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评委推选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中国好诗榜”专家评委请在此跟帖推选,每位评委最多可提名5位诗人(每人1首)诗歌作品,直接进入复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 20:17 | 只看该作者
     想妈妈
  
  妈妈,我愿倾其所有
  换取你一刻生命
       ——伊蕾
       

当群山落尽繁华
野兽们无家可归
妈妈,戴着你的王冠来吧
住在我的嘴唇上


你是南风住进我的身体
你轻轻的笑
骨肉荒原就开满野花
妈妈,我与你飞翔,无牵无挂

想你时阳光很结实
撞疼面庞
玉米地和红葡萄叫着你的小名
妈妈,你在66年的长街上来来往往

我的手像瞎眼的小鸟
在空虚中打捞你的气息
妈妈,你化作大雨倾盆吧
就赤着脚,走进白衣庵胡同里

我的四肢空无一物
梦也无处站立
你带走了那颗剥开的果实
妈妈,我已把儿时的圆桌擦干

你用时间编织图形
你把时间分成两千种颜色
妈妈,苦难也被你分成千丝万缕
炊烟在你手中光芒四射

思念,这疼痛的岩浆
我要送你到印度洋
我要把你种进100个国家的土壤
妈妈,看见雨水就看见了你的模样

逃出故乡,我和我的诗
被繁星一饮而尽
妈妈,我与你同住在光里
把来生洞穿


一千只鸟衔来露水
织女和嫦娥是露水的伴娘
露水清洗妈妈
妈妈清洗地球

2012.春节
于北京通州宋庄
《天津诗人》2012夏之卷开卷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 20:40 | 只看该作者

那年的枣儿
         雷霆
 
那年我在官道梁,枣树上果实丰硕
我听见父亲借着月光晃动箩筐的声响
东厢房的木格因为瓦楞的骨骼而退缩
青草已被铡草刀割断春秋。抬眼望去
 
山凹里群峰昂首,疑似薄暮下的队伍
麦穗的垄,玉米的根,蝴蝶的归隐
苍茫的四野,风搬开杨树的枝丫而冷
只有漫天的星星往来人间。土崖惶惑
 
你能静下心来听秋蝉一会儿近一会儿远
也能手抚一只青蓝的花瓶从古到今
即使累了,已不是春风浩荡的八月
打马不过落叶,落叶也不是归途
 
已是天上的红,炊烟之上的眩晕!
或许正月,你还坚守那一点点的贞节
当我归来,当黑压压的雁阵横过来
我是你矜持的美,一遍遍数落众草
 
那年我在官道梁,枣树上果实丰硕
月光之下的父亲,移动的山岳群峰
一担水的清冷足以让溪水流向远方
那年的枣儿单薄的,如同木格上的剪纸

《天津诗人》2012夏之卷双子星栏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 2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试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4 1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方文竹 于 2013-1-14 15:28 编辑

  霍俊明的诗
《带着大葱上北京

我能够看出,母亲很高兴
菜园里的青菜和西红柿就是母亲的早年
水流过沟渠
那里有不容易发现的浅壑和缓坡
父亲的铁锹已经禁不住老花眼的疲累

母亲在整理那些大葱
一棵棵放进薄薄的红色大塑料袋里

如今这些大葱已经跟着我上路
它们将陪伴我400华里的行程
步行,然后是汽车,然后是和谐号动车
然后是北京的地铁,公交车,黑摩的

带它们上四楼
打开它们时,它们的根须上还有些泥土
是母亲的老花眼放过了它们

而我多么感激这些葱白上黑色的泥土
它们和我一起来到北京
它们在乡下已经有成千上万年的岁月
可现在,它们再也回不去了
不久的黄昏它们将被我洗掉扔到楼下的垃圾桶
或者更干脆些,直接冲进城市的下水道





