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5 0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论
一,诗歌的美感元素
  文字,可以说是生命的载体,传递着生命的信息。文学就是在码文字,文学就是用文字把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呈现给读者。生活就是艺术,只是很多人不善于描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艺术的语言。文学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现实与幻想。诗是文学的顶峰,也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欣赏是读者通过文字的意象表述,依靠个人经验的一个精神感受活动或过程。经常看到: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过程。其实,很多时候阅读文学并不是为了审美的,比如,看黄色文学和纪实文学。我们知道,许多读者喜欢读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为了“审美”的。艺术和文学一样,是来审视人性的。诗歌是一种高度精炼的文学体。诗歌的“美感”是许多作者积极追求的,特别是古体诗作者。“美感”可以从“柔美”到“壮美”,其都有着不同的艺术感染力。“柔美”-亦是一种力量;“壮美”-大气而不张狂。
  我把产生诗歌“美感”的要素分为:“画面元素”,“意境元素”和“文字元素”。我将在下文里会说明“意境元素”--联想和想象,“文字元素”也较容易理解,诗词的韵律划分到文字元素里,比如押韵,对仗,选词,断句等等。这里就多说说“画面元素”。
  由于我对电影剧本有些研究,对电影中的画面和人物动作很敏感(电影剧本主要是描写画面包括景物和人物言行的一种特殊文学体)所以,在写作诗歌时,特别注重强调诗歌中的“画面”描写,使其具有“动画感”,有时也留意诗歌中的“色彩”调配。我觉得,诗歌中“画面感”越强就越能让读者产生“美感”。我们常说“诗情画意”,我把它诠释为“诗情有画意”。
我把诗歌“画面元素”又分为:“静态元素”和“动态元素”
“静态元素”主要包括:人,物,景,地,色,声,数字及符号等,可简单理解为“名词”。
“动态元素”是指:使“静态元素”“活动起来”的元素,可简单理解为“动词”。
  要使诗歌中的“画面”有美感,不但要选好“静态元素”,而且要善用和多用“动态元素”,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就是个好例子,一个字既把“画面”描活了,“意境”也出来了,“低头思故乡”,“回眸一笑天地慕”中用了多个“动态元素”。再看个例子:这是杜甫的一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描绘了四幅不同的画面,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色彩鲜呈,文字优美,意境悠远。前两句的“鸣”和“上”更是使画面“动”了起来。当然,一首诗也可只描写一个画面或多个句子描绘一个画面;另外,就像电影一样,画面也要注意多切换,有时候一个诗句里可以有多个画面。
  二,浅谈诗歌意境
  这里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诗歌“意境”的看法。意境是诗歌的魂,是诗歌美的根源。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我觉得,“意境”是“意”和“境”的组合,“意”就是诗歌或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境”就是表述的空间。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就是:作者表述的思想,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联想”和“想象”是“意境”的关键。意境有大小,联想和想象有多有少。
  在古诗词中,作者常借物和景来表达情感,我们常觉得“有意境,”这也是中国古体诗歌美的所在。现代体诗歌,弥补了古体诗抒情(表达思想)的不足和局限,但在诗的“意境”方面则显出欠缺。注意的是,“晦涩”和“朦胧”都不是诗歌美和意境好的追求。如果诗文让读者弄不明白或者需要读者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才能读懂,诗歌就很难让人产生美感,意境的营造上也难让读者产生有效的联想或想象。如果在诗文里有些让人‘难懂’的句子,解决的办法是在下面的诗句做些进一步的描写或说解释,也可以用注解方式说明。一般认为,‘常中出奇’是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说在大家都能看到的意象里写出好句为最上。
  评价一首诗或诗句不一定非要用意境好坏去衡量,也可以说‘有诗味’。所谓‘诗味’主要是指有诗歌的特点,即‘言简意赅,夸张,富于想象力,意犹未尽’。
吟古诗词吟的是什么?是生命。 人生的突破是境界的突破,诗歌也是一样。诗韵就是一首诗或诗句的“和谐之美”。诗词读之不腻为有韵;读之令人叫绝为有神韵,诗词的“和谐之美”也就是诗词的韵律。
中国古诗词讲究意境,正是体现了中国诗文化的美学理念-含蓄之美。
  三,说说写诗。我也是边学边写,这里随便谈点自己的观点,以和大家交流。
