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消息,由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主办的“诗歌创作与网络生态” 学术研讨会将于18日在京召开,会议议程如下:
“诗歌创作与网络生态” 学术研讨会议程 一、 背景与主旨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无所不在地渗透进人们工作、学习、娱乐以及交流的方式。概而言之,二十一世纪,中国和世界面临着一种网络生态。在这个全然不同于古典文化的环境中,人该秉持什么现实原则?思想该怎样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信息泡沫眼花缭乱的变幻,令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还是保持追问,在更深层次上寻找人之尊严和价值?对此,主动拒绝以任何形式放弃自身的“诗歌”,在今天不仅显得重要,而且证实其必需。它的存在,犹如一架能量巨大的氧气机,给极可能遭到严重污染的社会,吹送来一股股清风;通过激发个性思考和创造,不停塑造着一个当代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首首诗的形式,恪守、并继续焕发着人性的超越和美。它传达的信息,宁谧而清晰:网络生态不等于简单的商业化和品位低下。恰恰相反,倘若我们的自觉足够到位,网络这个第二生存空间,同样可以“诗意的栖居”。古老的中国,在给自己提出全新的问题:在诗歌深度和无远弗届的高科技之间,如何建立全新的关联?诗歌创造性和网络可能性,可以有怎样的积极互动?这两种看似绝然不同、甚至逆反的事物,可以组合出什么独特的张力和能量?如此等等,已成为众多诗人、评论家和文化研究学者所共同关切的问题。
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自2012年7月15日创设,迄今刚好半年,它得到了全球华文诗歌写作者的踊跃参与,截至2012年底,共收到投稿诗作4万余首,不仅如此,广大诗友在诗歌奖论坛与评委及其他网友充分互动、品诗论文,日均发帖量在200帖左右,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通过网络平台,创造了举世罕见的诗歌交流盛况,并引起了国内外诗歌界的热切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既看到数量可观的远离“诗坛”的优秀民间诗人沉潜、纯粹的写作;又能看到大量精彩的诗话式回帖文字;还可以看到在一个大众化、泛民主的网络空间里进行新诗的阅读建设所遭遇的各种反应、论争。诗歌奖的设立为诗歌与网络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为了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升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的理论境界,我们决定举办这次研讨会,探讨当下诗歌创作与网络生态的复杂互动、新的诗歌评价尺度与评判方式、诗歌创作、阅读与论坛文化建设的等问题。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引领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跨入下半年正式评奖过程。
二、主办单位
北京文艺网
三、协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四、承办单位
新独立电影文化传媒北京当代艺术事务所
五、组织委员会
主任:杨佴旻、杨炼
秘书长:唐晓渡
六、参会嘉宾
谢冕,诗歌理论家,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赵振江,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杨炼,诗人,北京文艺网艺术总监,诗歌奖评委会主任
杨佴旻,画家,诗人,北京文艺网总编
吴思敬,学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所副所长
王焱,学者,《读书》主编
商震,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
唐晓渡,诗歌评论家,诗歌奖评委
西川,诗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诗歌奖评委
翟永明,诗人,散文家,诗歌奖评委
王光明,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陶东风,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秦晓宇,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奖评委
杨小滨,诗人,诗歌评论家,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诗歌奖评委
姜涛,诗人,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诗歌奖评委
冷霜,诗人,诗歌评论家
张敏杰,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张清华,诗歌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敬文东,诗歌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蓝野,诗人
吴彬,资深人文学术编辑
臧棣,诗人,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欧宁,诗人,《天南》主编
张桃洲,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夏可君,文艺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CanaanMorse(莫楷),美国诗人,中文诗歌翻译家
七、研讨会时间:
2013年1月18日
下午2:30—5:30:“积极互动的诗歌与网络”研讨会,向媒体开放
下午6:30:晚宴
2013年1月19日
上午9:30—12:00:诗歌奖评审工作会议
中午12:30:午餐
下午2:00—5:30:诗歌奖评审工作会议
八、参会方式:
除获特别邀请的媒体单位外,其他有兴趣参访研讨会的媒体,请与研讨会组委会联络人邵钰杰联系:
手机:18911526273
座机:010-69386267
邮箱:shaoyujie@vip.qq.com
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组委会
2013年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