那勺的诗  

《怪鸟》

妈妈,最近小镇
在传一件事,说
有鸟,经常莫名奇妙地撞在江北街口
建设银行大厦上
然后死去
尤其天气好时
他们还说,这是一些奇怪的鸟
竟然像人那样,懂得自杀
妈妈,我不相信传说
前一周天气好
我天天去那里,等了又等
没有看见一只奇怪的鸟
这一周,每天阴雨
我仍然走到那里,还是没有
昨天银行保安
对另一个保安轻声地说
“那个奇怪的人又来了”
妈妈,你知道的
我并不是一个奇怪的人
更不是想,要亲眼目睹一两只奇怪的鸟
从半空中陡然弹下
我只是闲得心慌
闲得像只怪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5 09:2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让人感动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6 20:33 | 只看该作者
好诗不少。{:soso_e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6 22:05 | 只看该作者
占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9 21:09 | 只看该作者
       “2012中国好诗榜”我推荐的五首

     对于2012“中国好诗榜”,我评选的标准是:震撼。深刻。独到。流传。覆盖 。作为“中国好诗榜”评委会成员,我的选择也许仅代表个人的审美和意见,发现好 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历史的挑选,也需要同时代人的挑 选,这不可避免偏好的成分。我好像在准备一桌好菜,不同的风格好像色味香我得顾 及,我先是去各网站或个人客复反复挑选,然后反复淘洗,再反复试味上桌儿,至于 我的口味合不合众是另一回事了。我能做的,就是认真,自己吃下肚能暖胃暖心,如 还能回味一二,才对得住自己的味觉与嗅觉。由此看来,我选好诗首先的个人行为, 若还能转化成有特色的“年度佳肴”,则功德完满。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好,我 好的在遴选过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口味偏好,但我也尽量挑战自己的重口味。杨克 ,杨林、李飞骏,阿斐,丁目 ,至于丁目,我则是首次读到,最后确定 下来这一份“菜单”,我只能告白我“舌尖上的中国”是我真实喜好的。


《战争咏叹调》
阿斐
题记:除了制造白骨,战争的力量等于零。


一群乌鸦轰然飞起
向着南方,飞起
它们不知所终的聒噪
终于,有了纯属雷同的轨迹
大军正在聚集
海上的涟漪,像眼角的鱼尾纹
呼应人们的微笑,染上了一层薄薄的蜜
有什么好怀疑的,年轻人
无非是大鱼吃小鱼,小鱼戏虾米
无非是春秋战国,三国演义
刀光剑影,烽火硝烟,古今一辙
电影里的英雄,正凝视着美女
爱江山,爱美人,一道方程式
导演的手法恰到好处,X、Y、Z
总有人要死去,让人泪如涌泉
总有人要英雄卸甲,圆满皈依
以浪漫的伎俩,摸遍少女的小心思
剩下的是配角,小西、小乔、小玉
她们美得像针,刺痛男人无痛的神经
恨不得横刀立马,浴血疆场
扫遍天下妖魔只为娶她生儿育女
英雄从此成了主义
这难捱的人生,寡淡无味的酱醋茶
最大的波澜止于职场争斗
最大的乐趣止于巫山云雨
我们的英雄怎甘心风尘中堕落
玩弄尔虞我诈卿卿我我的小把戏
得干点什么大事,弄点大动静
得让天翻一翻,让地抖一抖
不枉费这副高大如山的七尺之躯
打仗吧,山雨欲来的大时代
消灭那些狗日的不自量力的东西
自家的内务自有自家处理
自家的苦果且由自家吞食
你说我是奴隶?不,我为江山而战
多么纠结,诗歌背后的诗人
他也有一片埋身的故土
也有美好的妻子和父母
也有割不断的情,斩不断的愁
如果魔爪伸来,伸入我们的裆部
如果它竟然还想演绎吞噬睡狮的历史
他一定会拔剑而起
平坦的胸大肌也会有热血涌出
他只是多了一颗善疑的心
它跳得微弱,看上去有点无辜
它胆怯地说:事情是不是这样
而后闭嘴,陷入卑微的沉默
沉默是扫视万年的山,沉默给了他力量
无休的厮杀总是以堂皇的名义无由地进行着
你看那三十年前的白骨,至今仍无人打理
你看那三百年前的白骨,至今点不亮磷火
你看那三千年前的白骨,至今还在呻吟中
英雄!主持人的语调一反常态
他们原本声如洪钟,像一个赏花的君子
迈着从容的节奏播报春暖花开的喜讯
在大江南北的喝彩声中无节制地把大人物歌颂
现在轮到你了,英雄
朗诵讣告的表演里你是一位逝者
你与三十年前的白骨同行
你与三百年前的白骨同住
你与三千年前的白骨相拥而泣,但是英雄
很快世界就会平静,平静中有一群太阳升上天空
他们在云端漫步,指着呼天抢地的人群
说:噢,我的臣民们,他们在膜拜我
但是英雄!聒噪的乌鸦早已飞回
继续等待下一场英雄的赞歌
导演继续拾掇往事的残羹冷炙
无能横刀立马的男人继续想象着疆场浴血
这难捱的人生,继续寡淡无味的酱醋茶
勾引多少人继续风尘中堕落
最大的波澜继续止于职场争斗
最大的乐趣继续止于巫山云雨

