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余的《李白来了》是一首旧作,当年曾引起议论和反响,应该说,是一首有争议的诗。诗歌流派网鼓励先锋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这个宗旨出发,欢迎对这首诗进行评论和探讨,肯定的、批评的,都在欢迎之列。
附一:许多余《李白来了》
李白来了! 你知道吗? 说了你也不相信 他是开拖拉机来的 那么有种的男人 也拖拖拉拉
那天李白他喝了点小酒
小娘们儿都知道他 是个喜欢嫖娼不喜欢给钱的老无赖 就都早早地躲进理发店 稀里哗啦手淫去啦 李白冲身后的几个跟屁虫说 哥们儿,老子今个带你们去见见世面!
于是李白他拼命地摇摇把
发动机呼哧呼哧冒着白气 李白摇了半天他累的满头大汗 发动机傻帽一样硬是没有反应 李白急了破口冲挺着将军肚的杜甫骂道 你他妈的没长眼啊?没看见没油了啊? 杜甫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 李白摇了摇头 你他妈的还不赶快去给老子挤点奶来
马奶灌进柴油机里
嗵嗵嗵嗵 一阵犬吠李白一踩油门儿 ——于是 他就开着拖拉机 带着他的一帮兄弟 牛逼烘烘地 来——了!
据说 那天有一万多个孙子跟着李白后面跑
背他妈的唐诗 李白闭着眼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 奔驰在长安街上 据说 那天还有两万多个孙子跪在玄武门前 想找他们的偶像李白签名 我们伟大的李白先生有点得意忘形了 他一边骂着粗口 一边想都没想就把拖拉机从他们的身体上开了过去 开进了一个据说已经没有了什么诗意的年代
附二:许多余关于此诗的备注:
《李白来了》写于2006年,是我口语诗写作的最后一首。当年曾发布于天涯诗会,受到些许争议。反对者认为,诗歌不应该这样写,更有诸多论坛网友恶搞,反复转发,视之为“最糟糕的现代诗之典范作品”之一;也不乏支持者,赞其为80后青年诗人的巅峰之作...... 此作除上海交大《思源湖畔》的80后诗人小辑收录之外,尚无其它刊物刊发。 现在,我基本已放弃了口语诗的写作。偶尔为之,皆为戏作。但这一首,是很认真的。
附三:韩庆成的点评(一家之言,也欢迎批评):
多余新婚燕尔,今晚开着拖拉机出来,好不优哉游哉。
读完这首诗,首先想到韩东《有关大雁塔》中一晚上能睡十个女人的好汉,接着想到伊沙《车过黄河》中河上的一泡尿,作为口语诗歌的两位鼻祖,他们诗中貌似粗俗实则是颠覆伟大、终结权威的平民意识,在《李白来了》中得到新的承续。
理解这首诗,搞清李白的身份十分重要,在这首诗中,李白是谁?是李白吗?似乎是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唐诗,看到了玄武门。但又似乎不是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拖拉机,看到了一帮兄弟。那么诗中的“李白”究竟是谁呢?诗中的李白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供你联想、引申的符号而已。这个符号的本意无疑与伟大有关、与权威有关,而这首诗要告诉我的,即是这个符号的另一面。
巧合的是,我在回复南鸥的访谈《诗歌应无愧于所处的时代》一文中,也有一段对李白的评价,不妨转录于此:
王士祯说,杜甫的诗似《史记》,李白的诗似《庄子》。今天,我们应当从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两句话中,重新认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情小调和风花雪月”,说穿了,就是脱离现实、脱离时代、脱离民众的“浪漫主义”。从李白的诗中不难看出,“浪漫主义”极易沦落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及时行乐和唯我独尊,即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被唐玄宗撵出长安,“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的卿相梦破灭后的牢骚话而已。因此,如果说伟大是诗人最高荣誉的话,经过1300年的时光磨砺,我想说,杜甫无愧于这个荣誉,而李白则只能称之为大诗人。这样说并非贬低李白,李白的艺术成就谁也贬低不了。这样说只是想揭开一个道理:诗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不去作恶,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诗人更应该用自己的笔,对权贵保持异议,对恶予以反抗,对弱者的命运进行干预。这,就是核心价值的“基本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