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三叶,落月有痕
-----夜读三叶三的微型诗
文/素魄清魂
“一叶一清净,一花一净土。”三叶三的微型诗格调低沉,严谨的诗句里融合着岁月的喜怒哀乐。平静且舒缓的语境,常常把读者的思绪引入其设定的诗意情节之中,不用自主地被那些诗句所感染:或波澜不惊,或风生水起,或刚柔并济,或浅唱低吟。
三叶三在所有平台上的个人简介都非常简单:“男,姓名伍荣基。新加坡人,从事美发设计”。可想而知他的诗歌亦如他的职业,发现美,塑造美,回味美。读过他的作品后,我常常在想,三叶三平素一定是一位注重细节的男士,每一首诗都渗透着他的真挚情感,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思绪。随着他跌宕的诗思,去感知,去揣度,去畅游。
与三叶三并非十分熟悉,只是在一些微型诗群里读过他的诗句,感觉无论什么题目在他笔下都能体现出非凡的诗思,给我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与心灵震撼。在微信里我给三叶三留言,问他三叶三意指什么?以此破解我对这个称谓蕴藏意义所存在的疑问。三叶三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微型诗有三行”。一位热爱微型诗,执着于三行创作的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缔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学快乐。记不清什么时候在什么群里见到了三叶三的名字,只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笔名使我联想到三叶草,有温馨,幸运的感觉萦绕心田。多次拜读他的作品后觉得三叶三这个称谓,定然是他心中的三叶诗思:一叶月光,一叶清影,一叶云痕 。让我们轻声走进他的诗行,探秘属于他的诗林奇境,尽享月色里的诗情,随心影起舞,踏几行云痕。
一叶月光
安静的夜晚,溶溶月色,总会触碰到诗人敏感的神经末梢,联动萌发出一缕缕诗情,唯美,清新,柔软,孤独,丰盈。三叶三笔下的月光,是一枚闪光的银叶子,在浩瀚的微型诗宇宙里,舒展闪耀。月光的柔软,恬静,温馨,细腻,在他的一首首微型诗里浮跃,璀璨出圣洁的光芒。《望月》;“夜色,相忘于絹白/溺水中的我/推开光影窄门,没入虚构栅栏”。虚实相生的诗句,似在讲诉一段凄美的故事。这一段月下纠结的情思,陪伴着诗人度过每一个孤寂的夜晚。月光跳跃千里,空旷的夜更显清寒。在这皎洁的月光下虔诚祈祷,浮想联翩。从桎梏自己的潜意识中出逃,跳出黑暗的束缚,尽享月色的唯美与温柔。明月里有诗人,诗人眼中有明月。心像与物象叠加出诗意的场景,心绪在絹白的月光里沦陷,步入生死轮回。再来阅读三叶三的微组《月夕》,内容如下:
今夜。一页代词,别于你的横枝/今夜霜色低吟/——风,依然如故
今夜,陌路相连/谁把瘦菊唤醒/今夜有人凋落,有人止于一声鸟鸣
今夜秋水在涨/今夜,一杯旁白,一个仰望。窜改/一条河的走向
今夜光,撕开暗影/今夜寒蝉凄切/还有孤歌,如序斟满一轮清辉
——秋,已非秋/灯火渐远。今夜/落木扶起西风。梦里穿过栅栏
五个单首围绕着月亮这一永恒的话题,缠绕,延展,咏叹,低徊……读这首微型组诗,不禁会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慨叹。前四节皆以今夜起句,第五节则以今夜收尾。整组形成排比段落,结构整齐,句式和谐。诗人立意高远,情感从心的原点伊始,走势不断增强,在达到一定的抒情高度后,又回落至起点。此时若听着理查德《秋夜私语》,阅读着这样情节丰沛的诗句,定然回味绵长.......品月抒情,邀月共舞,与月同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惹人深思的同时,却又陶醉其间。小节与小节之间相互辉映,层层递进;彰显出诗人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字字句句力透出诗人博远的胸襟,情感旷达且低沉。一词一句向岁月深处纵深,交付自然诗意的潜能量。从心底捧出一束诗的蓓蕾,绽放在月光如水的夜里。月光里那栅栏总会在诗人的笔下出现,是为情感设限?亦或是为了构建诗意的氛围?难道不是魂牵梦萦的故乡时刻被铭记在心上吗?斑驳的诗句落入秋白,发人深省。一袭月光,唤醒无数梦魇,唯美在这样的季节,低徊……