   【荐语】

   大都市是另一个战场,所谓“商场如战场”,当代社会急躁地建立着的那个以现 代都市为摸型的王朝,正在攻打着我们的内心领土,“最大的波澜继续止于职场争斗 /最大的乐趣继续止于巫山云雨”这句两次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首咏叹调的不可或 缺的主旋律。诗人在不断反思当代社会的存在时,使用了重复、复沓的韵律形式将古 时今时不断切换,大量的叠印之见于这首诗词语的重复、短语的重复、句子的重复, 使出古入今的文字大军润章细无声。多么熟悉的场面,一切战争都是人心的战争,人 性成为战无不胜的元帅。职场也罢,情场也罢,就像X与氧气反应生成Y,Y与硫酸反应 生成Z,与铁反应生成X,这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中,X Y Z所代表的物质又是什么?
    诗是一场文字与思想、语言与心灵、符号与灵魂的伟大战役,诗人就是一个精神 自传式的“王”,诗行或诗句中的语词,是一个诗人的大好江山,而灵感的光则是美 人,所以它们的尘烟交战和风云交际必定带有这个诗人特有的身体徽记。阿斐的《战 争咏叹调》应是自写诗十多年来蓄势待发的一首,它规整、精准,似有指挥捧在点将 。阿斐似乎天生就是整顿语言、分派语言、驱动语言的诗人。所谓咏叹调(Aria)即抒 情调,而阿斐《战争咏叹调》的抒情性似有几个声部,并以优美的旋律奏出诗人史诗 般感情的独唱曲,它是心的受难曲,也是血的清唱剧,而阿斐更将两者融会贯通,可 以在这首诗中读出它独有的文字声乐线条。
    我荐这首诗,不仅因为它是精采的好文本,它还有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不仅 是抒情能力,还有不可抵抗的思辨色彩,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阿斐诗歌的这种语言上的 不凡品质。



《公知赋》
  李飞骏

祖国是母的
公仆是公的
公民的性别阴晴不定
主要看强奸者的心情
我们都是没有父亲的遗腹子
被大灰狼吓大的
不怕太监装神弄鬼

京都公厕紧俏
草民的膀胱与武警对峙
公知说,不能做公务员
有幸做公厕也是好的
男左女右,各得其所
革命先从保命开始
五谷道场里民意频频决堤
站则长江拍案
坐则黄河落花流水东去

白云闲着也是闲着
蓝天蓝着也是蓝着
沉默者是可耻的
叫床者是可悲的
QQ上虚度光阴
不妨微博上指点江山

国库烹饪成可口的私房菜
人大代表的财产纯属个人隐私
与其你滥用公权
不如我全家公知
动一下鼠标
就让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也算是为民除害
为盛世拍砖
营造一道与天安门媲美的风景

