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77|回复: 4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来发▲我来评▲微诗微品大家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来发▲我来评▲微诗微品大家行】


微评人/玄荒


前言:时代高速发展,生活日益忙碌。五言恰逢其时,五言可言大事!

目的:倡导与繁荣五言微诗!

要求:每人限“一首”,五言或五言以内微诗!

你来发!我来评!

你敢发!我敢评!

微评,有利大家探讨微诗写作,携手共进。大家一起参品,建言,热烈欢迎!各抒己见!

各显神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里也是江湖!

但凡参加了“流派微诗赛”的作品,切记勿发!发表过的作品,切记勿发!只评新作!

微评,单刀直入式,直捣黄龙式,一剑封喉式!怕疼,别来!爱面子,别来!

微评,全属个见,评不达意,勿怪!就诗论诗,绝无恩怨,切切!

选出优秀作品十到二十首,集中专帖,发表于《国际微诗》栏目,由主持人加粗飘红!

活动日期:2018年9月3日起——20日止!



你来发!我来评!

你敢发!我敢评!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9:15 | 只看该作者
《重球》

作者:严家威

拾级而上,登上最高,山临大海,风光无限
你丢下一批钢球,叮咚!叮咚!回声悦耳

许多球,或坠入大海,或滑至凹坑
只一颗,闷哼一声,停在最后一级水泥台阶上

【微评】
《重球》,个人认为语言缺乏诗意。
这首五言,表达直白,浅显易懂,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很有音乐感,很活,如临其境之感——叮咚!叮咚!钢珠在你眼前跳跃,有回响,有余音环绕回漩之感。这首诗创造的场景很美,仿佛可以触摸一样。
山高景美。
一批钢球滑落,滚动,从上而下,只有一粒,停在了最后一级水泥台阶上。
那么,问题来了,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何在呢?难道只是为了描写一个场景吗?

这首诗,语言完全的白描,没有任何着色,没有任何主观情感,是壁上观的态度在写作。
我想,这落在最后一级台阶上的重球,即作者本人的自诩。你们到处散落,我却稳在一级台阶上,哪怕是最后一级台阶,也自乐,也有自己的存在。

开首一句的描写,可以是当下大环境,如日中天,所有的球都在大环境下浮躁地到处乱跑,球即当下的人了,而我自得其乐,虽然在低处,但安于自己的工作,生活。这是对人生的一种释然,一种境界,一种看破,一种超脱。
个见!问好!


《近视眼》

文|子崖

在模糊和清晰的分界线上
世界倾斜的角度
恰够一朵花,在黎明前开放

【微评】
这首诗,语言表达比较朦胧,是一种晃然间的意识写作,灵光一闪。
《近视眼》,其实是黑夜与白天,分界线即黎明时分。在白天与黑夜之间有一个角度,写得巧妙。这个角度,恰够一朵花开放在黎明。恰够,当然是一种诗意的写法,不是现实的存在。最后一句亮了。虽然没有高大上的意义,深度,但却写出了一种美境,对于诗歌,够了。
个见!问好!


《一尾鱼 》

/盘之铭

我蹲在岸边看水
一尾鱼浮上水面,摆摆尾游走了

究竟有那么一刻,是失望还是庆幸
无饵,亦无钩

2017.08.13

【微评】

这首微诗,感觉不错!轻描淡写,一气呵成,读来顺畅无阻隔生涩之感。整首诗,有一种静,一种幻,一种禅意。对鱼来说是幸运的,对人来说,又是失望的,因为来了又走了。我们把这场景镜像到生活中去,人生所得到的,都会像水一样逝去,像鱼一样,来了又走了。不论是有饵也罢,无饵也罢,不论是有钩,还是无钩,结果都枉然。——如果要说缺点,也就是淡。个见!(初评)


《 垂 钓 》
    文/大河原

久久不能下笔
那滴墨水
就如悬于湖面的
钓钩

云儿滑过,未颤月眸

【微评】

一滴墨水与钓钩,似乎缺乏关联性。
首先,它们的形状不同。如果把钓钩比喻成问号,比喻成北斗七星,就奇妙了。
结尾,仓促了!
“云儿滑过,未颤月眸”,感觉不妥。
个见!问好!


《阳光》

文/群言堂笔

再黑暗的地方也需要阳光
它不仅是土地种子的福音
更是花儿娇美成长的摇蓝
当黑暗口若悬河说它刺眼时
而光明则正好相反:有它人生才能风光无限

【微评】
这首诗里有正能量。
《阳光》,这一首诗也有种哲理。阳光是万物生长的必须。阳光永远站在黑暗的正面,与之相对。如生活中的善与恶相对一样。阳光是一种希望的象征。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表达也完整。最后一句作为提升,也有了。虽然没有奇言异语,但我向来不认为诗歌就必须要有奇言异语。只要写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就行了。对于,深度,高度,就让阳光来慢慢完成吧。


《题贺耀祖》

  文/土登扎西

杀人,像梦魇
那时我生活在民国
是军统局长
谁不说新中国好
建国后我任交通部长

【微评】

这首诗写的历史人物,已去逝。对于从国民党投诚的人物,共产党人向来是胸怀博大的,既往不咎的,且按原职和能力委以重任。沈醉等很多人都各有重任。

这首诗,无疑是对历史人物提出异意的,这里不谈。
只谈诗。就诗而言,这首没有诗意,白话了。因为,大家上网一查,内容都有的,何必还要用诗写出来呢?

贺耀祖简介:
贺耀祖(1889-1961),湖南宁乡人,国民革命军中将加上将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回国后在湘军任职,1917年任湘军暂编第1师1旅1团团长,1920年任湘军暂编1师1旅旅长,1923年任湘军第1师师长,1926年7月投靠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师长,参加北伐,1927年初兼任北伐军江右军第3纵队指挥官, 3月任第40军军长,4月任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192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3纵队总指挥,1929年4月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1930年5月任徐州行营主任,1931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9月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1934年11月调任中国政府驻土耳其公使,1935年4月授陆军中将衔,1937年4月任兰州行辕主任,1938年2月加上将军衔,8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1939年底任驻苏联特使,1940年回国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1942年12月调任重庆市市长兼重庆防空司令,1945年5月再次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2月辞职,1947年5月任战略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行政院政务委员,8月13日在香港通电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1961年7月16日在北京病逝。






《治疗》

文/原色土

蚯蚓没有错
钩没有错
鱼也没有错

休闲的人,满载而归
走在岸上,影子好黑

【微评】

前面没有问题的,也顺畅。但后面不好了。钓者,满载而归,走在岸上,影子是黑的呀!你想说的是,心黑,没有悲悯,似乎牵强。结尾提升不够,平平了。结尾仓促了。个见,问好原色土!


《我心猛然刹住了车》

文/彭三县

我在行人天桥上,远远地看见
一只红气球,被风吹落在马路中间

此时,一辆货车正隆隆驶来

我的心
打了寒颤,猛然住了车

【微评】

口语化。前面平铺直叙一个事情,但结尾觉得提升得不好。口语诗关键就在于结尾提高,不然,诗就废了。个见!问好!

红气球,落在马路中间,一辆车过来了,你以为是一个人了,你当一个人来看,心刹住了车。不够不够!


《侧身而过》

   文/嘶沙

那口老井,从小就见过
那些井水清澈,但不见底部
你常常提着被井水打湿的衣服
呆呆地看着:一根扁担、两个水桶
从晨曦的涌动中,轻易地侧身而过

【微评】

前面几句,个人觉得可以缩一下。这首诗,前面是平铺直叙的,但结尾不错,有味道,有余味。结尾虽无惊天波澜,但这种很禅意的细微描写,一晃之间,足以亮眼了。


《欠》

/暖雪

海子欠霍去病
一个道歉

因为他们都死于二十二岁

2018.09.03修改

【微评】
一个是自杀,一个是病死,一个是现代人,一个是开汉古人,这种对比很好,前两句很有新意,但后面提升感觉不够哦。

你想说的是,霍去病是开汉打江山者,古代汉人,海子作为现代汉人不安享太平,而选择自杀,太不应当了,应向其道歉。当然有一种暗讽之意在,但感觉仅此而已了。个见!问好!


