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约谈:
访谈主持人 王采玲
受访谈人 石乐(陕西)
1、你认为好诗,有什么标志,需要具备那些要素?
什么是好诗?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读者(包括诗人、评论家)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么说,首先要认定的是:是不是诗。如果非诗,则不存在好诗或坏诗之说。其次,好诗必然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为之一动,有所思、有所悟。诗歌的语言,不在于口语或非口语,主要是语言的力量——撞击力、穿透力和张力!这就是好诗标志。诗歌的语言和诗意应该具有流动性。自然而然的流动是最高境界,像水一样的流动。诗的语言、诗意(意象)都应该是自然的,不别扭、不牵强。当然,诗歌的雅俗不是诗歌“好、坏”的判别标准。雅,也会平庸,令人无动于衷。俗(不是淫事淫诗),也能使人眼前一亮,为之动心。一首诗应该有主题(诗意、思想、情感、精神),而且这种主题应该通过意象表达(我称为诗意的传递或外化)。这种诗意外化是多维度的,是通过诗歌语言实现的。因此,主题、意象和语言是一首诗的基本要素。
2、你认为不好的诗歌,是什么样子?有哪些缺点,不尽人意的地方?
前面说过了,诗的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见过,我也说不清它长什么样子。或者说它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固定的长相。一句话,就是读了没有感觉,更谈不上共鸣。有些诗,读了不知所云,太晦涩。我不能说它不好,只是不喜欢;有些诗,似乎就是一个段子,博人一笑,没有诗意或说诗意比较肤浅;有些诗,意象叠出、繁杂,给人的感觉是太生硬、有点用力过猛……。这是不是属于不尽人意的地方?
3、你从读者的角度,看待当今诗坛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如何看待当代诗坛?
我也粗略地看过这样的论述,网络上这样的文章也不少。有的称“祸害”,有的称“乱象”。对当前诗坛及诗歌现状不满的呼声此起彼伏。我认为,这也是诗歌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首先,诗歌写作缺乏主流引导。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新诗有三大流派:象征派、自由派和格律派。部分学者则认为更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徐敬亚等在编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徐敬亚等,1988)一书中,列出了68个诗歌流派。我有时觉得,那个时候是一个诗坛趋于“大治”的时期。不破不立,破了,立了,就是发展了。曾经的“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称谓,其实也是值得商榷的。现在,还没有那一种诗歌主张和流派形成主流。2016年,以谯达摩先生为创始人的“北京诗派”已经或正在掀起一场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这是值得庆贺的事。第二,网络的发展,也是造成当前诗歌现状的客观原因之一,但主因还在于诗人自己。无疑网络发展为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作品快速、方便的在网上发表、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平台。其中不乏大量在官方刊物难以发表的优秀作品。但网络诗歌的缺陷随之突现,寒山石先生曾概括为“五多五少”(垃圾多、精品少;作者多、名家少;圈子多、建树少;游戏多、思考少;随意多、学理少)。第三,对诗歌写作者以社会身份称谓令人不解。如农民诗人、军旅诗人、旷工诗人、外卖诗人等等,但这并不代表诗人的诗歌主张(“流派”)。如果都以工、农、商、学、兵,甚至“民间”与“官方”来区分诗人,无疑会造成诗歌的混乱或对诗歌的误解:(1)陷入以社会身份区分诗歌写作的误区;(2)淡化了诗学观念主张,掩盖了诗歌本质含义。
4、诗歌是要借鉴古代的诗歌传统,还是吸收外国诗歌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才能发展中国的诗歌?
谈谈自己的看法。源于欧美二十世纪60年代,并于70、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一场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的变革思潮。它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或解构,主张艺术创作的人性化、自由化,认为抵达真理的认知方式是多渠道的,即对一个存在的客体和特征符号,往往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强调的是主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简言之,就是人的内心感受。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诗歌作为文学的语言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发展必须得到充分肯定。诗歌到底应该怎么写?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我国古代诗歌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等应该是“存真”之处,国外诗歌的创作实验和诗歌理论也应该被吸收。坚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
5、诗歌应该反映什么样的内容,为谁服务?
毋容置疑,诗歌是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自然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需求及其变化。对于传统的“大我”、“小我”之说,我觉得应该辩证的理解。“小我”之众,就构成了“大我”,“大我”之中也必然包含“小我”。 诗歌毕竟是诗人思想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因此,说得大一点,她一个诗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也是一个诗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格局的体现。我更倾向于诗歌应该更多地揭露、讥讽和鞭笞现实生活的阴暗面,以其特有的方式从另一个视角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公平、仁爱、开放、自由。当然,这并不是反对歌颂类诗歌,或否认诗歌的歌颂及赞美功能,只是观察和体会现实的视角不同而已。我觉得,后现代主义诗歌其主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更符合人们对世界的不断认知过程,更符合诗歌载体丰富想象力的要求。
6、什么是你坚持读诗的动力,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或者坏处?
从1983年第一次发表在大学校报上的诗算起,迄今已经四十年有余了。当然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大学毕业不久,主要精力都在项目上),一个时期中断了诗歌写作或写的非常少。因为我明白,写诗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许许多多的诗歌爱好者一样,我不可能靠诗养活,实际上诗也养不活我。如果谈到写作的动力,那就只有两个字:兴趣。阅读诗歌和诗歌创作都能让我心情舒畅!心情愉悦,身体就健康,这就是好处。再没有比它更大的好处了。
另外,随着信息系统发展,与诗友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越便捷,比如今天您的这个约谈,既是交流,对我更是一次思考和提高。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一个诗人是靠写诗发财。即便是著名诗人,如果没有养家糊口的职业,生活一定很拮据,很清贫,甚至很苦很苦。他们靠对诗歌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用薪水养活着自己、家人和诗,他们因此快乐着,甚至陶醉(石乐,2013)。”
谢谢您的约谈。
2024年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