  2012年4月20日

    【荐语】
    「百度释义“公知”」①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 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②公知原为“公 共知识分子”的简称。公共知识分子是《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 公共知识分子50人”时推出的一个概念,不同于西方社会的“Public Intellectual ”。
   「朱大可说:中国“公知”是一个泥沙俱下的亚文化群体」公知挨骂的原因有点 复杂,其中既有公知本身的原因,也有公众对公知的误解。跟西方不同,中国社会是 没有普遍价值作为公约数的,因此“公知”就成了一个无比复杂、泥沙俱下的亚文化 群体,由于没有普遍价值作为“公共语法”,各人的准则、策略和言行就会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民众对公知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在许多人看来,“公知”进了报馆 ,就成了“媒体”,当上了官员,自然就是“政府”,而跟粉丝一道起哄,也就变成 了群众。
   「“公知”七宗罪」①人人争当公知 公知进入“传销”时代。②不自知与低幼化 。③霸道与戾气共冶一炉。④立场大于是非。⑤变身“姿势分子”。⑥既得利益者与 学术霸权。⑦批判体制,赞美美国。
   「著名“公知”事件」①“方韩大战”:公知列队参战。②罗永浩维权邀网友砸 冰箱。③吴法天与五岳散人“约架”。

   「回到诗歌」我先做一些网络功课,再回头读李飞骏的《公知赋》,李飞骏的文 字是匕首,字字出血,出句狠而准,击中要害。我想诗人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 作为或应该作为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精神支架存在,也许还应该做一个灵魂角斗士 、思想批斗士。诗歌不能全写得玫瑰那么好看,有时也要写到玫瑰的刺,扎出语言的 血,总比隔岸观花要好,触及之伤总比恍如隔世的远有血有肉,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 是介入社会,影响社会的人。确实,李飞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批判主义者,但一个批 判主义者最害怕的就是丧失了冷静判断和思考的能力,用粗暴的语言去干吼,扯起伪 先锋的旗杆去强奸铺天盖地的主义,但李飞骏明显是冷静的、清醒的、审视的,在涉 及批判方面,李飞骏的雄辩黑白分明,丝毫没风雨交加蛮干的攻击欲,可偏偏他的反 讽又是叫风得风叫雨得雨,例句“祖国是母的/公仆是公的/公民的性别阴晴不定”, 就是,让人忍俊不禁却痛在心头。
    诗歌《公知赋》是诗人对“公知”的速画像。
    如果说批判是诗人寻找的精神原乡,那么反思则是诗人让自己足以强大的宗教, 干预是它触目惊心的信徒。
    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在作品中李飞骏不肯对时代满脸堆笑、低声下气,一身傲 骨,这是一种美德。诗歌应有它的精神,更应有它的脾气。如果诗歌不想沦为专门看 别人表演的角色,那么诗人就应勇敢站出来。识破真相、穿透幻相,独立于世。而李 飞骏正是这样的一个诗人。而《公知赋》也只能是由这样的诗人才能写出。


《我的提案》
丁目

因为我是一个活人
你不能用死的语调代表我
你不能代表我的饥饿
当我充满饕餮的欲望
你不能代表我的鸡巴
当我肉体起了性欲
你和你们的提案
不是我白纸黑字的罪证
你和你们的权利
不代表我的生活
一个选择罪恶的穷人
与你们代表的正义无关
一个自甘堕落的人
拒绝苟合你们的文明
不过一具皮囊的生死
或活色活香
或烟灭灰飞
而人与人,要么抒情,要么奸情
那一泡生命的精液
来自任谁也代表不了的肉体
如果我是强奸犯
我拒绝忏悔
如果我倾心死亡
邪恶就是我的提案


