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林下清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美大江——作者:柳忠秧 (我读亦哭, 只代表我自己,不喜勿进)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7:30 | 只看该作者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6-17 01:09
至于诗人的人格境界不宜过早下定论。从诗作品本身看,不是技巧问题,现代诗写的还是可以算中等偏上水平。 ...

哈哈,这位柳诗人,,进鲁奖评审的,,有两部,,你前面都没看啊,,一部现代诗,,一部古风体,,不是格律诗,,你都没弄明白,,,,想弄明白就仔细看看前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14-6-26 20:22 | 只看该作者
林下清风 发表于 2014-6-26 17:29
晕司,,你自我感觉还挺良好的来,,诗人都是有点自恋啊,,,但总得有有影响力的评论家赏识认可啊,,孤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14-6-26 20:25 | 只看该作者
林下清风 发表于 2014-6-26 17:30
哈哈,这位柳诗人,,进鲁奖评审的,,有两部,,你前面都没看啊,,一部现代诗,,一部古风体,,不是格 ...

古风写的最不合理 乱编的 比我还差劲 瘦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14-6-26 20:25 | 只看该作者
林下清风 发表于 2014-6-26 17:30
哈哈,这位柳诗人,,进鲁奖评审的,,有两部,,你前面都没看啊,,一部现代诗,,一部古风体,,不是格 ...

古风写的最不合理 乱编的 比我还差劲 瘦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14-6-26 20:32 | 只看该作者
林下清风 发表于 2014-6-26 17:30
哈哈,这位柳诗人,,进鲁奖评审的,,有两部,,你前面都没看啊,,一部现代诗,,一部古风体,,不是格 ...

你没看明白我说什么,我说的是不说不按格律,就是说,不管他是不是。多说无益,别回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下清风 于 2014-6-26 20:38 编辑
皿成千 发表于 2014-6-26 20:32
你没看明白我说什么,我说的是不说不按格律,就是说,不管他是不是。多说无益,别回帖了!


多了解了解再发言,不吃亏。。谢谢你又来回复

中国作家网显示,柳忠秧两篇作品入选:

《自由天下骑黄鹤》、《楚歌——柳忠秧古体诗选》,
分别由湖北作协和长江文艺出版社推荐评选。



楚歌一曲动江城——读柳忠秧古体组诗《楚歌》

2010-05-24 16:47:04 来源: 网易读书 

作者:北京大学 谢冕

较之新诗,《楚歌》应该属于旧体,作者将《楚歌》定位于“古体组诗”是适当的。中国旧体诗分古、近体,《楚歌》从体制看,近于古诗歌行一类,但比旧时歌行,于奔放之中更显整饬。全诗四十四章,每章十行,每行七字,基本是一章一韵,间或有“兮”字的嵌入,则是明显地增添了楚辞的元素。所以,《楚歌》是既保持了古体诗跌荡自如的气势,而又兼富近体诗讲究音韵美的一种诗歌体式。

据诗集注释本称,作者赋予《楚歌》的含义有三:一是取自项羽本纪的垓下之歌;一是取自汉乐府中与横吹曲、鼓吹曲并称的楚调曲名(如梁甫吟);其三,则是取自现代艺人演唱的同名歌曲《楚歌》。这就暗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楚歌》是一篇来自多方灵示的、融通今古的综合之作。

作者是楚人,他选择以地理方位的楚地作为抒情的出发点,又在汗漫无际的人文时空中纵横驰骋他的想象力,从而铺陈咏叹楚文化的全部绚烂与华美。人们不难发现,贯穿全诗的理想精神,来自屈原和李白。屈原是楚国大夫,他的《离骚》和《天问》已是楚辞乃至中国文学的经典。而李白,他虽不是楚人,但楚文化影响并完成了他。酒隐安陆,仗剑去国,这已是中国文学史的佳话了。

我们从组诗的每一个篇章中,都可以看到上述两个伟大诗人的身影。屈原的悲情激愤,李白的潇洒豪放,综合奠定了现在《楚歌》的基本风格。因为是以楚为歌,所以大凡楚地的山川形胜、名士佳人、典章辞赋、文采风流,装点得《楚歌》缤纷华美,令人叹绝!但综观全篇,组诗的作者似乎并不拘泥于以楚入诗,大凡中华民族的英杰猛士,其丰功伟业足以壮人心魂者,尽可歌且咏之。从这个意义上看,柳先生的《楚歌》是一曲荡人心魄的中华正气歌!

