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7|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克金:诗歌写作需要深入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我认为诗歌写作的正路是,诗人应该从自身的经历人手,在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中,挖掘出具有诗意的细节片段,或是经过一段时间深化在事件中的某种感受。然后,把这些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显示,成为诗歌。

实际上,任何时代中的一位诗人都回避不了自身的经历、经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他诗歌的根源,是无中生有之所。外界对他施加的影响和他对环境的感知,只有通过“诗歌的根源”才能发生诗的效益。而在长时间中积累的生存体验,是即时性外界影响的催化剂,或者说生存体验对外界影响有相当强的熔炼作用。这里体验生存,已成为诗人自身的一种能力。

当一个诗人像躲避瘟疫一样地远离自己,当他的笔尖羞于或不敢滴出生命中高浓度的血液,那么他创作的诗,其“诗性”就会越来越稀薄。说得更尖刻一点,他写出的诗,真正称得上是诗的“诗”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成为非诗。分行排列的文字有时和诗歌很不是一回事。


(二)

真正的诗人,总是随身携带一把奇异的铁锹。他不是准备着用它去挖掘那个外部的世界。他终生挥舞着它,而是时刻在挖掘历经现实蹂躏的心灵的沃土。他不停地挖下去,渴望出现泉水……

这不会导致狭隘。个体生存的本身就是在广大之中的存在。关键是深度,是下潜生存内部的程度。挖掘得越深,泉水才会更加甘甜,水源才不至枯竭。诗人的自我生命才会被提升得越高。其超越自我的范围,就会愈加广阔,直至抵达那难以企及的境界。就像一只苍鹰,它越是想显示它的本色,它就越是在高空和大气流中上升,尽览大地的山脉、高原与河流。


(三)

诗是诗人和这个世界相互寻求的产物。诗人用“心”在搜寻,在深思,在熔铸诗篇。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也不是任何写诗的人都是诗人。甚至诗也不是唯独垂青蓬勃浪漫的青年,也许正好相反,老年则更见成熟。只要永具诗心就能成为诗人。诗在寻找着具有诗心的人将其具形显现。

世界上本存在着诗,而且它的存在形态是超形存在。再比如真理,谁见过真理是什么样子?但世间确实存在着真理。它等我们去发现,然后用语言去显示,去传达。诗同样。当诗人抓住诗的灵感,哪怕是一个词,一丝感觉,诗人就会深化强化这种感受,直至使诗完整无误地出现。精确诗思的过程,就是开掘诗思的过程,就是修改语言的过程。在修改时强化,在挖掘中修改。这样,诗人才使无形的东西,以“诗”的形式诞生于世间。


(四)

不论在何种意义上来说,每个诗人都是一座诗的宝藏,就看他有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珍宝了。诗歌写作不能说与构思没有关系,不能说与技巧没有关系,不能说与语言没有关系,但关系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博远宏大的心灵和同时发生的心灵体验。学识、经历、思考和艺术上的素养只有通过心灵体验才能发挥出诗的作用。心灵是诗的熔炉。只有通过心灵之路,诗人才能最终通向诗歌王国。我一向这么认为,诗人之所以为诗人,不是以学识和技巧为诗,不是以堆砌语词为诗,而是以心灵为诗。老诗人曾卓说过一句话:我活到今天,可以说什么技巧也没有了,只剩下了人本身。我的理解是,此时的人本身应该是心灵本身。在辽远的时光中,当心灵之光击穿纷繁的世事时,真正的艺术才会出现。这一刻一定会光临的,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一切,忘记你是正在写作,抛弃与诗无关的杂念,那么诗神就会翩然降临。诗人得到无价的珍宝。


(五)

诗歌写作无任何轻松可言,它好像诗人命中注定的不可割舍的一项工作。每首诗歌的产生都需要诗人调动瞬间的整个生命。也许还可以这样说,诗人创作的每首诗歌都是个体生命在这一点的淘空,带有终生体验的性质。有时候,一首诗会穷尽作者一生的精力和智慧。在时间的长河中,诗人生命的不断耗损便产生了一首首活生生的诗歌。任何轻描淡写的作品都缺乏一种深切的力量。即兴式,阅读起来一目十行的诗都是短命的。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诗篇,不会是随便写出的。

