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25|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湿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浪平 于 2013-1-13 16:52 编辑 3 k' h- Q3 {! ?" Z" i
, R; c( _6 x) m; P" X+ Z
湿 地
  
4 l- p, m: c) d
林浪平

0 Z0 Y2 I( G2 M  H* @/ @5 ~
  
  这片枯黄的湿地,像一块失落的天空
  当我的爱,朝你着陆,心执著的降落,已经融不进你水绿色的日子
  我深深的情呀,似这棵在酷热的夏天里,朝着你倒下的鲜木,嵌入了干涸的泥土
  
  荒芜的伤感,已胜过流血的痛楚,仿佛落败的枫叶,漂浮在你的肌肤
  虽然还有一株野花,开在风景绝望的岁月。但这小小的饰物,仍掩饰不了我干裂的孤独
  而你却是我向往的风景,大自然的颤变,勾起我往日的缠绵
  我多想走进你的心灵,把芃芃的生命唤醒
  
  但湿地正在退却,我也悲凉于自己,在世界最后的时刻,不能融进你的灵魂
  这份绝望的爱意,绞杀了所有的水草
  
  真想让爱情的流水,露出闪光的轮廓
  在我心灵的草尖上,栖息着梦想的蜻蜓。那双透明的翅膀,画满我浪漫的记忆
  可是,如果没有这最后的湿地,我又怎能看得到,你放飞的蜻蜓……

+ M0 k% H; ?& d6 |
      

9 O& N9 g5 E( f9 e& `4 n% G
附诗友有关评论
      旭宇:通观林浪平的爱情诗歌,我发现了这样一点,即拓宽了爱情所依存的空间,将爱情的体验从纯心理场中摆脱了出来,赋予它更大的社会场,从而使作品在所容纳的信息量和所具有的张力及整个大意境上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如《湿地》、《爱的花朵就是天上的星辰》、《如果这世界没有树》、《北回归线》、《在太阳之上》、《天机》等等,所以,读林浪平的爱情诗,感受是独特的。
    语伞:欣赏!喜欢这样的散文诗,情感(散文体)与意境(诗体)的完美结合。
    寒柳:浪平的爱情散文诗具有意境和韵律的和谐美,《湿地》就属于这种类型。这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见功力,所传达出来的主题已经不仅仅是爱情,而是跳离了爱情,呈现出多元化的关系。爱情的“湿地”因“酷热”而“干涸”了,“当我的爱,朝你着陆”,却“融不进你水绿色的日子”,“大自然的颤变”,让我“在世界最后的时刻,不能融进你的灵魂”,即使爱的世界还有“一株野花”、还有“心灵的草尖”、还有你朝我“放飞的蜻蜓”,但“没有这最后的湿地,我又怎能看得到”。诗中,失落的爱情与失落的环境产生了共振,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社会信息,这样,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升华。我以为,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构成了浪平散文诗独特的诗美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22:02 | 只看该作者
这份绝望的爱意,绞杀了所有的水草。
8 f/ q/ G! H0 V3 Q) {: {"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2-29 07:12 | 只看该作者
这片枯黄的湿地,-------------初读,我以为是在写秋天呢,在这里有一点小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2-29 07:49 | 只看该作者
有夹叙夹议,可以再淋漓、轻盈一点。不错的散文诗!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29 08:1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优美的散文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29 08:25 | 只看该作者
放开了写 不要拘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29 08:34 | 只看该作者
但这小小的饰物,仍掩饰不了我干裂的孤独。8 B. P9 ^! n: E/ ]

/ D( X" D6 u' V8 b欣赏林大哥优美的散文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2-29 08:35 | 只看该作者
但这小小的饰物,仍掩饰不了我干裂的孤独。
" s8 g1 b$ M8 D6 ?
" Q  Y/ u; w' ?9 }0 \! ]可怜的湿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29 09:01 | 只看该作者
有泰戈尔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2-29 09:11 | 只看该作者
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3 06: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