《穿红衣服的农村女人》

文/诗者絮语

办公楼方方正正,惊堂木一般
白色的地板,白色的墙面,白色的灯光
在墙体与地板的交界处
穿红衣服的农村女人怀抱孩子打着盹

她看起来多么像一颗鲜红的心脏

【微评】

这首诗,从色彩上来说,一红一白,对比强烈。但白地板,白墙壁,与色彩搭配,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应地板比墙壁颜色要深才好,空间才稳定,不飘。这里也是作者刻意营造的一种环境而不是生活的事实。一个红衣女人抱着孩子打盹,这个红衣女人干什么来了?讨薪来了还是看人来了,不明白!

一个农村,一个城市,对比。红衣女人像红色心脏。这样的比喻问题也不大,但写这首诗的目的在哪呢?意义何在呢?诗中全无交待,只是描述了一个场景。不知所云。
这首诗,个人觉得只是起到了照相机的作用。

办公室,惊堂木,红衣女人上访告状来了。红衣女人与办公室的环境那么得不和谐,突兀。难道作者是为了写和谐社会并不和谐?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首诗也就通了。但隐得有点深了。呵呵!有点废脑!

一片白,作者想说,红衣女人反映的事情,没有结果,还在等待,也许是白来了一趟。是生活无着还是什么原因,没有交待。反映了农民之苦,解决问题之难!

个见!问好!

《强迫症》

羽蓱

窗外春色撩人
我却躲在墙里转着黑白轮
生怕我这强迫症啊

一踏上那片土地
就要等待所有落红

【微评】

这首五言诗,季节是春天。黑白轮是指时间,白天与黑夜的轮回。
医学上云,强迫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这首五言,把强迫症诗意化了。难道作者真的是写强迫症的吗?何不把它看作是对生活的一种无奈,一种回避呢。落红,落花流水无情谊,是一种无情悲伤之景。无奈看到花落去,但花开花落皆自然而为,非人力可拒哦。所以这首表达一种对生活状态的忧郁,惆怅。写了一种心情,别的就没有啥意义了。
薄了一点,淡了一点。高度谈不上了,亮眼之处似乎也没有。平常的一首诗。个见!



《梦想的天堂》

宝昌

那些从天堂降落的翅膀
带来悦耳的声音

幸而,我们不能将它们的鸣叫完全破译

【微评】

宝昌这三行诗,有点朦胧。晃然间的一念。写的是一种梦境,梦境中的天堂。翅膀的声音,不能破译,而且幸而不能破译,如果破译就是不幸的了。什么翅膀,鸟,梦,神?声音,什么声音?从天堂降落的翅膀,不明白。不知所云。缺乏必要的暗示。
人生本就是一场梦,一场幻梦,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搞明白的。有些事情搞明白了反而不好。也许诗是想说,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为吧。
过于晦涩,有点意识流。主观。


《空》

花信风

家徒四壁
唯有兰香,梅香,墨香

万顷心湖
唯一叶扁舟
渡你,渡我

【微评】

空,家徒四壁,写一种贫穷了。
唯有,兰香,梅香,墨香,这写雅致与文化,情操。
万顷心湖,有丰富起伏的内心。还有一叶扁舟,何等适意啊。悠然见南山了。
财物皆身外之物,唯有这些东西可以伴自己永恒。
一种超然的情怀。看破一切的胸襟。
就诗而言,诗意差了,平了!但这种情怀很好,值得学习。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21:54 | 只看该作者
《珍惜篇》

宝昌


绿意

默默传递一缕气息
你清新了我的肺,我翠绿你的脾
多么美妙。在这嘈杂的尘世
泪滴与露珠,相视无语

【评】
其实人类与自然界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自然,只是生活形态不同。而且是紧密相联的。
露珠是自然界的泪,而泪是人类的露珠吧。大自然也逃脱不掉人类的摧毁。似乎二者之间有一种同痛相联着。虽无惊人之语或特别的新意,表述也很平实,但有可读性,无障碍。语言也干脆,没有废话。整诗为拟人化的虚实穿插。打70分!


英雄雕像

他们握紧大刀,长矛,钢枪,拳头
目光怒视前方

战火早已远去
他们,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评】
这首前面描写实景,后面提升,让雕像活起来,但提升普通了。但也没有大毛病。


老子

我老了。只能用一根枯木支起摇摆的肢体

而那个叫老子的人,抽一根肋条
摆渡自己
流水千年,一直不老

【评】
前面一句,写老了的形态,实写。隔行转折,追溯古人哲学家,思想家“老子”。下面虚写,写老子的思想永远流传,伟人也。
拿自己与伟人比,时也命也吧。一种感慨,对命运的嗟叹。


珍惜篇

阳光下的人,物,都容易落旧
失去光鲜。把她藏在地下室一样的心房里
随时相见
她永远那么年轻,那么甜美

【评】
人生短暂,肌体易老。光阴荏冉,且行且珍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老了,但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夕阳虽然近黄昏,但也无限好。正能量。
就诗而言,这首普通了。


枪口

相信星星是天空的枪口吗
对着黑夜瞄准
最大的枪口是月亮
射出的,往往是催泪弹

【评】
这首是虚写。用喻语。形象生动。最后一句,催泪弹,也是见月思人怀旧的眼泪,光阴如流水,斩不断,截不住,无何奈何花落去的伤悲。但这个比喻也不新鲜了。
另外,这首诗还可以理解为人间的悲苦,社会的黑暗面,令人伤悲,无可奈何。
整首诗,完整,没毛病。但不出奇。普通。不过有可读性。


这个春天

绿叶与花朵都在急于表达
风是最深情的朗诵者

那些蝴蝶蜜蜂,以及
衔来枯枝与泥水的小燕子
都是我灵动的文字

【评】
此诗虚实结合,喻写。写春天的叶子写风,“春天是风,秋天是月”春风是春天的主要驱动者,催生者,蝴蝶,蜜蜂,燕子,这些都是文字。
同样,这首小诗虽无奇言异语,让人心惊肉跳的语句,但读来不错的。有美感。喜欢的。


上坟

眼前这片坟地
像古战场上搭起的营房

他们住在一个个圆锥型的帐篷里
远离烽烟
沉静在甜美的睡梦中

【评】
我以前也写过此喻。形象的。上坟本是伤心事,但作者把它写作一种甜美。是啊,人间悲苦,竞食如战场一般,逝去的人何不是一种悠然啊。表达了一种伤世情怀。这首普通了。


树的来生

这些来自山涧或者峰顶的树
书尽风流。栋梁不说,更多的做成桌椅

每每伏案
我像一枚新发的绿叶
仿佛听到,风摇水动的声音

【评】
这首不错,结笔新鲜,有奇特感。自己伏于木案,如同山中新叶,仿佛有流水声,好!
树有来生,而人无再春,人之悲啊。


靠岸

接过她眼睛里的浑浊
我不能阻止潮汐挥动柔软的鞭子
我不能
阻止风,吹响白色浪花

我不能松解勒紧勒疼我的缆绳

【评】
虚实相间的写法,有点朦胧。
前面写一条河,用了两个“我不能”进行强调,表明一种无奈,表明人世沧凉。我们都是行走在一条河上,浊浪涛天的河上,我们被生活的诸多事物牵扯紧勒,无法动弹,无法靠岸,像孤悬于天空的一朵云,像远离大陆的一个岛礁。我们都在生活这条河里漂泊。
这首感觉还可以吧。抒情诗写法。似乎结尾突然了一点。似乎结尾与前面断面有点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23:33 | 只看该作者
杯中水丨木隶南

