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张老师谈写诗》之四二——散文诗也是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南夏雨 于 2013-2-6 21:49 编辑

[<<张老师谈写诗》之四二——散文诗也是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e50f530101887x.html

文转自张志明老师博客

文化  

    诗歌界有一句老话说,宁可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绝不可把散文改写成诗。假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那篇散文诗味浓郁,是一篇好散文。假如把散文改写成诗,那首“诗”便结构松散,语句平淡,谁也不愿意看。现在,把诗改写成散文的人少,把散文改写成诗的人多。有些人拿起笔,不经过思索,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一行一行地排列起来,看样子是诗,其实什么也不是,还比不上一篇好的散文。看一篇作品是不是诗,不是看它的形式,而是看它的实质,看它有没有诗情诗味。散文诗,它没有按一般诗歌的形式排列成行,而是按照散文的形式来写,但它诗味十足,所以它仍是诗。且看束宝荣的《古道纤夫》:


     你拧紧巉岩跳动的脉搏,拧湿那支被风雨剥蚀的纤号;
     你站在狰狞的礁石上,站成了桅杆倒挂燕子般袅袅攀援的身影。
     你拉纤,在夜与昼、风与雨的日子里,把号音从波峰浪谷上甩来甩去,连同目光一样撞碎,凝成一堵历史的回音壁!
     汗水让沙滩痛饮;痛苦让江水荡涤。
     你,渴望宁静。在没有风没有雨的日子里,你的脚步一样坚定,在行进中期翼。
     耸起穿破云层的桅杆,升起补牢希望的白帆。
     等待一阵狂飙的飓风;等待一场如鞭的劲雨:
     在等待中,你一口一口喝着烈性的酒,咀嚼着苦涩的梦,涌动着殷红的血液,撩拨起拼搏的欲望......
        于是,你把纤绳搭在山的脊梁,把带血的号音凝在心底,连接着黑夜和黎明,延伸着辛苦的希翼......
        直到那一天来临。你,早已分化成江边一块傲岸之壁......


       这一首散文诗之所以叫它是诗,因为它诗味十足,有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意境,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纤夫的号子,看到了纤夫顶着风雨拼命拉纤的情景。说它是散文诗,因为它用散文的形式来写,吸收了散文自由、轻松、活泼的特点,但说到底,它最终还是诗。
     现在有些人,治学的态度很不严肃,总是把顺口溜当作诗,把散文排列成行当作诗。他们以为读者不懂诗,他们写的那些不伦不类的句子可以骗取读者的喝彩。其实读者是很聪明的,那个有才华,那个没有才华,那个老实,那个不老实,读者一看便知道。猪的鼻子插上葱,想装大象,怎么装也装不象。做学问的人,应该是严肃的,老实的,自己有缺点不怕别人说,自己有优点不怕别人赞。写诗不同于做商业广告,学问是吹不起来的。假如自己要成为有作为的诗人,就要脚踏实地的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6 09:59 | 只看该作者
先坐下,再学习{:soso_e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6 10:0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17:00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2-6 09:59
先坐下,再学习

蛇年好!谢谢朋友留言,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17:01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3-2-6 09:59
先坐下,再学习

蛇年报春。谢谢朋友留言,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6 17: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诗友转帖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17:28 | 只看该作者
埙羽 发表于 2013-2-6 17:25
谢谢诗友转帖交流。

向埙羽友新年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8 09: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8 0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把你的好诗都贴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9:28 | 只看该作者
袁秀杰 发表于 2013-2-8 09:52
看到雨。

祝袁秀杰友新年好,蛇报福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7 22:4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