我的这些印象,是从读《楚歌》的第一章就产生的。就在这一章,他开篇明志:“夜读春秋寻大义”,起点极高,可谓目穷五极,神游万里。他在这里先后提及的人物有“俞伯牙、钟子期、李白、孔子、文天祥、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唐太宗以及宋太祖,等等。总共十行,极其绵密,其中涉及的有楚人,也有楚外的人,他慨叹:

五千年来日月明

大江东去长空碧

他是以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为全视野的。柳先生写诗有一种阻挡不住的大气势。这取决于他的大胸襟。一曲《楚歌》的背景就是整部的中华文明史,柳先生囊括在胸,他写的是大诗。楚人多才气,更多狂气,沈德潜评李白:“太白以气胜”,指的就是这种充盈诗中的气。眼下许多人写诗(旧体和新体),技巧是有的,就是缺“气”。柳先生不然,二十九章讲:“神韵古乐奏大吕,浩气精魂铸黄钟”,他追求的是诗中的黄钟大吕。

看相关材料知道,组诗的作者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但作者并不骄矜。通读全诗,其间充满了悲悯至愤激之情。诗人为天下忧,对现世的失望,使他时作悲愤语——

我叹世间心不古

我哭寰中绝弦音

我号家园悲声远

九歌动地天亦惊

诗中出现的这个我,是屈原,是李白,也是诗人自己,最动人的就是这个“我”,嗟叹

民生多厄:“我恸众生多苦难,普济心舟渡慈航”,这里是一个慈悲怀,一颗菩萨心。诗人自称是“侠骨丹心疾书生“,”把酒痛书大胸襟“。柳忠秧以诗歌的形式重现了屈原和李白的神韵,也无意间突显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是一个集热爱与悲悯于一身的情感丰沛的人,他有大情怀,他又有婉转缠绵的意绪:“我沐湘水吻湘记,我思美人美人归。为伊不惧肝胆裂,为伊消得人憔悴“,他原是一个真切的性情中人!

前面我称赞了柳忠秧诗作的大气势和大胸襟,这是他的长处,但如此长篇巨制,自免不了些许瑕疵。屈原的悲情和李白的放达,在他们的诗作中都是开合自如,是适度的,因此不给人突兀之感。愿作者进一步师承屈宋,慕追李杜,沉潜岁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壮美雄文、奇韵华章!


楚人有才,楚女多情,风光绮丽的江汉平原是产生诗歌的地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曾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江陵的星南乡。那里的稻草中镶嵌着无数水汪汪的池塘,那是古代云

梦泽的遗留,那是《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相会的地方。江汉平原水草丰茂,盛产棉花和水稻,更盛产美女——江陵的妇女的发髻上扎着红绒绳,插着闪花的银笄,她们印证着屈原和宋玉诗中的那些美丽的女性——那些神话中的湘夫人,都是现实生活中劳动着、歌唱并舞蹈着和爱着的女人们。

回到正题,就此打住。黄鹤楼上吹玉笛,五月翠柳落梅花。谨以《一曲楚歌动江城》之题,为作者贺!

2010年5月17日,北京----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0:39 | 只看该作者
绝不收兵 发表于 2014-6-26 20:25
古风写的最不合理 乱编的 比我还差劲 瘦不了


那只是你自己的眼光,,代表不了广大专家和读者。。。

且不说这些诗行能打动我,,就是在你和谢冕老先生之间,。,谁更有话语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0:43 | 只看该作者
有的人就是一听见风就来雨,,什么也不了解就跟着人云亦云,,,把人家一棍子打死

你们的网络有所谓先锋专家,,,现实中更有传统诗歌专家。。也可以说各有各的一套认证。。你看不惯传统诗歌,,同样,,传统诗歌视先锋网络诗歌也是一群怪物。。。连看都不值得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14-6-26 2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雨风清 于 2014-6-26 21:34 编辑
林下清风 发表于 2014-6-26 20:43
有的人就是一听见风就来雨,,什么也不了解就跟着人云亦云,,,把人家一棍子打死

你们的网络有所谓先锋 ...


说得有理,匆匆浏览一下,比较赞同清风居士观点,收藏来借时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14-6-26 21:34 | 只看该作者
林下清风 发表于 2014-6-26 20:39
那只是你自己的眼光,,代表不了广大专家和读者。。。

且不说这些诗行能打动我,,就是在你和谢冕 ...

平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08: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