水,走了——
杯子还空在那里。
事实上,它并不再像水倒进来之前那样空了。

【评】
这首不错!
有一种禅意。
第一句,三个字,活的铺垫。
第二句,水喝干了,杯子还在哪儿,这是实景描写。水走了,杯子没法走,空站在那里。
第三句,更禅了,并不像水倒进来之前那样空了,是这样的,一个新杯子,用过之后,就成了旧杯子了,已经有了光阴的存在,当然不是之前那样空了,不再是之前的那个杯子了。
好有佛性的语言啊。
就人而言,人从一个环境进入到另一个环境,环境改变人,浸染人,再加上光阴,实际是同一个人,但又不是同一个人了。
这是一种人生的禅悟,一种了然吧。
在不变中改变,在改变中又不变。这种变与不变的相互辨证,是一种哲理,是万物存在的一种哲学。诗意恰恰就在这个变与不变中突显了。
当然,我对禅宗,佛学,只是略知,如果了解,会解读剖析得专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00:00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人的周末》

文阿易

爸爸玩麻将,妈妈玩微信
我躺在沙发上玩王者荣耀
爷爷很无聊,瘫坐在一把老藤椅里
看同样无聊的小猫咪围着尾巴转圈
后来小猫咪丟了,爷爷的魂也丢了,吵着要回老家

【评】
读了这首五言,真得有点无言啊。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时代看似进步了,但又倒退了。我们得到多少,就将失去多少。
《一家人的周末》,打麻将的打麻将,聊微信的聊微信,玩游戏的玩游戏,各有其娱乐之事,似乎各得其所。然而我们忽略了家里的老人。老人不会这些东西,寂寞无奈,瘫坐在椅子里,小猫也无聊,小猫在时还可以有猫可看,看其转圈,喵喵叫,小猫丟了,爷爷百无聊赖了。
对于一个从农村进城的老人,城市的生活他是不习惯的。语言,人脉都陌生,唯一的熟人亲人就是儿子,媳妇,孙子,却又各玩各的,完全不顾老人的感受。乡下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一切都是熟悉的。老人要的是陪伴。
这首小诗,语言平实,写出一个周末家中的事情。反映了这个时代普遍的问题。对老人关爱不够。时代发展带来了便捷,也带了后遗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双面性啊。你认为你得到了,其实你正在失去。
读后让人深思啊。
这首诗的事件取材不错,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但就诗而言,诗意略差了些。过于平铺。结尾一句可再斟酌。
但其社会意义大于诗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00:20 | 只看该作者
《我原谅了自己》首发

文/雾都蓉儿

恋爱很久 又分别很久
不记得经历过什么 看不清浮世背影
遗落了的且让它遗落  重要的是
你必须以陌生人的身份 在陌生的城市
与我相遇  然后苟活一生

【评】
情歌一曲。
恋爱与分别仿佛是爱情必须面临的课题。没有经历分离之痛的爱情,仿佛缺少一层妆容,爱情反而不那么完美了。经历了悲欢离合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经历,是一种苦且甜的人生体情感体验。
但世事无常,若风云变幻一般,充满变数,无奈有太多嘛。在生活这个无情的现实中,有多少事是随心所愿的呢。爱情是美好的,而生活又是残酷的。爱情在生活面前,若残花一落。
这首诗,语言有点干涩。不像作者以前写的诗歌,滋润,美幻。
语言中充满了一种怨气。
题目虽是《我原谅了自己》,但也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2:30 | 只看该作者

【别把微诗看‘微’了:谈打铁与微诗的关系】


玄荒


我没有做过铁匠,但对于打铁,略知一二。而且我比较喜欢刀,小时候就喜欢,小时经常用粗铁丝,用小锤敲扁了再磨,成细长状,用于杀鳝。

铁,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成块状堆放,再按各自用途,加工成不同的形状,或铁丝,或铁钉等。
铁,百炼之后成钢。钢,就是好的铁。有弹性,有韧性,不易断,可以做到绕指柔。

但真正的好铁,并不是钢。

铁,百炼之后并不是好铁,得千锤万炼才能成为好铁,不断地反复地锤打,一遍又一遍地锤打,把铁里的杂质打掉,在此过程中,有一种氧化皮会不断脱落,留下了最好的铁的精华部分。
把一百斤的铁,打得只剩下一斤,或半斤,或更少,那样出来的铁,才是真的好铁。

这种铁,有一个外国名字,叫大马士革钢,专门用于打刀用的。现在也用于打首饰。这样的铁,打出来的刀,有一种天然的花纹,像行云流水一样,这是铁在反复锤打过程中,折叠留下来的天然纹理,非常漂亮。这也是鉴别是不是大马士革钢的方法。(现在有一种假货,仿大马士刀具,仿此钢的,是打印上去的花纹)

我们常说,宝剑,宝刀,就是用这种铁打的。杨志卖刀的刀,就是这种铁,吹毛得过,一缕头发放在刀口上,呵一口气,头发立刻断了。杨志兜杀了刘二,仿佛弹指一挥。林冲花一千贯买的龙吟,一定也是这种铁打的。

好刀,挥舞起来,风声都不一样。如同好诗,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同样的刀,用百次打的铁做,用几百次,几千上万次打的铁做,是完全不同的。就算同样是削铁如泥,有的可能削过铁后,卷刃了,有的可能铁断了,刀也断了,而有的呢,削铁之后,完好如初。这就是锤打的次数不同的原因,硬度自然就不同了。

把一块好铁打出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再用这块铁打刀,就不用多长时间,只要把形状定好,淬火,打磨,就行了。当然,在此过程中,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的。

前面说打铁,其实跟我们写诗是一样,密切相关。文字就是一块铁,需要我们反复锤打,长期学习,写作,阅读,经历,思考,彻悟,这也是打铁的过程。然后才能打出一把好刀来,宝刀来。没有捷径,没有侥幸。

著名诗人张绍民,短信里写了一首诗,得了一辆汽车,红色QQ。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他本身就是一块好铁,才轻易地打了一把好刀。这种轻易的背后,有着长期的准备。

我们在学习写诗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打倒自己,推翻自己,不断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才会有所成。

五言微诗,是诗歌短制。有人认为,微诗好写,简单,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我们有这个常识,“一”字最难写好。笔划多的字,反而好写。因为“一”简单,笔划少,没有别的笔划支撑,转移你的目光,衬托、遮掩你的视线,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五言微诗也一样,像“一”字。

如果,好的长诗(五言以外)是一把长剑,是把长刀,那微诗就是短刀,短剑,袖刀,匕首了。微诗是长刀改制的,是长刀的升华版,浓缩的精华。

写惯了长诗的人,乍写短诗,微诗,是写不来的或很难写出来。就像跑马拉松的人,不适应短距快跑,需要练习一样。写着写着就长了,无法约束,不习惯于自控。因为长诗没有行数的限制,想到哪写到哪,而五言微诗,必须是五行,有缰绳勒着。

所以,要在五行里写出好诗,并不简单,相反比长诗更难写,因为有限制,有约束,有束缚。
想一拍脑门就是一首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长期写作微诗的,不然写出来的就是无效写作,是口水诗,是没有意义的,是废话。

微诗是过去与现在你的生活往事里的珍珠,长写微诗的人,容易轻易发现这种闪光,微小的闪光,它有各种味道,或悲或喜,或分或离,或悲喜交加,或惆怅或郁闷。

以个人的写作经验,写微诗要懂得取舍与探制,舍弃多余的部分,去旁杂繁枝缛节,而留主要的核心部分。

五言微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意境,诗意,同样得有,谋篇布局,设计同样需要。因为,微诗也是艺术,艺术就需要设计谋化。把脑海在的素材进行罗列,重组,筛选,加工,并不是一拍脑门随意而为的,并不是一跺脚后跟就是一首的。

别把微诗看微了,五言微诗,是诗中之诗,是文学中的“航空发动机”。

当然,诗无止境!学无止境!相信会越写越好,越努力越好!