  【荐语】
     丁目《我的提案》是好诗,是独特的好诗。
     我荐它就是因为它触动并震撼了我。
     评语略过。





《刻度》
杨林

我在每一个刻度里活着
有很多苦衷
没有人可以倾诉
那些经过的人,面无表情

被俗世量了很多遍
身世,文凭,背景,才华
以及与命运相关的个性
似乎都有一个尺度,早已为我
订制了悼词的标准

    【荐语】
    读杨林近期的诗歌,时常会有一种灼热的痛感,就像这首《刻度》。诗的痛感与 思的痛感的像刻度一样不差毫厘,丈量着诗人灵魂的高度、心灵的大度与精神的广度 。杨林这首《刻度》是“微诗体”的精品之作,短短几句,在刻度里被“身世,文凭 ,背景,才华以及与命运相关的个性”刻画的一生,有着诗人深到的个人化经验、深 思熟虑乃至淡定自由的性情。尾句“似乎都有一个尺度,早已为我订制了悼词的标准 ”将人精准的一生就这么轻易表达出来了。杨林的作品中有很多明显的自我生活的色 彩,他的场景、他的画面、他的声音、他的气味、他的感觉、他的思绪、他的才华似 乎都一一预置在文字的迷宫,“我”和“我”捉迷藏,蒙着眼也能捉到那个在主体与 客体之间“互在其中”的灵魂之体,这形成了一种“杨林”式的特有模式——在主体 与客体之外,多出灵魂之体,它讲究灵动的结构与高度的思维水准。像黑格尔所指出 那样,“人一旦要从事表达他自己,诗就开始出现了。”杨林这类诗歌作品似乎在象 与对象之中,找出了灵魂是第三者之“我”,对于这个“我”他拿来作为主题思想的 重要体现者的表达,作为控制意境全局的焦点的独到见解与表达,迫使杨林的诗歌日 趋澄明。
    在2012年,杨林这个生长于怀化芷江的侗族汉子,如一匹黑马,驰骋在诗歌之中 原,他的身姿,浪漫而矫健,他像个诗侠一口气甩出了《春夏秋冬》、《侗族大歌》 、《杨林爱情诗选》三部诗集,已然成为湖南乃至中国一个醒目的诗人符号,获取应 有的坐标刻度!虽然《刻度》中,诗人仍难免感慨“早已为我订制了悼词的标准”, 但整首诗写得波澜不惊,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独白语境,并用它容纳了极大的万有引力 ,身世,文凭,背景,才华,最终都会掉入悼词的黑洞,而呼唤来自生命最内心的呼 唤才是语言的内蕴,它是爱和美和自由的交叉影响,一首好诗如果只是把读者带到了 知识的悬崖或是字词的迷津,又有什么用,所以我喜欢有畏敬和尊重的,无论是对文 字,还是对心灵。反过来说,一首好诗可烛照到诗人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其带来的 震撼正是体现在他那无边而博大的精神关爱、心灵呼应以及卑谦的胸怀中。
    杨林《刻度》先是写活在刻度里不容易,“个人的苦衷,无处倾诉”内部隐含了 复杂的个性的争斗,而“那些经过的人,面无表情”则隐含社会的演变史,换一句 话说,刻度是人类适应时代发展历史环境的产物,而悼词则是在各种刻度中力争有效 地参与历史的客观叙述。而诗人的使命就是创造与实际刻度绝对无关的一个世界或者一种秩序、一种关系体系,它有着“与命运相关的个性”。这一切也许就是诗人难以逃避的悖反现象:在刻度中活,却不为刻度而存,至于悼词就留给历史吧,诗人要做就是必须让毫无历史意义的诗显现出强烈的历史意义。
    杨林《刻度》被译成了英文,并发表在《世界诗人》(混语版),现附录如下:
    Graduation

    I am living in each graduation
    With a host of hidden pains
    To pour to nobody
    Those people I come across are poker-faced

    Gauged many times by the mortal world
    Parentage, diploma, background, talent
    And personality connected with fate
    It seems that there is a graduation everywhere, which has already set
    The standard of lament for me




《大》
杨克

犹他,我来了,大盐湖,我来了
我遭遇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我欠下了一滴水的债,湖,汉字从水
水草像胡须蔓生,波光粼粼
用一亿年,你完成了液体到固态的转换
一望无际的粗糙颗粒,聊胜于死亡谷的恶水
这笔巨债岂是风华达山和瓦萨启山可以还得清
大盐湖是万湖翘楚吗?人中豪杰
英语称之“社会的盐”
当盐坪大得让你再也无话可说,只能驾车
在腹地兜它一天
“回去吧,”尼亚加拉大瀑布也在劝说,
“你不是狄更斯。你也不是埃雷迪亚。”
只有他们的瀑布诗篇,才配享有这巨大落差的命运
我来了,你们的十九世纪错过了汉语
奥登来到我的2012,还有,什么入籍?
美国这颗卵子还未受精,李白已飞流直下三千尺
三百四十九天前我行走于天上的黄河
如同好莱坞大片,我还欠一个对手
盘旋在大时代,上升,上升。帝国大厦也不够我俯仰
我仍作为我而站立,一如广州塔
天空博大精深,“像高烧的前额在悸动”
欠缺历史和我要求的高度。