要坚信,诗歌总会有读者。但要注意,不要让那些读者左右你的创作。不要相信弄了一辈子文学的人。这样的人也许正在编刊编报,也写了不少的文字,可实际上没有一篇可读的作品。这种人这辈子只能在文学的门外。不要相信修过中文的人,他们对诗歌的认知也许少得可怜。不要相信为了职称而写诗的人,不要相信附庸风雅的诗人,不要相信不看别人诗的诗人。在如今,诗人、评论家、编辑、还有其他各种层次的读者,对诗的衡量标准很不一致。因此,不要希望大多数读者的认同,不要降低自己的写作水准和追求。当一些诗歌被孩子们和我上述罗列的那些人拍手激赏的时候,可想,这样的诗歌是多么糟糕!你每写完一首诗,只要有一次被淘空的感觉,就足可以肯定这首诗的品位。或者是,在你创作一篇作品的过程中,你决计把它献给某个个体,用独特的表达,就一定成为优秀的篇章。不朽动人的诗篇,就是为一个人而写。你要坚信,在全球六十亿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是你最优秀的读者。


(六)

过分地炒作语言,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这个时期基本结束了。这一点昭示着诗人的进步,诗歌向本质的复归。在写作过程中,语言并不是诗歌的全部。它不等同于诗歌,不是诗本身,它不能成为诗歌的终极。我们不能把对语言的阅读.看成是对诗歌的绝对欣赏。每一首诗歌都要有一个坚实的内核,它隐藏在语言之后。

是直捣腹地的时候了,对语言的极度热心和醉生梦死是对诗歌的伤害。当我读到一些老诗人和大师们的作品时,我的感觉并未吸引在语言的层面,而是很快的被带入到诗境中去。

我有一个比喻,语言与诗人之间,犹如精美的门帘与有情致的屋宇之间的关系。门帘撩开之后,里面还要有人想象留恋的内容。这内容所指是比较宽泛的。我觉得,我们不是为了欣赏门帘而走向空洞,更不是只为把挂帘当作一处风景。

要写出具有坚实内核的诗,必须有赖于诗人的成熟。诗不是批量生产的某种产品,它更象树上各不相同的树叶。到什么时候写什么诗,过分地强求其一会扼杀更多的可能。诗人都在找自我成熟之路。到那时,水落石出,诗歌的本质开始显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1-10-25 21:29 | 只看该作者
当心灵之光击穿纷繁的世事时,真正的艺术才会出现。这一刻一定会光临的,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一切,忘记你是正在写作,抛弃与诗无关的杂念,那么诗神就会翩然降临。诗人得到无价的珍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10-26 06:41 | 只看该作者
经验之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10-26 06:41 | 只看该作者
很多都说到我心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10-27 15:26 | 只看该作者
小弟理解大意或是一下:

一、二  =  对客观世界感悟及认知(要说什么)

三、四  =  选用修辞中通感式表达(如何说好)

五、六  =  具备之上1.2.3.4需修为(寓意张力首先感动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10-29 06:52 | 只看该作者
李_世_纯 发表于 2021-10-27 15:26
小弟理解大意或是一下:

一、二  =  对客观世界感悟及认知(要说什么)

李老师抽象思维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10-31 09:52 | 只看该作者
正月 发表于 2021-10-29 06:52
李老师抽象思维真好!

是的,小弟由衷赞成 诗歌写作需要深入心灵

的确,诗歌何以翘楚百代华章?心灵通感,迁移快捷,代入代出精准到位,共鸣惊艳;此通感修辞,既属其特色,魅力所在,同是诗写必求之手笔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10-31 10:09 | 只看该作者
李_世_纯 发表于 2021-10-31 09:52
是的,小弟由衷赞成 诗歌写作需要深入心灵

的确,诗歌何以翘楚百代华章?心灵通感,迁移快捷,代入代 ...

当下诗坛,诗歌每遭质疑诟病,近悉数源自其通感修辞力不从心,代入代出远未精准到位,致使事与愿违(枉费立意、素材)不能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11-1 08:41 | 只看该作者
李_世_纯 发表于 2021-10-31 09:52
是的,小弟由衷赞成 诗歌写作需要深入心灵

的确,诗歌何以翘楚百代华章?心灵通感,迁移快捷,代入代 ...

刘年就很擅长通感修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11-2 10:28 | 只看该作者
正月 发表于 2021-11-1 08:41
刘年就很擅长通感修辞。

是的,不论流年与否,任何人但有一首诗写通感,深入心灵,即有共鸣,共鸣越强越诗歌,成名希望越大《夜半钟声到客船,一日看尽长安花,朵花开淡墨痕 ... ...》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11: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