以上是个人微诗写作的点滴,供大家参考,批评,指正。




                                                                                              2018年9月5日于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2:3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需要敬畏之心】


玄荒


我发现,微版的少部分诗作者,对于诗歌缺乏敬畏之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认为微诗写作简单者
2)认为微诗可以信手拈来,一拍脑门就一首,一跺脚又一首
3)把微诗当吐口水,当大小便
4)把微诗当擦过嘴的餐帜纸,随手一扔
5)把微诗当快餐的饭盒,马甲袋,一次性筷子,矿泉水瓶,随手一扔
6)把微诗当作臆想的敌人,拳打脚踢,再吐一口在脸上
7)把微诗当“头条”新闻,抄过来,分个行
8)把微诗当意淫的对象
9)把微诗当作一种娱乐,一种消遣,一种游戏
10)把微诗版块当作按摩房,洗头房,桑拿室,桌球室
11)把微诗版块当作跳广场舞的广场
12)把微诗版块当风景区,临走了写句“到此一游!”,以示自己来过




你调戏诗歌,诗歌同样调戏你!

你不尊重它,它也不会尊重你!




                                                                                                                                                                   2018年9月4日 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23:17 | 只看该作者
《寻找那株菊苣》

●关门雨

没有人用蓝来形容太阳
就像没有人怨月光烤熟了草黄
我敲开河边那块青石,里边有菊苣怒放
端详着那蓝蓝的花朵,泪眼认出
丢失的那颗太阳

【评】
这首五言,有诗意,文字灵动,涧水一样清澈,简洁,有画面感。
诗歌里有三种颜色,青石,蓝菊苣,金阳光,草黄,月白,色彩明艳,一派大自然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菊苣随处可见,之前所见不知为何物,现在也科普一下了。
菊苣喜阳光充足处。可入药。
本诗开篇用了两个“没有”进行抒情式的铺垫,后面展开全诗三言,一反常态,用了平铺的方式,写了作者进入现场的感受,寻找到菊苣的悲喜而泣。把菊苣喻作太阳。何意?
菊苣: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该植物耐寒,耐旱,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田边、山坡等地。
这里不得联系到菊苣的药用价值。
此诗形是写景。那神呢?作者写此诗必有其义。单写景也不必喜极而泣。所以,菊苣的药用价值就是其义所在其神所在了。
诗,一般都是社会某些方面的反映。环境改变人,诗也不离外。
对于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世俗社会,沸腾,喧嚣,人人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人人心浮气躁。仿佛中了热毒一般啊。这就不难解作者为什么见到菊苣喜极而泣了。把菊苣喻作太阳,是一种晃忽间的一种错觉,一种视觉位移,互换。
第三句用的“敲开”,即打开,击开之意。菊苣难道长在石头里吗?
不得不说,人间需要菊苣这个药材,人人需要。如果它是太阳,光即可入药也,人间之疾皆除也。

名词解释: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头状花序,花冠舌状,花色青蓝。
菊苣为药食两用植物,叶可调制生菜,根含菊糖及芳香族物质,可提制代用咖啡,促进人体消化器官活动。 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该植物耐寒,耐旱,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田边、山坡等地。中国等国家均有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23:50 | 只看该作者

《不能》

/南岸

不能不能不能,我认
我搭不起成本,耗不起时间

关键是,回首一瞥
我……既没有堡垒
也没有后援

2018.08.05
【评】
这是一首现实社会生活中无可奈何的情绪之作。干预诗。
这首诗中表达的情绪,大家都会有共鸣,感同身受。
作为草民,我们有太多的“不能”,没有后台,没有过硬的关系。对生活中的诸多怪事,只能选择忍气吞生了。只能选择避让。让鸣着喇叭的这个时代,擦身而过,扬长绝尘而去。
还能如何?又能如何呢?除了沉默。
作为诗歌,这首诗的诗意来自哪里呢?开首的三个“不能”,加强语气。二节“关键是”转呈。再下面两个“没有”的重复。诗意也许正是来自于这种情绪的碰撞之中吧。
作为现实主义写法的诗歌,其社会批判意义往往要大于诗意。
个见!问好南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90#
发表于 2018-9-6 14:17 | 只看该作者
对微诗评析的一点拙见
        ———兼谈玄荒编辑评拙作《寻找那株菊苣》
文/关门雨
 
读玄荒的诗评,感到他很辛苦。
也真真体味到玄荒编辑执着的诗歌精神和追求微诗完美的态度。深感敬佩!
值得我钦佩的还有玄荒编辑对笔者《寻找那株菊苣》的评析。且不说他的评析是否完美。单就他在那么短时间内对笔者这首拙作理出思路,并沿着他的思路完成评析,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对他的评析笔者赞同有三 : 一是,对“是诗”的肯定。在他看来,这还算是一首诗。“有诗意,文字灵动,涧水一样清澈,简洁,有画面感。”并首肯了写作手法。二是,切入点不错。选择了诗境颜色。“诗歌里有三种颜色,青石,蓝菊苣,金阳光,草黄,月白,色彩明艳,一派大自然的景象。”三是,关注了诗意的社会性。“诗,一般都是社会某些方面的反映”。整体上讲,他能从他的角度解读评析这首诗,并趋合情合理,已是难能可贵。在此,表示感谢和敬意!
为了支持诗评,让诗评在微诗形成氛围,助推微诗更进一步。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微诗评析重要的是解读。对于一首诗的评析,解读很重要。解读的好,评的就好。反之,亦然。那么,怎样来解读?笔者以为:
1、熟解题目。微诗正文只有短短五行(以内),题目往往是诗眼所在,或者说题目就是诗的眼睛。以笔者《寻找那株菊苣》(以下为《寻找》)为例 : ”题目由三个词组成,即“寻找”、“那株”、“菊苣”,各蕴其意。“寻找”,是说找到需要的或找回曾经有过的。笔者取意后者。“那株”是个专属限定词,应该是熟知的那株。“菊苣”寻找的对象或目标,只能是菊苣。
2、选准解读的切入点。玄荒编辑看到了小诗显示的所有颜色。而笔者想,把握住——蓝,足矣!菊苣花是蓝的,是诗寻找的目标。在这首小诗中,可以说,蓝贯穿始终。首句的“蓝”,第三句的“青石”,以及后面的“菊苣怒放”、“蓝蓝的花朵”均从属蓝派生出的冷色调。以示诗境悲凉。悲凉,当然与情有关。后面的泪和恍惚也就在其中了。
3、找准诗意的角度。诗,意为核。诗是作者心灵的浪花。每一首诗都有它的核。或明或暗或隐或喻,都存于诗句当中。叙事、白描手法的诗,诗意明摆于案头,或只隔一层玻璃。而含蓄、朦胧的诗诗意如封于暗箱,表面上看不大清楚。玄荒编辑善于撬开诗的一道缝隙,找到切入点,确定一个角度,彰显他的老道。
玄荒编辑评笔者的《秋晨》就得心应手,接近完美。只因《秋晨》是白描手法。虽然诗中含有生词,读着别扭,但读者不难理解。而这首《寻找》就不同了,含蓄的朦胧,诗意藏的很深。所以,难免让玄荒编辑独辟蹊径,另成一统。当然,玄荒编辑的评析我也赞同。必定也是他的一个独特角度。这样的解读也能说得过去,不容否定。因为,诗的解读应该允许多角度。
在此,我不大赞同对含蓄太深或朦胧诗的评析。即或是评,也不要求全责备。
返回来,笔者愿将《寻找》的确切诗意捧献于大家,以求斟酌。
应该说,《寻找》是一首追溯情感的诗。而追溯的情感恰又是幽幽蓝色。第三句“那块青石”所处河边,是这一情感的见证————他和她谈情说爱,坠入爱河的地方。也是一个菊苣盛开的时节。她美的素雅如菊苣花开令他痴狂;也或许她喜欢菊苣的蓝色,他爱屋及乌;或是他太爱她了,誉她为心中的太阳。
多少年了,回到这里只见曾偎依的青石,不见身旁偎依人。岂不悲凉?然而,他宁愿她就在青石里。敲开青石,就能见到她。此时,他已经动情于恍惚之中……
正如玄荒编辑所说“菊苣随处可见”。定下神来,见青石旁的菊苣正值盛开,端详着那淡雅圆润蓝光四射,如她容貌的花朵,他愈加痴狂。他泪眼模糊,仿佛那就是她 : 素淡,灿烂,额上别着一枚菊苣发卡,亦或身着蓝底碎花布衫,或是手捻一株菊苣,一往深情……
见到了吗?没有。丢失的,岂能轻易找回。何况,时光已远,只是深切思念罢了。
点滴拙见,仅供参考。
助力玄荒!
助力微诗!
助力丰满的秋天!


