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后的文学面貌猜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自发韧起,已走过拓展、高潮的阶段,如今在文学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已停滞不前,一些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后的文学状态,逐步展开了新的探索。



当尼采“上帝死了”走向福柯“人死了”的境地。当荒诞、逃离、死亡、无中心、无意义、无原则等关键词充斥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时候,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中抽离,逐渐走向后现代多元而碎片化的时代。



由于后现代多元化的包容属性,自动将一些人对后现代之后的文学探索包容于其中,如此,便使得他们的探索始终逃不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藩篱,尽管一些文学主张(如俄罗斯文学批评中提出的“新现实主义”)尝试摆脱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但收到的效果也仍需要时间的进一步考验。



而“艺术主义”,正是为了实现对后现代主义的突破而诞生的一种概念。尽管后现代主义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它本身就是现代主义文学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文学思潮的总称,要完成对这样一个时代的突围,就不能仅仅从文学思潮的角度来出发了。



首先,我们尝试从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源头说起。在现代主义的刺激下,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城市节奏的加快、人被工具、环境的支配等原因,人们开始对于无意义、无中心、无原则、多元化的思考,特别是继尼采提出“上帝死了”之后,福柯提出“人死了”,就表明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已是必然(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相关文论已很丰富,这里不作赘述)。



既然“上帝死了”,“人死了”在哲学上引发了后现代主义的兴盛,那继“人死了”之后,我们该如何去寻找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帝死了”造成了西方信仰的缺失,哪怕是在东方或其他民族,现代社会的到来,社会、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知识的丰富,也让“无神论”成为社会的主流,这说明人类灵魂信仰的缺失,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问题,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



尼采“超人哲学”似乎是在尝试弥补“上帝死了”之后人类信仰缺失面临的问题,但信仰的重塑,显然比破坏信仰更加艰难,而随后福柯提出“上帝死了”也即“人死了”,瞬间给哲学带来“地震”,让“超人哲学”重塑人类信仰的尝试付诸东流。



要实现对后现代主义的突围,就必须要解决“上帝死了”、“人死了”带来的负面问题,这里就文学方面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些消极的文学流派,严重破坏了文学的样貌,如果没有正确而真实的突破,很难矫正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意义缺失、解构、以个人为中心、下半身文学等思想带来的负面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思想都是人类思想的自由,而尊重自由,已成为人类不可质疑的真理,如此,要想反对那些负面的文学主张,就难上加难。



“艺术主义”要实现的就是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严重破坏文学生态的矫正,这也是我们尝试突破“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路径。



还是回到信仰缺失的问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人类的存在、人类的意义已被后现代主义分支中一些文学流派作为攻击的对象,我们该如何重塑人类的存在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要跳出一个时代,不妨假设我们本就不处在当下的时代,以此作为局外人的身份,俯瞰这个时代,我们会得到总揽全局给我们带来的新颖的启示。



跳出当下的时代,以亿万年后的人类的眼光,来观看当下的人类,就如同我们观看亿万年前的人类,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得出的结论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当下的人类,与亿万年前的人类一样,属于动物中的一种,我们有理由猜到,在亿万年后高度进化的人类眼中,我们当下的状态,就像我们看待“猿人”一样,还没有进化成为“人”。



如果我们要跳出这个时代,只需要我们像“猿人”一样,进化成为“人”,即可跳出当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藩篱。



尼采“超人哲学”本来尝试为“上帝死了”以后,人类的去向寻找一个归属,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后现代主义还没有出现并完成它的使命),他的“超人哲学”很难解决人类信仰缺失的问题。



人类脱离物种这个概念,成为“人”,即是人类的“复活”。福柯提出的“人死了”,其实是带有局限性的说法,人类并没有死,人类学依然存在、福柯提出的大写的人的死亡、人文学科中作为知识对象和知识客体的“人”的诞生或死亡并不完全正确,尽管从文学来看,文学思潮确实由于他们的学说进入后现代主义文学,但除了“上帝死了”已得到公认,“人死了”并没有像“上帝死了”以一种“常识”来使人信服。这是由于“人”并没有像福柯的说法那样真正死去,人类学依然存在,人文学科、大写的“人”,知识型的“人”也没有消失。



人类的“复活”,指的是我们跳出这个时代,以亿万年后的视觉,来俯瞰当前的人类,将人类看作与其他动植物一样的物种来思考。为了跳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我们努力从人类进化成为“人”,从而使自身得到进化。而人类进化成为“人”,就是人类再次“苏醒”和“复活”。



这里强调人类“复活”成为“人”,是文学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那么复活后的“人”,与复活前的人类有什么不同呢?复活后的“人”有哪些特点?



