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宽 于 2014-4-30 16:37 编辑
坐是僧来行是云
——万宽大士读台湾杨平先生《坐看云起时》
昨夜,梦中闲坐,我已成僧。想来也是奇怪,无为如我者,也会成僧。这就是世间的神奇之处,所谓众生皆有佛性,而独我不存欤?梦中,师问曰:何为说法?吾曰:不知。师曰:品。一人说法,而天上人听。吾初不在意,然细观品字,则却是一口为上,而两口为下。诚然,是一人说,而众生听也。师复曰:汝今已知日文,且东渡千叶可也。吾不复言。
梦醒之时,思之良久,恐梦中之僧,遁之无痕。
台湾之诗人,与大陆一线之隔,恐也是渡水而来的多,如今是飞机在上,开窗视云,其孰能视之无睹。杨平先生,读王维之诗,此句乃景理合一之秀句。或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英华集》中诗也。摘句为题,或以用典论之,此乃脱胎古诗之法,而与欧美诗前之引诗,暗相契合。中西诗道,一以而贯之。
此诗,本也平常,无甚好处。然读之,乃堕五里云雾之中,复有飘飘若仙之感。却有“此身已非我”之叹,叹之复叹,其态何欤?读诗,当入境,而此纯为读古诗之作法,一步一环,起势乃入境中,后直可铺陈入道。
我已忘,则“风花雪月”出焉,更复有“花鸟虫鱼”,镜中风物非我有,赏之可也。而此时,诗人则渐然与古人相接了。童子来也,提壶饮酒,翻卷读诗,天地在此刻,也都不由得不安静了,此唐诗有撼动世间万物之情,故有人谓刘禹锡之诗,“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此非诗之灵欤?天地之间,无他物,唯有唐诗人,才能配得上这山,那水,李青莲道“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然非唐诗人孰能会心乎?
入境,合境,出境。故,黄昏深了,何处有人兀自喟然,诚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诗人,不惮寂寞,而心却空空如也。什么也留不住,即使,这诗,这我。
若有所悟,却不可言表,譬如琉璃,虽然透彻,却非空物,总隔着一层。而透过此,看到的云,虽然变幻莫测,却有成为空物的可能。那么,就让这云,如古月僧人般,消逝在山水之间吧。不如逸去,携着这云一般的诗行,在身后留下那番空白。
空山,藏云。
《坐看云起时》
——读诗
坐着坐着
我不禁痴了
浑然忘记了吟哦
忘记了赞叹
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
呵呵 此身已非我……
风
轻轻吹拂着书页
花间的鸟雀 絮絮
水声淙淙
一名童子提壶而来
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
黄昏渐渐深了
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
我若有所悟的方自扬眉--
琉璃窗外
一朵云
古月僧人般,逸去
(选自《空山灵雨》)
|