                             2018.9.6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91#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4:24 | 只看该作者

对微诗评析的一点拙见
        ———兼谈玄荒编辑评拙作《寻找那株菊苣》
文/关门雨
 
读玄荒的诗评,感到他很辛苦。
也真真体味到玄荒编辑执着的诗歌精神和追求微诗完美的态度。深感敬佩!
值得我钦佩的还有玄荒编辑对笔者《寻找那株菊苣》的评析。且不说他的评析是否完美。单就他在那么短时间内对笔者这首拙作理出思路,并沿着他的思路完成评析,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对他的评析笔者赞同有三 : 一是,对“是诗”的肯定。在他看来,这还算是一首诗。“有诗意,文字灵动,涧水一样清澈,简洁,有画面感。”并首肯了写作手法。二是,切入点不错。选择了诗境颜色。“诗歌里有三种颜色,青石,蓝菊苣,金阳光,草黄,月白,色彩明艳,一派大自然的景象。”三是,关注了诗意的社会性。“诗,一般都是社会某些方面的反映”。整体上讲,他能从他的角度解读评析这首诗,并趋合情合理,已是难能可贵。在此,表示感谢和敬意!
为了支持诗评,让诗评在微诗形成氛围,助推微诗更进一步。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微诗评析重要的是解读。对于一首诗的评析,解读很重要。解读的好,评的就好。反之,亦然。那么,怎样来解读?笔者以为:
1、熟解题目。微诗正文只有短短五行(以内),题目往往是诗眼所在,或者说题目就是诗的眼睛。以笔者《寻找那株菊苣》(以下为《寻找》)为例 : ”题目由三个词组成,即“寻找”、“那株”、“菊苣”,各蕴其意。“寻找”,是说找到需要的或找回曾经有过的。笔者取意后者。“那株”是个专属限定词,应该是熟知的那株。“菊苣”寻找的对象或目标,只能是菊苣。
2、选准解读的切入点。玄荒编辑看到了小诗显示的所有颜色。而笔者想,把握住——蓝,足矣!菊苣花是蓝的,是诗寻找的目标。在这首小诗中,可以说,蓝贯穿始终。首句的“蓝”,第三句的“青石”,以及后面的“菊苣怒放”、“蓝蓝的花朵”均从属蓝派生出的冷色调。以示诗境悲凉。悲凉,当然与情有关。后面的泪和恍惚也就在其中了。
3、找准诗意的角度。诗,意为核。诗是作者心灵的浪花。每一首诗都有它的核。或明或暗或隐或喻,都存于诗句当中。叙事、白描手法的诗,诗意明摆于案头,或只隔一层玻璃。而含蓄、朦胧的诗诗意如封于暗箱,表面上看不大清楚。玄荒编辑善于撬开诗的一道缝隙,找到切入点,确定一个角度,彰显他的老道。
玄荒编辑评笔者的《秋晨》就得心应手,接近完美。只因《秋晨》是白描手法。虽然诗中含有生词,读着别扭,但读者不难理解。而这首《寻找》就不同了,含蓄的朦胧,诗意藏的很深。所以,难免让玄荒编辑独辟蹊径,另成一统。当然,玄荒编辑的评析我也赞同。必定也是他的一个独特角度。这样的解读也能说得过去,不容否定。因为,诗的解读应该允许多角度。
在此,我不大赞同对含蓄太深或朦胧诗的评析。即或是评,也不要求全责备。
返回来,笔者愿将《寻找》的确切诗意捧献于大家,以求斟酌。
应该说,《寻找》是一首追溯情感的诗。而追溯的情感恰又是幽幽蓝色。第三句“那块青石”所处河边,是这一情感的见证————他和她谈情说爱,坠入爱河的地方。也是一个菊苣盛开的时节。她美的素雅如菊苣花开令他痴狂;也或许她喜欢菊苣的蓝色,他爱屋及乌;或是他太爱她了,誉她为心中的太阳。
多少年了,回到这里只见曾偎依的青石,不见身旁偎依人。岂不悲凉?然而,他宁愿她就在青石里。敲开青石,就能见到她。此时,他已经动情于恍惚之中……
正如玄荒编辑所说“菊苣随处可见”。定下神来,见青石旁的菊苣正值盛开,端详着那淡雅圆润蓝光四射,如她容貌的花朵,他愈加痴狂。他泪眼模糊,仿佛那就是她 : 素淡,灿烂,额上别着一枚菊苣发卡,亦或身着蓝底碎花布衫,或是手捻一株菊苣,一往深情……
见到了吗?没有。丢失的,岂能轻易找回。何况,时光已远,只是深切思念罢了。
点滴拙见,仅供参考。
助力玄荒!
助力微诗!
助力丰满的秋天!

附诗:

《寻找那株菊苣》

●关门雨

没有人用蓝来形容太阳
就像没有人怨月光烤熟了草黄
我敲开河边那块青石,里边有菊苣怒放
端详着那蓝蓝的花朵,泪眼认出
丢失的那颗太阳

                                                                2018.9.6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23:19 | 只看该作者
旧时光(外一首)

文/江玉中

一块粘满病菌的抹布
在岁月的伤口上
来回的蹭

没人喊疼
就是太平盛世

【评】
更正:“来回的蹭”,应为“来回地蹭”。
这首诗可归化为干预诗了。
旧光阴,旧历史。病菌,旧时余毒的延续的抹布。直指当下了。当下的事情在此不想多议,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与感受。
这首诗用的比拟法,间接写作,当然比论坛那些裸奔的诗要高明有力了。
此诗简洁明了,简单铺垫,直指核心,不拖泥带水。

|土皇上

去掉土字
也是皇上

巴掌大的天下
他能够让很多留守儿童
变成王子或公主

【评】
此诗用了讽刺法,写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也是现实主义写作,同上一首。值得深思。
“天下”喻农村了,且是巴掌大的。空村的儿童成了土皇上。讽刺有力。
土皇帝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之伤。
其实,我也写此类型的诗歌,但很少。觉得这些与诗有差距。写了是快活了。
但意义不大,对于诗歌来说。可能会毁了自己的诗歌写作。干巴巴的。
我只能用“现实意义大于诗意”来回答了。
问好!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02#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13:00 | 只看该作者
《冬》
文/孤独大雁

新官上任三把火
先铺天盖地一场雪
让那些弄骚的人
再不敢坦胸露背

【评】
以“冬”为题,却写人间事。谁都脱不了这身世俗的衣裳。且看。
冬的拟人化描述——新官上任。“先铺天盖地一场雪”为铺垫,展开。
新官上任,走过场,整治治下世态,有所收敛。但过后呢?
这首诗,是自然之景与人间之态交融,产生一种力量。
现实主义写法。完整。但还是不够亮眼。
不过,有现实指导意义。令人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03#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13:28 | 只看该作者
《农民》

文/阿易

农民就像野草。苍天有眼,偶尔撒点甘霖
纵使土地贫瘠,无人问津
他们照样子孙满堂,生生不息
面黄肌瘦时,若有人将其点燃
随时可以抱团,形成燎原之势

【评】
农民,我也是农民,是不会种地的农民,自然了解其中味。农民苦,是不争的,自古如此。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民族。农民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直到1949。
中国的革命也是一场以知识分子为领导,工人阶级和农民为生力军的革命。农民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惊人之力。
农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土地,老天给以雨,就行了。现代农民相对于过去,已是翻天覆了。不过农村有不平事,我知道,但愿会越来越好。
现代的农民之苦,只是局部现象了,我们那边的农民,相对来说,还可以了,土地多,收多少都是自己的,不上交啥,还有每亩的国家补贴。知足常乐吧。
农民是水,是河水。
这首诗意义有,语言易懂。但诗意不够盈然。语言不够冷静。有点夸大。可简化。

