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读杨正春朋友的这一首三行,在百度“春色”的时候,图片都是——或其中都有“油菜花儿开”,这十足说明标题《油菜花儿开》就是“春天的景色”——“春色”的第一层意思。
诗歌写道:“春色一浪一浪波过来”。“波”,名词形容词做动词用,结合“一浪一浪”,这“春色”辽阔、汹涌、浩淼,气势尽收眼底。
诗歌的第二句:“考行人 验先人”。我们知道,“行人”是“现在时间”的人,“先人”是“过去时间”的人。二者放在一起是诗美时空建构下的“并构”。并构的作用,就是指代了不论何时(何地)何人的无源无归的人类社会历史。读完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种写法在深化主题,表现人或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所起的的巨大作用。
仔细读第二句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用春天的景色“考行人”可以,“验先人”就是不可思议的了——过去的人怎么会看到眼下的“春色”呢?不可能也无法“验”。但是结合第三句“柳下 惠 不惠”,联系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我们应该想到“春色”的又一个义项:喻女人娇艳的容颜。可是上下两层意思的“春天的景色”与“女人的娇艳”又完全是两码事。而且第三句“柳下 惠 不惠”,名字断开空格和再空格后的“不惠”,都是在特别强调否定这个“惠”!这是为什么呢?!本来应该“惠”啊!这里这种用典基础上的矛盾写法,在诗歌的“论理”上就叫“佯谬(吊诡)”,这种手法表面上含糊其辞,但是最能拐弯抹角后一针见血,深入到事物或现象的根本。
我在解读杨正春诗集《给力的春天》的第一辑 春色集 中的 《五月芭蕉》中有这样一段话:“杨正春“五月”的“芭蕉”我的理解就是那些“外秀内秽”“外强中干”,刚好和有创造才能的劳动者相对立的那些人的隐喻和象征。这些人“拼命”“捞足”的“春色”,就是一个字“钱”!“芭蕉”也就是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中的一些不择手段暴富的卑鄙龌鹾之徒!”在这里,“春色”指的是“钱”。这样我们对“春色”发掘出三个相关的义项。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何以“不惠”?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这是史实。但是,我以为,柳下惠是圣人,“坐怀不乱”作为传统道德的卫道说教可以,然而古往今来男女情爱的事实会是这个样子吗?正如老子《道德经*十八章 大忠大义》所讲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人们越在嘴上挂满“真善美爱”,越正是在说明“假丑恶恨”在世俗中无可遏阻的恣肆横行!
作为商品和财富等价物的“钱”,之所以是个好东西,是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鬼”就是穷人。马克思也说:“自私”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浪一浪波过来”的财富的争夺和占有的历史。鲁迅说这个历史就是“吃人”!
油菜花儿,在“百花解语”中象征“幸福”。而种下油菜令油菜开花儿创造了自然的满园春色的人们,就一定会在社会的“春色”中获得他(她)们真正所要的“幸福”吗?!会“不会”“不惠”?!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