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群浅聊:
诗歌像这样,很轻松地写通顺就是基础,写你的真实感受,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真诚地记录与表达。真诚是忠于内心的,这首诗的亮点在结尾,巧用拟人手法。你写简单的东西只要真诚,就会让人舒适,不一定要高大上,或刻意搞功效。越是抓住细节写的越好把控,诗歌重点在于抓住细节,别人难观察到的一些点,面,有象征性作用的细节,写大了难把控。细节也能包含宇宙,因细节的外延性作用就是大空间大寓意,大境界,大自由,是靠外延性作用来扩展空间的。如果你写大了就需要更大的外延性作用来拓展,这样你就会感觉到难度。所以起点是细,小,是微妙,不要把起点搞大,搞大了你需要更大的东西来囊括起点,这样就把自己陷入创作的窘境,绝境。“几声鸟叫从泉水冒出来”,这个句式是想像句,是诗人的联想,属于虚写。我们不评价这诗是好是坏,拿它诗中一些句做示范。第三节也带了一句拟人句,其它的都是实写,实写中偶尔冒出一些虚写的想像,缓解了实写的堆集与枯燥。虚写的作用就在这,冲淡实写的乏味,使诗增加了想像带给了我们快感。泉水中冒出来鸟的叫声,从泉水中倒映的树林中冒出,这是另一种视觉的变换,是诗人细节的发现。发现泉水中有另一个世界,如果改成几句鸟从枝丫中冒出来,前期铺垫过实太多,就会进入全程临摹的危险。全程临摹的过多,就是复制自然,诗就会失去灵动,失去想像的快意,就乏味。境头都在实境上进行,就是不断地复制自然物,思维进不了另外的空间,一直在实的空间铺展。虚的作用是使空间与视野变得多重与广阔,画面与空间得到变化,缓冲实境的审美疲劳。就像一些电影的表现形式,现实与回忆画面的穿插,都是镜头的转换,产生画面的多重,形式就变得立体与丰富,就可以打开审美实境的局限。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像,大胆联想,打破实境的呆板叙述,打破一味地抄写,临摹自然,复制自然。自然不用我们复制,创作目的不是复制,是借自然呈现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我们的目的是自己,是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呈现。自然之物,只是我们要去呈现自己的道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