《麻雀》

清晨,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准时将我唤醒
我一出现在阳台,它们便像一枚枚秋叶飞向我
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葱茏
而今,它们就像那些被拆迁的农户
我是入侵者,必须为它们撑起一片绿荫
2018/9/5

【评】
这首比上一首好。
有情有景,情景辉映交相。
开篇的比拟好。麻雀比作秋叶,有形有神有诗意,如生。
作者以进入侵扰了鸟儿的领地,而想像到拆迁户,有关联性,有悲悯心。
不断地发展,让很多绿地变成了钢筋水泥的世界,人类正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必将或也已正在受到自然的惩罚。自食其果。
这首主要写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警醒世人。有社会现实意义。
有可读性。诗歌首先要有可读性,如果读起来磕磕拌拌的,人就不想读了,诗也就白写了。
不错的一首。还可以简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04#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15:09 | 只看该作者
《 影子》

浮屠

背光驰行。李白的酒杯
与另一个自己角力,拉扯

手的方寸之间,朋友圈
晒吃、喝、穿、玩

我看见无数的我

【评】
背光驰行,写影子的形象,个人觉得是个不错的开笔。
李白的酒杯与另一个自己角力,拉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者之间产生一种无形中的力量。李白写的是乡愁。
第二节,由一节古代突转当今,朋友圈,弹指间吃喝玩乐,都出来了,各自看到,只是显罢了。这是现代生活的一种写照。网络时代的特质与无奈,与醉人。
第三节,那些林林总总的,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喝吃玩乐穿。
这首诗,三节全然不同地断开,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性呢?有没有脱节之嫌呢?
这首诗,我想作者主要想表达在纷烦的社会中,个人应对不暇而纠结。手机,微信让这个世界更加的不淡定了,像一锅沸水一样,沸油一样。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又不能置身于世外,疲惫于各种应对,寒喧,表面的一些东西。自己也已成为了各种各样的这些人,跟他们一样。像一滴清水,掉入浊水中,再也难以独善其身了,再也没有自己了。就像影子一样,难以摆脱。
这也正是现代社会进步带来的现实人心之伤。
有共鸣。
不过这首诗写得有点晦涩。可读性差。三小节之间拉距较大,让人有点不适。
同样是现实主义的写法,渗入了个人情感的无奈。这也是每个人的共同感慨。
个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3:35 | 只看该作者
《忐忑》

文/江玉中

走在回村的路上
被忐忑
狠狠踢了一脚

【评】
忐忑的释义:
心神不定的,七上八下的
也许是久未还乡了,才有此情。所谓“近乡情更怯”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渡汉江》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想作者此刻也有此心境吧。情可同。但表达不妥,过于简单了。
如果这里写乡间的土路,不平,崴了一脚,心有点倾斜,道有意思了。
比如:
走在还乡的路上
村庄的土圪垯
崴了我一脚
心,瞬间倾斜了
或者,被“忐忑”闪了一下腰。因为“忐忑”的释义是“不安”。
或者,被“忐忑”崴了一脚,也好的。用“踢”,总觉不妥当。
个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00:18 | 只看该作者
《高楼》

文/江玉中

当我最后一次
为你盘起秀发
你却成了他人的新娘

【评】
这是写建筑工的事了。
建筑工总是为别人做嫁衣裳的。但没什么的,都是工作啊,有薪水。我们不能说自己参建的楼房,自己就要得一套吧。如果这样,要是飞机制造厂的,岂不要得一架飞机了。这是不合情理的想法。当然,建筑工辛苦,但工作有多少是不辛苦的呢。
这首用嫁娘来比喻新楼盘封顶的一种喜庆场面,有凄凉。主要想表达是关于农民工的事情。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了贡献,却难与城市有缘,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去。但愿城市能记住他们的付出。把楼盘封顶用“盘起秀发”这个较好。
这首诗,通俗,简单,理明,事清。
微诗贵在新奇特,让人眼睛一亮。越短越要奇。长的在于陈述中展现张力,而短的就在于瞬间展现张力,否则,诗就失败了。
这首诗,要说大毛病,也没有大毛病,但你要说多好,也没有。但比《忐忑》那首好多了,这点是肯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4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00:41 | 只看该作者
《见鬼》

文/章建平 
   
聋人听见一声惨叫
盲人看到那人跑了
跛脚说,我追
哑巴说,抓到
我问,怎么了

【评】
这首诗,单文本,感觉挺有意思的,新鲜,层层递进。但读后,的确是有一种“见鬼”的感觉了。
诗中所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了”?很诡异。
我想作者不是为了单单表现这种诡异而写的吧?那就没有必要写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当然有了。如同指鹿为马一样。如同说瞎话,大话,不着边际的话,吹牛,放空炮等等。还有白日梦。这是一种拐弯抹角的讽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些种种有一种活见鬼的感觉或一样。
如果是这种意思,那么过于隐晦了,费脑伤神。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这首还是不错的。奇!
个见!问好!(如不对,作者可以自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5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1:09 | 只看该作者
《被钓上来的鱼》

  文/金色海洋

无语,翻着白眼

对人类的某些行为
一脸的不屑

【评】
无语后面的逗号,是不是可以换成句号。
钓上的鱼,翻着白眼,这个是描写,是铺垫,且用得形象。“不屑”其实也是无奈。
钓鱼是人们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诗人写钓鱼,就不是钓鱼本身那么简单了,必须其意义,其哲思。或颂扬或批判,针贬时弊。
那么这首诗,想写什么,表达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一条被钓上来的鱼,的表情“不屑”。鱼对人类钓者漠视。小看。
是人类破坏了它的生活,打搅了它的清修,还是其它呢?其实,水中也是一个世界,跟人类一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啃泥。反过来说,人类社会也跟水下世界一样,况且,人类的始祖,就是海洋生物上岸的,自带盐,缺盐不能活,盐是人的命,这就是明证。这样就不能理解这首诗了,人也是鱼。鱼翻“白眼”,其实它是想说,你也是鱼,跟我一样,别以为自己很高级,不过也是砧板上的肉罢了。
这首小诗,表达完整,通俗易懂。但要说新意,还是不够啊。但作者取材角度不错,看到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是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般这种地方,都藏有哲理,道理。所以诗人要有一双不同于常人的眼睛呢,就是这意思。诗人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诗人的眼光要像鹰一样锐利,犀利。
个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23:56 | 只看该作者

【纵观国际微诗之我见】

玄荒


当了几个月的《国际微诗》编辑,也阅读了不少微诗。对于微诗写作,一刻不敢懈怠,常怀敬畏之心。
纵观《国际微诗》之微诗,常有些感慨与疑惑。

有些诗写得也不错,但说实话,不想读,但出于编辑的责职,又不得不读。
当然,诗无止境,这是实话。

那么,这些或被高亮或被推荐上刊的诗,为什么让人不想读呢?这些诗到底少了什么,让诗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个人觉得,这些诗太注重道理,哲思,批判,提露,而且都是硬生生的说。这些诗,语言是很简单,事明理清,但就像人,瘦得只有一层皮包着骨头,如同一个石雕美人,看着也好看呀,可一摸,冰凉的没有肤感。

诗,之美,何时成了这副模样了?

诗,之韵味,哪里去了?

诗,之令人读来愉悦的感觉,哪去了?

这些诗,就如同一座城市一个小区,只有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建筑,没有绿树掩映,花草点缀衬托,好看吗?

一个女人为了骨感,一味地减肥,只剩皮包骨,美又何在呢?夜做噩梦吧!