月光在诗人的心里是朋友,是恋人,是虚空,亦是存在。世间的万事万物本就是相生相克,充满着矛盾。破解自然密码,转动诗意的钥匙;打开心锁,记录生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月光在诗人笔下出现的频次极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月亮栖居在诗人诗意的幽谷,无声散发着明亮的光芒。《临摹》:“仿佛水,拽着月/仿佛风拽着风/仿佛镜子,拽着我和我倒扣的流年”。同样是排比铺陈,这或许是诗人最喜欢的创作手法,大量诗作中可以寻到考证。水天之间,有明月高悬,诗人在这样的意境里反复咏沓细数过往,感叹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水中月》:“如你垂下夜幕。如你/翻过一万句谎言/于一纸虚妄中,等一个人”。虚与实,清晰与模糊,在诗意的朦胧里使人辨识不清。是月光在等诗人,还是诗人守护着这水中的静月,不卑不亢,耐心地,苦苦地等一个承诺,等一句安慰.......宣泄心情总要在万千思绪里找到一个突破。在浩瀚宇宙中,月亮甘于寂寞与孤独,默默独行,留下过多少美丽的瞬间,无疑是诗人寄托情感的最好选择。水中碎落的月影,是三叶三的诗意层层聚集又轻轻地散开.......柔和的感觉,是一粼粼细浪冲刷着心田,留下美丽的故事。诗意是流动的,是浅唱低吟,是心灵的婉曲。《一朝风月》:“是悬于非外。数黑,论白/秋悬于秋外/顷刻,眉目之间皆是滿城落叶”。是与非,白与黑,秋在秋之外,月下一地落叶,飘落在这熟悉的城市。诗人望远凝望,在思考着什么,在期盼着什么,或许只有诗人自己知晓答案。秋已近,满城落叶飘零,多么诗意的场景,反义词的并列出现,加之诗人丰富的想象,使得诗情更加深邃灵动。三叶三的诗句常常是冷色系的且蕴藏着深厚情感底蕴。底色是自然的,是纯净的,是心灵镜头下的真实聚焦。仿佛一帧帧生活照片,在我们眼前一页页被翻动......
一叶清影
张先在宴春台慢中有“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亦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佳句。可见清影这一诗意的词语,自古有之。三叶三笔下的清影又是什么样的呢,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呢,让我们从以下的诗句中来寻找答案。他诗中的影子是有形的亦是无形的,心随影动,影随心变。影子是虚幻的,亦是真实存在的。形与影默契相随,影子的出现必须具有特定条件。譬如在阳光下,月光下,方可呈现出来。诗人笔下的影子,在属于他的月光里,阳光里,在他的心田里。例如月光里的影子,《空杯》:“作为说辞。对月,成影/作为自述。煎熬/是长夜里一种难以言喻的痛”。《方寸》;“不过是月光领地/思念的兽蹄扬起灰尘。让影子/一点一点,出走”。阳光里的影子,《站台》:“光歇了,影子成为静物/那一刻有风吹过/那一刻,如果时间被风凝固”。《新芽》:“光阳晒出影子/流水肢解桃月/黑土低于草木的姿态。破,东风”。《立春》:“是落日成为枝头上的歧义/是冬影的余生/是风,赶着风。于无声处,向南。”,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诗句的情感走向。不同寻常的创作习惯,能够给读者带来非凡的文字震撼与体验。情景交织,隐忍不屈的意志隐藏在这些诗句中间。光影流水,桃花水月,所见所闻,在他笔下都有了神奇的生命力。深沉的笔触,加之强大的想象,在诗人厚重的情感笼罩下,使读者的心情绷紧,仔细阅读过后又似乎得到一丝松弛。
一叶云痕
