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张无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作时评”第2期:李荣《隧道之诗》征集小结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0:20 | 只看该作者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8-19 11:09
不管“隧道之诗”内涵意境如何如何,它毕竟是无韵非诗。
中国现代诗与中国传统诗之间,是否也应该打通一条 ...

     1、中国现代诗与传统诗之间还是有遗传密码的,自然是通的。不需要打,更不需要“隧道”。
     2、如:本诗有内涵、有意境、有韵味,本身就是诗,而且,内在韵律、节奏明显。这些都与传统有神交。所以不必刻板于外在韵。
     3、对于现代诗,如果仅仅以无外在韵就一票否决,这如同责怪现代人首无纶巾、衣无水袖、脚无登云,甚至全身无毛……所以不是人如出一辙。那么,请你在具备了所有条件后再指责才可能令人信服。
     4、真正阅读点有学术性的书,把“韵”弄明白!把韵与诗的关系弄明白!否则,请不要到处重复什么“无韵非诗”,这可怜到家的呓语,像王秋赦重复“运动了”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0:24 | 只看该作者
李荣 发表于 2013-8-19 18:17
谢谢张教授的抬爱,将这首诗提取出来并征集评论!谢谢楼上各位兄弟的批评!

也欢迎作者现身说法,阐述创作感想哦。对,还有反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8-19 21: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无为兄!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让大家智仁相见去吧!不管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批评我都欢迎并乐于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8-19 23:32 | 只看该作者
把河东的营盘路与河西的咸嘉湖路
连在了一起,像一对失散多年的亲人
握紧的手再也不愿松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8-19 23:32 | 只看该作者
把河东的营盘路与河西的咸嘉湖路
连在了一起,像一对失散多年的亲人
握紧的手再也不愿松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8-20 10:28 | 只看该作者
把隧道都能写成一首好诗,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8-20 10:30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8-19 20:20
1、中国现代诗与传统诗之间还是有遗传密码的,自然是通的。不需要打,更不需要“隧道”。
     2、 ...

1.中国现代无韵诗(三)
中国现代无韵诗,以反传统而生,以无韵律而死(不是诗了)。
(重阳JM)
2.坚守韵律
不管诗歌怎么改革,只要坚守了韵律,就不会背叛传统,就不会背离民族;有了韵律不一定就是诗,但没有了韵律就必定不是诗!(重阳JM)
3.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
重阳说:“韵律是诗歌的命根子,无韵不成诗。”
(重阳JM)
4.人无衣,不是人。不信你就脱光了上街走一圈试试。
诗无韵,不是诗。不信你就别分行连着写瞧瞧。
   (重阳JM)
5.中国现代无韵诗是满世界跑的裸美人。
所以无韵非诗者宁死也不肯放弃她。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8-20 10:31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8-19 20:20
1、中国现代诗与传统诗之间还是有遗传密码的,自然是通的。不需要打,更不需要“隧道”。
     2、 ...

中国现代诗(二)

中国现代无韵诗
粉碎了传统脊梁
却又不能自立也
借洋人的手指头
拎起一根脖子筋
骄傲地走向世界
  (重阳JM)


中国现代无韵诗,以反传统而生,以无韵律而死(不是诗了)。从诞生就没有传统的脊梁骨。没有诗体,非诗非文。近百年了,没有定义,没有标准。自由无度,玄虚无极,假中国诗名,仿译诗形式,根本就不能自立,根本就不是东东!却口口声声叫喊着要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要走向世界,要与国际接轨。凭什么?暗节奏?!靠什么?隐性韵?!借洋人的手指头拎起脖子筋,扯上国际展示台:看看!这就是中国现代无韵诗,仿译诗的样子造出来的中不中,洋不洋的东东。看看!这到底是些什么死不死,活不活的玩意儿?!(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8-20 16:24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3-8-19 19:40
再展开深入就是一篇评论哦。哈哈

理论水平不够。弄不来长的。让无为兄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8-21 22:55 | 只看该作者
张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02: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