诗,为什么读者越来越少了?其实,不是读者少了,而是诗之美失去了,诗离人们越来越远了。那些生涩,干瘪,硬梆梆的石头渣渣一样,读来令人生厌的文字,谁还想读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诗,是让人触景生情,对人生,对世态,对光阴等的一些感慨之言,独特鲜见。
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或如沐春风,或跟随诗人之言进入美好的回忆,美丽的四季,山川大河,江海横流之间,感悟人生,或伤感,或欢悦。

但我们翻阅一下微诗栏目,看看有多少诗,读来是令人愉悦的。如品清茗,佳酿一般的。
这些诗,读来,目光与内心就像撞到了一堵文字之墙壁上。谁还想读呢?令人雅兴尽失,索然无味。

诗,永远应该是美的,这点不可失啊。个人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写作。

浅见之言,希望与大家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6:00 | 只看该作者
《中秋月》

文/刘苏慧

九十五轮中秋的月光
洗淡了她积攒的离合悲欢

小金莲托着巍巍的身影
挤不进第九十六次人间的团圆

我的外婆移民到了月亮的背面


(2018年9月9日惊悉老外婆离世的消息)

【评】

95岁了。其实,在我们那里,算是喜丧。虽然如此,但伤心总是免不了。我奶奶去逝时,86岁,虽然村里人说是喜丧,但当时我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那种情感,难以言说。那种悲伤,也只有眼泪知道了。

这个年岁的人,都是经历人间深寒的人。九十五岁,九十五个中秋,九十五个悲欢离合与苦难。那时的人都是裹足的。小脚,却能托起巍巍的身体,这里的“巍巍”不一定是实写,是一种虚写,但又是苦难生活的实写,一路经风沥雨走来,又是那么的高大,托起一个家,撑起苦难深重的岁月。虚实相生。当然这里的“巍巍”也是年老人走路的“颤颤巍巍”的形象。
可以有几种解释。

九十五岁了,却走在九十六个中秋之前,实为悲事。

最后一句,虚写。逝去的人都去了天堂。适逢中秋到来之际,作者以诗的方式写出外婆到了月亮的背面,可以让人年年怀想。

这首小微,虚实相间,充满感情的叙事,丰润,可读。
既是一个事件,也是外婆一生的小结,有远有近,融入了外婆仙逝的悲伤,又适逢中秋,更增加了这种伤怀。
这首诗,写法也是正常的写法,无非就是最后一句或许能成为新意之处。
如果打分,可以打7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9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9:14 | 只看该作者
垂钓一种

文/许剑桐

东面的天空狼烟弥漫
万马即将奔腾过来

收回晾晒的小衣裳。含一粒清凉梅
半卧蒲席,闭目
留耳朵醒着,垂钓一滴雨


把自己走成远方

文/许剑桐

是清晨。雾薄,鸟稀
秋风悄悄寻来
大地的袖口松了又松,苹果四处滚落

我不是手执篮筐的人。如果可以
我只想被风拎着,把自己走成远方

【评】
《垂钓一种》,第一节写动;第二节写静。动,是儿狼烟四起,万马奔腾的动;静,是晾晒,含,卧,闭目,倾听,一滴雨。
前后两节,一动一静,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这一动一静之间,产生了一种张力。
第一节,“东面的天空”,可以理解为东方,或别人,另一拨人,与己无关的人事。仿佛想说,你们干你们的,你们疯你们的,而我偏安一隅,自有我之乐也。对于那些纷纷扰扰之事,不参与,静观,清醒地听,甚至有“垂钓一滴雨”的闲情逸致的诗意。作者是想告诉别人,世人皆醉,我独醒吗?这也是垂钓的一种?
第一节,语气急促,没有用标点隔开,长句式;第二节,短句,标点多,停顿,写了一些动作,对前一节的回应或一种内心镜相的反映。两节语气反差比较大,很大,很陡然地一转。
似乎有点脱离之感。但在氛围上又有关联性。一种情形的关联。一种反应的关联。这是不是陡然转行的一种解释呢?最后一个“雨”字,与第一节呼应了。让诗不致于散。
第一节“即将”对应了第二节“收回”,转承自然。
这首诗的场景,描写的夏季,此季节正是浮躁的气候,也会让人心浮躁不安。所以才有了第二节的描述了。
诗,是时代的反应,是周围生活的催生。这首也不离外。第一节充满了尘世烟尘;第二节又是截然相反的闲静,处于世外一般。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释然,一种看破,一种境界吧。

如果说第一首是一种悠然自得的话。那第二首就显示了一种洒脱与豪放了。

《把自己走成远方》,人生不仅有喧嚣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第一节,写秋景,是一个早晨。薄雾,鸟稀,秋风,瓜熟蒂落的季节,也一种空旷与辽阔的季节,也是一种令人惆怅的,思绪倍增,有远行欲望的季节。叶落花谢,也是一种美,是一种凄美。秋天更能让人平添忧伤。秋天是诗人的季节,是画家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农家的季节。
“大地的袖口松了又松”,当然是写秋天万物凋蔽了,遍野空旷,这是诗化的写法。“苹果”,秋天水果众多,作者只写“苹果”,有其用义的。一首好诗,特别有写作功底的人写诗,而且在这么短的篇幅里,不会用多余的无用之言的,那么它的用义,是指平安幸福了。“我不是手执篮筐的人”,承上启下之句。作者并不想把这“苹果”收归己有。“如果”是一种假设,“只想”是一种希望。希望自己像幸福一样,在秋风中一路走下去,成为传播平安幸福的人。也就有了最后一句“把自己走成远方”。这里的“苹果”,实写是真苹果,虚写是写“幸福”,平安幸福之意。
这首诗写作者的一种愿望,一种祈盼,一种大爱。秋天了,万物归位,各得其所。秋天了,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心胸宽广的季节,一人包容的季节,一个大爱的季节。秋风催花残,这秋风又未必就不是催生幸福与美满的。(从这首诗里,作者似乎是老师,应该是,是)
这首诗上下两节转承自然,语气由缓到急,附合了正常阅读的气息。有一种抒情。

这两首诗,还是不错的。有功力,有内力。打分的话,打75-80分吧。

个人浅见!问好剑桐!如有误,请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96#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21:23 | 只看该作者
花草入门

朱峰


在苗圃,穿上黑色的花盆之前
我看见花草们裸露的根须沾满泥土

几天了,它们一直在门前的草地上
祈祷。为了帮助我信守来时的诺言
也为了它们自己尽早入土为安

【评】
第一节第一句一个“穿”字,用得有点感觉别扭,唐突,大可不必为了诗意而生设一个“穿”字,正常用即可以。前面就作为铺垫,即可,不必求诗意。
第二节,由铺垫转入提升。但“入土为安”一词用得不妥,这个词指的是人去逝了,而入土为安的,而花草的是活的,如果用,只能证明,“几天了”这些花草已死了。但总觉得这个词用得不舒服。
这首诗,也许题材与想表达的主旨定得都不好,不是很恰当。或是意象与意不贴切。
个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22:18 | 只看该作者
无题(组微)

文/占东海

@在雨中

我向前跑,父推我
她向后跑,母拉她
我们之间的决绝越来越模糊
只隔着
一场抱头痛哭

【评】
她,是谁?父推我,母拉她,似乎因冲突争执。决绝越来越模糊,随遇而安了吗?顺其自然了吗?只隔着,一场抱头痛苦?似乎是写夫妻关系的。中国式婚姻吗?

