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我理解的诗意生活》及其姊妹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理解的诗意生活》写于二零一九年二月。《我在城市里的诗意生活》写于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前后相差两个多月。回头看,这两首诗十分地相似。颇像是姊妹篇。
     两姊妹篇题材都是关于中国文人的。
     凡文人,世界上莫不有特定的文人情结,中国文人尤甚。
     什么是中国文人的情结?窃以为,最典型,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陶渊明所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形。其次,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类狷介的逸民气息,以及唐之浪漫,豪放(以李白为代表),宋之豁

达(以苏东坡为代表),明扬州八怪之怪诞等一类——自然,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精气神”,用今人的话来说就是,“自由独立,崇尚自然”。这八字大体可以概括。
      我早有有意识地要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文人情结,以了却一桩心事。
      开始写《我在城市里的诗意生活》,意欲与古人相异。既然传统文人习惯寄情于山水田园,姑且来个反传统——城市文人的典型,过去较少人涉足的领域,姑且不妨一试吧。
      意犹未尽,才又有了《我理解的诗意生活》,以做补遗。
      总结一下。前者,涉及的古今诗人主要有陶渊明,海子,杜牧,王维,张孝祥,柳宗元,李白等。情节上基本围绕着”采菊”,”临海“,“垂钓”,“登高”,“雪夜访戴”以及“李白与月亮”等诗人固有的事迹展

开,后者,主题辐射面却较为广泛,举凡”文人情结,世俗长短,天地万物,白驹过隙,沧海桑田“等均有所涉及。
      所以,前者,因为情结浪漫,结构也是单线条的,一眼看去,就是一篇比较纯粹的文人现代诗。
       而后者,因为普世情怀的切入,结构的特殊性,更像是一节”醒世恒言“,比较地世俗化。或云,《我理解的诗意生活》像是现代版的《陋室铭》(刘禹锡著作)。能附骥于历史名人与名篇,固然令人高兴。但随之亦

有人来打击,认为该作用典过度,大有掉书袋,食古不化的味道,其结构也不属于是所谓建筑美,而是更趋向于散文化。整体看,就不像是一首诗。
       于一篇作品见仁见智,再正常不过。余亦无话可说,就此打住罢了。

       身后眼前
       2020年6月19日。
--------------------------------------------------------------------
      
附一:《我在城市里的诗意生活》
文/身后眼前

我家住城东,秋天
驾车往城西看菊展
沿路有一片枫树林。枫叶红彤彤
我没有停留
接着驶过了一道河
这河一路向东,直面大海
有无数春花在那里绽放

半小时后,我来到了东湖边
除开看菊展,还驾起了一叶舟
湖水异常地透明,我买来了一束茱萸就插
恰好就将茱萸插上了山巅
无需登高,原来这山就在我胯下
在船底下
在湖心里

整个下午,东湖里仿佛就我一个人
无比冷清
忽然有细雨斜落。朦胧中
有一位穿蓑衣的老翁来垂钓,或者
还有一只海鸥从远处飞来
入夜,回到家中。华灯初上
瞬间我被没入了灯的红尘中

看不见月亮。月亮被高楼搂着
有僧人来敲门。门太厚
或有姓王的朋友来访
王朋友在我家的门外守了一个冬天
门里的我很惬意。门外的王朋友也很兴奋
然后,他兴趣没了。
他就独自回去,就象他来时候一样地悄无声息

多半时候,我都是这样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面前是电脑:一鼠标,一键盘,一显示屏
显示屏也是月亮,键盘是一棵大树
鼠标是大树的影子。我请来了李白
请他对我的三样宝贝做出评价
他说,这样的生活原不若乡村有诗意
我也不含糊,一把将他从唐时的月亮上拽下来

2018.11.22.
----------------------------------------
附二:《我理解的诗意生活》
文//身后眼前

居住地,三面环山,门前一条河
三五位不一定是知己,但是谈得来的朋友。春来
看满山杜鹃着火。房前屋后,瓜苗一个个
愣头愣脑。河水背负枯枝,竹筏与落花,浩浩荡荡
冬日,太阳晚起,又早早落下。迎着夕阳漫步,眸子绰约
有李商隐的影子。月夜,独自来到河中,驾一叶扁舟
叩舷而歌。雨天,在一家小酒楼里,邂逅一位老友
选择临窗的位子坐下,聊过去,聊我们当年打雪仗,爬山
以及放风筝的日子。渐渐地,我俩皆不胜酒力
看对方,都是唐肃宗时期的白发宫女

2019.2.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5 21: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