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作时评】我读杨林的《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廖勇智 于 2013-8-5 15:39 编辑

我读杨林的《灯》



与你重逢,(说明以前见过,现在是又一次相见,那么是在什么情况下相见呢?这里诗人在为后文的描述做了一个铺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铺垫,假如脱离了这个铺垫,或者读者在评论这首诗歌时脱离了这种铺垫。那么就有可能读者在评论这首诗歌时,会偏离诗歌本身所要传达的文本逻辑,甚至还有可能偏离诗人在这里所要表述的真实意义。)是在我交出灵魂之后,(这一句话其实应该没有太多费解的地方,就是在讲诗中的“自己”死了。试想,一个人连灵魂都没了,还能再活着吗?如果有人在这里将“交出灵魂”理解为“出卖灵魂”,然后再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那么我就只能这么理解,凭你这理解,你这评就永远也别写了。为什么呢?因为写了,丢人。而如果你将这种“交出灵魂”理解为对灯这个象征物及它所代表的“光明”的一种皈依,我觉得你的这种理解会有道理,但仍然还不够准确,因为联系下文中的“烧毁成灰”四个字来看,我们可以判断,这里的真实含义是指诗中的“自己”死了以后,与灯的再一次重逢。)
将世界所有的黑,
藏在体内
。(躯体死了以后,剩下的就是冰冷,被烧成了灰以后,一般的人来讲,还将被永远地埋藏在地下,这里对应着诗中的“黑”这个词和意象。但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这么理解。人死了,长眠于地下,与冰冷和黑暗固然永远地相依并存,但这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写的文字,我觉得,这里面就包含了诗人的一种精神上情怀,诗人以“自己”的死,表达着一种对人世众生的悲悯,和对自我生命存在时的一种反思。光明与黑暗并存,同样的道理,人体内的善恶也同样并存,那么对作为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人类来讲,尤其是作为灵魂与精神的导师,一代又一代杰出而伟大的诗人来讲,该如何来处理人类和诗歌面临的共同母题:光明与黑暗,善与恶呢?当然,我这里这么说,并不是说诗人杨林已成为了我们人类灵魂与精神的导师,但我想,诗人,尤其是优秀的诗人应该无限地向这个标准靠拢。)
风,不能替我吹灭一切原罪,不能示人的私欲,
烧毁成灰。
(这里就是讲诗中的“自己”已经死了,被烧成了灰,或者化成了灰,一切的曾经存在的荣耀与辉煌,一切的存在的灵魂的痛苦和搏杀通通变成了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表面理解是这样的理解,但诗人将“原罪”、“私欲”与灰”这个词并存,揭示的就是除字面意思之外的一种新的精神上的内涵,尽管一切都去了,但却曾经存在过,而且存在的还将继续存在,即使现有存在的将来有一天消失了,但现有的存在还会衍生出新的存在,人类将一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并且将有可能永远存在下去。那么这里就逐渐接近了诗人在这里表述的诗歌的真相:对自我的无情解剖和对人类生存的真诚的咏叹。)
你将我的忧伤倾倒在地,我成为你摇曳的影子,
成为你透明的水
。(这里,从前面诗人预设的铺垫,到诗中的“自己”和活着的人的最后命运的描述,再到这里对自己浓烈而舒缓并且温暖的抒情。这两行与“灯”这个光明与理想的象征物联系在一起来写,让忧伤、影子和纯净的水附着于灯这个象征物,这里就表述出诗人自己对灯的理解以及由此相伴于灯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意义。“我的忧伤”倾倒在地,说明了诗人内心对人世的一种悲悯,诗中的“自己”死了之后,黑暗的依然在黑暗,光明尽管存在,但依旧有它照耀不到的地方,所以,诗中的自己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都只是身怀美好理想的光明的影子,是附属于光明的纯净的一部分:水。这里将纯净的水与光明联系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内心温暖的一面和洁净的一面,但无论如何,诗人自己不能替代光明,只能成为光明的一部分,只能在适当的时候成为光明的一部分,并选择为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光明代言。)
你是我双手合十生出的那缕火焰,
让我身心合一
。(这两行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自己对灯的理解,那既是一种对生活的广博和无尽的爱,也是诗人在这里对自己生存中的生命的一种道德上的诉求、追问和修炼,并试图让自己与灯和灯联系在一起的光明融为一体,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上的一种世俗的救赎和对人世生命的一种心灵上的救赎。)
在闪烁之中飘忽,你是我最陈旧的地址,(“地址”一词,便显现出了诗人灵魂的归宿之地,说明诗人的内心一直存在悲悯和爱,并且永恒地不能忘却,那是一个诗人的故乡,是一个优秀诗人精神上的牧歌所在地,是诗人内心不断纠结的永恒的心灵之邦。)
当我将自己邮寄给你,什么时候,
我还能返回尘世
。(诗人从一开头就做了一个假设上的铺垫,那就是诗中的“自己”死了,交出灵魂以后,还能再回到人世吗?这里已显然不能,因此,这里诗人采取了浪漫主义和魔幻主义的写作手法,那就是期待诗中的自己在死了以后,还能再回来看看他曾所无比眷恋与热爱的尘世。但这种想法在唯物主义者眼里显然是无法做到的,那诗人就只好用魔幻主义的办法,让自己的灵魂再次复归,并且让自己的这种灵魂存在于并寄寓于一代又一代热爱生活与追求光明的人民的心中,想这样来让世界更加美好。很显然,我觉得在这里,诗人是在这里将浪漫主义、魔幻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与交织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被黑暗与苦难所遮蔽的人们的一种心灵上表达。