  有人说,诗歌的意境已经被前人写得差不多了,很难再想出好的了。我觉得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总的来说,诗歌的意境是永远发掘不完的,不然的话,文学也就该消亡了。诗歌意境的发现,一方面需要生活的积累,另外就是不断地思考。有很多诗歌,文辞,韵律都很好,但读后常常没有什么感觉,主要的问题是诗歌的意境没有新的突破,多数诗歌里的意境用的是现成的或者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如何去构思诗歌中的意境呢?一方面要去想出新的意境,一方面去在旧的意境里去想出新鲜的表达。想出新的意境就是新的灵感来了,我觉得多用心去构思就会出新的灵感;那如何从旧的意境中去发现新鲜的意境呢,举个例子,疏影和寂寞是常见用的意境,是不是可以去构思成这样:月归疏影稠,寂寞云单行;再有,见到‘人约黄昏后’这样的情境,可以去想‘雨约黄昏后,’‘春约黄昏后’等等,我觉得,如果能用其他的办法写出寂寞,就尽可能在诗歌中不用‘寂寞’这词,也就是说,对大家熟悉的意境尽量不要直接用。
  诗歌最重要的地方,我觉得是诗歌中的情感把握。太多的修饰和雕琢会降低诗歌情感的表达,把握好诗意和直白的比例是写诗的一个技巧吧。再说一点,现代诗歌中,想象力过度是新诗人比较容易出的问题,他们把写诗看成了智力的比赛了或者说智力的游戏了。诗可以是一份情,一段往事,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份憧憬,一种感慨。我认为,诗歌-情(意)第一,字第二,巧第三,而三者最好含有意境的展示,当然,诗有哲理,含智慧更好。
  简单说句诗歌的‘逻辑’。我觉得,文学的逻辑可分为‘外在逻辑’和‘内在逻辑’。‘外在逻辑’也可以称为‘表面逻辑’,‘内在逻辑’可以说成‘潜在逻辑’。一般情况是,小说比较注重‘外在逻辑’,而诗歌更看重‘内在逻辑’。
  谈点‘诗歌距离’的看法。每一首诗歌对每一位读者都有不同的距离,即‘诗距’。诗有时代,地域,语境等文化特色,这是大的方面的‘诗距’;而读者有不同的文学修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产生的‘诗距’相对比较小。常说,一首诗歌读起来很亲近,很感人,能产生共鸣,这就是说‘诗距’小,也有很多诗读起来感觉内容和自己离的很远,比如读古诗词(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古代和现代诗歌),大多都有这种疏远感,当然即使是近代和现代诗,很多诗歌也有这种疏远感觉。那么,如何才能让读者缩小‘诗距’呢?我想,首先要从作者这方面下功夫,要做到‘观察细,感悟深,描写精,叙述准’。
  这里再说说诗歌的‘无病呻吟’。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人是在故意贬低写诗的人,而有些则是指出了诗歌的问题。‘无病呻吟’的问题,我想是因为诗歌修饰,雕琢过度,降低了读者对情感的理解,再有就是作者在诗歌情感的表现上把握不好,让读者觉得作者只是在写文字,使读者无法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写古体诗词的人,模仿古人的痕迹过重也会让读者觉得是在‘无病呻吟’。
  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想想什么诗或诗句流传最广,最受欢迎,什么样的诗人最受人喜爱,写诗就向这个方向努力一定不会差,当然,尝试不同风格的写作更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才华。顺便说一句,诗歌创新是诗的最重要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诗歌。中国诗歌的辉煌,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如何去创新?简单举个例子,别人用平声韵角,而我用仄声韵;别人写格律,而我尝试不用格律写或改变格律。再有,诗歌的题目选材对写作的创新极为关键,新意的题目常会有新意的思维。我姑且把诗打100分,60-80为一般,80-90为佳作,90-95为上佳,95-100为极佳。另外,要善于修改以前的作品,有时候改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能使诗词提高一个格调,很多佳作都是修改出来的。
  由于诗词的文化语言环境和古代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现代人如何去写古体诗词?我认为诗词“古韵露今”为最佳,也可以说要“古韵第一,今情今景为第二。”诗词文字和内容一味仿古或大多是现代情境,则显得古体诗词写作脱离了现实或失去了古体诗词的韵味。今写古体诗,以出好句为上,也可以说,以句子的内容为主,不必为平仄所限。      
        取消约束,就是释放活力。关于诗词的平仄,我主张,不问平仄,但求押韵。古诗词要求平仄,主要是因为古诗词要吟,要唱,有平仄更能体现韵律美,如今的诗词只是念,不必追求平仄,当然,你一定要按平仄写,我也很欣赏。很多诗压仄声,念起来也很好,写出的句子,自己念着顺口或不拗口就可以。太纠结平仄,让很多想学写古诗词的人,望而却步。要想发扬光大古诗词,先让人写起来,至于今后有人要写律诗,绝句,自然会学习平仄。写古诗词,有韵才有味,另外,创作时,可以时空穿越,时空交错变换,使诗词灵异幽玄,或产生更多新意。好诗往往都是修改出来的,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诗词如何才能写得更具有灵性,灵动?我的经验:多用拟人写法和画面描写,还有一个经验,就是打破句子里常规结构,顺序。举个例子,明月千山野风吹,可以这样表达:千山月明野风吹,或月明千山吹野风。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一谈诗歌就说‘诗言志,’我认为应该说成‘诗可言志’。诗歌是精炼的文学体,文学主要是用来描写人性的,诗歌当然不应例外。人性里最主要的是情爱,伤感是人性中的主调,这或许是因为资源和人的禀赋等原因,人类无法获得最大和完美的满足,所以说文学中也可以说诗歌里伤感是主流,有人说:“快乐只有一种,而伤感却是千千万万种。”“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幸。”也是这个道理。
