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黎访谈:诗歌、艺术与审美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11月19日,中国诗歌评论界领军人物、美中基金会创始人李黎做客新华网,与网友畅谈“诗歌、艺术与审美人生”。
  
  主持人:您在最近的讲座中曾提及乔布斯早逝的故事,这和诗歌艺术和人生有什么关系?
  
  李黎:诗歌也好,艺术也好,使人活得更加丰盈。美的最基本法则就是多样性,搞高科技公司的好多人都是一种单一的生活模式:吃饭、家庭、工作,包括在华尔街工作的人。我那天举了一个例子,很多人在美国毕业以后进入华尔街是很高兴的事情,起薪是十万、二十万美元。但是华尔街有一个节律,就是你要华尔街的钱,华尔街要你的命。不是说他不想丰富,而是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了。因为你每天的压力都非常大。现代社会对人的束缚性就是,它给你很高的金钱上的回报,但是你失去了很多自由。这个自由不是说给你关进牢房里你失去自由,而是现实中潜移默化地只能使你想这件事。比如你有个公司要上市,你要做文件、要做各种法律的东西,做这些东西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欣赏艺术、欣赏文学、欣赏诗歌?这样,久而久之,人的思想就会受到很大的摧残。
  
  主持人:您在把诗歌本身毫无功利的功能和人的现实物质生活做对比,可以这样讲吗?
  
  李黎:是的。因为现在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使人意识到美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在谈文化,如果文化里没有美的成分,如果一种文化把审美给抽干了,那这种文化肯定是没有前途或者没有希望的一种文化。
  主持人:1980年代朦胧诗发展得非常蓬勃,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您在大学期间就写了一篇叫《朦胧诗与一代人》的文章,反响很大。您当时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敢于挑战大诗人艾青这样的权威人物,勇气的源动力来自哪里?
  
  李黎:当时也是有感而发。正好我上大学期间,朦胧诗发展得非常活跃,也引起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因为当时社会上,大家觉得诗歌应该是非常透明、非常激情澎湃、非常革命浪漫主义的。
  
  “文革”有一个持续性,“文革”时期的诗歌都是政治色彩比较强的,而且比较直白。比如有些政治抒情诗,写得很好,但是缺乏那种艺术空灵感。所以,当朦胧诗出来时,有些老诗人就觉得这个诗和我们当时读的诗的感觉不一样,就觉得有点朦胧。那些诗现在来读,觉得没有什么朦胧的,都是很容易接受的。但是,当时由于审美心理的延续性,这也很正常,总会有人提出一些异议。
  
  有些年轻人的诗歌对于老一代的诗人造成一些冲击,所以有些老诗人,包括艾青先生提出一些反驳意见,认为朦胧诗是毛孩子、蒙面人,看不懂,说香也朦胧,臭也朦胧,如在雾里云中。我觉得这很正常,我也是心平气和地从学术讨论的角度谈了我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这些年轻时代的朦胧诗诗人之所以在这个年代写出这么多作品,肯定有年代的渊源。
  
  另外,这些年轻人追求唯美的东西,像“文革”时期的政治抒情诗热潮以后总会有唯美的回归,这从文化艺术发展规律上讲也是正常的。我也从审美心理角度分析了这个情况,然后提出了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的观点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同,很多人给我写信,通过各种方式跟我取得联系,也给我寄来了很多热情洋溢的诗歌作品,希望我来看等等。
  
  
  主持人:您最近出的一本书,叫《诗是什么》。这本书汇集了您80年中前期的诗评作品。那么,现在的您认为诗是什么呢?
  
  李黎:很多人说你这么多年搞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好像已经很国际化了,是NGO比较活跃的领军人物,为什么突然出这样一本书?是你想重操旧业吗?我出这本书,并不是说我想回高校出书或者专门做诗歌这方面的研究。我出这本书,主要是感觉到大家对诗的关注相对比较少,对审美文化相对比较漠视,商业文化又过于发展。所以,我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诗是什么?”大家可能会突然一楞,大家会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还会有诗吗?
  
  主持人:但诗的存在对我们这个社会来讲又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黎: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空灵,我在后记里谈到宋朝非常著名的诗论家严羽有过很精辟的论述:诗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但是恰恰是这种空灵的东西,大家又非常喜欢,因为它里面渗透了很多美的元素。
  
  主持人:诗歌的空灵是所有艺术形式中间的皇冠,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存在,非常抽象。
  
  李黎:正因为它空灵,它给了你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是写实的一本书,那这里面很难有想象的空间。诗歌给你的是一种审美意向,这种东西你只能揣摩感受,比如“四月的黄昏里流曳着一朵朵绿色的旋律。”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地方之一,就是诗歌文化非常发达。正因为如此,我们从《诗经》、《楚辞》、古乐府中看到的,包括曹操他们当时写的非常优美的《观沧海》等诗歌作品,都是非常美的。然后再到盛唐的《春江花月夜》,顶峰中的顶峰,后来《春江花月夜》又有舞蹈,又有音乐,其实最原始的就是诗。还有,“三李”、“两杜”等等的作品,真是美不胜收。
  
