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3期:辽东天赖《蝉诉》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7-8-22 22:23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8-22 15:44
《等待——生命的付托》
                 —— 微诗微评《蝉诉》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7-8-22 22:25 | 只看该作者
古鹤 发表于 2017-8-21 10:04
简读辽东天赖微诗《蝉诉》
文/古鹤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7-8-23 07:28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7-8-22 21:06
来读珠珠的。
言之有理。

谢谢鼓励

金秋送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7-8-23 07:29 | 只看该作者
严家威 发表于 2017-8-22 22:23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谢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7-8-23 08:42 | 只看该作者
梦的门 发表于 2017-8-19 20:44
民声,民生
-----读辽东天赖《蝉诉》有感
文/梦的门

支持朋友的这个理解。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7-8-23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7-8-23 20:29 | 只看该作者
•《也来评说<蝉诉>》

一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无关长短,只要是有独到的东西。就比如像这首深邃、冷峻的《蝉诉》微诗。
蝉诉

          辽东天赖


       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
       都当作无聊的聒噪

       等吧,等秋后

       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
       秋后,再无我的声息

该诗连同标题作者及标点一起总共才52个字,作者把他分为三个部分组成。现就诗歌本身,简单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粗浅看法与感受。
作者一开篇就用了“声音再大”,不是大,而是再大。为什么呢?大凡正常与人沟通时,往往都采用柔缓的声音;这就让人产生一个悬念。首先给人感觉是他的声音一直被忽略,没有得到应有的理会,更别说认同了。蝉就这样从普通的到大的,到再大的声音,一路走过来。其次说明这根本不是一般的互相交流,他内心充斥着纠结与矛盾;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苦衷冤情,所以需要向外发泄倾诉。而现实的周遭好像是苦不堪言哀鸿一片,都低头忙于自己的生计没人搭理,当然也就没有谁会去在意。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大声,使他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更多的上面的听见。当然蝉凭过往的经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无聊的聒噪。”声音再大”四个字,紧扣主题抓住中心“诉”。这是在描写蝉的“诉”第一部分。
“等吧,等秋后”,单独就一句话拿出来作为一段,五个字尽然用了两个“等”,说明这部分作者是特别的在意,几乎把最后的所有希望寄托在等上。这样的长期被漠视无人理会,当然使得他耿耿于怀。所以在一边无奈聒噪,一边又不死心的在伺机等待与观望。等秋后就戛然而止。又给出个悬念,多少会让人自然而然产生“算账”的诸多联想。这部分是在描写蝉漫长的无声控“诉”过程。
第三部分就完全是他个人美好的愿望了。第一个秋后,他还有些期待;希望这样的天清气朗,明日高悬,能够还给他的“诉”一个预期的结果。第二个秋后,好像就有些悲观。对于蝉而言意,味着马上要步入噤若寒蝉了;不能再蹦跶几天,就落入无声无息的境地。不过还是有些悲壮的茫然感觉在当中。
从“声音再大”到“再无我的声息”,整个过程里,作者没有丝毫的交代。里面具体究竟想抗争的是些什么,只能让读者之间去猜测了。不过从强力的反差效果里,反观或直射到我们生活现实社会。对于一只蝉是如此,对于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2017/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8-23 20:29 | 只看该作者
•《也来评说<蝉诉>》

一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无关长短,只要是有独到的东西。就比如像这首深邃、冷峻的《蝉诉》微诗。
蝉诉

          辽东天赖


       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
       都当作无聊的聒噪

       等吧,等秋后

       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
       秋后,再无我的声息

该诗连同标题作者及标点一起总共才52个字,作者把他分为三个部分组成。现就诗歌本身,简单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粗浅看法与感受。
作者一开篇就用了“声音再大”,不是大,而是再大。为什么呢?大凡正常与人沟通时,往往都采用柔缓的声音;这就让人产生一个悬念。首先给人感觉是他的声音一直被忽略,没有得到应有的理会,更别说认同了。蝉就这样从普通的到大的,到再大的声音,一路走过来。其次说明这根本不是一般的互相交流,他内心充斥着纠结与矛盾;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苦衷冤情,所以需要向外发泄倾诉。而现实的周遭好像是苦不堪言哀鸿一片,都低头忙于自己的生计没人搭理,当然也就没有谁会去在意。所以寄希望于通过大声,使他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更多的上面的听见。当然蝉凭过往的经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无聊的聒噪。”声音再大”四个字,紧扣主题抓住中心“诉”。这是在描写蝉的“诉”第一部分。
“等吧,等秋后”,单独就一句话拿出来作为一段,五个字尽然用了两个“等”,说明这部分作者是特别的在意,几乎把最后的所有希望寄托在等上。这样的长期被漠视无人理会,当然使得他耿耿于怀。所以在一边无奈聒噪,一边又不死心的在伺机等待与观望。等秋后就戛然而止。又给出个悬念,多少会让人自然而然产生“算账”的诸多联想。这部分是在描写蝉漫长的无声控“诉”过程。
第三部分就完全是他个人美好的愿望了。第一个秋后,他还有些期待;希望这样的天清气朗,明日高悬,能够还给他的“诉”一个预期的结果。第二个秋后,好像就有些悲观。对于蝉而言意,味着马上要步入噤若寒蝉了;不能再蹦跶几天,就落入无声无息的境地。不过还是有些悲壮的茫然感觉在当中。
从“声音再大”到“再无我的声息”,整个过程里,作者没有丝毫的交代。里面具体究竟想抗争的是些什么,只能让读者之间去猜测了。不过从强力的反差效果里,反观或直射到我们生活现实社会。对于一只蝉是如此,对于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2017/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7-8-23 22:11 | 只看该作者
绿野 发表于 2017-8-23 08:42
支持朋友的这个理解。问好。

感谢绿野师友支持,问候朋友,祝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7-8-23 22:23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7-8-22 15:44
《等待——生命的付托》
                 —— 微诗微评《蝉诉》

很有新意的解读,别致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6 23: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