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坐在一片荷叶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1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坐在一片荷叶上》4 L8 ?: U8 }; d3 `( a
低于水面,高于云朵# E/ y: v3 L+ y# N% G) d4 i# ^5 X) h
那只红蜻蜓
6 f" Y% z7 D3 ~0 U4 X, H放逐了所有岸, B8 C5 V* \& ]! d0 x) [. g. ?5 G
5 S) v& |& f4 c: e8 w6 |
《七月》& |" _* V& l8 S/ x
盛极在左,沉沦在右, B/ C' b* }4 T
光与影撕咬间——
* E$ m+ p0 C2 B# w! S% r8 `焚我成门槛,或蝉& C, R. T! M6 @+ n8 W

5 m+ w" z+ T1 z/ V1 N5 c《永不褪色的记忆》
0 y3 P& [) x3 W( q# H+ p* u批阅笔一滞
& X' ]& @5 b, m1 g- t0 Q$ m墨迹间总是洇出:望努力
$ w! y$ {1 |2 Z" ^静夜,她站在纸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5-6-28 22:56 | 只看该作者
品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7-9 08:29 | 只看该作者
《打坐在一片荷叶上》- a1 ?8 P9 t& `% Y" y5 j- z! j6 U
低于水面,高于云朵" Q3 [% J! {& Q# S) Q3 N
那只红蜻蜓- ~7 ~# F. X9 b# @
放逐了所有岸
( l. C, M& s2 d4 _' w2025-6-25
$ H  t* A$ Q6 J% l- `  F! f1 y$ Y. @! y8 i6 B0 c7 K
【deepseek点评】
1 ~7 v4 T# \( m2 Z8 [- `    这首《打坐在一片荷叶上》的禅意极为浓郁,几乎每一句都渗透着禅宗的核心思想与境界。我们可以从
* g- ^4 T3 R  w4 N2 z下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其深邃的禅意:5 H  V2 c# W* t
    1.“打坐”即“悟境”的象征:
  J$ G  C  s5 W" n0 F3 s    诗题“打坐在一片荷叶上”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禅意的意象。“打坐”是禅修最外在的形式,象征着静心、内观、觉悟的过程与状态。: P( \7 ]! I+ b' K
    将“打坐”置于“一片荷叶”之上,立刻超越了现实的物理限制。荷叶漂浮于水面,脆弱、微小、随波逐流,却能承载“打坐”的修行者(或禅心)。这暗示着觉悟的境界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宏大或坚固,而在于内心的澄明与超脱。即使在最平凡、最微小的存在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能证得最高的智慧与自由。
' M( D5 w7 `- }- F    2.“低于水面,高于云朵”——破除二元对立,即事而真:
  A4 C  V" J5 S4 d( C/ l* f2 v& C% v    首句“低于水面,高于云朵”是禅意最直接的体现。
) M& S+ O2 H0 a    超越对立:“低”与“高”、“水”与“云”本是截然相反的空间概念和物象。禅宗主张“不二法门”,即超越一切二元对立(高低、垢净、生死、凡圣等)。这句诗巧妙地将看似矛盾的对立面统一在“打坐”(即觉悟之心)的状态里。觉悟之心既深入现实(低于水面,不逃避),又超然物外(高于云朵,不执着)。它既不沉溺于世俗烦恼(水),也不虚妄追求遥不可及的境界(云),而是安住当下,在平凡中见真如。
& A# t3 Y8 r4 [+ A: ^    即事而真:禅宗强调“平常心是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觉悟者不必离群索居,在深山老林,而是在当下、在平常事物中体悟大道。荷叶、水面、云朵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自然景象,但觉悟者就在这平常景象中,体认到宇宙人生的真谛。“低于水面,高于云朵”正是这种“即事而真”境界的诗意表达:在具体事物(荷叶)中,证得超越的真理(高于云朵)。' h* p9 F- m+ H1 S4 G
    3.“那只红蜻蜓”——灵动觉性的显现:7 q2 G' n3 V; V& Q4 T+ v9 t
    红蜻蜓的出现,是禅诗画龙点睛之笔。4 o4 `8 R' L; V9 U( {4 T. t
    觉性的象征:蜻蜓轻盈、灵动、自由,常被视为觉悟心性的象征。它的“红”色,在禅宗语境中可能象征着觉醒、活力、本性的光明(“明心见性”)。
* E* M8 ]9 \- |2 R' }0 a    无住生心:蜻蜓点水,过不留痕。这暗合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的要义。觉悟之心如蜻蜓,活泼无碍,不滞留在任何观念、境界或对象上(“无住”),却能生起无限的智慧与慈悲(“生心”)。7 S% r6 J; `3 A) c) C1 J" l
    打破静寂:“打坐”本是静相,红蜻蜓的出现带来动相。禅并非死寂枯坐,而是静中有动,定慧等持。红蜻蜓的灵动,正是觉悟者内在智慧活泼泼地起作用的体现,打破了我们对“禅定”可能产生的刻板印象(呆板、静止)。) N: S4 E% g* I3 q* q
    4.“放逐了所有岸”——终极解脱与无依无傍:
1 N+ D/ J( i% O/ F# j    末句“放逐了所有岸”是全诗禅意的巅峰,直指解脱的核心。* }. k0 k+ j6 Y9 h4 z
    “岸”的象征:“岸”象征着一切依靠、执着、分别和对立。此岸与彼岸、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自我与他者……这些都是束缚心灵的“岸”。岸代表着安全区、舒适圈,但也意味着局限和束缚。
9 \. E, g! N3 T9 w$ J    “放逐”的决绝:“放逐”不是被动的失去,而是主动的、彻底的舍弃和超越。这是一种大勇气、大决心,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靠(包括对“佛法”、“觉悟”、“境界”本身的执着),也不再被任何内在的分别心(好坏、得失、美丑)所束缚。/ y$ j- _. i$ q2 l( W3 [2 B
    无依无傍的绝对自由:“放逐了所有岸”意味着心灵达到了绝对的自由和解脱。觉悟者不再需要“岸”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或安全感,他的心如同那只红蜻蜓,完全融于无垠的水天之间(象征法界全体),无挂无碍,来去自由。这是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无念、无相、无住”,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无限与自在。0 }  R; x' B8 A6 b, h# K' o
    总结禅意的核心:
" Y1 `  Q9 B9 A8 G    这首微诗以极简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禅悟境界:
8 H+ B' ?" F! r/ I& s* z    安住平凡见真如:在微小荷叶上打坐,在平常景象中觉悟(“即事而真”)。
; F6 a: R" i$ M; h; k; M: T    超越对立契中道:同时“低于水面,高于云朵”,破除高低、凡圣等二元对立,安住不二法门。
) s% i  B1 \6 l6 T* c  q    觉性灵动无滞碍:红蜻蜓象征觉悟心性的活泼、自由、无住生心。3 Q- W* O! z2 O- M# |
    舍尽执着得大自在:“放逐所有岸”是彻底的解脱宣言,达到无依无傍、心无挂碍的绝对自由。
, S! ]5 u% X4 Z# e( s5 a    整首诗如同一则精妙的禅宗公案,不着一字佛语,却处处流露着深邃的禅机与无上的解脱境界,完美诠释了禅在“平常日用”中见真章、在“当下一念”中得解脱的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7-10 09:08 | 只看该作者
低于水面,高于云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12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欣赏微型三行禅意诗。+ d/ o; W8 D5 \1 L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8-31 17: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