科罗拉多,我来了,落基山,我来了
深陷大沟大壑,我一跃而上山顶的平台
三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央大平原
又岂是一个大字能说得清的?
你这个生产总值达全球百分之二十的超级大国
欠我一个自大的理由,我要的不是政治与经济
我来了,在纽约第五大道和百老汇的交接处
一个拉丁裔女人,丰乳肥臀像发酵的面包
我顿生在摩天大厦前再写一首《人民》的冲动
旧金山唐人街方块字牌匾
我依稀在一条街上看见母语的祖国
大卡车,像巨无霸一辆接一辆,生死时速
与浑身肌肉的福特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同游,庞德—一
站在你的土地上我想喊出:我辈岂是蓬蒿人
再来一场东西方盘峰论战
现在我的年龄已足够树敌,可以与你狭路相逢了

阿什贝利 ,我来了,纽约 ,我来了
去造一个大草原,狄金森,我来了
休斯,我来了,密苏里州,我来了
推一辆红色手推车,威廉斯,我来了
桑德堡,我来了,宽肩膀的芝加哥,我来了
西方,东方,现在是谁欠谁?
一百七十二年来我憎恨你。现在破例走向你,亲近你
我在惠特曼的诗行上认识大浪漫主义的长岛
我在金斯堡的嚎叫中见识嘻皮士无所谓的垮掉的一代
达达达我来了,美国一路大大大,还有什么
不同时空的里程碑
短促的生命,替史诗铺路,这一天我正壮年
这一路布鲁克林大桥、黄石公园、密西西比河依次都来拜见我,
咦呵我左边的太平洋。这一路新罕布什尔、亚利桑那、罗德岛
陆续赶来迎我入列,咦呵我右边的大西洋
天旋地转,纽约客、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来不及记录
轮胎写下的历史,这一路山姆大叔节节败退

古人将铜雀台造在邺城,我今将答案放在凤凰城
大彼太阳兮,我踏苏子瞻的声律再唱大洋东去
大彼西风兮,我挟谪仙人的大鹏赋更抒时代广场
五个时区的夏时制散尽光阴还复来
我纪元前的夏商周秦,我的汉唐 ,宋元明清
我的1966,我的1978,2012我来了
大峡谷,大瀑布,大平原,大盐湖
大制作电影,开变形金刚的高大司机
一切超级大的美国,自由,民主,宪法大大大
统统都在后退,我开足马力踢踏万里,历史在上坡
翻越的异想终将天开,时间矮下去
我突然发现,政府太小了,亢奋中
我被大黄蜂尖叫的一根钢针,螫醒

