,久久弥漫在你的周围,它激活你麻痹的神经,让你沉醉的同时散发出活力。
那幅以桃花为主题的月中景,中下部分布着没有具体的花瓣、只是一点点连成片近玫瑰红、远粉红的桃色,几根树枝鲜明,没有根,下部有如汪洋大海又如连绵山丘的景色,靠近树枝底端的是几间民屋,上部是片片云,整个画面淡浓相宜,陶醉在桃花的温暖之中,还享受在恬静的安详之下。那种舒适不飘渺不过于亲昵,却直通透内心,荡涤你所有污垢和不爽,把你阳光。
建华告诉我们:“艺术家是生活和艺术转换者。艺术家是用艺术的思维和造型手段对物像进行分割取舍、提练概括,并凭借绘画材料将所感悟到的自然展示给人们,使人们通过艺术形式所传达的感情,更清楚地理解自然和艺术之美。因此,作为艺术家,更需要准确把握情感的意像信息,才能做好一个真正的转换者。
画画实在是件难事,真正艺术家画到终老,总是要思来想去,如何使作品感动人。生怕人看完后说没劲,就犹如怕观众看相声说完了没人笑一样,岂不是自作多情。艺术家只要不断体验和锤炼,才能也总会找到适合自己表达的绘画语言和方式。
我现在绘画表达语言是在传统规范绘画语言上,结合当代语境,当代意识的再探索。”

在我们观赏的秋荷塘创作中,正如一画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那样,建华常常是凝视物象,在心中构成色块的联想。去掉一些繁缛的具体细节,去捕捉最感人的东西,这样是更主动地获得精神感染,去表现心中真诚的世界。这也就是意象。有画家经常把绘画技术说成手艺,他说听起来稍有些别扭,其实有一手好手艺很难。达·芬奇三年画蛋无非是想练就好手艺。具备了好手艺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寻找独特的艺术感受,用你的手艺来传达精神感悟。
建华告诉我们:“在美术馆看展览经常听到旁边有人说画得真像,像真的一样。表面的真往往能骗了人的眼睛,具像骗的是感官,情理之真,意象之真才能直达人的内心。”
他先把画面分成四块,给它们上不同的底色,色调以清淡为主,再画中心部分枯萎的荷叶,接着是点辍。成品之后,我看到的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有残荷淡淡的倒影,还有生机跃出水面的黄色金鱼,荷茎、一点红的荷花蕾,残叶上边有蜻蜓来相趣。
荷过季,塘依旧生机,淡香无腥味,无哀愁,占主题部分的枯荷叶没有哀伤,只有偏暗颜色深的厚重。让人联想到荷磊落一季的充实,候下季灿烂的明理。我想我们的生活不也要这样不急不躁吗?假如知识有限就不要急于处事,弄明白了问清楚了再把事情处理得妥当,不是更让人含服吗?记得有句很精彩的告示是这样的:“急事,慢着说。”急事,如果你没有表达清楚,让人捉不着头绪,那谁能陪你很好地处理事情呢?不是丢三落四,浪费更多的时间,还可能引起更麻烦的风波。比如不能为了赶路,而无视面前来回的车辆,直往前冲。欲速则不达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此画不仅给人予思考,画面还给人予情趣的享受。我想我要是坐在这样的一个荷塘前,一定也不会哀怨和悲伤,我会静静地思考,尽情地享受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带来的哲理,指导我生命更加从容。

感谢艺术家张建华教授给我多次靠近其艺术的机会,让我品尝诸多的人生趣味,明白更多的人生规律,让我得阳光得从容。
2015年11月22日星期日3:22:16
张建华之达情达意山水
    人生阡陌纵横,有时让人找不到走出迷宫的路径。佛家的语言经常以简洁的看法说服常人做到真诚、放下心头结,轻松上路。能者多劳,负载不了就缷载,带不走的那不是你的,带得动的才真正属于你。就这样,人们走出了困惑不堪的世界,精神得以健康乃至身体得到健康。而中国的诗人、画家,常常寄情怀予山水,写景抒情,画山水描摹心境。很显然诗、画万千,诗人、画家到底是在把自己的感情用景物宣泄出来呢,还是对阅读者寄予了希望?