一切皆可诗。诗无限,词无限。诗有直白型的,诗有朦胧型的,都可以写出好诗。
诗是学问,是言志,是抒情,是记景。无学则才庸;无志则人庸;无情则心庸;无景则字庸。诗可以赞扬,诗也可以批评。
诗是启蒙。启蒙自己,也启蒙别人。诗论里对现代诗的论述比较少,是不足之处。简单说一句,现代诗常见的有这三种,写情感的,写哲理的和写所谓文字游戏的。总的来说,诗歌要写出意义来才好。
  文字或者说诗歌根本上说是不应有国界的,比如,能反应普世价值和根本人性的诗歌。写作可以产生崇高感,高尚感,这样的感觉比快乐感有更高的精神层次。超越文字,轻松自在。思想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伟大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诗歌同样如此。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的《自由与爱情》为例: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四,这里简单谈谈诗人。诗者,感性之物也。诗者,情真,情迷者也。诗人的财富都在诗里。在中国诗人的地位在人们心中总体上是非常高的,可以说什么人都倒过,而诗人却倒不下来。什么是诗人?我想从这个角度说:诗人是闲人,是悟者,是情圣。诗人应该是悲天悯人的,文字主要是用来诠释人性的。要说什么是诗人,我觉得,诗人就是在某一段时期把写诗作为职业或事业的人。区分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标准不是以写诗的质量高低,而是对诗的追求。诗人和作家是最懂爱情的或者说是感情的,尽管他们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的情感细腻,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及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认识感悟深刻,敏锐,因此,他们才会写出感人的文字。诗人是把万事万物都组合起来,发现寓意,赋予意义。某种程度上说,诗人是孤独的,诗人是忧郁的。诗人基本都是爱国的,无论是离开还是留在故土。诗人都应当是干净的,作家可以脏一点。
  只要你想成为诗人,就一定能成为诗人。
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是诗人?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1,要有一定量的诗歌(80首以上吧)
2,横向比较各有长短。(与当代写诗的人比较)
3,纵向比较各有长短。(与历史上写诗的人比较)
  这里面,自我评价很重要。诗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是诗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诗人的灵感来自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伟大的作品,一定反映出伟大的情感。阅历是文人的创作财富,有好的胸襟和好的认知才能写出上好的作品。见多识广是经验的积累,高的境界是理性与智慧的升华。
  国学里,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诗歌。中国诗歌比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理想,现实,美,艺术,人文的综合体现。中国是诗的国度,尤以古诗词博大精深,美轮美奂。在当代的中国诗人里不会写古体诗是令人遗憾的,而只钟爱旧体,忽视新体诗,我发现几乎很少有人敢称为诗人,原因也比较简单,就是写古体诗的人要与中国的古人比较,在现代的语境下要想超过先贤,难度是非常大的,当然,如果加强对古体诗词方面的创新,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创作,书写模式(例如,配以文字变化,图片,色彩等),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知识面,知识结构都优于古人,我想,超越古人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再说一点,写诗可分成‘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以我自己的观察,大多数的诗人或诗歌爱好者写诗是为‘个人意义,’也就是说为自己而写,注重的是个人的感受和情感释怀;‘社会意义’是说写作是为别人而写,注重宣扬自己的思想,理想,审美趋向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现代网络使诗歌和文学网站大量增多,这对写诗从单纯的‘个人意义’向‘社会意义’延伸提供了一个大的良好环境,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超越传统及超越传统写作模式的平台。写诗和写小说,写剧本,画画一样,都是创作,既然是创作就不一定只写自己的事。 真诚希望在今后不久的将来,中国诗歌的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文化是创造出来的,愿我们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8 00: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