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滑进心穴,洇透乡愁
——夜读赖杨刚的《月色,调动乡愁的微妙触感》
◎月色,调动乡愁的微妙触感
赖杨刚
中秋这天晚上,月光那么柔
我不敢捏它、拧它、揉它
怕动作过大,会伤到它抱在怀里的乡愁
只能,摸一下,再一下
——月光粗糙,剃须刀
都恍惚会钝去锋芒
月光嫩滑,如小女儿刚洗了脸
粉嘟嘟的
月光,汗浸浸地,有点粘
像初恋的两只手
揣在一起,因为紧张,再分不开了
月光,微凉,像茶
滋润嗓门,才能用方言唱民歌
月光,象毛毛虫,在皮肤上
爬......
那么痒,真的,有人帮你挠挠
要多爽有多爽
反复摸,深情摸
再细皮嫩肉的手,都会长出茧巴
多好啊,终于同含辛茹苦的乡亲们
一模一样
清魂读诗: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赖杨刚的诗歌风格迥异,手法多变。隐藏在文字中的潜意识,在七经八脉自由游走。
刺激调动读者全身所有的神经末梢,与诗意的瞬间互动,产生耳热心跳的感觉。立体的视觉印象,触手可及的微妙触感,在构思中融会贯通;打造想象的上乘空间与无穷的回味;臻于快慰写诗的终极目的。读这样的诗句,有咬一口芝麻酥饼,入口绵软;唇角掉落小芝麻粒的感觉,咀嚼着诗意的浪漫与甜蜜,余韵悠长。
“中秋这天晚上,月光那么柔/我不敢捏它、拧它、揉它/怕动作过大,会伤到它抱在怀里的乡愁/只能,摸一下,再一下”,这一段诗人凭借拟人的笔触借景抒情,遥望着夜空中的秋月,心底涌动着思念与无尽的牵挂。一轮明月载着深深的乡愁,诗人遥望着,幻想着。欲拉近与月亮的距离感,又不知该如何掌控力度;许是怕碰碎那盛满乡愁的圆润。“只能,摸一下,再一下”,这样的表达,是情感的自然外泄,柔和的月光裹携着少女的羞涩,岂能不小心翼翼。
“——月光粗糙,剃须刀/都恍惚会钝去锋芒/月光嫩滑,如小女儿刚洗了脸/粉嘟嘟的”这一节既写月光是粗糙的,又写月光是嫩滑的,两种不同的感觉充斥着内心的情感,既矛盾又统一。“月光,汗浸浸地,有点粘/像初恋的两只手/揣在一起,因为紧张,再分不开了”,联想丰富,体察细致入微,且富有画面。接下来:“月光,微凉,像茶/滋润嗓门,才能用方言唱民歌/月光,象毛毛虫,在皮肤上爬....../那么痒,真的,有人帮你挠挠/要多爽有多爽”,诗歌的意象呈现由视觉,触觉,转移到味觉,声觉,糅合多种感官来体验月光的微妙,紧扣主题,延展诗意。
“反复摸,深情摸/再细皮嫩肉的手,都会长出茧巴/多好啊,终于同含辛茹苦的乡亲们/一模一样”,尾句继续萦绕主题,联系实际续写触感。月光与乡音乡情完美契合,内心的情感自然融入现实生活。
整首诗柔情游刃,阳刚之美稍有欠缺。若柔中带刚,增添一些张力,艺术效果会更加明显。男性的笔触如此轻盈含蓄,或许是诗人的专属风格。月在诗人的笔下是调皮的,是静美的,是微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