云是轻盈的梦幻,是漂泊的絮语,是淡淡的回忆,是深海呼吸吞吐出的岁月符号。了了云朵,在诗人的心里辽阔出新鲜的诗觉。仰望云空,平凡的身影寻找着最佳的向度,幻游成云中的一只青鸟,在诗意的天空自由飞翔。云是天空的微表情,也是体现诗人心情的一面镜子。与一朵云自语,远眺云海,靠近一朵云深呼吸;深蓝海水是漫天云朵的忧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流连在这样的诗意里,整个人的身心是愉悦的,轻盈感,惬意感伴随着走心地阅读,与这样美好的情愫完美契合。望云怀远,静坐在红尘一隅忘掉一切忧烦,与自然相融。从诗人《坐看云起》中的句子去体会:“笔端,会洞穿枯寂/枯寂有半生空白/空白在漆黑的字迹里,燃烧黎明”。顺贯顶针的独特手法,别具一格。情与景自然接洽,相得益彰。向云沉思,游离的思绪贴近海的蔚蓝,独特的感觉效应与一朵云相互聆听心音。如《一朵云的天空》中有这样的诗句:“是落单的游离/ 是海 /呼吸着手心揉碎的一大片深藍 ”。云下自省,在纷纷扰扰中,能够永葆初心,坚守一份坦然,一份执着,一份豁达,是多么难能可贵。诗人在这首《清与浊》中写到:“黑与白豢养的尘世,我放牧人间/胭脂妆裹的倩影/乌云下:你虚构自己。一叶云痕,诗海泛孤舟
心上三叶慰平生
心有三叶,云集大千。排比的应用,在三叶三的很多作品中多有呈现。大多数所用词语排比的位置各有不同,譬如:《经书》:“烟过,转过,唸过,风过,拜过,雨过/此刻诸神寂静/一尾蝉,没入春秋”。《落日微醺》:“渡寂,渡落,渡云,渡烟,渡离愁/独饮夕风作酒/醉了过客,又晚了归途。”。《轻点》:“云飘过花开过雨下过 /梦冷过,如果你来 /记得悄声的从我面前,走过”。《小雨点》:“湿透草木,就湿透了春天/湿透了一抔黑土/就湿透,三月里用方言呐喊的人。”顶真格式也是诗人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例如:《逆生长》:“坠落,不过是万物生成的命运/— —流光划向原罪/原罪,划向永恒的黑暗”.《闻香》: “关于春色,雨水交出返青的动词/关于返青的动词/此刻一个人,适合一杯酒。”在这里我就是简单提一下我的发现,大家可以了解一二。
读过一些三叶三的微型诗后,感觉心情总会在松弛的意境中收紧,沉入诗意的谷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记忆的缺口被那些严谨的诗句填满,低沉凝炼的诗思,仿佛无形的触角在长夜里伸展。他在《焰火》中写到:“沉默,取代了轻浮语意/握一把时光的悼词/以傲为引,赤裸着告别黑夜之外。”焰火这一物象在诗人的语言里形成了新的具象。隐藏在文字下边的是诗人内心的深邃与波澜不惊的心理活动。《子夜》:“有人,晒出陆峭的月光/有人吹落晚风/与自己诀别,敬潦草余生一杯酒”。夜晚是最能赋予我们诗意的时段,随着联想的小宇宙爆发,美好的情愫也会应时而生。在这里第一句:“有人,晒出陆峭的月光”,陡峭常用来形容山峰,在这里诗人运用移觉赋予月光棱角与锋芒。诗人想到的会是什么呢?下一句依然以有人开头,与上一句并列呈现出,不同人不同的思想活动。尾句画风突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来。这幽深的夜啊,这一路走来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了苦涩。告别过往,敬一杯清酒给自己,聊慰平生。
还有以下这些诗句,适合在静静的夜里,聆听着轻音乐,仔细咀嚼每一个具有灵根的文字。《归去来兮》:“谁掏出灯火,秉烛长夜?/晦暗的光影/正目视,倚门的裙摆逐渐消失”。《望星空》:“或醒于南柯/或醉于波澜/长夜干瘪。微光缄默,仅供悼词疗伤”。《落叶的叹息》:“流水啃出空枝/秋已非秋。风卷半生苍茫,洇湿/半句枯黄,半句归根 ”。诗境的高远旷达,情与景在诗人的意念里完美契合;成行,成句,成诗。泼墨写意,融入无限的情感元素。托云、托雨、托落叶或托黄昏,亦或是万家灯火,诗意的感觉与诗意的场景交相辉映,引领读者走进诗人诗意的栖居地。这样的诗句是灵魂的淬炼,是岁月长河里的积淀,是诗意能量聚合后的裂变!
纵有千言,亦不能完美诠释三叶三的诗情。断断续续多日,姑且写这么多吧。
2025.4.12(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