再一次按照我自己的逻辑,我读完了这首诗。个人觉得,我还是忠实了诗人诗歌在这里所要表达的内在逻辑,我无意夸大也无意去用以溢美之词,这仅仅是是我个人对该诗歌以及该诗歌所传达出的内在含义的一种自我理解。至于说到这首诗歌的生命力,它不是由我来完成的,它将会由以后的读者通过一次次地阅读来完成的。当然,也有可能这种读者的阅读链接也可能存在断裂,但那已经不是我这个读者的责任,也不是诗人的责任,而只是诗歌的责任。因为诗歌一经诗人写出来后它就已经不属于诗人自己,它只是诗人曾经的心灵的一面镜子。而镜子却不能代替诗人本人。镜子永远是镜子,它在让诗人能够关照自己和自己内心美貌的同时,也同时埋藏着碎裂的声音,但即使是碎裂的声音,也是诗人曾经的一种镜像反映。但那个时候,诗人也许并不在场,而是在某地为另一个新的东西而产生出新的痛苦和悲悯的情怀,或者那时,诗人在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后,已经离开诗歌,甚至在若干年的某一天诗人已离开人世。但不管怎样,诗人或许也会像他诗歌中所讲的那种情怀一样,最后试图以灵魂的方式复归。

201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8-5 19:09 | 只看该作者
那缕火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8-5 21:14 | 只看该作者
人,相对于灵魂、世俗来说,已经死去。
非常细致的解读。
非常钦佩。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5 21:4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交出灵魂之后”就是在讲诗中的“自己”死了。呢?有点费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4:09 | 只看该作者
黄牛要舞 发表于 2013-8-5 19:09
那缕火焰,

感谢来读!问好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4:10 | 只看该作者
杨林 发表于 2013-8-5 21:14
人,相对于灵魂、世俗来说,已经死去。
非常细致的解读。
非常钦佩。

诗好!咱评没写好!问好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4:14 | 只看该作者
廖又蓉 发表于 2013-8-5 21:49
为什么“交出灵魂之后”就是在讲诗中的“自己”死了。呢?有点费解!

呵呵!问好家门!我这也是联系上下文所做的理解,而且,交出灵魂以后,一个人连灵魂也没有了,难道不可以那样理解吗?我觉得这应该不费解吧!而且我在文中也写到了未死的两种情况,不过被我排除了。感谢家门来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6 23:18 | 只看该作者
廖勇智 发表于 2013-8-6 14:14
呵呵!问好家门!我这也是联系上下文所做的理解,而且,交出灵魂以后,一个人连灵魂也没有了,难道不可以 ...

没有灵魂的人,活着,也如行尸走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3-28 23: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淋漓透彻的剖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6: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