  主持人:您在美留学期间,师从F.杰姆逊教授,杰姆逊教授多年前便不再认为"自己专属于文学研究,而是一个文化批评家"。您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关注,也并不局限于文学,涉猎的范畴甚至延伸到电影、音乐等领域,在这方面是否受到了老师的影响?跟随杰姆逊教授学习的经历,对您日后的艺术理念,产生了哪些作用?您能从这个角度,给我们谈一谈您关于"大文化"的概念吗?
  
  李黎:“大文化”这个概念,我的导师针对的是整个社会大文化,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不仅仅是诗歌、小说、绘画,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纯文化。“大文化”的概念包括整个社会的审美心理,甚至包括价值标准,就是所谓的价值观,都是“大文化”的概念。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向、趋向,它崇拜什么?以什么为美?以什么为价值?比如你认为这个包美,有的人认为这个包很丑。有的人认为这部电影太好了,有的人则认为是垃圾片。“大文化”概念就是关注宏观的,包括社会审美、价值理念、精神观念、信仰等等。现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人性的一种异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渗入到社会每一个细胞里、每一个环节里。
  
  主持人:对人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侵略。
  
  李黎:对,就是使你自觉不自觉地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使人的生活变得非常单调。非常简单的例子,美国任何一个城市,你去了以后会发现,比如都有麦当劳、肯德基以及沃尔玛这种超级大市场或者几个大的银行,人的生活也变得很简单。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美国一些所谓城镇化以后的小城市,就是那么简单、那么单调。人活得也是非常非常简单,他想的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比如他们说美国梦,美国梦就是物质化或者给它定量化到两层楼的一个独栋别墅、两车门的车,一对夫妇,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家里一猫一狗,这就是标准的所谓美国梦。那如果说一个梦想已经物化到非常具象的东西里,已经没有空灵的东西,那这种价值也就受到很大的折扣,就是对人性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限制。首先是为了创造价值,怎么做能更好地赚钱,这是最实际、最划得来的,成本也最低,大家认为生活本该如此。所以,我导师的观点主要是针对这个的,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社会使人变得很没有意思,很琐碎或者很平庸。
  
  
  主持人:一个社会对文化的倡导,比如对诗歌、文化的倡导,使大家有了新的选择。否则你就没有新的选择,只能来回重复很现实的物质或者看电影、K歌或者打麻将一些现实世俗的东西,因为他的精神可能还保留在最初的第一二层次,还没有达到对诗歌艺术的层次上来。
  
  李黎:对。实际上我们都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了一定实力和成绩的企业家,多半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非常好的学校,包括到美国、欧洲去读书,很多孩子去学艺术,而他们自己往往要收藏一些非常有品位的艺术品,以显示自己的品位。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人毕竟是有精神需求的动物、是高级动物,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人类的本质就有精神需求,有审美需求,有非常丰富的精神思想世界,而这一切动物是不具备的。
  
  主持人:事实上精神需求达不到满足的时候,也会感到一种“饥饿”。
  
  李黎:对,就会感到空虚。如果没有审美的心灵或者不会审美的心灵,他不会有一种幸福感,因为他体验不到幸福。所以有这种美好的心情,才能欣赏美妙的山水。我们作为人,我们活生生的每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素质要达到相当高度,这样才能营造美丽中国,才会呵护美丽家园。
  主持人: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很多,比如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您身为美中基金会主席,长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
  
  李黎:通过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传播出去。不是一种说教,不是一种很空旷的概念,而是通过非常具像的,比如文化艺术、绘画、诗歌、书法、音乐会,包括民间工艺美术,这些东西经常令外国人感叹不已。这是我们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有很高的含金量。这里面凝聚了我们的智慧,也凝聚了中国人美好的生活情操。所以做这件事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把这个工作进一步做好,而且要能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的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说过,21世纪应该是中国哲学出手的时候了。中国从传统来说我们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我们是把审美看得非常重的。所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我个人认为审美是比宗教更高一层次的一种精神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审美的过程中,你的主体完全是站在主导主宰的地位,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你的理想境界中、在艺术中去遨游驰骋。
  
  宗教崇尚行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强调真善美,本身也有善的因在里面。前一段时间社会是务虚,一提就是宗教和信仰,实际上宗教和信仰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有信仰不一定要有宗教的依附,我觉得把美育做好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素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我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崇敬向往是有密切相关的,它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使我们这个民族延绵到今天,而且从来没有断。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3-11/20/c_12573127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4 07: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