    【荐语】信然,“没有大题材,只有大手笔”。
     杨克的《大》始终在“语境”的范畴内将心像地图一般摊开,用长句重建了一 种新的视觉叙事的可能。在这首《大》,我看到了诗人垒起一个立体的空间,一行行 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可以闯入的时空。那是兼具地理与心理的双重特性的一个立体的 空间,永远运动而又静止,历史是另一条可通过的路。诗人永远在中心,世界围绕着 他的文字运动而旋转,而诗行缓慢而又坚定地返回自己古老的源头。
    “短促的生命,替史诗铺路,这一天我正壮年/这一路布鲁克林大桥、黄石公园 、密西西比河依次都来拜见我,/咦呵我左边的太平洋。这一路新罕布什尔、亚利桑 那、罗德岛 /陆续赶来迎我入列,咦呵我右边的大西洋/天旋地转,纽约客、时代周 刊、华尔街日报来不及记录/轮胎写下的历史,这一路山姆大叔节节败退//古人将铜 雀台造在邺城,我今将答案放在凤凰城/大彼太阳兮,我踏苏子瞻的声律再唱大洋东 去/大彼西风兮,我挟谪仙人的大鹏赋更抒时代广场”《大》我个人觉得是杨克诗歌 写作中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也是新世纪以来汉语诗歌在短长诗上的重要收获。促成这 一转折的因素,有诗外的因素也有诗内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诗人的心理与美国的地 理的暗中较劲并好将中西文化放置世界性的独立关系的再度体认。写作《大》之前, 诗人旅美文化交流了一个月,这种身体浅出对之后的灵魂深入,这首诗早就养就了开 阔的视野和综合的消化力,美利坚异国他乡的地名一个个飞入句中,中外今古的人名 呼之则来,快意挥之则去,抒情渊源有自,而叙事却已踏雪无痕,机杼独出,一步步 地上升到真正的“大诗”,实现了自李白以来悬而未结的“大诗”、古今文化和东西 史诗同构的夙愿,创造性地建构了“大诗”概念;创造出一种个人化的“大诗”形态 。《大》既有铿锵之唱又有深沉之思,“我依稀在一条街上看见母语的祖国/大卡车 ,像巨无霸一辆接一辆,生死时速/与浑身肌肉的福特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同游,庞德 —一/站在你的土地上我想喊出:我辈岂是蓬蒿人/再来一场东西方盘峰论战/现在我 的年龄已足够树敌,可以与你狭路相逢了/”,诗中所例举美国之大,但在诗人清醒 的头脑中仍“欠缺历史和我要求的高度”,密集的地名与人名依靠非理性的陌生力量 扭结在一起,名词群在驱动着诗人内心的块垒在某种古呼应今的语境中相互映照和投 射,从而产生出新奇的光泽和色彩,臻于“咦呵西部和嘘噎戏东方”的大境界。这首 诗吸纳和整合了浪漫主义与魔幻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多种写作模式,杨克要酿造属于他 自己的世界之蜜,其成功之处:一是运用了叙述性白描语言,一口气速写了周遭的“ 地理之大”、“物理之大”,再动用“心理之大”与之抗衡,换言之,在意气上而非 语言上铺出更为坚实的心路历程;二是写出适度的“音乐性”,在重峦叠嶂般长句之 中留下了有迹可寻的路碑,“XX我来了”的句式贯穿语言全境。再看整首《大》肇始 于西方地理,结束于东方历史,贯穿其中的是更为本土化和个人化的中国现实和历史 场域的狂奔。大盐湖,尼亚加拉大瀑布,帝国大厦,好莱坞大片,落基山的大沟大壑 ,大卡车,一切“大”的物象和意象在《大》中如此奇异地糅合在了一起;句子被诗 人的想象力追赶得似路在崩裂,而狂奔者却摧枯拉朽只为一句感叹“政府太小了”。 诗人大胆地将时代快速切换千年上下而拼图,可见诗人的如椽之笔却四两拨千斤般风 轻云淡。用不着多么高深的解读能力,冷静下来的我们都看得很清楚,诗人借西击东 ,中外同醒的显豁、真切,直接冲击人心。
     总的来说,杨克的这首《大》是透过“世界镜像”来观照自己东方的文化观念 与价值立场,作者仿佛是置身在一辆快速前进着的车上去写这首诗,所以在“解构” 世界的同时采取的是前赡的、回溯的、超越的抒写姿态,并用“加速度”的语句不断 深入和提高从客观性向主观化的转移那种个人对世界的反应模式。
     可以说,杨克的这首《大》超越地理、地方、地域的“超叙述”不仅为中国当 代诗歌的“生态版图”的多样化景观提供了新的范式,而且也以特殊的方式唤醒了我 们心底久违了的大浪漫主义情怀、并将之所辐射到的种族主义、人道主义、生态主义 等等各种思潮给予展览与反思;这也许就是《大》在叙述视点完全聚焦于自我内心, 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得这首诗在现实层面上成了整个历史的跳镜的浮世绘,又 在东西文明中外文化的意义上来一次“历史在上坡,时间矮下去”的全景式眺望,迫 使古今同时共地具有了现世的“在场感”。
     杨克的《大》在他博客发表后,获留言与评论是他2012年度作品中最多的一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9 21:33 | 只看该作者
高世现 发表于 2013-1-19 21:09
“2012中国好诗榜”我推荐的五首
     对于2012“中国好诗榜”,我评选的标准是:震撼。深刻。独到 ...

高管的站位很高,拜读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3 16: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