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并非要摒弃现代主义文学或后现代主义文学,人类的“复活”,不仅没有摒弃后现代主义文学,反而强调要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种成果,不严谨地说,“艺术主义”其实就是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进一步渗入、综合和矫正。为了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相区分,这里姑且用“艺术主义”来表达人类“复活”成为“人”的过程。



“艺术主义”要求以亿万年后的视觉,将人类看作与其他动植物相同的物种之一,强调人类“复活”成为“人”的重要性。它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理念,提倡多元化的主张,同时也强调自由……



简短来说,“艺术主义”同时承认并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艺术主义”是为矫正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矫正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些负面现象而出现的一种理念,如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无意义的解构,为了性而性的下半身文学、由于信仰的缺失而诋毁一切意义等的现象,都是需要矫正的。



为什么“艺术主义”要矫正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这些现象,不是因为艺术主义需要维持社会的和谐,维持社会的和谐是“艺术主义”必然带来的倾向,但这不是它原本的目的,“艺术主义”是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孕育而生的“文学思潮”,它也同后现代主义文学一样,强调个人的自由。



最重要的,正是我们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我们才要摒弃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些极端做法,因为这些极端做法,严重破坏了他人的自由,而破坏他人的自由,让他人不自由,显然不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提倡的做法。



“艺术主义”要矫正的,是我们在以个人为中心时,破坏了他人的自由。“艺术主义”需要维持和继承的,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以个人为中心,主张自由的这些特性。



我们不应该,也没有权力在标榜自身权力的同时,去损害他人的权力。这样的做法,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极端的一些做法,从而导致了“人”的消失、意义的缺失、无中心和无原则的现象。



做到维护个人权力、承认差异化、多样化合法存在的实质,不是一味地以个人为中心。鉴于人类的社会属性,一位地以个人为中心,必然会侵犯、破坏他人自由的权力,从而导致他人的差异化、多样化无法体现。



比如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些人提倡绝对的无意义、提倡极端的抛却一切传统文化的个人自由、还有一些人为了性而性的书写,就根本没有考虑他们提倡的这些理念,正在侵犯、破坏他人的权力。



每个人思维不同,价值观不同,你主张的绝对的无意义和一些更极端的做法,完全没有考虑他人的意见,这也引发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某些极端现象令人诟病的原因,因此你在坚持无意义的同时,去诋毁他人的意义写作,便是侵害了他人的自由。



延伸到社会的其他方面,这也正是一些哲学家担心后现代时代,一些人提倡“”无政府”,以及其他极端的理念会破坏社会和谐进步的原因。



当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极端文学思潮提倡者在坚持他们的极端做法时,殊不知,后现代中的这些极端理念,正在破坏他们引以为傲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某些分支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是来自于这样的极端文学主张,而“艺术主义”则承认每一个人的理念,承认每一个人提出的艺术主张,承认每一个人的自由,但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为了个人的理念,而破坏了他人的个人自由的权力。



这不是现实主义中我们需要承担责任的表现,而是我们需要尊重他人权力的表现,唯有尊重他人的自由,自己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唯有如此,我们才算是摆脱了人类这个物种,“复活”成为一个“人”。这里“人”不是尼采所说的“超人”,这里的“人”,仅仅是矫正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极端,从而脱离物种的束缚,做到真正的自由。



“艺术主义”提倡人类要脱离物种成为“人”,认为人类复活,远超一切意义。它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一切思想(但是要以不损害他人自由的权力为前提),提倡多元化、差异化,尊重个人的自由,同时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自由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他人自由为前提,从而做到真正的自由。



由此看来,“艺术主义”将会解决后现代主义文学带来的负面问题。延伸到社会方面,它甚至能矫正后现代时代中的各种极端,尽管这不是“艺术主义”需要解决的任务,但是它的确能做到。



人类“复活”后,便脱离了物种成为“人”。而人类“复活”成为“人”的特征,可粗略归纳如下:



一、尊重人的“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尊重人的“历史自由”、“当下自由”和“未来自由”。

这就要求尊重一个人的身体自由和灵魂自由,尊重一个人回忆的自由,也尊重一个人当下活着的自由,和未来选择的自由;



二、在实现个人自由的同时,不能以破坏他人的自由为前提。

就拿后现代主义文学分支中“无意义”的思想为例,我们可以不再相信传统,不再相信一切意义,但是我们不能诋毁他人的传统,不能诋毁他人的意义,因为这涉及到他人选择传统、选择意义的自由;



三、努力实现个人的自由,这就要求我们要摆脱外在、潜意识、规训、各种工具、科技、情感对我们的控制。特别强调,如果只有前半句,那么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维,我们还需要做到的,就是选择我们自己认为的意义或无意义,同样,我们的选择不能以破坏他人的自由为前提;



四、在不破坏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承认并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切观点;



五、从人类“复活”的“人”,便是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我们自身的“上帝”。复活的“人”,不应该去破坏人类、动植物以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要尊重他们作为物种的权力。



这就是人类“复活”成为“人”后的特征,也是“艺术主义”的理论基石。“艺术主义”就是承认一切已出现或未出现的文学艺术主张,承认世界多元化和多样化,尊重个人的自由,不能破坏他人的自由,同时以实现人类“复活”成为“人”为终极目标的一种主张,它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俯瞰当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而诞生的一种思想观念。



随着时代的继续前进,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必将会被其他文学思潮所取代,这是历史前进的规律,但正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一样,它们的某些元素永远不会消失,但它们的原貌注定要成为历史,“艺术主义”的诞生,则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



至于“艺术主义”在文学思潮方面的具体体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艺术主义”要尊重各种文学流派,以继承并发扬各种文学思潮为基础,以人类摆脱物种成为“人”,实现“人类’复活’成为’人’”,重塑自身独有的信仰(通过“复活”,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上帝”)为终极目标。



人类的“复活”,远超一切意义,当我们摆脱物种,以“人”的形式“复活”,我们就走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桎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7 08: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