@风之处

浪花托起小水鸟飞
岸的石头被悲伤包围
涟漪和我一样小
忘了掉入湖中的乌云
在天上挣扎,沉浮

【评】
风之处。风起浪涌,涟漪出。浪花,因浪大而有。涟漪,是指细小的波浪。似乎不能同时用。
这首诗写一首痛苦的心情,忧伤,悲愤。寄情于景,或触景生情。

@鱼尾纹

我和鱼有仇
吃一次被卡一次

左眼养一条公的,右眼养一条母的
我用鼻子作堤坝
说了许多谎言

【评】
这首是自讽。
又是指桑为槐之意。顾左右而言他。被谁惹着了,而发愤怒之言。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常发生,不足为奇。
这一组诗,行文有点草率,不够精致。非作者真实水平。
个见!问好老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1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00:12 | 只看该作者
《秋暮》

文/曰生

归鸦用双翅   涂抹天空
村庄   一寸一寸矮下来
谷场上的人   瘦成一张皮影

【评】
这首诗,有三个关键字词,涂抹,矮,瘦。这三个字词,决定着这首诗的成败。
涂抹,是可以的。矮,这个字,有待斟酌。
“谷场上的人   瘦成一张皮影”,这句表达是否准确呢?有待斟酌。
此句作结,似乎不能让诗亮起来。似乎还没有结束。应该再有一句提升,不然这三句表达是不够的。
“ 瘦成了一张皮影”,应该加个“了”字,语气才对,才能承接前面的,作为前面的结果。
第一句比较好。
但这首诗还要推敲。感觉还没有写出“秋暮”的特色。
个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3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19:38 | 只看该作者
《写诗的温度》等三首

文/诗情画意过一生
  
  《写诗的温度》

  下雨了
  一只手挡住的天地
  一把伞拉近的距离
  方寸之间
  写诗的温度刚刚好

【评】
这首诗写得有点虚哦。有点抽象。
标题是《写诗的温度》,决定了这首诗的虚,的陌生化,的漂移。但有可读性。
内容看起来像实写,雨,手,伞,以手遮雨,以伞遮雨,方寸之间,刚刚好适合写诗。这里的“温度”,也就是写诗,适合写诗。诗大多为触景生情,因情生景,为情造景。诗意多来自于生活的点滴,也可谓方寸之间。
伞下有世界,正如壶中有乾坤一样。如果理解为情诗,也可以,二人共伞,那么写诗的温暖就刚刚好了。但“一只手挡住的天地”又作何解呢?以手为伞吗?一手遮天吗?不过,下雨了,也常有以手为伞的条件反射式的动作。
这首小诗,把瞬间事写成文字,美感,灵动,还是有的。

  《在秋天》

  在秋天,总有一个瞬间
  一枚青果踏破界限
  以坠落的姿态宣告
  它的成熟

【评】
这首是秋天,瓜熟蒂落的瞬间,过程,感悟,较好理解了。青果以附落以示成熟。细微。如果只是为了宣告成熟,提升就不够了。但这种表达是不错的。比较诗意。

  《落叶》

  风,吹来
  不急也不缓,正好
  见证一片叶子由生至死的历程

【评】
这首同上。叶落过程以示生死的过程。人生也如此。特写镜头。道理是这样。但新意没有了。
微诗在于短制则精。因为形短,而必要求意新,深沉,绵长,有味。
就《落叶》而言,写得比较完整,一气呵成。顺畅!有阅读感。!寓意也有。表达也比较诗意,同上。
这两首,都比较单薄,轻,份量不够。
个见!问好!

总:三首诗相比,还是第一首较好,想象空间大,更有余味。灵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87#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9:21 | 只看该作者

《夜忆》

文/白芷

风,任由荒床
比自己尖锐
听得窗,默默垂泪

【评】
“荒床”,新词啊。何意呢?荒野,荒草,荒夜,寂夜,旧事?
题为《夜忆》,想是夜晚感怀之类事。凭窗独思,心有感怀而垂泪,仅此了。表达单薄,似乎意犹未尽啊。

《烟囱》

打黑者
护黑
趾高气扬

【评】
这首道有点意思。烟囱内黑作为“护黑”喻,可以。烟囱高挑为“趾高气扬”,也行。打黑者护黑,应有其事。但“护黑”,又趾高气扬,就未必了,这些只能是私下的事,暗箱操作,还敢趾高气扬,如此胆大吗?比上一首要好。但还是薄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88#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9:21 | 只看该作者
《橘》

文/方先锋

如果错过了季节
你就去南方找我
免得闲话纷飞

【评】
橘生于南方,北方之橘,不甘,涩苦,不好,不土有别。
屈原有《橘颂》,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屈原忠于楚国,楚在南方,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
那么,作者此诗写何呢?错过了季节,就去南方?橘属南产,不属北地之物。这里似乎说,橘产自北方?或是你到北方未见我,就去南方找我。免得闲话纷飞,作何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8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9:22 | 只看该作者
《民情》

文/江玉中

都过上好日子了
有房有钱……
不信——看报

【评】
写得过于简单了,不像诗了。虽然也有很大的留白。
无非是想说,报纸造假,并非实情,人民生活依然水深火热的。发展中国家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问题更多,只是不能够亲身体验罢了。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国家是大一点的家,不是吗?同样一言难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9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9:23 | 只看该作者
《不可说》

文/诗情画意过一生

我们互相打量
钢丝里擦出火花
野草沿着栅栏蔓涨
飞鸟不至
山洪又一次从胸口爆发

【评】
这首是写什么呢?想要表达什么呢?写得过于朦胧了。让人有雾水一头。
第一句写打量;第二句,写了铁丝与火花;第三句写野草与栅栏;第四句写飞鸟;第五句写山洪,虚写。像是写一处乡村院落衰败的情形,让作者深有所感,先是“火花”,后是“山洪”的,且“飞鸟不至”的凄荒。写乡村在时代大变革下的变化。或是写两个人互相打量,物是人非而产生的一种感慨。

《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是一部暗夜旅行指南
你要寻找
它的内涵及存在的意义
就如蝴蝶与兰相遇
足够让我们内心世界大河奔流

【评】
这首诗是写喝咖啡时心情的反应与遐想。顺着咖啡之香,来一趟咖啡之旅。感觉只是一首喝咖啡时的感慨文字,心情说明,咖啡与内心的镜像。
我看不到更深的含义了,余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96#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8:43 | 只看该作者
《傍晚,我在河岸独坐》

文/宝昌

得到的,正在失去
你是一尾逆流而上的鱼

看不见,摸不着
我是一块冥顽不化的丑石

【评】
得与失,如历史,周而复始。得即失,失即得。
第一节,写“你”,得到的,正在失去,且像逆流而上的鱼一样,不顺其自然,有悖自然规律。
第二节,写“我”,钱财乃身外之物,虚枉之物。看似得到了,其实正在失去。“看不见,摸不着”,写虚。最后一句,是自嘲。
此诗想写自己淡薄名利,不与同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0:33 | 只看该作者
白芷 发表于 2018-9-23 19:15
一、将“荒床”改为“荒睡”如何?夜忆,此夜忆起(或诉说)某夜,不一定是独思。“尖锐”二字,没引起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发表于 2018-9-23 19:15 | 只看该作者
玄荒 发表于 2018-9-19 19:21
《夜忆》

文/白芷

一、将“荒床”改为“荒睡”如何?夜忆,此夜忆起(或诉说)某夜,不一定是独思。“尖锐”二字,没引起注意。
二、身为“打黑者”,暗中“护黑”,表面“趾高气扬”内心惶恐(如烟挣扎一团)也未尚不可。你说呢?

谢谢老师细心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发表于 2018-9-21 18:4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2:09 | 只看该作者
提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57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4#
发表于 2018-9-19 22:12 | 只看该作者
提上公益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发表于 2018-9-19 19:29 | 只看该作者
白芷 发表于 2018-9-19 01:34
6天了。看来,我的已早被随手扔进垃圾桶了?凑什么热闹,自讨没趣。先生当晚点评了日生老师的诗,我就明 ...

莫生气。毕竟精力有限,我的一首好几天他也没理,我就没找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2#
发表于 2018-9-19 19:29 | 只看该作者
白芷 发表于 2018-9-19 01:34
6天了。看来,我的已早被随手扔进垃圾桶了?凑什么热闹,自讨没趣。先生当晚点评了日生老师的诗,我就明 ...

莫生气。毕竟精力有限,我的一首好几天他也没理,我就没找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1 02: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