    中国古人画一个人要渡船,并非是简单说有一个人要渡船到对岸去,而是有佛学“度”的概念。佛学里的度化也就是度人先度己,做个有修行的人,口气要好,没有贪、嗔、痴,不和他人斗嘴、对干,尽己之力,竭己之心,把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从而达到感化他人,让他人改变原有的态度,与你并肩和谐相处,乃至造福社会。总之,中国艺术具有含蓄与空灵感的特性,强调画外之境。
    张建华,他除了研究中国画作外,还研究西方的画作,是位学术派的画家,他的很多作品,无论国画还是西画,其语言风格,表达更多东方的精神和审美意蕴。他的山水情怀不是风景题材,而是态度和文化立场,是借风景、借山水来表达当代情怀,以及对世界、对自然的观点,达到重构精神家园的目的。
从他的《春的讯息》《晚来秋》《流年天真,岁月静好》等山水画中,我读到了一种自由不拘束,开阔不压抑,轻松不郁闷,放开与收敛并聚,澎湃与优雅同存,积极不消极的人文情怀,从中我们仿如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安然而放松,同时还有精神的鼓舞与站立的暗示,引领读者去做一个看得开放得下提得起的强者。
    《春的讯息》是一幅以荷为主题的山水画,画者标注着这么一句话:“人人心中都有一朵莲,最终,那是平和的眼和放下的心,识此,坦然于彼岸本无花——致寻龙诀”。据此注解,我再次赏画,那画是不亢不卑构成的强劲与顽强韧性,除此之外,画面安排有条不紊,远山的厚实与朦胧,前景的金鱼生机活力暗藏,鲜明的荷主题有蕾有花有莲蓬秀丽纷呈中的淡定率性与从容,让人观之动心,爱不释手。
    《晚来秋》,画者注解着:“岁月既积,卷帙自富。从秋日的清凉金黄,到冬夜的凭窗听雨,匆匆又一年,在时间都去哪了的感慨中,素墨,留白,让清风吹过岁月的流苏,静待春芽新绿,岁暖花开。”建华之画,其颜色搭配多数形成一种深沉而轻松的调,是人性练达即文章的杰作。此画亦然,此画之中有四位长者,虽然在画面的比例上并不占多少位置,面貌也无从追究,但是读者的目光或许会同我一般,被他们的姿态神态吸引,一位长者在沿途攀登,似有发汗去衣之势,山顶侧伴的一座古老茅亭前,休闲舒适地半躺着三位有成者,他们畅谈人生所路过,发出朗朗笑声,他们谈古论今,无不为之乐而磋拳,谈及自己的寿辰,他们无惑无碍。看他们悠哉的样子,我真想问一句:“喂,大伯,你们饿了没?赶紧下山种菜做饭去。”他们答一句:“马上即回,生活照常过,健身会心也得有。”
    《流年天真,岁月静好》,这是一幅透气不压抑的山水画,此画的题名让我联想到著名的编导阿勇说过这么一句话:“虽然世事纷扰,但我们还是要有一颗童心。只要童心未泯,我们就会绿叶成荫!”这二者异曲同工,看来人只要用一颗童真的心去对待生活,那么生活就会繁荣昌盛。谁不永远是母亲的孩子呢?相信我们能做到!
    画者注解着:“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撇捺即人生。‘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方是人生大智。”
    这话与画有什么联系呢?我再度审查。哦,这山很真,这水很亲,远方的高山正在视野的远而不远处,还是属于我的。总之这画就是一个“真”字,谈到“真”,常人会从“真”进入到“迷”,退不出来,而此画面中比例占比较大的留白,我想,正好可以从这留白中抽迷而返,这不就是作者所注解的那禅意吗?
   台湾羲之堂主人陈筱君从收藏家的角度说:“自古以来,山水画不但是文人画家赖以寄情、意境最深远的画种,在表现技法上,也给予了艺术家最大的幅度自由发挥。”
    张建华告诫初学画者:“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传播与艺术欣赏。艺术行业相关人员在这三部分各司其职,艺术家的主动性主要发挥在艺术创作这一部分。一件艺术作品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示,都会受到观赏者的评判,而评判的结果无关紧要,艺术的境界会在探索中徘徊、突破,最终上升。坚持绘画研究创作二十年,我每幅作品的创作都伴随了研究的某一段时光,是彼时研究的成果,亦是整个艺术经验的组成部分。”
    感谢创作颇丰的建华教授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人生哲理,以及视觉和精神的享受。
    2016年3月8日星期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4 01: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