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义:关于好诗的发言
好诗是多种多样的,好诗是千姿百态的,好诗甚至是难以捉摸的。可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好诗完全取决于阅读者的“趣味”。
固然诗歌的本质主义论逐渐淡化了,但还需要有一种大致的定夺、“基本共识”,认同感受上的最大“公约数”。哪怕你坚称好诗没有标准,但仔细揣摩,每个人心中还是有一把已内化了的尺度。
在我看来,从接受美学角度上说,好诗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感动,它可能带给你智性层面上的悸动,带给你精神意识上的震撼,也可能只带给你纯生理上的快感,或语言上的惊喜。由是,我想对原有的诗歌尺度做些调节,从好诗的感动(“一动”)再增加为“四动”:即情感层面上的“感动”、意识精神层面上的“撼动”、诗性思维上的“挑动”、语言层面上的“惊动”。
感动:至所以把感动继续放在好诗的第一位,是因为人类心灵地带,拥有情感这块最大“用地”和“领地”,它在传递中所产生的“共鸣”最大化,是它永不枯竭的功能。
撼动 :是指接受者的精神意识层面,被强刺激“击打”的力度,所引发的震摄效果。它引发接受者深思、反省等审智活动,显然是对情感性审美一种重要补充。
挑动:是指在思维图式上,诗歌特有的诗性思维(诗性直觉、诗性感觉、诗性想象等)对人们长期固守的惯性思维、实用思维、工具理性思维所进行的挑逗、诱发,进而跳出常态思路。
惊动:是指在语言层面上,对死去语词、老化语词的复苏、挖掘工作,同时也是对新生语词的分娩、接生工作——所引发的陌生感、惊愕感。
这样,好诗就形成了以“感动”作为主旋律,以“撼动”、“挑动”、“惊动”作为“副部”的——审美接收“交响”。或者说,以感动作为终端接受器的好诗,同时混合着“撼动”、“挑动”、“惊动”的审美成分。
的确四种效果全部具备的诗歌,很少见。大多数情形下,好诗和较好的诗,只占其中一、两种份额。有的是以智与思的锋利撕人心肺,有的是以感觉或想象带动思维刷新,有的是以语词制造快感。不过只要其中一项十分突出,当可以和好诗的“指数”挂钩了。
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心目中的5种诗歌等级:
劣诗 → 平庸的诗 → 较好的诗 → 好诗 → 典的诗
(坏的) (一般的) (有特点的) (优秀的) (杰出的)
下下品 下品 中品 上品 上上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0/2010-08-26/890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